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醉言最語
-
2 # 美映椒房
明成祖朱棣之妻仁孝文徐皇后可以說是一位既符合儒家賢德皇后理想標準的賢后,也是一位在整體環境對婦女比較打壓的環境下努力活出了自我風采的成功女性。
徐皇后是明朝開國功臣中山王徐達的嫡長女,性格端莊嫻靜,和一般少女不同的是,她特別嗜好讀書,家人都戲稱她為“女諸生”(諸生是指經過考試後被選拔為國家各級學校深造的生員)。明太祖朱元璋當時大舉和元勳重臣家進行聯姻,徐達的長女徐氏被朱元璋聘為自己比較看重的第四子燕王朱棣。洪武九年,十五歲的徐氏被冊為燕王妃,嫁給了時年十七歲的皇四子燕王朱棣。建文四年,朱棣取得靖難之役的勝利後,四十歲的徐氏被冊立為皇后。
徐皇后具備有歷史上賢德皇后們共通的諸多美德,比如孝敬、作風樸素節儉、勸皇帝仁愛百姓,廣求賢才,恩禮宗室等。而她自己獨特的風采又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北平保衛戰。雖然史書對徐氏青年時期的記載幾乎為零,不過從她中年時期靖難之役的表現來看,徐氏並不是一位只會呆在內宅鬥妾爭寵搞所謂宅斗的無聊婦人。當時朱棣帶走絕大部分兵馬去襲擊大寧,自己的老巢北平城則託付給了妻子徐王妃和世子朱高熾,城內只留下些老弱兵馬。朝廷大將李景隆趁機率領大軍兵臨城下。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徐王妃這時爆發出了她平時掩藏在溫柔端莊之下的全部智慧和勇氣。世子朱高熾也深知母親能力,城中的防備禦守等諸項事務,他主要都受命于徐王妃。戰鬥到白熱化的時候,由於城內兵馬不足,徐王妃下了破釜沉舟決心,親自激勵和鼓舞和自己一樣留守的燕王部署家眷以及城內官民婦女,婦女們都披上鎧甲拿起武器登上城樓勇敢戰鬥守護北平,北平得以保全。
徐王妃在這種戰役中表現出來的智慧膽略和領袖風範可以說在歷代皇后中是非常罕見的,畢竟中國古代漢民族的皇后少知兵事。朱棣能放心把老巢交給妻子守護,可見他對妻子能力的信任和尊重。而徐王妃知兵,也看得出他們夫妻是一對意趣相投的知己。徐皇后也以自己指揮主導的這場戰役為驕傲,她到南京後,臨終前最大的恨事就是不能再度北巡,去親自褒獎和撫卹那些守護北平城的婦女們。
第二是徐皇后的文化素養。由於建文帝是明太祖朱元璋親自認可指定的繼承人,朱棣以藩王身份兵臨南京登上大寶,始終缺乏名正言順的道統正義,方孝孺甚至不惜十族也不改“篡”字。在永樂帝急需為自己正名的時候,徐皇后也利用自己熱愛讀書積澱下來的文化素養傾力相助丈夫。永樂帝為自己正名的一個重要理由是他是馬皇后嫡子。當然朱棣生母情況以及馬皇后生育情況至今都是眾說紛紜的明史疑團,我們姑且擱置。當時永樂帝提倡文治,朝廷編寫了一部《古今列女傳》。徐皇后心中一動,建議朱棣另行編寫了一本《孝慈高皇后傳》,此傳記由朱棣和皇后親自撰寫序言,頒刻天下、分賜給諸王和各藩國,既弘揚了馬皇后的美德,也趁機夾帶私貨為自己正名。
