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儒姐在北京

    靠著軟硬兼施恩威並重的手段,漢武帝統一了政權,統一了財政,統一了武裝,還統一了思想。於是,他就將中央集權的帝國制度發展到了第一個高峰。在他的治下,帝國的文治武功達到了全盛。疆域既廣闊,文化亦繁榮,絲綢之路延綿萬里直抵Continental,中華文明遠播四海天下歸心,漢帝國成了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

    然而,就在漢武帝的時代,帝國的危機也已經在不經意間流露出來了。前面說過,帝國是權力社會的成熟形式和典型形式,其特點則是集權。雖然集權未必專制,專制未必獨裁,但漢武帝這個人,卻多半是專制和獨裁的。而且,正是由於他的專制和獨裁,不但朝中大臣和地方郡守常常自裁以為解脫,就連太子劉據和皇后衛子夫也終於自殺。結果,此公駕崩之時,繼位的竟只能是一個八歲的孩子(即昭帝劉弗陵)。帝國的最高權力,包括廢立皇帝的權力,從此落入外戚手中──先是為大將軍霍光所掌握,後是為大司馬王莽所把持。他們或者視廢立為兒戲,或者視皇帝為玩偶。

    漢王朝雖經光武帝劉秀“中興”而起死回生,但整個帝國已難再有起色,不過勉強維持而已。後漢二百年的歷史幾乎乏善可陳,有所作為的也就是前面三個皇帝,即光武帝劉秀、明帝劉莊和章帝劉炟。其他那些皇帝,不是弱冠踐祚,就是在襁褓中被拉來充數,其中甚至有四個皇帝連十歲的生日都沒來得及慶祝,帝國的最高權力則或為外戚把持,或為宦官竊取,或為女主攪和。等到野心勃勃的軍閥董卓,率領所謂“勤王之師”進京來殺宦官的時候,他就順手把漢帝國也一併殺掉了。據《後漢書?獻帝紀》,建安元年(公元196年)七月,被劫持的漢獻帝重返洛陽時,竟是“百官披荊棘”,“飢死牆壁間”。武帝時的恢宏氣象而今安在哉?但只見,“西風殘照,漢家陵闕”。

    也許,這就叫“盛極而衰”?

    這樣一個過程在唐帝國那裡又重演了一遍,只不過來得更快,也更具戲劇性。這是一段不斷被人提及說起,反覆被人編撰演繹,並用多種形式(著作、論文、小說、詩歌、戲劇、電影)來回顧的歷史,因此特別值 得反思。

    唐,是帝國曆史上的第二座高峰。它的輝煌被和漢一起並稱為“漢唐氣象”。不過,漢的偉業基本上是本族和本土的,唐的成就卻是多民族和國際性的。或者說,較之開闢了“絲綢之路”的漢,唐的成就更是多民族和國際性的。請看名單。

    隋唐兩代,被征服的西域各國有:高昌(新疆吐魯番)、龜茲(新疆庫車)、党項(甘肅西部)、土谷渾(青海)。維持通商友好關係的有:焉耆(新疆焉耆)、疏勒(新疆喀什)、于闐(新疆和田)、天竺(印度)、罽賓(克什米爾)、康國(中亞細亞中部)、波斯(伊朗)、大食(阿拉伯半島)、甘棠(裡海之南)、朱俱婆(蔥嶺之北)、泥婆羅(尼泊爾)、石國(中亞細亞北部)、大秦(東羅馬帝國)。這還只是西域各國。其他,則還有高麗(北韓半島東北部)、百濟(北韓半島西南部)、渤海(遼寧、吉林兩省境內)、契丹(河北東北部及遼寧部分)、吐蕃(西藏)、突厥(中國北部)、回紇(中國北部)、南詔(雲南)等等,不一而足。他們或被征服,或來朝貢,或來通商。唐帝國國門大開,一視同仁地表示歡迎,也一視同仁地相互學習。

    這就是世界性的超級大國了。於是大唐帝國的京都長安,就成了地地道道的國際化大都市,其中擠滿了來自世界各地相貌古怪服裝離奇的“追星族”。唐帝國的政治、軍事、文化,都是他們狂熱崇拜和競相模仿的物件。其中最熱忱的是日本人。他們派遣的“遣唐使”,起先每次三五百人,後來每次兩三千人。除正副使節外,還有大量的留學生和學問僧。有的來了就不再回去,有的回去就立即照搬。京都和奈良,就是仿照長安修建的,只不過規模和範圍遠遠不及而已。

