回覆列表
-
1 # 空山讀青史
-
2 # 往事蒼茫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出自屈原的長篇詩集 《離騷》。
即使屢遭離間、屢受陷害而被疏遠、流放,他仍然一步三回頭,期盼君王的幡然醒悟 和召回。在“楚才晉用”的時代,屈原有足夠的理由選擇離開,像春秋時期的孔子一樣周遊列國,一邊尋找明君,開闢自己的政治試驗田,一邊傳大道,宣揚自己的 政治和道德主張,但屈原寧死也不願意離開楚國一步,對國家、君王的忠誠日月可鑑。即使對昏聵的新主頃襄王,屈原也同樣抱有過幻想,浪跡荒野之時仍以詩賦寄 情,提醒朝廷,但終究是一廂情願、枉自多情。
屈原的忠君情結和愛民情懷並存,對民生有更多的體恤,在忠君與愛民的矛盾中備受煎熬。他“長太息以掩涕兮,哀 民生之多艱”,以民為本,敬天法祖體恤蒼生,為民請命,對百姓充滿深深的同情和哀憐。屈原身為宗室重臣,卻站在勞苦大眾一邊,反對世卿世祿、限制貴族特 權,明知這樣必定會觸犯貴族壟斷集團的利益,但他“豈餘身之憚殃兮,恐皇輿之敗績”,對民眾、對王權的忠誠昭然若揭。兩千多年來,屈原這種憂國憂君憂民的 情懷一直深深地影響著中國傳統知識分子。
-
3 # 詩人園霄
屈原的愛民心情源於自己的愛國心,在那個朝代,他本是三閭大夫,位高權重,備受楚王的青睞。可是由於當時朝延的腐敗及君王的無能與猜忌,導致屈原變法的失敗,楚國最終亡國。
【導語】“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出自戰國末期楚國大夫屈原所做的《離騷》。意思是說:長聲嘆息啊淚流滿面,為百姓們的多災多難而哀傷。屈原面對楚國權貴對自己的不滿,內心雖然憤懣,卻依然因為民生艱難而嘆息流淚。這句話足以彰顯出屈原心憂家國、情繫百姓的高尚品格和愛民情懷。為什麼這樣說呢?
公元前278年,秦國攻破了楚國的都城郢都。五月五日這一天,屈原再也忍不住自己內心的憤懣,懷抱大石自沉汨羅江。屈原用自己的身死,換來了自己忠貞愛國、憂國憂民的精神永存。
屈原的一生是憂國憂民的一生。屈原生活的時代背景是中國即將實現大一統的前夕。“橫則秦帝,縱則楚王。”貴族出身的屈原,早期受到楚懷王的寵信而出任左徒、三閭大夫,為實現楚國的統一大業竭盡全力。也是屈原人生中最輝煌的時期。
在楚國內部,屈原積極輔佐楚懷王變法圖強。對於楚國外交,屈原堅決主張聯齊抗秦。在以屈原為主的政治精英治理下,楚國一度出現了一個國富兵強、威震諸侯的局面。
可惜屈原的內政外交與楚國權貴利益集團發生了尖銳矛盾。天妒英才,在群小誣陷下,楚懷王漸漸疏遠了屈原。同時敵對的秦國又以重金收買靳尚、子蘭、鄭袖等人充當內奸,終於使屈原遠離了政治中心。沒有屈原的楚國,受到了秦國誘騙致使齊楚斷交,向秦國出兵又以慘敗告終。
此時的屈原雖然遠離政治中心,遭到流放,卻依然以楚國的興亡為念,為百姓的疾苦而嘆。他在《離騷》中寫道:
“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
屈原發出的“獨清”“獨醒”吶喊,千年迴響,餘音不絕。這是屈原不願妥協、不願隱忍、始終熱愛故土、願意為了祖國而奉獻生命的千年吶喊。
“不容於世”
在屈原死後,唯有與屈原同時期的楚國文人宋玉,為屈原寫了一篇悼詞。宋玉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為屈原寫悼辭的人。他在悼詞中高度肯定了屈原:
“夫君子之心也,修乎已不病乎人,晦其用不曜於眾,時來則應,物來則濟。應時而不謀己,濟物而不務功,是以惠無所歸,怨無所集。”
宋玉在悼辭中表達了對屈原的理解和惋惜。屈原的內心始終是在進行靈魂的拷問。他總是不停地上下求索而不止,總是眼睛向內看,希望用自己的內美而有用於天下。
屈原的愛國、憂民精神,不是停留在口頭上、文辭裡,而是與自己“九死而不悔”的獻身精神結合在一起。屈原的愛國情懷是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精神的文化原型和來源所在。
屈原的一生是身處逆境求索上進的一生。屈原被楚懷王疏遠之後,流放汨羅江畔。
流放中的屈原,並沒有自暴自棄。而是依然保持著一顆滾燙的赤子之心。無論是身處權利中心,還是流放之地,屈原始終關注民眾的生存狀況,始終同情百姓所受的苦難。他迫切希望楚王能選賢任能,能使朝政歸於正規。
屈原面對與周圍群小之間的尖銳衝突,面對楚君不分賢愚忠奸的昏庸,屈原似乎找不到報效國家的途徑。但屈原依然堅定地對自己說:
“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流放中的屈原心情極度苦悶,難以排解內心對於楚國未來的不捨與牽掛。即便自己受到了不公正的對待,他依然是從自身找原因,希望通過自己的內省,換來楚國的長治久安。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身處逆境中的屈原,依然保留了一顆浪漫之心,依然在執著地求索富民強國的康莊大道。
年輕得志的屈原遭到同僚權貴的讒害,遭到楚懷王的疏遠冷淡。他在憂愁幽思中作出了千古名篇《離騷》。更在國破家亡後,以身報國。
屈原的一生是讓人懷念思考的一生。以致千年後的中華大地,到了端午,都會划龍舟、吃粽子,以此紀念心憂天下的中國古代愛國詩人屈原。
屈原的詩作是自己內心的悲鳴。詩中始終充滿著對人民命運的悲憫、對人民悲歡的關切。詩中不僅反映著時代的要求和人民的心聲,更彰顯著屈原自己的人民情懷和國家情懷。
【總結】“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正是屈原憂國憂民的內心的真實寫照。屈原的一生,有著深厚的愛國愛民情懷,始終散發著一種壯懷激烈的氣節和風骨。屈原憂國憂民,心繫天下,心繫百姓的精神,日月同輝,光照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