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麻辣隋唐
-
2 # 安定郡小書生
一
劉備十五歲的時候就開始外出求學,他的老師是九江太守盧植、同學是同宗劉德然、遼西公孫瓚。而且劉備與公孫瓚的關係相當不錯,後來劉備落魄時首先投靠的就是公孫瓚。劉德然的父親劉元起也經常資助劉備,認為同宗中也只有劉備是非常人。
二劉備兩次討伐黃巾,分別因功被授為安喜縣尉、下密縣丞。還有許多戰事都是劉備參與指揮,雖然遭遇多次失敗,但是劉備依然能夠指揮後面的戰事,可見劉備並非庸才,最起碼還是被大家認可的。
三劉備在還不是特別出名的時候,北海相孔融認為劉備能夠幫助自己解圍,派太史慈前來請劉備,甚至連劉備都對孔融能夠看得起自己感到吃驚。以孔融這些士族高傲的個性,如果劉備沒有才能斷是看不起的。
四曹操攻打徐州陶謙的時候,同樣請劉備來當救兵。後來陶謙多次將徐州牧讓給劉備,甚至徐州計程車族陳登這些人都支援劉備主政徐州。如果劉備沒有才能,這些人就不會甘心情願的支援劉備了。
五曹操、袁紹、劉表這些人都非常看重劉備,並且此之前劉備一直吃敗仗、東奔西逃,大家依然如此看重劉備,可見劉備還是很有才能的。
-
3 # 簡史秘聞
亂世出豪傑,時勢造英雄。在人才輩出的三國時期,劉備看上去似乎平庸了些。他不像孫權少年英才,同樣的年紀,孫權已經調兵點將,劉備卻稱霸小鎮,無所事事。他也不像曹操那般位高權重,同樣的年紀,曹操已經是說一不二的權臣,劉備卻還在為了生計,給別人編草鞋。
如此看來,和這些人相比,劉備的前半生太平庸了,他似乎只能算得上是志大才疏。事實果真如此嗎?一個集市上,賣草鞋的劉備恰巧遇到打棗的關羽,殺豬的張飛,三人組成兄弟團,就是這麼巧,三個人中正好有兩個將才一個賢主,這樣的巧合未免也太巧合了些。
按照《三國志》的記載,劉備其實不算草根出生,他的爺爺在官府做官,父親想來也不愁沒升生計。只可惜父親去世的早,母親為供他讀書,於是做起了販履織蓆的生意。
以劉母的見識,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想來劉備的才學並不算平庸。更何況,一個真正才疏學淺的人,哪裡懂得人才的重要性,他更不可能去三顧茅廬求來諸葛亮。也更不可能只不過與趙雲閒話過一夜,就能用自己的個人魅力打動他,讓他在自己勢微時,主動帶著人前來投奔了。
再說槽點頗多的桃園三結義,那時的關羽身上揹負著通緝,自然對人多加防備。張飛是個有大抱負的人,眼光自然頗為挑剔。可如此情況下,劉備還能用一頓酒的功夫,讓這兩個人徹頭徹尾的崇拜自己,不顧其他,準備跟他好好大幹一場。劉備沒實力,自然也做不到這點。
曹操一生驕傲,從來沒把誰放在眼裡過,偏偏這樣的一位梟雄,把劉備當做自己此生唯一的對手。劉備到底是不是志大才疏,答案已經很明顯了。
回覆列表
《三國演義》中,劉備的形象非常斯文。比如當他性格粗暴的結義兄弟張飛在鞭笞督郵時,劉備充當的就是一個出來拉架的和事佬形象。然而真實的歷史卻給我們開了個小玩笑:鞭笞督郵的人並非“環眼賊”張飛,而是“大耳賊”劉備本人。甚至打人用的工具也不是柔軟的鞭子,而是隨時可能打斷骨頭的堅硬廷杖。【督郵以公事到縣,先主求謁,不通,直入縛督郵,杖二百】
可見,劉備的真實形象可能並非我們熟悉的那個偶爾會使點小壞(比如挑唆曹操殺掉呂布什麼的)的“老好人”,而是更像港片中塑造的有血性的黑道帶頭大哥。
接下來我們再看看,劉備究竟是不是“志大才疏”?
