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空山—卻吉

    “勢”,態勢、氣勢、形勢。《勢篇》與《形篇》是姊妹篇,是孫子兵法的軍事指揮學的概說。

    總之,“形”是運動的物質,“勢”乃物質的運動。物質之“形”是客觀存在,運動之“勢”則可主觀造就。

    《衛公兵法》:以弱勝強,必因勢也。

    孟子論“勢”:雖有智慧,不如乘勢,雖有鎡zī基(古代的鋤頭),不如待時。

    指的是:治理千軍萬馬就如同治理小部隊一樣,有嚴密的組織編制;指揮大軍作戰就如同指揮小部隊作戰一樣容易,那是由於有有效的號令指揮;統率三軍部眾可使其四面受敵而不致敗北,那是由於奇正之法運用得巧妙;兵力所加,就如同以石擊卵那樣攻無不克、戰無不勝,那是由於善於以實擊虛。

    原文:

    激水之疾,至於漂石者,勢也;鷙鳥之疾,至於毀折者,節也。故善戰者,其勢險,其節短。勢如彍弩,節如發機。紛紛紜紜,鬥亂而不可亂;渾渾沌沌,形圓而不可敗。亂生於治,怯生於勇,弱生於強。治亂,數也;勇怯,勢也;強弱,形也。

    譯文:

    雙方交戰,一方之亂,是因為對方治軍更嚴整:一方怯懦,是因為對方更勇敢;一方弱小,是因為對方更強大。軍隊治理有序或者混亂,在於其組織編制;士兵勇敢或者膽怯,在於部隊所營造的態勢和聲勢;軍力強大或者弱小,在於部隊日常訓練所造就的內在實力。

    善於調動敵軍的人,向敵軍展示一種或真或假的軍情,敵軍必然據此判斷而跟從;給予敵軍一點實際利益作為誘餌,敵軍必然趨利而來,從而聽我調動。一方面用這些辦法調動敵軍,一方面要嚴陣以待。

    所以,善戰者追求形成有利的“勢”,而不是苛求士兵,因而能選擇人才去適應和利用已形成的“勢”。善於創造有利“勢”的將領,指揮部隊作戰就象轉動木頭和石頭。木石的性情是處於平坦地勢上就靜止不動,處於陡峭的斜坡上就滾動,方形容易靜止,圓形容易滾動。

    《孫子兵法》又稱《孫武兵法》、《吳孫子兵法》等,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兵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軍事著作,被譽為“兵學聖典”。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

    是中國古代軍事文化遺產中的璀璨瑰寶,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贍,邏輯縝密嚴謹,是古代軍事思想精華的集中體現。作者為春秋時祖籍齊國樂安的吳國將軍孫武。被奉為兵家經典。歷代都有研究。李世民說“觀諸兵書,無出孫武”。兵法是謀略,謀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戰略、大智慧。

    擴充套件資料:

    《孫子兵法·兵勢篇》是春秋時期兵法家孫武創作的一篇散文。文章指出,必須善於順應天時,善於利用地利,充分發揮人和。為將之人能做到這三點,就能“所向者無敵,所擊者萬全”了。

    創作過程:

    孫武輾轉到吳國時,適逢公子光政變。公子光即位後,伍子胥聽說其才能,向吳王推薦。孫武帶著這13篇晉見吳王,獲得重用。

    八十二篇中的十三篇著於見吳王前;見吳王后又著問答多篇。晚至唐代,流傳的孫子兵法共三卷,其中十三篇為上卷,還有中下二卷。注家杜牧認為,曹操將八十二篇孫子兵法刪節為十三篇;但其他注家認為十三篇出自孫子本人,不是曹操刪節的結果,是由孫武草創,後經其弟子整理成書。

  • 2 # 九小天

    要想正確理解《孫子兵法》,需要把“形"、“勢”兩者結合起來去理解,這也符合"陰陽相合”的規律。

    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數,四曰稱,五曰勝。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數,數生稱,稱生勝。

    形就是實力優勝。

    激水之疾,至於漂石者,勢也;鷙鳥之疾,至於毀折者,節也。故善戰者,其勢險,其節短。勢如彍弩,節如發機。

    勢就是得機得勢。

    如何判斷形勢?