徐皇后還編撰了一部佛經,即《夢感佛說第一希有大功德經》,於永樂元年刻印天下。這書的序言由徐皇后親自撰寫,她寫道:洪武三十一年正月初一,她當時在焚香閱經,這時紫氣瀰漫,人若入夢,只見觀世音菩薩徐徐而來,告訴她國將有難,賜她經書一部消災彌禍,不久後她就會成為天下之母。這部經書顯然是為了宣傳燕王當皇帝乃“君權天授”,是老天爺的決定。永樂帝非常重視,先後數次重刻此書,廣通天下。
徐皇后另外還撰寫了《內訓》二十篇以及《勸善書》等,除了“佐內治之美”,顯然還有為了消除朱棣得位不正在民眾心中的不良影響的政治目的。
第三就是徐皇后不卑不亢的做人姿態。前代有些賢后為了減少猜忌標榜賢名,難免過於曲己矯飾。而徐皇后則並不諱言自己作為永樂帝賢內助的重要作用。她入主中宮後,為了緩和永樂帝由於得位問題和朝臣們的矛盾,她每年都要親自在坤寧宮舉行大規模的命婦宴會,厚賜服飾金銀,且和命婦們交流談心,透過夫人外交來達到懷柔臣子的目的。在一次比較重要的宴會上,徐皇后說道:“婦人伺候丈夫,不能僅僅只關心他吃喝這種小事,更重要的是關注他的品德行為。我在宮中朝夕侍奉皇帝,經常關心天下百姓,有什麼好的想法意見,皇帝都會聽從我的建議。”可見徐皇后不僅自己很有主人翁精神,還勸導命婦們多多向皇后學習。
徐皇后在後位雖然僅僅數年,不過從諸多事蹟可以看得出,她心懷天下,氣度不凡,凡事都很有主動意識,積極參與國事,為永樂帝分憂解難。也難怪她去世後朱棣痛心不已,再不立後。她去世後,朱棣為她舉辦了一個明清兩朝最為隆重的皇后葬禮,皇帝輟朝百餘日,且為妻服素一年,行了期年之禮。朱棣為了紀念皇后,還把她編撰的諸多作品又重新刊印,再度流通天下。
-
3 # 歷史總探長
靖難之役,燕王朱棣成功的從自己的侄子手中奪得了皇位,在這奪位過程中曾經有一位和建文帝朱允炆通風報信的女人,她是大將軍徐達的大女兒,燕王朱棣的正室,也是後來和朱棣相愛一生的徐皇后。
公元1376年,朱棣和徐氏大婚,在短短九年的時間裡,徐氏為朱棣一共生了7個子女,平均一年一個,生有3個兒子,4個女兒,而這些都是徐氏的功勞,平均來講幾乎一年為朱棣生一個活蹦亂跳的小孩子,但是在朱棣還是燕王的時候,徐氏卻經常和建文帝彙報朱棣的一舉一動。
當建文帝的削蕃運動進行的如火如荼的時候,作為實力最大的朱棣自然而然的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所以朱棣便想自己培養士兵,但是有一個問題還需要打造兵器,可是打造兵器這可是藩王的大忌,怎麼辦?
