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矇昧泰晤士
-
2 # 有趣的漢字
不去提高人口素質卻來修改讀音,不去提高義務教育水平卻向現實妥協,然後三人成虎,眾口鑠金,人多力量大,又不是開人代會要少數服從多數,專家是根據什麼研究修改的,根據經濟世界第二嗎,根據買東西掃碼人人離不開手機嗎,根據放棄自己漢語學習英文嗎,雖然文字一直在演變,但卻不需要這樣的速度,題目中的例子都是很簡單的,初中畢業都能準確識別,那為什麼在社會環境裡卻頻頻出錯呢,以至於現在修改了呢,約定俗成就一定好嗎。
-
3 # 憧憬船
遠上寒山石徑斜,斜讀作xia2,是為了押韻。一騎紅塵妃子笑,騎讀作ji4,是仄聲,符合平仄相間的要求。這些都是詩詞格律,要與詩詞本身一併傳承。
至於是不是真正的古音,這個不重要,也不需要。因為傳承詩詞格律,必須用普通話。
普通話是國家統一的需要,統一,也是中國文化,也要傳承。
兩者都要傳承,結果必然是,在詩詞中為符合格律保留普通話規則允許的讀音。斜xia2,騎ji4,應該在詩詞內保留,而且這樣的讀音已經有了群眾基礎。
普通話裡沒有入聲音,這個好辦,仍然在普通話讀音內解決,讀音短促,音調靠近去聲。
詩詞,本應該是吟誦的,說白了,應該是唱的,不是朗誦。古詩詞中不僅僅包括文字含義,還包含聲音藝術。古詩詞中包含中國式樂譜,詩詞格律是音樂規則,理應一起傳承。
彙總一下,只在詩詞內,為符合格律要求,保留普通話式讀音。詩詞之外,按現實情況,一點點簡化讀音。
-
4 # 百花園中的追夢人
不能感受古韻,改的目的是這些字容易讀錯,與普通話讀音不一致。
遠上寒山石徑斜(xié),白雲深處有人家。
一騎(qí)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在詩中作不正講,但讀音為xia,這是為了與第二句最後一個字家jia壓韻。
一騎紅塵妃子笑,詩中一騎為一匹快馬之意。作名詞是讀ji,而作動詞時才讀qi。
這兩個字沒問題的,斜的xia讀音只在古詩裡有,現代漢語從來就沒有過,也不是多音字,以前語文老師專門說過。騎這個百度百科裡就有啊,ji是古語,指一人一騎,而且我記得是1985年就廢除了讀音了,這兩個字我認為沒有問題,確實有這個讀音,但是都是古語,在現代不是多音字。
讀錯的東西多了去了。。。
青鳥殷勤為探看得念堪的平聲,古 詩的合轍押韻還有古音現在都改了。。。還有很多古音沒了,最**的一個詞是月氏,一個古音一個今音。
還有個誰字,這個字當年的字典裡只有shui的讀音,但是讀的都是shei
尖團音入聲這種更不要說了。
-
5 # 詩詞書院
酬好友邀答:
近日,修改統讀字音表的徵求意見稿,在網上引發爭議,多位知名教授也相繼發表了意見。既然出現爭議,就證明了有定音的必要,國家語委應該鼓起勇氣,一槌定音。
據國家語委普通話審音委員會主任、北京大學教授王洪君介紹,網友提到的這個審音表,叫《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只管現代漢語普通話,至於古詩詞念什麼並不在審音表上體現。我認為王洪君教授的觀點是正確的,古詩詞的韻字念什麼,是屬於音韻學的範疇。而普通話念什麼,屬於語言文字學的範疇。兩者不能混為一談。更不能將詩詞範疇的韻字讀音,強加給大眾。
我為什麼這樣說呢?還得先從《切韻》的定音方式說起。
《切韻》是隋朝陸法言等多人合編的一部韻書,是音韻學中漢語語音由上古音進入中古音的一個標誌。陸法言在《切韻序》中說:
因論南北是非,古今通塞,欲更捃選精切,除削疏緩,蕭顏多所決定。句中的蕭顏指的是蕭該和顏之推,其中蕭該是江蘇人,顏之推是湖北人,陸法言是河北人。也就是說《切韻》的定音方式並非根據某一口音作簡單的記錄,而是綜合當時的南北口音,集體討論確定。因此,《切韻》本身就是一個擬音體系。
