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風中奇緣1688
-
2 # 大飛熊騎士
無論是《三國演義》還是正史,沒有所謂真正的不敗名將,比如小說,超一流的高手裡呂布,五虎,顏良,文丑,許褚,典韋等人,也不是都不敗的,特別是後幾位都有明顯的敗績或者因此喪命,就不提了,典韋早故除外。前面頂級的幾位,在鼎峰期確實不可能敗,但是非鼎峰期還是會吃著虧的。比如:張飛醉酒不敵呂布;呂布後期遇到張飛避戰;關羽被黃忠射中盔纓,被龐德射中左臂;趙雲有鳳鳴山之圍;馬超單挑張飛處於微弱下風;黃忠和關羽交手馬失前蹄;所以,哪有什麼不敗名將?
正史裡的武將除了武藝,重要的是綜合能力,而且在戰場上還要考量勢力之間的實力問題,客觀環境問題,更是複雜,所以“勝負乃兵家常事”,就連呂布也曾經被名不見經傳的李進給打敗過,很明顯這裡帶著很多客觀原因。更何況,歷史記載很多不能詳盡,比如,陳壽就提過五子中的樂進史料不如張遼,徐晃詳盡。還有趙雲,許多資料來自《雲別傳》,但是也不能說這能概括趙雲的一生。雖然三國這個時代不可能做到百戰百勝,但是起碼有一個因素可以考量是否真名將,就是對三國局勢的影響力。個人認為,在關鍵時刻影響了三國的名將有三人,周瑜,張遼,關羽,沒有所謂的第一,按時間線來排的。
先說周瑜:東吳四大都督之首,也是曹操南下徵吳的東吳主戰派代表和赤壁之戰最重要的軍事主官,對孫權下定決心抗曹起了關鍵的作用,詳見《三國志.周瑜傳》注引《江表傳》周瑜對曹操軍隊的分析,這裡不贅述。重點是,赤壁之戰,周瑜是主官,卻受到孫堅時代的老將副手,右都督程普的掣肘和不滿,但是周瑜的大將風度還是讓其佩服,最後上下一心擊敗了曹操,成全了東吳。另外,江陵之戰後,周瑜提出了“天下二分”之計,若施行,勢必改變三國走向。
張遼:合肥之戰,表現十分英勇,令人驚歎,隨後的逍遙津之戰,埋伏孫權,更是威震天下。此戰,張遼先是突陣殺二將,殺數十人,埋伏孫權,東吳主要悍將甘寧,呂蒙,淩統等人全部陷入死戰,孫權,淩統都差點不免,陳武戰死。但是,這一戰主要不是戰果而是結果,此後東吳上下無限忌憚張遼,呂蒙在給孫權規劃戰略時,不但繞開合肥,連徐州都不敢圖,最後選擇了拿下荊州,建立長江天塹的防務。所以,張遼是間接影響了三國的走勢,甚至關羽北伐的命運。
關羽:和張飛被數次稱為“萬人敵”,讓許多人忌憚不已。而且栽在他手下的名將最多,比如白馬之戰刺顏良於馬下,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北伐襄樊,關羽是真正意義上的名震天下,因為在戰前的曹魏腹地連線發生叛亂,或者打算連線劉備,或者聯絡荊州的關羽,水淹七軍後,甚至直接打著關羽的旗號,而且曹魏荊州刺史胡修,南鄉太守傅方直接歸降關羽。因此,曹仁差點放棄樊城,曹操差點遷都,黃河以南幾乎要落入蜀漢之手。關羽雖然最終失敗了,但是他的對手有曹仁,滿寵,于禁,龐德,徐晃,張遼(沒趕上),偷襲荊州的呂蒙,陸遜,甘寧,潘璋等等,蜀漢內部有糜芳,傅士仁,劉封,孟達,在怎麼多將領的聯合下,關羽才失敗,還不是頂級名將?
回覆列表
個人認為是常山趙子龍。為什麼認為他不敗,是綜合各方面因素而來,而他身上存在很多成為第一大將的能力,而其他將領則遠遠不及,或多或少,存在很多缺陷,還有的則是早逝。
《三國演義》中曹操有五子良將
(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
劉備有五虎上將
(關羽,張飛趙雲,黃忠,馬超)
東吳也不不乏人才
(甘寧,黃蓋,太史慈)。
劉備集團的五虎上將:
1、關羽
關羽,字雲長,五虎上將之首,被民間尊為忠義的化身。關羽除了武藝高強以外,軍事能力更是非常突出。水淹七軍,生擒于禁之後威震華夏,且《三國志》中以“威震華夏”形容的只有關羽一人,但也比較自負,最終大意失荊州。
2、張飛
張飛,字翼德。同關羽皆為熊虎之臣,萬人敵也,長坂坡使其名聲大振,但為人過於暴躁,動不動要戳人個透明窟窿!