朱棣在自己王府下面建造了一個巨大的地下室,每天建造兵器的聲音即使很大,但是上面仍然聽不到聲音。
而此時的徐氏卻是做了建文帝的間諜,經常和建文帝彙報一些朱棣的一些不軌的行為,但是對於朱棣私自打造兵器這件事卻閉口不言,作為間諜,她向朱允炆彙報的幾乎都是假訊息,當朱棣裝病的時候,徐氏頻頻的向建文帝彙報關於朱棣的情報,建文帝收到的訊息幾乎都是假的訊息,因為朱棣是在裝病,他在等待一個機會。
當靖難之役結束後,徐氏隨著朱棣的成功上位,自然而然的成為了大明王朝的皇后,而這個曾經幫助朱棣躲過大禍的女人,卻成為了朱棣一生最為尊重,也最為敬愛的女人。
長期在漠北荒漠征戰蒙古的那群烤羊肉串的蒙古騎兵,自然成就了他超強的戰鬥力,同時他的軍隊戰鬥力也是所有的藩王中實力最為雄厚的,所以朱棣的成功不僅僅是偶然,更形象的說,他僅僅是為了生存下去。
當命運的屠刀架在他脖子上的時候,他能夠選擇事僅僅只有一件,興兵北平,直搗黃龍。
-
4 # 文城觀點
電視劇《山河月明》播出後,徐達之女徐妙雲一出場就不一般,觀眾對這位將門之女徐妙雲是比較欣賞的,而在歷史上,朱棣的正妻徐氏是明朝頗受讚譽的皇后。
徐氏是功勛名將之女,她嫁給了當時的親王朱棣,這樣的婚姻本來就是不一般,而徐氏是一位了不起的將門之女,她出身於名將之家,卻被稱為“女諸生”。徐氏嫻靜雅致、熟讀詩書、博學多謀,在明代皇后中,她是比較傑出的一位。
穎兒飾演徐妙雲
名將的長女卻能飽讀詩書,博學多謀,這顯示出了徐氏的不一般。
徐氏的父親徐達是明代非常了不得的功勛名將。
首先,徐達是元末明初的名將,是明朝開國第一功臣,他位列開國“六王”(徐達、常遇春、李文忠、沐英、鄧愈、湯和)之首,其地位十分顯赫。
其次,徐達是抗元的名將,他曾多次出任徵虜大將軍,擊敗元軍,洪武元年(1368年),他統領明軍攻入元大都(今北京),擊潰鎮守大都的元軍,並多次在北部打擊元朝的殘餘勢力。在明朝的將領中,他抗元的功勞最大。
再次,徐達被授予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太傅、中書右丞相參軍國事,進封魏國公,歲祿五千石,予世券,如此地位和榮譽在明初的功臣中,是比較罕見的。
此外,徐達功勛卓著,胸有韜略,但其為人卻十分謹慎。他善於治軍,勇於征戰,戰功顯赫,但是,他沒有野心,為人低調,與朱元璋的關系一直比較好,是少有能得到朱元璋信任的明初名將。
最後,徐達於洪武十八年二月因病去世,追封中山王,諡號“武寧”,贈三世皆王爵,賜葬鍾山之陰,御製神道碑文,並配享太廟,於太廟、肖像功臣廟裡,他皆位列第一。武將配享太廟,榮譽是極大。
徐氏作為徐達的長女,自幼被徐達夫婦疼愛,得到了其父母的悉心培養,她飽讀詩書,博學多才,而且,她是名將之女,通曉軍事,此外,他頗有政治才能,知曉朝中政事,很有智謀。
名將之女要成為皇后,在明代政治體製下是比較困難的。翻開明代歷史,可以看到明代的皇后大都來自民間仕宦之家,很少來自將門之女,這可能是因為朱元璋對於功勛武將一直有提防之心,擔心外戚做大,因而,很少功臣武將之女能入宮成為妃子。徐氏之所以能嫁給朱棣,一是因為朱元璋對徐達特別信任,了解徐達的為人;二是因為朱元璋對徐氏印象非常好,在徐氏很小的時候,朱元璋便主動向徐達提出,要徐氏嫁給他的第四子朱棣,因而,徐氏後來成了明朝少見的出身於功臣勛貴之家的皇后。
