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希望與絕望同在

    你想讓孩子喜歡古箏首先你應該是喜歡古箏的,可以家長先學會一首古箏曲子,買一架古箏空閒的時候撥弄幾下,孩子的好奇心都強,古箏的聲音也很好聽,相信孩子會喜歡的,但要注意儀式感,讓孩子認真對待學習古箏這件事,即使孩子不喜歡也不算失敗,我相信你想讓孩子學的東西一定是你自己也喜歡的,你學會了也是會樂在其中的

  • 2 # 老王007tb

    孩子的興趣愛好家長不能決定,但是可以影響,家庭環境的影響。潛移默化他讓他在這種古典音樂環境中薰陶感染,慢慢的孩子的好奇心會問會摸,這個時候家長可以引導他,讓他越來越好奇,他如果有興趣就會去思考,回去試探。時間久了自然會再他海腦裡埋下音樂種子!如果哪天脫離這種環境,他會不舒服,不適應。那麼他真的離不開古箏等其他樂器。這樣興趣就來了!個人思路!多多點贊!

  • 3 # 大腦小議

    感謝邀約。讓孩子喜歡古箏,很簡單,就是想辦法讓孩子在玩古箏的時候產生快樂。當然這需要家長和老師進行有意識的引導。因為人的本能是追求快樂,逃避痛苦。讓一個人對某件事產生興趣的唯一辦法就是想辦法讓這件事帶給他快樂,使他樂此不疲。具體方法引人而異,可以結合他的興趣點因材施教。

  • 4 # 不可能放棄911

    想人孩子喜歡古箏,家長要先了解,古箏才行,而且家長還有,對古箏有興趣,在家沒有事就多陪孩子聽聽,家長是孩子的榜樣,家長怎麼做孩子,都會學習一二的。家長對古箏有興趣,也喜歡的話,就慢慢的引導過去了。

  • 5 # Aloe盧盧

    孩子學琴的心理需要是很多的,按照中央音樂學院周副院長的觀點,一般分為6大類:審美需要,親和需要,成就需要,優勝需要,自由需要,生存需要。

    (一)

    審美需要層面,家長可以透過多帶孩子聽音樂會,看山水墨畫畫展等,拓寬孩子對中國傳統古典美的視野,加強孩子自身對美的感受能力。滿足孩子享受美,感受美的需求。在學琴的過程中,基本功固然重要,但每節課也需要和老師溝通適當加入一些好聽的,孩子比較容易上手的小曲子,來滿足孩子的審美需要,彈著好聽的曲子,要比單純枯燥的基本功課堂和只看技法摳考級曲目,孩子會興趣更濃一些。當然,教室的美感佈置,家中彈琴區域的美感佈置也都是非常重要的細節。

    (二)

    親和需要層面。孩子天生是希望爸爸媽媽因為自己而開心高興的。所以需要家長扮演好自己的陪伴角色,給孩子更多的肯定和鼓勵。但很多琴童家長往往回到家後扮演了教練的角色,看孩子彈琴就是不停的挑錯,批評。記得網上有個影片,一位爸爸陪女兒彈鋼琴,明明他自己把五線譜的音看錯了,還一個勁兒的指揮孩子說孩子彈錯了,最後氣的把當時剛剛上市的iphone x給摔了。可見,家長在家往往扮演的是監工和教練的角色。而孩子不需要也不希望爸爸媽媽扮演老師助理的角色。他們不希望看到父母因為自己學琴而發脾氣,他們會簡單的認為“因為我學琴,爸爸媽媽才不愛我的”,於是,對於學琴,越來越反感。孩子彈的對與錯,自有老師來糾正,家長需要做的,就是讓孩子覺得因為自己彈琴,爸爸媽媽更愛自己了,更喜歡自己了,更開心高興了。

    舉個例子,媽媽下班回來時看到孩子正在練琴,也許真的沒好好練,但是聰明的媽媽會誇“矮油~ 不錯哦,練了一小節呢,咱們爭取明天練10小節!”於是,孩子第二天可能真的就練了10小節,因為媽媽很開心看到他練琴。還有的媽媽會怎麼說呢?“怎麼才練了一個小節啊!是不是又玩去了?!就糊弄給我看是吧!!趕緊練,不練完別吃飯!!” 各位家長,如果你是孩子,你會喜歡哪個媽媽說的話,您會更願意再練會兒嗎?

