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米南德王問道
-
2 # 海心蔚藍
印度的波斯裔太多,並非穆斯林,而是瑣羅亞斯德(又名襖教 拜火教)的教眾。為躲避征服波斯的阿拉伯人的迫害,他們8至10世紀從波斯遷徒到印度,至今印度還保持著瑣羅斯德教的信仰。波斯就是現在的伊朗,倒是很喜歡印度電視劇,看到可入迷啦。
-
3 # 辰州觀海
從地緣角度來說,波斯和北印度之間距離很近,可以用接壤來形容。
在古代歷史上,波斯人和北印度人,其實具備一個共同的祖先。
在文化上,來自波斯的文明,多次征服北印度,並且在北印度建立文明。
-
4 # 漫步世界歷史
首先,他們的人種都是古印歐人,或叫雅利安人遷徙來的後裔;第二,波斯帝國是世界史上第一個橫跨歐亞非的大帝國,前6世紀,曾經征服統治過印度河流域。往後,兩國戰爭和平都交往密切
-
5 # 菁致歐羅巴
大約6000年前的烏克蘭平原上的伏爾加河和頓河流域,是古印歐人最初的家園。他們以遊牧與狩獵來維持自身繁衍。至公元前4000年他們已經發明瞭車輪和馴化了第聶伯Mustang。
印歐人種中土著居民的各個分支,被稱為歐羅巴,他們其中一隻土著向南下並向東擴充套件,被後來的史學家稱為雅利安人。(具體遷徙過程可以點選如下連結: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xMTAzMzU0NQ==&mid=2456548122&idx=1&sn=d1818d4327ef3483415fa68eb0b72062&chksm=80c4dfbcb7b356aa76437cdfb5f51e5854f972e66a9ade006a741c94075b48e8791e0fd3569e&token=1877910753&lang=zh_CN#rd)
上面的圖可以看出,雅利安人分為兩部分,北印度即現在巴基斯坦,伊朗曾經在當時的波斯帝國範圍之內。
印度雅利安人公元前2000年左右,歐羅巴土著的一支(可稱為原始雅利安人),從東歐平原翻越烏拉爾山,來到了阿富汗高原。一支南下來到了印度河流域的旁遮普平原,征服了達羅毗圖人,是為印度-雅利安人;這裡就是北印度,即現在的巴基斯坦。
伊朗-雅利安另一支則西向進入伊朗,征服了亞述人和埃蘭人與當地人相融合、是為伊朗-雅利安人。這兩部分人被稱為雅利安人,即印度-伊朗人。伊朗-雅利安人又分為兩支,西支為米底人和波斯人,分別進入伊朗高原西北部和西南部,東支通稱為東伊朗人,主要進入伊朗高原東部和中亞兩河流域一帶,並建立了花拉子模(火尋)、索格底亞納(粟特)和巴克特里亞(大夏)等都是很古老的城邦國,後來成為波斯國教的祆教最先即是由瑣羅亞斯德創立於東伊朗。 阿富汗高原就成了雅利安人生活的故鄉。
恆河文化他們之間屬於同源關係,在不同的地方建國,曾經的波斯帝國征服過北印度部分地區。而北印度的雅利安人透過遷徙,最終在恆河流域建立了自己的文明,那就是恆河文化。
回覆列表
要理解歷史上波斯和印度的關係,就要忘記今天地圖上的現代國家邊界。比如巴基斯坦和阿富汗,都是近代受到政治因素安排而強行建立的零基礎國家。兩個地方在歷史上就屬於波斯和印度文明的交界處。不同的時期,會在兩邊轉換。
作為古雅利安人的直系後裔,波斯和印度人在一開始都是駕駛戰車、崇尚武士文化的好鬥民族。他們的經濟中有很大的遊牧比重,但也不忽視農業的重要性。大量的養馬和養牛,是這些集團經濟發達的象徵。
