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汽車G值聯盟

    大家好,我是簡以極致,以簡潔的語言,表達極致的思想。

    ——其實,以十萬以下的小排量發動機自吸發動機而言,從技術上,國外的品牌和中國品牌相比,並沒有什麼多大的優勢,因為成本的原因,不可能採用什麼高新技術,甚至在中國產車型這個級別的車型,用料更好,配置更全,因此,在十萬以下的家用車中,中國產車型可能採用小排量增壓發動機,這樣可以獲得更更實惠的選擇。

    ——而十萬以上三十萬以下的車型中,前些年,日系大量採用自吸發動機,來搭配到各個品牌車型中,而自吸發動機相對增壓發動機來說,結構更簡單,因此日系車廠在自吸發動機的基礎上,縫縫補補,改善的更合理,因此,故障率更低,但是,由於增壓發動機在同樣排量上,動力效能更強,是燃油發動機的趨勢,從汽車發動機發展里程的作用上來說,歐美系的增壓發動機是起著正面和積極的作用的,而日系車型和它華人的思想一樣,更加保守,雖然目前日系也在開始使用增壓發動機,但面對電動汽車的發展,用處也顯的不那麼大了。

    ——三十萬以上的車型中,日系和德美系的發動機也是分兩極的,日系是使用大排量自吸發動機,而美系是增壓和自吸並存,而德系幾乎都是增壓發動機。這樣一來,日系的自吸發動機平順性好,但動力低。美系車型自吸發動機都是多年前的,但動力也僅僅夠用,但增壓發動機調教更加激進,動力輸出更強,但最大扭矩最低轉速卻高,優勢是後期動力強,缺陷是起步階段轉速得拉高才行。而德系的發動機在最大扭矩輸出最小轉速上,卻很低,優勢是起步階段動力輸出強,大都在1250轉左右。

    ——而中國品牌發動機由於起步晚,市場環境也有了很大的改變,市場對大排量自吸和增壓發動機不再認可,因此,中國品牌在大力研發和使用小排量自吸和增壓發動機,由於中國品牌汽車沒有高階車型,因此,使用小排量的發動機也是相得益彰,而在自吸和增壓發動機上,目前國際主流的技術也都能消化吸收,並實施以產品上,對於中國品牌三十萬售價車型以下的市場,中國的2.0T和以下的發動機,技術和實用上已經足夠的了。

    ——求關注!

  • 2 # 非專業車評

    日系、美系、德系發動機過去是各有各自的特色,但最近這些年來則是在不斷的往一條路上走,而這條路就是米勒迴圈➕渦輪增壓、或阿特金森➕混動,這其實就是殊途同歸的意思;現如今的美系發動機也已經不是過去大排量自吸的玩法了,隨著各種油耗、排放規則的出臺,限制最多的就是大排量自吸,所以大排量自吸必然會徹底的凋零;而如今的發動機嚴謹點說只能分為以德國為首的歐美系、以及日系發動機,但隨著發展,德、日系發動機也終究會出現交集!十幾年前各個車系發動機的差異