    (三)

    成就需要層面。這是無論大人小孩都需要的最常見的心理需要。成就感,是一個人實現自我意志,確認自我力量的表現。能非常大力量的強化一個人的行為動機,從而產生相應的加強版的行動。孩子經過努力,所取得哪怕一點點成就,家長都不要忽視,不要吝嗇自己的表揚,肯定孩子透過努力而取得的成績。

    優勝需要。優勝需要是個雙刃劍,用好了,動力不斷,用的不好,則容易把孩子帶入攀比的溝壑,並且一旦攀比消失或差距太大,便會失去動力。比如,鄰家孩子考四級,自己家孩子就要考五級超過對方。如果對方不考了,自己也不想學了。這恐怕也是很多家長虛榮心的來源。

    成就需要和優勝需要我們放在一起看,經常容易弄混。比如,自己家孩子考試考好了,家長可以有兩種誇獎,一種“真棒,因為你認真努力了,所以考的這麼好,媽媽真高興!”,另一種“真棒,你看你超過了班上的誰誰,媽媽真高興”。前一種是滿足了成就需要,後一種是滿足了優勝需要。

    成就需要每個人都需要,而且動力會持久。優勝需要是雙刃劍,可以適當的使用,但不要過分強調。分寸在於父母的拿捏。

    (四)

    自由需要,每個人都需要自主和無拘束的氛圍下做事情,不喜歡被約束和強迫的做事情。

    結合上面講過的親和需要,爸爸媽媽們需要注意自己對待孩子練琴的態度和措辭。上面舉的那個因為生氣摔手機的爸爸,他的陪練就是讓孩子籠罩在強大的約束和強迫氛圍下的。這種氣場下,別說孩子,大人也不一定發揮的好吧~

    (五)

    生存需要。這個說起來,很多家長會覺得沒必要,“我怎麼會讓孩子的生存受到威脅呢?!” 很多家長這樣想。但實際上呢,請大家回想一下,有沒有說過讓孩子自己覺得生存受到了威脅的話呢?“不練琴就別吃飯!”“你不聽話,媽媽就不喜歡你了!” “這次回課再不好,就不讓你回家!” 這些話,大人也許只覺得是氣話,而在孩子看來,像是天塌下來一般的警告,不敢不從。

    舉個我看到的真實案例,在某機構門口,一個小女孩哭著趴在車門上背書,媽媽坐在車裡面,車是啟動了的。聽到媽媽在車裡面喊“你背不背? 不背下來我馬上開車走!!” 小女孩在車外急的又哭又跳,又不得不拿著手裡的小本本斷斷續續的背給媽媽聽。

    看到這一幕時,我很是心疼,既心疼媽媽又心疼那個小女孩。都是父母,我特別能理解那個媽媽的感受,北京的培訓班學費都是不菲的,再有錢的家長也還是很在意錢花出去的效果的,孩子上課沒有好好學,肯定氣急敗壞的。孩子這個年齡小,不理解父母掙錢努力保證家庭生存、努力給孩子最好的教育的艱辛,只知道玩開心。

    回想下自己的育兒,有沒有類似的情形呢?有沒有說過類似的話呢?

    (六)

    兒童可以學習的樂器很多,但孩子們的學琴心理是一致的,除了審美需要,家長可以針對不同的樂器種類選擇不同的藝術產品給孩子加強享受美的感受外,另外5種人性的基本需要是一致的,無論您的孩子學習的是古箏還是小提琴還是鋼琴。。。。。。都需要爸爸媽媽的愛,需要成就感,需要家長合適的鼓勵與和睦和諧的練琴氛圍。請爸爸媽媽們做好自己拉拉隊的陪伴角色,別跟老師搶教練員的角色,孩子不希望也不認為您是教練員。

    從心理學的角度講,滿足了一個人的基本需要,才能產生動機,有了動機,才有行動。讓孩子愛上一門樂器,請從滿足他們的基本心理需要開始。

    作為一名從業多年的專業古箏老師,這些話我也對很多家長都講過,但都是面對面的講,希望網際網路的平臺能將這些話帶給更多的琴童家長,讓孩子們有個幸福的學琴童年。

    希望對您有幫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愛情久了就變成了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