雙方的分野,主要是因為朝著不同地域前進的結果。南下印度的雅利安人出發更早一些,駕駛著戰車進入印度河平原。那裡古印度文明已經大部分撤退,所以被後來者輕易佔據。以此為基地,雅利安武士集團又逐步向東攻打恆河流域。並且沿著海岸線南下,進入了南印度地區。
成為波斯的這一支雅利安人,則要晚出發幾百年。在離開原本的中亞基地時,他們已經開始接受更新的騎馬文化,並以騎兵作為主要的戰爭手段和民族特色。當然,他們的山地步兵也非常厲害,遠比到南方平原混日子的遠親們要善戰。
但向西發展的最大好處,就是接觸到當時發展程度最高的兩河流域文明。哪怕在兩河流域稱霸的是古代著名軍國--亞述。但波斯人的確是從兩河流域學習到了大量的新技術、組織架構和思維方法。這就讓他們迅速的甩開印度遠親,發展起來。
此後,一直到英華人完全控制印度次大陸前,波斯都是印度的主要文明和文化來源地。每一代的波斯地區政權,都很容易在稍後的印度,找到自己在南方的一個投影。這些工作有些是波斯人自己完成的,有些則是借他人之手達到的。因為波斯在中亞和西亞的巨大實力,讓任何從這裡出發去印度的集團都免不了在南方扮演一種“波斯人”。
就以古典時代的阿契美尼德王朝與之後透過中亞的希臘人而言,這種波斯化的趨勢是非常明顯的。無論官方語言和一些習俗或習慣不同,他們都用波斯帝國的那一套來管理印度的轄區。所以,印度早期的孔雀王朝也就基本上波斯帝國制度的翻版。後來一直到貴霜帝國為止也都是如此。
當波斯進入愈發集權和強調本土文化主義的薩珊王朝,印度原有的古典波斯模式也就開始解體。取而代之的是薩珊帝國在印度的翻版--笈多王朝。雙方几乎同時在中世紀前期,享受著各自的盛世。儘管屢屢遭到遊牧民族的攻打,但都能支撐下去。他們也都依靠農業和絲綢之路貿易生財,並不斷強化宗教的治國作用。
兩個帝國的最終結局也比較類似。只不過一個倒在南方的阿拉伯牧民手裡,一個被又一輪從北方南下的蠻族打散。但無論是誰,控制了兩河流域到印度河之間的地盤,都會很快迫於形勢而變得波斯化。新崛起的突厥人也不能免俗。他們在中亞大部分地方,都開始了取代原先伊朗系居民的程序。但他們始終沒法丟掉波斯人的統治技術和組織手法。
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突厥人就成為了向南方輸入波斯文明成果的主要力量。尤其當波斯文化又在東方發展出了河中這樣巨大的分基地後,傳入印度的速度和力度就更加厲害了。
這個階段中,包括了從阿富汗殺入印度的加茲尼王朝。該王朝雖然是突厥近衛軍建立的伊斯蘭軍事強權,卻是將波斯文化又一次強勢植入印度的主要推手。有了他們這批人的成功,才有後來擊敗蒙古帝國擴張勢力的德里蘇丹國。這個權力集團也控制北印度多年,內部換了好幾次核心家族,卻沒有改變自己的“波斯人本色”。
最後扮演類似角色的人,是巴布林建立的莫臥兒王朝。他們的南下,首先是將當時從土耳其傳入的歐洲火藥武器技術,帶入了印度北部和內陸地區。其次就是莫臥兒統治時期,不斷像波斯學習。哪怕一度與波斯的薩法維王朝關係不好,也要建立波斯式的宮廷制度,並將波斯語定為官方語言。等到莫臥兒開始失去對印度很多地方的控制,已經是18世紀的事情了。
此後的印度歷史,將從向北方波斯系文明學習為主,轉向同西方現代文明接觸學習要核心。甚至到了今天,印度在很多層面已經超過了2000多年來的老師與兄長。至於印度河流域的人造國家--巴基斯坦,官方用的烏爾都語,也是一種波斯-突厥化語言。從這些細小的皮毛,你就能明白波斯和印度在歷史上是什麼關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