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知閱門庭

    現在還存在的一些端午節習俗,我是四川人。

    就是吃粽子啊,我媽現在在外地,由於離家太遠,回不了家,今天中午打電話向我姥姥詢問如何包粽子,然後還發了一些圖片,看起來還是有模有樣的,這也是在端午節亙古不變的習俗吧,端午節多數的活動都由粽子發散開來。

    但是現在對於端午節的觀念也逐漸變得比較淡漠,大多數成年人這就是吃粽子了,這也是對端午節的尊重嘛。但是現在00後,對這個節日更加模糊了,以至於現在很多幼兒園,小學班級會在端午節來臨之際會組織包粽子的活動,也會給大家組織一些關於端午節的講解。

    不過現在00之後跟90之前對比一下,就會發現,00後什麼東西都不缺,端午節也只是多了一個活動,但是90之前呢,端午節那就有不一樣的意義,那時候我們家庭比較貧寒,過節就可以吃一頓稍微好一點的,那時候就很期待這節日。

    而現在其他的活動就比較少了,有的地方有條件的會組織划龍舟,不過至今二十多年,我從沒有親眼去觀看,說來也遺憾。

    馬上端午節來臨,提前祝大家端午節快樂。

  • 2 # 東方水墨文化

    “端午節”一個團聚的日子,想起老家過端午節,心底難免觸動。我是甘肅人,每年過“端午節”也是很有特點的:帶花繩、帶香包、掛艾草、抹雄黃粉、炸油餅、做糯米糕、做小麥酒麩等,我就簡單給朋友們介紹一下我們“甘肅人”過“端午節”的樂事吧。

    帶花繩:小時候,我們小姑娘們都在端午節的前幾天圍在一塊編“花繩”,用“七彩線”編制出很漂亮、最好看的“花繩”,每人一條。在我家的“風俗文化習慣”而言,帶“花繩”不但有講究,而且“全年不受毒蟲傷害”,對小孩子來說,不受蚊蟲叮咬傷害也是最重要的,所以“帶花繩”是端午節最快樂,最好的事情。帶香包:香包可是我們甘肅慶陽人的驕傲,更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當地的風土人情和民俗文化。在“端午節”這一天的早上,奶奶會把前一晚準備好的“荷包”夾在“門扣”上,然後我們這些小孩子起來之後呢,會把“一大串抹了香草的荷包帶在自己脖子上”,到學校裡,我和小朋友們會相互比較誰的荷包更好看。“荷包”由好多個“小動物”原形做成,比如:十二生肖荷包,蔬菜瓜果荷包等等,更主要的是每個同學都會帶一個自己屬相的荷包,對孩子們更是全年的一個美好祝福。掛艾草:艾草是一種中藥,我們會在“端午節”的前一天將艾草枝葉,掛著門上,每個屋子一枝,象徵著美好的祝願。抹雄黃粉:雄黃粉是“蛇”的剋星,媽媽會講雄黃粉抹在我們兄妹三人的耳朵後面,意思是抵擋“毒蛇”傷害。炸油餅和做糯米糕:這個好吃的主要是因為我們當風俗習慣而定,“炸油餅”是我們待客必須要做的一個美食,在“端午節”這一天,姑姑姑父、舅舅舅媽等很多親戚會到家裡做客,所以“油餅和糯米糕”是我們招待“親戚朋友們”必備的美食,也是我們小孩子們最開心的一天。做小麥酒麩:香甜可口的酒麩帶給我清爽快樂的口感,小“小麥酒麩”是我們甘肅人“消暑”的最佳

    “飲料”。以上這些就是我們“甘肅人”過“端午節傳統文化”的風俗習慣。以下是我們“甘肅人”荷包圖片

  • 3 # 葉紫TT

    端午節,我的家鄉都保留著哪些習俗呢?寶寶們都過來了解一下吧。

    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小時候除了吃粽子,就是手腕、腳上戴五色線,我們也叫“百索子”,脖子上掛一個網兜,裡放著鹹鴨蛋,據說五色線可以辟邪。在端午節前後幾天我們就開始在門前插菖蒲和艾葉了。

    小時候知道賽龍舟的習俗但是沒見到過,正常會裹粽子,那時都是純糯米粽居多,當然還有紅豆的,鹹肉的等,剝掉粽葉,用筷子粽子中間,蘸白糖吃,很香很好吃。我們這裡包粽子用的是蘆葦葉(我們又叫粽箬),以前家鄉河堤兩邊都是一片一片的。這兩天自己學著裹得粽子,沒有奶奶包的好看呢,呵呵,這手藝沒學到家呀,也帶著寶貝嚐了粽子畫了粽子。

