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月下觀書
-
2 # 重慶美食製作者
古六大茶山和新六大茶山還是有本質上的區別的,分界也不一樣,古六大茶山主要分佈地區有:攸樂、革登、倚邦、莽枝、蠻磚、漫撒
而新六大茶山主要地方是:南糯、南嶠、勐宋、景邁、布朗、巴達,兩個地方的區域不一樣,海拔也不一樣,產出來的茶口感也是有區別的!
-
3 # 陽仔126472765
雲南擁有豐富的古茶樹資源,雲南古茶樹不僅樹齡大,古茶樹面積大,分佈範圍廣而全國聞名的六大茶山就是其典型代表。說到雲南六大茶山,很多茶友都搞不清楚古六大茶山和新六大茶山,古六大茶山與新六大茶山有什麼區別?是怎麼劃分的?今天就六大茶山為茶友一一講解。
“葡萄酒論酒莊,普洱講山頭”而六大茶山就是普洱茶名山頭,六大茶山一般指雲南茶葉或普洱茶六大古茶山,位於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內。發展至今,分為古六大茶山:攸樂、革登、倚邦、莽枝、蠻磚、易武,新六大茶山:南糯、布朗、帕沙、賀開、勐宋、巴達,合稱十二大古茶山。
而我們所說的古六大茶山與新六大茶山的劃分並不是指茶樹種植年代的先後,而是茶山命名時間的先後,就相關史料顯示,新六大茶山古樹樹齡比古六大茶山要大,面積要更廣。古六大茶山與新六大並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隨著歷史更迭、戰亂天災、地名更改等元素變化,所以才有古六大茶山與新六大茶山還有其他不同版本。
初代古六大茶山:攸樂、革登、倚邦、莽枝、蠻磚、曼撒。
古六大茶山:攸樂、革登、倚邦、蠻枝、蠻磚、易武。
初代古六大茶山與現古六大茶山之間的區別就是漫撒的沒落,易武的興起。
初代新六大茶山:佛海、勐宋、南糯、南嶠、巴達、(瀾滄)景邁。
新六大茶山:南糯、南嶠、勐宋、巴達、布朗、景邁。
兩者的區別在於初代版本中的佛海(現在的勐海)勐海是解放戰爭之後,政府於1953年1月對西雙版納傣進行地域調整和改制後才出現,並沿用至今。
那古六大茶山與新六大茶山是怎麼劃分的呢?
一、歷史
清乾隆進士檀萃《滇海虞衡志》載,"普茶名重於天下,出普洱所屬六茶山,一曰攸樂、二曰革登、三曰倚邦、四曰莽枝、五曰蠻磚、六曰曼撒,周八百里。據史料所載,初代古六大茶山最早出現在清朝乾隆年間,歸屬於當時清朝對普洱茶進行管理的政府機構普洱府管轄,而當時因為歷史原因只有將瀾滄江以東的地區劃歸普洱府管轄,而瀾滄江以西的六大茶山沒有在管轄範圍內,所以在清朝的文獻中沒有相關記載。而初代新古六大茶山在民國及建國後才出現的。
二、地理位置
就地理位置來說,以瀾滄江為界,古六大茶山位於瀾滄江西北方向,所以被稱為江北六大茶山或江內六大茶山;新六大茶山為於瀾滄江西南方向,所以新六大茶山又被稱為“江南六大茶山”或“江外六大茶山”而現在我們所說的古六大茶山和新六大茶山是為了方便混淆而區分出來的。
回覆列表
雲南擁有全國最為豐富的古樹茶資源,雲南古茶樹不僅樹齡大,而且古茶園面積大、分佈區域廣,六大茶山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但六大茶山還分為古六大茶山和新六大茶山,有部分茶友會將兩者混淆,有茶友在微訊號(6480348)中留言"請問古六大茶山和新六大茶山是怎麼劃分的?為什麼有不同的版本,我老是容易混淆,能詳細講解一下嗎?"所以本期就為茶友詳細解析:古六大茶山和新六大茶山是怎麼劃分的?
一、古六大茶山與新六大茶山分別是?