首先,“志大”沒必要過多解釋:劉備在很多場合都說過要匡扶漢室,確實是一個有遠大志向的人。
至於“才疏”呢?其實史書中也有佐證。這裡引用當年一位叫趙戩的人在劉備宣佈進攻蜀地時對他的評價:“劉備肯定幹不成這事兒。他打仗太臭,每戰必敗,逃命都逃不過來,怎麼可能攻下蜀地呢?”【趙戩:劉備其不濟乎?拙於用兵,每戰則敗,奔亡不暇,何以圖人?】
不幸的是,趙戩確實戳中了劉備短處:缺乏軍事才能。儘管劉備最終還是拿下了蜀地,但並非是因為趙戩看走了眼,而是劉備的對手劉璋更臭!
另外還有個例子:在赤壁大戰前夕,友軍統帥周瑜領著水師開往前線,途徑劉備設在岸邊的營寨。手下人告訴劉備,說友軍來了,劉使君應該出去接待下。早成驚弓之鳥的劉備卻心有餘悸的問,你怎麼知道來的是友軍而不是曹軍?手下人說船的款式不同。當劉備見到周瑜時,問帶了多少人。周瑜說三萬。劉備嘆氣說太少了。周瑜卻滿懷信心的說足夠打敗曹軍了。告辭後,儘管劉備因為自己沒有周瑜那麼處變不驚而深感慚愧,卻並不相信後者真能打敗曹操,所以提前安排了逃跑的計劃。【備雖深愧異瑜,而心未許之能必破北軍也,故差池在後】
劉備在赤壁大戰前夕的慌亂表現,不僅不如周瑜的大氣沉穩,甚至也不如官渡之戰前曹操的堅毅果決。原因很簡單,他打仗確實不行,心中沒底。
這個缺點其實很致命:在漢末群雄並起,大家都拿槍桿子說話的年代,一個軍事水平很臭的“黑幫帶頭大哥”怎麼能實現匡扶漢室的中國夢呢?這可能便是對劉備“志大才疏”的評價來由。
然而歷史的結局大家也都已知曉:最後,雖然劉備並沒有達到恢復漢室的終極目標,但畢竟建立了三分天下的蜀漢王朝。也足以為千古稱道了。
那麼,作為一個“志大才疏”,不會打仗的人,他又是如何做到這一切的呢?
首先,劉備雖然打仗不行,但人格很有魅力。他對人很好,講義氣,肯花錢,好處大家沾,有事自己扛。這就是為什麼關羽、張飛這幫人始終願意跟著他的原因。
第二,劉備雖然打仗不行,但在品牌包裝上做得到位。一是展示仁義形象,比如長坂坡潰敗時,劉備寧死不放棄老百姓,得到了民心。二是主打光復漢室,這能夠得到很大一部分士大夫的共鳴。所以,不論在老百姓的圈子中,還是在士大夫的圈子中,劉備名聲都比較好。
第三,劉備雖然打仗不行,但善於安排退路。對於一個軍事低手來說,如果再不善於安排退路,那掛掉就是分分鐘的事。我們看看袁紹、袁術這兩兄弟,一敗就氣的口吐鮮血,一命呼呼。而劉備敗了那麼多次,卻依然頑強的生存著,因為他總能找到退路:要麼投靠呂布,要麼投靠曹操,要麼投靠袁紹,要麼投靠劉表。最終,劉備雖然連自己都不記得究竟打了多少場敗仗,但他總能透過委曲求全來保住自己在群雄逐鹿這個遊戲中的玩家資格,始終沒被真正趕出局。
第四,劉備雖然打仗不行,但他正視了自己的短處。在荊州時,劉備那麼一個大忙人,為什麼會三番兩次的下鄉去找一個姓諸葛的村夫?沒辦法,打仗這活他自己如果幹不好,就只能請專家來幹。諸葛亮善於執政、治軍。在他的精心打理下,劉備隊伍的戰鬥力才慢慢提升起來。
第五,劉備雖然打仗不行,但他把握了機遇。玄德兄之所以能夠建立蜀漢王朝,兩次機遇不能不提。一是赤壁大戰曹操玩大了,將江南之地拱手讓出。二是劉璋腦殼卡住了,請劉備去成都自助遊。這兩次機遇,都被劉備把握住了。蜀漢基業也隨之建立。
缺點誰都有,關鍵是如何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