  • 4 # 淡月輕風2006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就要到了端午節就要到了,想起了小時候在家裡的時候過端午節的樣子

    每年端午節的這一天,我們都早早起床,結伴一起上山踏青,採回來艾蒿和各種野花,回來把艾蒿插在門邊上。

    這時媽媽已經做好了早飯,煮很多雞蛋,還有很多粽子。

    我們在雞蛋上畫上各種鮮豔的顏色和圖案,把雞蛋帶到學校,和同學們撞雞蛋,看誰帶的雞蛋硬,看誰帶的雞蛋先被撞破。

    還要給小寶寶手腕和腳腕兒上繫上七彩線,戴香包。

    現在這些習俗也還保留著,特別是年紀大一點的人還很講究這些習俗。

    年輕人主要是吃粽子,孩子們不把雞蛋帶到學校去了。

  • 5 # 搜了共享農莊

    端午節的習俗,其實各地應該是差不多的吧!只是會有一些差別而已。

    海南許多地方都有著洗龍水的習俗。有這麼一個說法,端午節這一天,天上的龍會下到凡間,從地上所有的水中經過,龍經往後,水沾染了龍氣也就成為龍水,用來洗最直接的效果便是不長痱子,也不得面板病。記住小時候“洗龍水”是洗頭髮,接近海邊的朋友就去海里耍一耍。

      “做公”其實便是祭祖,海南瓊北地區有端午節祭祖的習俗。端午節當天早晨,人們就準備好雞、蛋、五花肉、魚、酒、米飯等上香祭祖。做公習俗是世代相傳的,不管節日鉅細,人們總不會忘記祭拜逝去的先人。

      海南部分地區有立雞蛋的習俗。相傳端午節當天正午,是陽剛正氣聚集之極,平日不易豎立的雞蛋在此時可直豎在地上。如果在端午節當天正午的時侯能將雞蛋直立起來,表示未來的這一年會有好運的到來。 其實原理是於端午節當天,當太陽直射北半球,太陽引力與地心引力相互拉扯,恰巧形成兩股反方向的拉扯力量,從而作用在雞蛋上,就容易使蛋直立起來。

      在東方市,農曆五月初五這一天,還有“躲午”避災的說法。傳說,五月初五的中午是個不吉利的時段,這個時間未滿週歲的孩子要到姥姥家過端午,稱為“躲午”,意為有外公外婆的保護,即躲開妖魔鬼怪的損害。

      五月初一,東方市民為了迎接端午節即將來臨,每家每戶都會到市場上買“五彩線”回去給家裡的小孩繫上,以圖個吉利。相傳,生母給孩子系“五彩線”代表東西南北中五方神力,從各方面來共同抵禦災病,以保健康平安。一般五彩線都是系在的孩子的手臂、腳趾頭、手指頭上,等到五月初五洗過“龍水”才可以脫掉。

      同樣是在東方市,有些地方還有一個“不送粽子”的習俗。人們從五月初四上午就開始包粽子,一般都是在中午前包好。相傳農曆五月初四包粽子,是為了在農曆五月初五把煮好的粽子拿來“祭祀”以表示對先人的尊敬。在這裡,粽子是不能隨便送人的。若這一年哪戶人家有家人離世,這戶人家端午節是不可以包粽子的,這種情況親朋好友才能給他們送粽子。

      萬寧放風箏活動具有歷史傳統,和樂樂群村端午節有放蜈蚣風箏的傳統。端午節前後是最佳時間,尤其端午節那天更熱鬧。人們祭罷祖先、吃過節飯,洗過艾水浴,便群出郊外觀看放風箏。

      鷓鴣茶又稱端午茶、五月茶。萬寧人吃粽子後,都要喝鷓鴣茶解油膩,幫助消化。另外,農曆五月遊山玩水的人,擋不住熱氣的侵襲,喜歡喝鷓鴣茶解渴消暑。鷓鴣茶是解渴消暑的佳品。

      在定安、瓊中等部分市縣,端午節會給女孩子染指甲。把指甲花搗碎,放在指甲上,再用特有的葉子包住,用包粽子的麻繩綁好。關於端午染指甲,還有著這樣一句俗語“五月端午染指甲,蠍子蟲子不咬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這個季節容易上火、面板乾燥,怎樣解決和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