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青竹先生L

    公元三百一十六年,匈奴人攻進了西晉都城洛陽,至此西晉政權全面覆滅,中原,甚至淮河以北的所有地區,都再次陷入了極大的混亂和痛苦之中,在此期間,原來活動在大北方的少數民族趁此機會,進入中原,史記中記載為“五胡十六國”。在時間上來看,在北方出現了外族人建立的前趙和後趙,後來被前秦皇帝蒲堅再次統一北方,這一時期的戰亂大肆地迫害著百姓,活著都成了極難的事情,於是就出現了很多士族南遷逃跑的局面,這些家族大都是名門望族,具有一定的社會地位,甚至有的人在不同的政權裡擔任官職,那麼這些人南遷去到了哪裡?他們的代表人物又有誰呢?

    這些士族名門大都遷到了現在江蘇一帶,並且帶去了當時中原流行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後來這些家族的後代將這次南遷稱為“衣冠南渡”,這話說得漂亮,其實就是一次狼狽的逃亡。在眾多計程車族當中,有一個很是特別的家族,即“琅琊王氏”,我們知道在戰國時代,有那麼一個秦國,它統一了六個國家,那麼在秦國就有一個極其著名的軍事家,他的名字叫做王翦,他所在的王氏家族先後滅掉了趙國、燕國、魏國,還有楚國和齊國,共計五國,後來在秦始皇的調遣下,去到了北方長城去抵禦匈奴。

    王氏家族後來為了躲避兩漢時的戰亂,東遷來到了現在山東臨沂一帶,後來在曹魏和西晉時期,在這個地方設立了“琅琊”的封號,於是王氏家族就在琅琊這個地方得到了很好的生息,勢力逐漸壯大了起來。在西晉遭受“八王之亂”之前,王氏家族有兩個年輕人受到了當時社會的關注,誰呢?就是後來扶持司馬睿建立東晉的王導和王敦兩兄弟。

    這兩人是一對堂兄弟,雖然這樣說,王導卻足足差了王敦十歲,兩人性格有相同的地方,也有背離的地方。王敦娶了西晉的襄城公主成為了西晉的駙馬,城府極深,並且為人十分剛毅,但是王敦的這種剛毅裡面卻又夾雜著幾分殘忍。而當時的王導卻還是一個少年模樣,同樣是胸懷大志,有很大的氣度,並且這種氣度甚至高於王敦。我們來看幾個小故事,看他們二人的性格特點。

    我們知道在西晉時代,有那麼兩個人,一個王愷,一個石崇,他們炫富的故事很是著名。王愷這個人喜歡什麼呢?他喜歡擺設酒宴,邀請大量計程車人來參加,幹什麼?就是為了提高自身的名望。這次王愷邀請來了王導和王敦兩兄弟,為了給大家助興,王愷命令女姬來吹奏笛子,可能是這個女姬走神了,或者是心不在焉了,反正是吹錯了音律,所以王愷就覺得自己在大家面前丟了面子,所以他怎麼做了呢?他派人將這個女姬當眾毆打致死。

    當時在席的所有人都驚呆了,只有王敦依舊在那裡談笑自如,似乎根本沒有這樣一件事發生。所以我們看到王敦的那種處事冷靜的性格。同樣的,還是王愷又一次設宴,這次王愷沒有用音樂來助興,而是讓門下的女姬去給來的客人敬酒,如果賓客不喝酒的話,立刻將這個女子處死,等到美女來到了王敦的桌子前面的時候,王敦就是不動聲色,酒也不喝,他的意思就是想看看王愷怎麼收場?

    王導看到王敦這樣做,有些不滿,因為王敦不喝的話,這個女子是要丟掉性命的,所以王導擔心女子會遭遇不幸,所以直接端起酒杯,喝完了酒,要知道當時的王導還是一個少年,酒量並不是很好。所以從這次宴會中,我們可以看到,王導相對於他的哥哥王敦來說,性格多了幾分溫和。

  • 2 # 西府趙王爺

    西晉末年,五胡亂華,中原動盪,民生凋敝,許多家族都舉族遷居長江以南避亂!