    其實孫子兵法反覆都在教你判斷形勢。要論證起來基本要引用大部分孫子兵法的原文。

    就以上面這兩句為例,不展開談了。

    一、形

    孫子兵法中的實力概念,已經包含了戰爭實力與戰爭潛力,也就是現有作戰能力與可能轉化為戰爭能力的潛在能力。這種形,是國家戰略層面的問題,已經不侷限於軍事戰略層面了。

    度,國土面積,包括本國與盟國。

    量,國家資源,包括本國與可利用的資源。

    數,武裝數量,國家資源能夠支撐的。

    稱,包括武裝數量在內的其他各項指標綜合比較。

    勝。能否實現總體上超越對手。

    度生量,量生數,數生稱,稱生勝。這竟然是比孫子還要早的兵法家思考的深度。跪服。

    好的統帥能夠調動比對手多得多的資源,形成總體優勢去作戰。

    用打遊戲來說就好像我富礦,你貧礦;我雙基地,你單基地;甚至是我們幾個打你一個。

    如果開始不是這個樣,也要想辦法在開戰前造成這樣的局面,這樣動手才有底,哪怕戰術操作差一點兒,爆兵也淹了你,或者科技形成絕對優勢局面,一樣輕鬆用同樣的兵壓制對手。

    甚至,大家拼消耗到最後,誰多佔一礦,甚至多幾個兵,就贏了。這結果就不是技術和操作問題,而是形勝。

    二勢

    勢,就是構建勢、把握機。

    如果說石頭能打水漂,漂在水上,那是因為有極大的動能;而能摧折一段木棍,比如架起來的凳撐什麼的,你要打擊在中間才容易斷。如果打擊部位不恰當,可能效果就很差。

    簡而言之,就是用最大的力量,最快的速度,在最恰當的時間,打擊敵人最薄弱最關鍵的地方。這樣的效果才會是最好的。

    張弓就是蓄勢,準備好最大的勢能,當機會來的時候,抓住時機,將勢能轉化為動能,攻擊要害弱點。

    拳法:蓄勁如張弓,發勁如放箭。

    無論是決堤的洪水,還是萬仞山上滾落的石頭,都是勢不可擋的。不可逆勢而動,要順勢而為。

    如果自己構成了這樣的形勢,就可以碾壓一切敵人,如動在九天之上,隨時發動致命一擊;

    如果敵人形成了這樣的形勢,我們就不要螳臂當車,似藏於九地之下,以己之不可勝待敵之可勝。

    兵法:知己知彼百戰不貽;拳法:人不知我我獨知人。

    何以知之?

    故明君賢將,所以動而勝人,成功出於眾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於鬼神,不可象於事,不可驗於度,必取於人,知敵之情者也。

    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無算乎!

    不能再寫了,再寫真要背誦孫子全文了。對形勢和戰機的判斷與把握,從國家實力、潛力、軍事、經濟、後勤、情報、選將、用人、訓練、戰略戰術等等,宏觀到微觀孫子都說到了,列出了全面的評價指標體系,掰開揉碎了在談。這要是還亂打仗、打亂仗,只能怪君主和將領自己不用心了。

  • 3 # 開心爺爺咪虎哥哥

    勢是什麼?勢是造成可看得見的形的內在本能和動力來源!懂得理解和運用勢的智慧人物必然不會謹謹需要聰明兩個字這般淺薄不堪。因為這個運用必須備上德和義才會有正能量才會有正義可行之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在軍事上戰場局勢可以瞬息巧妙改變的節點,在於計<時空節點>。意外往往是周密之外的不周之處引爆全域性災難性後果的。所以,運籌帷幕的將帥,必定需要精深的兵法研究作為底蘊,沒有其他入世學問的配合,置多隻配稱為武夫兩字而矣。所以,中國古代叫做出將入相。這個就是懂得了勢的學問才可以擔當職責功夫!哈哈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中東敘利亞戰爭到底什麼時候才能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