據史書記載,朱元璋有一次在徐達府中見到徐氏,當時徐氏年紀還很小就表現出端莊文雅的樣子,她給朱元璋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于是,朱元璋對徐達說:“是女必貴,其以為吾兒婦,宜善視之。”後來,朱元璋又得知徐氏德惠嫻靜、學識淵博,便召來徐達,對徐達說:“朕與你是布衣之交,到今日仍然同心同德,始終沒有嫌隙,自古以來君臣相互投合的,一般都成了姻親。朕的第四子氣質不凡,知道你有個這麼好的女兒,能將她配給我的兒子嗎?”徐達聽了急忙叩頭拜謝,自此,徐氏與朱棣的婚姻便定下來了。(參看(明) 張輔等《明太宗實錄》)
徐妙雲(穎兒飾)
將門之女被稱為“女諸生”,徐氏的才學修養非一般官宦之女可比。
徐氏從小天資聰慧,而她的父母對她的培養也十分用心。中山王徐達有一次曾對他的王妃謝氏談起教育徐氏的事,他說:“此女天賦非常,宜以經史充其知識。”不得不說,徐達慧眼識才,他沒有讓他女兒學武,反而讓他學經史,徐達請來博學的老師為徐氏授課。
而徐氏好學不倦,且記憶力極好,讀書能過目不忘,因而進步神速,這讓她的老師很驚訝。徐氏閱讀了很多經史典籍,才學修養越來越高,她飽讀詩書、博學多才的美名在貴族圈子裡傳開了,她被譽為“女諸生”。在明代,“諸生”指飽讀儒家經典,工於經史的生員,徐氏是女子,因為被稱為“女諸生”,足見她才學修養很高。
徐氏博學、賢惠、端莊、雅致,頗受馬皇後的眷愛。
由於徐達與朱元璋的交往比較多,兩家經常來往,所以,皇室對於徐氏也比較熟悉,徐氏很早就入宮了。在永樂三年正月初一的《內訓》自序裡,徐皇後就提到她自己很早就被選入宮廷,早晚侍奉朱元璋的馬皇後,並經常聆聽馬皇後的訓言,從進宮時算起到永樂三年,徐氏陪伴永樂皇帝有三十餘年。此外,在永樂三年二月初九的《勸善書》自序裡也提到,自己早年被選入宮,每日侍奉馬皇後左右,獨被眷愛,恭事皇上“三十有三年”。在包括《高皇後傳》的史書裡也提到,徐氏很受馬皇後的眷愛,常提到她在宮裡“獨被寵眷”。據專家分析,徐氏該是在洪武六年前後,即在她年十二歲時入宮的,在宮裡陪伴侍奉朱棣,並得到了馬皇後的寵愛,馬皇後對她很喜歡,親自教育培養她。馬皇后多次誇獎徐氏,她說:“燕王妃所行足以儀範宮闈”,“此吾孝婦也”。洪武十五年,馬皇後病逝,徐氏按照禮制素食淡飯為其守喪三年;後來,朱棣登基之後,提到先朝之事,徐皇後立即將馬皇後的諄諄教誨一一述出,讓朱棣感到十分欣慰。
朱棣與徐皇后
徐氏與朱棣深情相愛,他們有七位子女。
從史書記載來看,徐氏與朱棣是深情相愛的,兩人在精神方面很默契。夫妻兩人都喜歡讀書,朱棣閒時特愛看書,而徐氏更是飽讀詩書,涉獵經史詩詞,學識淵博。此外,徐氏和朱棣都對於朝局政治和軍事局勢很感興趣,也很用心了去熟悉,徐氏是名將之女,自幼就對軍事方面耳聞目染,了解軍事,而朱棣在朱元璋的兒子中是對軍事最熟悉、最具軍事才略的。此外,徐氏志向很大,熟知政治,這也與朱棣很相似,朱棣雄才大略,早有大志,因而,夫妻兩人在政治方面也很有共同語言。還有,由於明初宮廷佛教信仰盛行,徐氏對佛教也頗有研究,她曾編纂有多部經書傳世;而朱棣在位時期,不但冊封了烏斯藏(今西藏)的大寶法王,也與當世諸多高僧大德多有往來,其中,道衍和尚成為他身邊最得力的大謀士,顯然,這與朱棣信仰佛教是有一定關系的,所以,在信仰佛學方面,徐氏和朱棣也很有共同語言。