  • 2 # 七分古風

    大家好,我是鬍渣大叔,讓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吧。

    中國有個詞語叫“盛極而衰”,非常好的詮釋了古代王朝的更替現象。

    縱觀中華五千年,無論哪個朝代都遵循著恆古不變的歷史規矩。

    俗話說“創業難,守業更難”,各個開國皇帝哪一個不是人中龍鳳,他們大都經歷磨難挫折,都在艱難險阻中練就一身通天貫地的本領,他們或為理想,或為了反抗,執著的為自己的事業打拼。

    由於封建社會,皇位都是世制的,所以皇子們都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靠著祖父們打下來江山,他們也許接受了更好的教育,但遠沒有了祖父們以前的“創業精神”。再碰上個別不爭氣的,像胡亥、崇禎、咸豐等,更會敗光祖父們的基業。

    所以,盛極而衰的古王朝,不光是歷史必然更替的結果,同時也是王朝機制問題的顯現。

  • 3 # 葉飄刀

    國家就那麼大,這裡主要是指,適合於耕種的主要土地。

    人口在不斷的增多。

    當土地養不活這樣多的人口時候,必然會出現大批人被餓死的現象,不想餓死,就只能從別人那裡搶,於是動亂產生。

    如果控制得好,情況還不算嚴重,亂上一亂,死上一些人,人口減少,國家還能穩住,但如果已經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那麼必然朝代崩塌,戰亂紛爭,大量人口流離失所,十室九空。

    這樣一來,人口大量銳減,等最終勝利者上位的時候,又是地多人少,只要他不胡亂弄,那麼都有地種有飯吃的百姓,自然會休養生息,盛世可期,直到下一次人口再次過剩的到來。

    一個輪迴再次展開,你看看為什麼基本叫得上的朝代都是200多年,在糧食產量沒有質變,在人口沒有控制的情況下,以腳下土地能維持的也就是這麼多年。

  • 4 # 讓愛回家吧

    盛極而衰,這是自然規律。

    就像運動員一樣,再好的運動員,他的巔峰時期總是有時間限制的,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素質的下降,體力的不支,他的成績會越來越衰退。

    還有我們的生命,從“弱小”的幼年,到強壯的“壯年”,最後還是回到“弱小”。

    朝代的發展和人一樣,也是有生命的。也難逃盛極而衰的命運。

  • 5 # 講文論道

    不只是漢唐,中國大一統宋明元清皆不過三百年,秦隋只有二三十的短壽。中國古代王朝滅亡的原因有三個原因:

    一、農民起義,秦隋元明王朝。農民起義的原因是土地兼併愈來愈嚴重,導致貧富分化加大。加上自然災害。賦稅加重,死亡威逼,導致更多的窮人加入造反隊伍。燎原之火,導致天翻地覆。二、內部禪讓,兩漢、唐、清。內部禪讓的原因也是由於貧富分化,自然災害爆發農民起義,雖然沒有直接滅亡中央政權,但是嚴重打擊削弱了中央政權的統治基礎和能力。鎮壓農民起義過程中導致軍閥崛起,皇帝大權旁落。東漢的曹操,唐朝的朱溫,晚清的袁世凱。都是靠鎮壓起義起家,最終奪取中央政權。

    三、外族入侵,西晉、兩宋皆亡於北方遊牧民族。明朝亡於農民起義和外族反叛雙重打擊。西晉有內亂導致外族有隙可乘。兩宋是由於重文輕武,屈辱的歲幣盟約,導致積貧積弱。軍隊戰鬥力下降。

    我們發現,每個王朝的後期,都有一個共同現象:貧富分化嚴重,最高領導人皇帝能力較弱化,政治腐敗。這種現象應該和中國古代的皇位繼承製度有關,中國皇位繼承是以嫡長子繼承製為主。有嫡立嫡,無嫡立長。不是以能力大小德才高低為標準。必然導致“黃鼠狼生老鼠------一代不如一代”。皇帝能力弱,必然導致朝綱不振,政治腐敗,大權旁落。政治腐敗有導致貧富分化 不能有效制止,甚至加深貧富分化。遇上天災人禍,加速王朝滅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犟的人都是什麼心態?古代歷史有哪些犟的出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