    可有一個家族,卻在此時迎來鼎盛,這個家族就是琅琊王氏。當時琅玡王氏正值鼎盛時期,權傾朝野,乃是晉代四大盛門"王謝袁蕭"之首。

    而這個琅琊王氏追根溯源,其祖先,就是大名鼎鼎的秦朝大將王翦!王翦與王賁是秦國滅六國的關鍵人物,除了南韓以外其餘五國均為王氏父子二人所滅,皆受封列侯。後來,秦朝覆滅,其曾孫王元,為了躲避戰亂,就搬遷到了山東琅琊,在這繁衍後代,也就有了琅琊王氏。

    而琅琊王氏之崛起,還得歸功於一個名叫王吉的人!

    此人低調而勤政,被漢宣帝劉詢任命為諫議大夫,專門評議政事、彈劾失職官員。其為人,清正廉明,仁慈寬厚。最終,成為西漢的一代名臣。

    他留下“言宜慢,心宜善。”六字族規,代代相傳,其子孫皆奉其為為人之道。王吉之後,琅琊王氏進入到上升期,其子王駿最後做到御史大夫,位列三公,這是王翦都未曾有過的待遇!王駿的兒子王崇,同樣子承父業,官至大司空,封扶平侯,位列三公。王吉祖孫三代皆以賢稱著於史,琅琊王氏成為山東望族!

    王家子弟,人才輩出!

    不過,此時還算不上琅琊王氏的巔峰時期,直到西晉末年。當時琅玡王司馬睿與琅玡望族王氏家族走得很近,兩家聯姻結好。於是在永嘉之亂後,司馬睿南渡建鄴,琅琊王氏也舉家從之,其族中王導、王敦兄弟更是司馬睿之左膀右臂,一個主內,一個主外,王家開始走入西晉權利中心。

    而後北邊長安城破,晉愍帝無奈出降,西晉亡。王導、王敦兄弟帶領江南士族擁戴司馬睿於建康(今南京)建立東晉,中興了晉室。

    從此,王氏家族在朝中的地位舉足輕重,地位名望之高其他家族根本無法取代。在當時的東晉王朝,王導和王敦兩兄弟幾乎把控著朝政。王導主內,位高權重,聯合南北士族,運籌帷幄,縱橫捭闔,政令己出。王敦主外,則總掌兵權,專任征伐,後來又坐鎮荊州,控制建康。王導更是被司馬睿,尊稱為"仲父"。

    當時百姓稱之為"王與馬,共天下",可想而知,他們王家有多牛。

    對了,大名鼎鼎的書聖王羲之就是王家子弟,王導和王敦堂伯父,他爹和皇帝是姨表兄弟,妥妥的超級富二代啊!

    總之,王翦的後代琅琊王氏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最為顯赫的家族,被稱為“中華第一豪族”。

    從東漢至明清1700多年間,琅琊王氏共培養出了以王吉、王導、王羲之、王元姬等人為代表的35個宰相、36個皇后和36個駙馬和186位文人名仕。

  • 3 # 山中茅店

    謝邀!“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這句詩裡面的王就是講東晉望族琅琊王氏,這是王翦的後代。王翦後代就是當時望族琅琊王氏。首先來說一下琅琊王氏由來。王翦一家三代為秦國名將,王翦本人為秦滅了趙、燕、楚三國,其子王賁也在秦國統一戰中發揮重要作用,帥軍滅了魏、趙、齊三國。其孫王離也是秦國大將,為秦國戍邊防備胡人寇邊。後秦末鎮壓農民起義,在與項羽在鉅鹿之戰中兵敗被俘,之後就下落不明,據傳被項羽給殺了。王離之後有曾孫王元、王威,王威之子王吉為了躲避戰亂遷到了琅琊,這就是王元的曾孫王吉,官至博士諫大夫,王吉之子王駿為御史大夫,王吉之孫王崇官至大司空,封扶平侯,王吉祖孫三代皆以賢著稱於史。又有王崇之子王遵,漢光武帝嘉其忠義,拜太中大夫,封向義侯。到了西晉末年,琅琊王氏的王導輔佐琅琊王司馬睿南渡在南方建立政權,這就是歷史上的東晉,琅琊王氏在永嘉南渡之後也是人才輩出,有王導,王墩,王羲之,王獻之等,被司馬睿稱為“第一望族”。據歷史研究者查閱資料後發現琅琊王氏一共出現了三十六個皇后,三十六個駙馬和三十五個宰相,可見琅琊王氏在東晉政治上的影響力。因此,當時也有人戲稱“王與馬,共天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恆大海上威尼斯具體地址在哪裡,環境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