因《切韻》的擬音方式,取了南北口音的較大公約數,因此具有很強的適應性。在唐初,就被定為官韻。唐代的詩人可能生於不同的地方,也帶著不同的口音,那為什麼能有相對統一的用韻標準呢?就因為他們寫詩依的並非方言,也並非雅言,而是依《切韻》音系。
我們常說,古今音已產生變化。事實上,過往的各個朝代,語音都一直在產生變化。所以也不斷出現新的韻書,如唐代的《唐韻》、宋代的《廣韻》,就算是宋末的《平水韻》也與清朝《佩文韻府》中的《平水韻》略有區別。但其不論調整韻部也好、為一些語音已產生較大變化的漢字重新擬音也好,都是以《切韻》為基礎重編,同屬切韻音系,所以對詩詞的朗誦和創作,均沒有做成太大的影響。
而題目中所列,如“斜”字等韻字異讀,也可看作是音韻學上的擬音方式,其不能等同於漢語語音。因此,其與漢語普通話的審音沒有什麼關係,普通話的審音可以“從眾”,變得不押韻的韻字可在音韻學上重新擬音,使其變得押韻。
所以我認為,在正音的同時,也需要正韻。因為在目前,用韻的標準比較混亂,既有《平水韻》、又有《中華新韻》和《中華通韻》。其中一些韻字,擬音時如依《平水韻》,但在《中華通韻》又可能會變得不押韻了。
究其原因,就是新韻的編制,並非採用依《切韻》音系重新擬音的傳統方式,而是採用了推倒重建的方案。而從推廣了幾十年,詩詞創作者採用率還是極低這點來看,新韻的編制無疑是失敗的。既然新韻在突踐中已證明不可行,那為什麼還要死抱著不放呢?我認為,應該將《切韻》音系傳承下去,以《平水韻》為基礎,對已變得不押韻的韻字重新擬音,再適當調整韻部,使其既適應古詩詞的朗讀,又能適應當代創作者的用韻要求。
近日有訊息稱,一些字原本的錯誤讀音轉正了,比如“鄉音無改鬢毛衰(shuāi)。”“遠上寒山石徑斜(xié)”“一騎(qí)紅塵妃子笑”...這是真的嗎?
原本的錯誤讀音轉正了?
近日,網上熱傳一篇《注意!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的文章,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商務印書館出版的《現代漢語詞典》第5版、第6版,不少字詞註釋的漢語拼音已經發生變化。
回覆列表
當然能。
但是,說實話,目前大部分漢字的現代普通話讀音都已與古音相去甚至遠了。
比如,
古音有入聲,普通話根本沒有!目前崑曲中還保留入聲,南方許多語言還有入聲。北方晉語還有入聲,這得涉及多少字啊。比如"國"字,普通話讀第三聲,古音卻是個入聲字,發音類似guok,聲音短促,收聲快而急。這個從日語,韓語,越南語中能得到證實,比如日語發成koku。
比如,
古音分尖團音。普通話已經完全不分了,目前京劇中還保留一些尖團音。在普通話中,洗和喜不分,都是xi,可是古音是區分的,洗不是發成xi:,而是發成xЭ,喜發成軟hsi:音。區別還是很大的。
至於母音的變化,那就更大了,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宅",古音發類似duo的音,宀表意,乇表音也表意,這在日語和韓語中也能得到證明,比如日語宅發音為taku,這也說明宅字也是一個入聲字。子音由d音轉換為zh音,這是有一定的規律的,語言學上有專門論述,在此不贅述。
保留一定的古音是好的,這對閱讀和理解古詩有幫助,因為詩歌是有音樂性的,漢語的音韻之美尤其顯著,因此古詩古文中的個別字詞,可以按照古音去讀。
至於現代讀音則完全沒有必要恢復古音了,考試中也不應該把古音作為考試內容,除非你是漢語言專業的學者,否則只是作為一般性知識瞭解掌握即可。
只要不考試,老師教授起來也輕鬆,學生學習起來也興趣盎然,這是多好的事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