    現在不好說哪個車系的發動機更好,而如果在十幾年前則更容易透過特性去區分;早在十幾年前,德系開始玩渦輪增壓、日系則要針對內燃機的本質燃燒效率作為突破點、美系還在鼓搗他的V8;在自然吸氣時代,提高燃燒效率是每家主機廠都必須面對的過程,提高熱效率對於提升動力、節油都有好處,但大家也都知道想提升有多難,所以這個時候德、日兩系採取了不同的進化方式(而美系還在鼓搗他的V8發動機)。。。德系車直接繞開內燃機的燃效問題,轉而率先投放了渦輪增壓技術,從而提前一步實現了內燃機的小型化、低排量化、低轉速化,這三點是當今全世界內燃機的主攻方向,間接的獲得了更充足的低扭(對比排量稍大的自然吸氣發動機),雖然熱效率一直上不去,但小型化發動機降低了載荷、低排量化減少了不必要的燃油損失、低轉速化減少了發動機運轉時的摩擦功損耗,所以德系渦輪增壓發動機也算是做到了動力、油耗兩不誤(關於渦輪增壓發動機的油耗別去比較同排量的自然吸氣發動機,比如常見的2.0T發動機的研發就是為了取代3.0L以上的發動機,所以比較物件應該是那些功率和它一致的自然吸氣發動機;比如某2.0T發動機與某3.5L自然吸氣發動機功率一致,那麼兩款機器同時釋放最大功率時,渦輪增壓發動機的油耗更低)。。。日系主機廠更加傳統,在他們的認知中覺得渦輪增壓只應該存在於效能車上、而不應該投放於民用車,所以在民用車領域日系車企一直再做的就是提高熱效率,並在提高熱效率的基礎上引入混動、雙迴圈,但高熱效率換來的並不一定是省油,但對內燃機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想省油就儘量把轉速保持在2500-3000轉之間,因為對於內燃機而言熱效並不是恆定不變的,而2500-3000轉恰恰是自然吸氣發動機熱效最高轉速區間);為了提高熱效率而不斷提高的壓縮比終究會受到燃料的限制(壓的太狠容易爆震),而在這時引入了米勒/阿特金森迴圈,也就是膨脹行程大於壓縮行程,至此解決了爆震的問題,依靠的就是幾何壓縮比(膨脹比)大於有效壓縮比的方式,也就是說在傳統的奧托迴圈中引入米勒/阿特金森迴圈,可以讓幾何壓縮比不在受爆震的限制,所以可以在不出現爆震的情況下獲得更好的節油性,但動力不好。。。因為需要燃油釋放足夠的動力就必須加濃噴射,因為這個時候火焰傳播速度最快,過量空氣係數為0.8左右,換算成空燃比也就是12:1的時候動力最猛,但採用這低溫迴圈,過量空氣係數幾乎時刻為1,所以燃油不加濃,動力響應就跟不上!但優點就是可以獲得更好的燃油經濟性;內燃機的動力取向、節能取向全看這個過量空氣係數,低到0.8則屬於加濃噴射動力好,而大於1則逐漸向稀薄燃燒去發展,更省油。。。

    現如今德、日系發動機再往一個方向走

    德系發動機很早就實現了內燃機的小型化、低排量化、低轉速化,但被排放法規逼的步履蹣跚,因為德系發動機執行溫度偏高,排放物中的一氧化氮佔比較大,所以為了應付排放,歐洲那幾大內燃機企業也開始引入米勒迴圈,利用它來降低排放溫度,從而終止氧原子與氮氣的反應,避免氮原子與一氧化氮的產生,這對於後面兩個反應有著很大的作用!日系發動機很早就實現了更高的熱效,但如今的小型化、低排量化、低轉速化的主流發展方向它並沒有做到,所以這幾年日系的發動機也紛紛走向了渦輪增壓的發展路線;但兩田一產的思路各不相同。。。

    豐田:沒有忘記初心,使用把熱效、混動當成根本,而1.2T、2.0T只不過是應付產物,豐田的心思並不在渦輪增壓上。。。

    本田:依然在刀走偏鋒,過去能造強悍無比的自然吸氣發動機,如今的民用渦輪增壓發動機在升功率上表現同樣強大,只不過本田是真把渦輪增壓當回事。。。日產:在借完M274之後,終於拿出了二十年磨一劍的可變壓縮比VC-T,算是真心實意的踏上渦輪增壓之路。。。

    馬自達:創馳藍天已經很完美了,但馬自達同樣不會放棄渦輪增壓,只不過老馬錢緊,如果有錢馬自達早就拿出渦輪增壓發動機了,要知道當年RX-7上的轉子發動機就是雙渦輪增壓技術!

    如果說是在以前,那麼各家主機廠的產品特性鮮明,誰好、誰更合適更容易區分,而如今的發展趨勢就是米勒➕渦輪、阿特金森➕混動技術,所以誰好、誰壞不好分;市場上不是渦輪增壓就是混動,現在甚至連配自然吸氣發動機的車都不好買,所以很難說誰更好;大家都一個路子,怎麼分好壞?還不如去比較下各家的變速箱有意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家裡有人之前得過乙肝,現在檢查血項指標正常,還有傳染的可能嗎?該怎樣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