要知道"古六大茶山和新六大茶山是怎麼劃分的?",肯定首先就要弄清楚、搞明白:古六大茶山和新六大茶山分別是哪六座茶山?這裡有兩點需要指出:一是、"新六大茶山"的"新"是指茶山命名時間的先後,而不是指茶樹種植年代的先後,事實上新六大茶山種茶歷史總體來說,反而遠早於古六大茶山,且其古茶樹面積更大、樹齡更長。二是、因為歷史更迭、天災人禍、地名更改等因素,古六大茶山和新六大茶山的劃分也不是一成不變的,而這也是為何會有不同版本的古六大茶山和新六大茶山的原因,下文為方便讀者區分,將最初版本的六大茶山稱為初代六大茶山。初代的古六大茶山:攸樂、革登、倚邦、莽枝、蠻磚、曼撒。如今的古六大茶山:攸樂、革登、倚邦、莽枝、蠻磚、易武。
曼撒最初是古六大茶山之一,而後期因為瘟疫、地名更變、戰亂等因素,曼撒逐漸沒落而名存實亡,距離曼撒20公里外發展為茶葉重鎮的易武,迅速取代曼撒成為古六大茶山之一,現在曼撒和易武所產的茶葉統稱易武茶,或易武曼撒茶。初代新六大茶山:佛海、勐宋、南糯、南嶠、巴達、(瀾滄)景邁。
此處所述的新六大茶山為最初版本,之所以說是最初版本是因為上述版本中的佛海是現今的勐海的舊稱,而勐海是解放戰爭之後,政府於1953年1月對西雙版納傣進行地域調整和改制後才出現,並沿用至今。因為地名變更、地域劃分調整等因素,現在新六大茶山又和最初的新六大茶山不太一致,如今認可度較高的版本為:南糯、南嶠、勐宋、巴達、布朗、景邁。
二、古六大茶山和新六大茶山的劃分
1、歷史因素初代的古六大茶山最早出現於清朝乾隆年間,進士檀萃的《滇海虞衡志》,原文記載:"普茶名重於天下,出普洱所屬六茶山,一曰攸樂、二曰革登、三曰倚邦、四曰莽枝、五曰蠻磚、六曰曼撒,周八百里。"清朝時期對普洱茶進行管理的政府機構為普洱府,而當時只有瀾滄江以東的六個版納劃歸普洱府管轄(版納為當時的小行政區域,類似現在的鎮或鄉之類)。但在瀾滄江以西還有六個版納的區域也有古茶山,卻沒有劃歸普洱府管轄,所以在清代的文獻中,就只記載了位於普洱府管轄內的六個版納中的古六大茶山。現在的古六大茶山與之前初代古六大茶山,差別在於曼撒沒落,易武興起。而初代新六大茶山是到民國及建國以後才被命名。
那時,隨著大批茶莊和大型茶企進入佛海(現今勐海),人們才驚異地發現,在瀾滄江西岸,清朝普洱府管轄的六個版納之外,原本屬於明朝車裡宣慰司管轄的另外六個版納竟然有大面積、連片、樹齡成百上千年的古樹茶,人們隨即以"江外六大茶山"為之命名,曰:佛海、勐宋、南糯、南嶠、巴達、(瀾滄)景邁。"江外六大茶山"也就是"初代新六大茶山"。而現在認可度較高的新六大茶山與初代新六大茶山,差別在於佛海因為西雙版納進行地域調整和地名改制變化較大,布朗取而代之。
2、地理位置
在地理位置上,古六大茶山、新六大茶山的劃分是以瀾滄江為界限:古六大茶山位於在瀾滄江西北方向,所以古六大茶山又被叫做"江北六大茶山"和"江內六大茶山";新六大茶山位於在瀾滄江西南方向,所以新六大茶山又被叫做"江南六大茶山"和"江外六大茶山"。並且,更為準確的來說,原本並不存在古六大茶山和新六大茶山這種稱呼,而是以"江北""江內",以及"江南""江外"來分別稱呼瀾滄江兩岸的茶山,不過對於不瞭解六大茶山地理劃分、茶山歷史和現狀的人而言,這樣的劃分很讓人疑惑、容易混淆,所以後來才用"新"和"老"來區分。以上就是,古六大茶山和新六大茶山的劃分,以及不同時期古六大茶山和新六大茶山的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