徐氏和朱棣感情深厚,徐氏為明成祖朱棣生下了七名子女。朱棣有九名子女,只有常寧公主和庶子朱高爔(早夭)不是徐氏所生。
徐氏與朱棣生育的子女是:明仁宗朱高熾,朱棣的長子;漢王朱高煦,朱棣的次子;趙王朱高燧,朱棣的第三子;永安公主朱玉英;永平公主朱月貴;安成公主;咸寧公主朱智明。
徐氏非常重視對自己子女的教育,在朱高熾被冊立為皇太子,朱高煦並封為漢王,以及朱高燧被封為趙王時,徐皇後對朱棣說:“太子是國家的根本,諸王承擔著藩屏帝室的重任,要選擇成熟穩重品行端正的官員輔佐教導他們,使之成為有道德修養與才識度量的人。”朱棣對徐氏的建議非常讚賞,立即為他們三個兒子找了很好的教師。
起兵“靖難”
危急之時,主持北平城防務,充分顯示將門之女的軍事才能。
朱棣起兵“靖難”時,雖然前期取得了在北平和河北部分地區的勝利,但是,朝廷的軍事力量是比較強大的,當時,朱允炆以勳戚李景隆代耿炳文為明軍統帥,李景隆合兵五十萬,進軍至河間紮營,燕軍勢弱,朱棣不得不親自率精騎襲大寧,襲擊獲得成功,朱棣抓捕了寧王朱權及其妃妾世子,得大寧守軍朵顏三衛騎兵(蒙古騎兵,戰鬥力極強),使燕軍實力大增。
可是,就在朱棣突襲大寧時,李景隆卻乘虛進攻北平。朱棣留下長子朱高熾鎮守北平城,由道衍和尚輔佐,其實,當時朱高熾沒有經驗,道衍和尚只是謀士,真正拿主意和負責指揮的是徐王妃。徐王妃是徐達的長女,自幼了解軍事,加上鎮守北平城的將領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原來徐達的舊部,所以,徐王妃的威望特別高。“靖難”之舉原本就是徐氏與朱棣一起籌謀的,史書稱她多有輔佐謀劃,“上舉義靖內難,後所贊畫,多協上意。”當李景隆圍攻北平城時,徐氏在道衍和尚的參謀下,支持朱高熾,竭盡全力守城。在城中兵力缺乏的情況下,面對著敵眾我寡、大兵壓境的局面,徐氏沉著冷靜地與朱高熾及守城將官一起謀劃、部署,特別是激勵全城百姓一起堅守城池,鼓勵全體守城將士誓死堅守。當時,不但燕王府的侍從等也參與守城,而且,城中的婦女在徐氏的鼓勵下,也登上城樓,拋石塊,擲瓦礫,救傷員,與李景隆大軍展開殊死搏鬥,堅持到朱棣襲擊大寧成功而揮師回北平。北平保衛戰充分體現了徐氏有膽有謀、沉著機智的出色指揮能力。
徐氏在北平二十餘年,她不但是朱棣的賢內助,而且在軍政方面也是朱棣的極好的幫手。後來,朱棣在給徐氏的立後冊文中說:“諮爾徐氏,中山武寧王徐達之女,為朕正妃,內助藩國二十餘年,朕躬行天討,無內顧之憂。” ((明) 張輔等《明太宗實錄》)
徐皇后
徐氏被冊立為皇后,輔佐朱棣治理天下。
建文四年六月十三日燕軍攻入南京,六月十七日朱棣登基為帝,同年十一月十三日,朱棣冊立王妃徐氏為皇后。朱棣在冊立徐氏為皇后時有一特別儀式,他特意將洪武時期朱元璋規定的皇后金寶龜紐提昇為盤龍紐,立後當日,由禮部官員在承天門開讀詔書詔告天下,這一儀式開創了明清兩代冊立皇后時單獨頒詔詔告天下的先河。在立後冊文中,朱棣對徐氏大加讚賞,稱其“濟朕艱難,同勤開國”、“朕登大寶,允賴相成”,“朕躬行天討,無內顧之憂”,“同朕恭勤,保茲天命,君臨爾萬姓之上”等等。朱棣感到,他能順利登基,離不開徐氏的輔佐和支持。在明代皇帝中,像朱棣如此尊重和讚賞皇后的皇帝很少。