3、馬超
馬超,字孟起。世之梟雄,然而命運不濟。武藝雖高,但缺乏謀略,在渭水河被曹操用離間計打敗,在劉備集團中也無太大建樹。
4、黃忠
黃忠,字漢升。東漢末年名將。本為劉表部下中郎將,後歸劉備,並助劉備攻西川劉璋。建安二十四年,黃忠於定軍上陣前斬殺曹操名將夏侯淵,一戰成名,但年齡畢竟已大,不能算作神將。
5、趙雲
趙雲,字子龍。歷史上的趙雲遠沒有《三國演義》中出彩,更多時候他是以劉備侍衛隊長的身份出現。但不能因此而低估了他的實力,趙雲的騎兵作戰能力很強,可惜西川地勢不利於騎兵行軍,故能力也受到了限制。且趙雲文武全才,兩次進諫都具大臣之風。
曹操集團的五子良將:
1、張遼
張遼,字文遠,原是呂布部將,曹操擒殺呂布後,張遼歸順了曹操。此後跟隨曹操四處征伐,戰功累累。逍遙津之戰,更是以七千之眾大破孫權十萬大軍,經此一役,張遼威震江東,聲名之盛,成為歷朝歷代所推崇的名將之一。
2、樂進
樂進,字文謙。以膽識過人著稱,隨曹操征伐多年,戰功無數。從擊袁紹於官渡,奮勇力戰,斬袁紹部將淳于瓊。後有破袁熙,袁尚兄弟,斬其大將。曹操徵孫權回師後,留樂進,李典于于合肥,一同抵禦江東。
3、于禁
于禁,字文則,早年便已跟隨曹操。于禁治軍嚴謹,在軍中向來以嚴厲著稱。然而襄樊之戰中,于禁在敗給關羽後投降,致使晚節不保。關羽敗亡後,于禁成為了吳國的俘虜,被送回魏國時曹操已經去世。于禁在曹丕的譏諷之下,終於羞憤而死。
4、張郃
張郃,字儁乂。青年時期參與了討伐黃巾軍的戰鬥,效力於韓馥,任軍司馬。韓馥敗亡後,歸順了冀州袁紹。憑藉其出色的戰功和過人的韜略,不久之後,張郃便與顏良、文丑、高覽三將並稱為“河北四庭柱”,名震一時。官渡之戰時,袁紹軍烏巢遭到曹軍偷襲,張郃的正確意見不被採納,又被同僚郭圖所陷害,無奈之下,張郃只得投降曹操,其才華也因此得到了更好的施展平臺。
5、徐晃
徐晃,字公明,曹魏五子良將之一。早年效力於楊峰賬下,楊奉被曹操擊敗後歸順了曹操。此後,徐晃參與了官渡、赤壁、關中征伐、漢中爭奪等數次重大戰役,建立了無數功勳。尤其樊城之戰中,徐晃作為曹仁的援軍擊敗關羽,其治軍嚴整更被曹操稱讚為“有周亞夫之風”。
東吳集團
1,甘寧
甘寧 ,字興霸,巴郡臨江(今四川忠縣)人。初依附劉表,後歸孫權。曾從周瑜破曹操,又從呂蒙拒關羽,以功拜西陵太守、折衝江軍。後曹操進攻濡須(在今安徽),他為前都督,率兵百餘夜襲曹營,使魏軍大驚,但比起趙之勇稍遜。
2.太史慈
太史慈(166—206年),字子義,東萊郡黃縣(今山東黃縣東黃城集)人,三國時期吳國大將。武藝不凡,但在合肥之戰中,孫權被樂進,李典大敗,為了護主而死。
3. 凌操
凌操,吳郡餘杭人。孫策鋒起淮南時,征討吳賊嚴白虎,白虎不敵,奔走餘杭,於路劫掠;凌操便與兒子淩統引鄉人殺敗之,父子二人來投孫策,孫策使為從徵校尉,同引兵渡江。孫權統軍後,凌操從討江夏黃祖。軍入夏口,凌操先登,破其前鋒,輕舟獨進,為黃祖部將甘寧流矢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