徐皇後不但把後宮管理得井井有條,而且,她還時常對治國理政提出深刻見解。她很有政治才能,而且,她精通經史、深知治國之道,她在治政立場上,一直關心百姓疾苦,並重視錄用有德有才的年輕官員。
此外,對於朱棣喜歡用兵在北方征戰,徐皇后經常提醒他要注意連年戰爭給兵民帶來危害,建議給民眾以休養生息。在使用人才方面,徐皇後曾對朱棣建議說:“前有伊尹輔佐商湯,姜尚輔佐周武王,皆是傑出賢才,我朝賢才系太祖高皇帝留下,望陛下在選用人才時不分新舊,要一視同仁,一體擢用。”朱棣感到,徐皇後的建議正合他的心意,立即採納。
徐皇後還向朱棣建議,任用官員不能只看資歷,更重要的要看是否賢明,即是否能給民眾帶來安定。她認為國家治亂在於百姓是否安定,而百姓是否安定在於地方長官賢明與否,不能只按資歷來選拔地方官,而應對賢明的、能為民眾帶來安定的年輕官員破格錄用。(參看(明) 張輔等《明太宗實錄》)
徐皇後還向朱棣進言“帝堯施仁都是從親族開始的”,在她臨終時,她提醒朱棣一定要對宗室以恩相待,要有仁愛之心。朱棣在對她的冊諡文中稱“九族鹹承於慈愛”,這就是對徐皇後的高度肯定。
徐皇後確實是很有治政才能的,而且,更可貴的是,心中有百姓,有善念,這對於輔佐永樂皇帝治理好天下是有很大幫助的。
值得注意的是,徐皇後還是一位有多部著作的學者。
在輔佐君王之餘,徐皇后堅持著書撰文,她將馬皇后的教誨編寫成《內訓》二十篇,用以教導宮中后妃;她將古人的嘉言善行分類編寫成《勸善書》,頒行天下;她深入研究佛學,編纂了《夢感佛說第一希有大功德經》《佛說五十三佛大因緣經》《諸佛世尊如來菩薩尊者神僧名經》等書。此外,她還編寫了《千頃堂書目》等。其中,她編寫的《勸善書》收錄入《永樂大典》。
永樂五年(1407年)七月初四,徐皇後去世,年僅四十六歲。《明太宗實錄》記載了這樣感人的訣別一幕:徐皇後病危之際,朱棣前往探視,徐皇後囑咐朱棣說:“當今天下雖說太平,不用兵甲,但民生並沒有完全恢復,希望聖上多加體恤。”這就是說,臨終前她還在關心朝中大事,提醒朱棣要體恤民眾。
朱高熾《大明長陵神功聖德碑文》稱:
皇妣仁孝慈懿誠明莊獻配天齊聖文皇后徐氏,中山武寧王達之長子,貞靜誠一,上佐皇考,孝徳彰聞,親睦族姻,表正宮閫,內篤王化之本,協贊治平之道,功德之茂,追配任姒。
回覆列表
沒留下什麼特別突出的豐功偉績,主要都是相夫教子的事蹟,可能是因為其父徐達,其夫朱棣以及公公朱元璋的光芒太過耀眼,即使徐皇后有閃光點也被淹沒了。不過其與朱棣伉儷情深,夫妻感情非常不錯,去世後朱棣也再無立後的打算,能讓天子鍾情一生的人,想必也有其過人之處了。
史載記錄最多的就是說徐皇后幼年時便貞潔嫻靜,喜歡讀書,堪稱女中儒生,人稱“女諸生”。
其次就是徐皇后摘錄《女憲》、《女誡》,寫成《內訓》二十篇,又類編古人的嘉言善行,寫成《勸善書》,頒行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