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龍學創始人劉樹成

    《道德經.四十一章》“反者道之動”的意思

    《紅樓夢》是《道德經》的文學版,兩部名著的四十一章回的中心思想:“賈寶玉品茶櫳翠庵,劉姥姥碎臥怡紅院”“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的意思一樣。

    例如本回:妙玉與寶玉(保護女性人民的權力機關男)等一群女性人民,用有“九五”之尊(被制約的管理機關政府)的茶水工具“品茶”,不知交情、交換、票決的味"道"。劉(六的諧音、陸地、民主的意思)姥姥這一人民大地主人,不知當家作主,參加票決行使權力的尊嚴,而是走"假僕人政府的"賈府"的後門,吃其麻醉自己的酒,被其當玩偶取笑,見了大觀園的“省親別野”牌子,就當廟磕頭……"酒屁臭氣滿屋",妙玉嫌她髒,連她喝過的寶貝杯都不要。

    為什麼?

    這就是青衣“妙玉"這一《道德經.一章》說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反六姥姥的意思:《道德經.四十一章》說的:“反之(本章回密碼五五二十五)道之動",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把這顛倒了的歷史再顛倒過來,人民做真正的有尊嚴的主人,即變成一十四、五十二、道庵翠龍木(反櫳):迎接以法參加交情、結婚、交換、票決,文明民主美麗的"清氣滿乾坤”的時代。

    還比如: 地球繞日橢圓形軌道中,在太陽附近又轉來一個行星(兩個太陽核心),二者連成一線,同性互相排斥,與地球形成直角三角形,加大對地球的引力(異性相吸),萬有引力制約天體與太陽引力促使地球改變橢圓形軌道,向正圓形軌道發展的葫蘆“了"字形道,就產生地震(即“反者道之動”),萬有引力把靠近太陽的另一天體分離(讓它走)開,即變成地球圍繞"一"個太陽轉,地震結束。

    所以說,地震是地球軌道中正常引力反制約非常引力的運動,給震區帶來災害,卻避免了太陽系及地月系的大害。沒有地震這一運動,地球就有變數。因此,我們要認識地震,有效預防地震,最大限度地減少震災。

    詳見拙著《解密紅樓夢真味道》。

  • 2 # 劉夢輝1445414400581

    《道德經》中“反者道之動”,在第四十章原文論述中為第一句。也是教導做人做事特別智慧,最為經典的一句。

    [原文]:“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語譯]:相反和反覆是“道”的運動,柔弱是“道”的作用。天下萬物生於有形,有形生於無形。

    讀語譯中就可理解到,“反者道之動”是說“道”的運動變化就是“反”,這個“反”就是萬事萬物的運動變化規律。也就是反向運動和反覆運動。

    其實“反”字有兩個含義。第一個含義就是返回,反覆。第二個含義就是反對,相反,但對“道”的運動變化規律必須同時具備。

    第一個含義很好理解,宇宙萬物運動變化規律都是迴圈反覆,週而復始的。比如說太陽,今天東邊升起,下午往西邊落,明天還是東昇西落,還有潮起潮落,花開花落......等等,都是如此,週而復始,這就是反覆並週而復始的運動著,形成迴圈反覆,週而復始的運動規律。從科學理論層面解釋,也就是物質不滅定律。

    第二種含義,就是相反,相對,反向思維。思維方式向反方向,你上我下,你好強我示弱。反向思維對我們社會中的每個人也很重要,也是一個人的基本素質,遇到事情不要往一個方面去想。

    比如一個人創業取得了成功,那一定要反著去想,找危機在哪裡,接下來可能就要面臨機了,這樣反向去想就可以提前解決問題,作好準備,避免危機的到來,反向思維也就是社會中常說的“憂患意識”。

    同樣,一個人處於低谷的時候,也要反著去想,就會看到前途。所以這個反著去想,《道德經》中就叫“反者道之動”。

    總之,《道德經》中“反者道之動”,就是教做人做事,反向來做,反著動,反向地思維,這也是做人做事的特別智慧。人也不會有偏激行為,人的心情也會得到平和。社會中都這樣做人做事,整個社會也就更和諧了!

  • 3 # 貞天下

    劣驅良,良反道之動,

    良驅劣,劣反術之動。

    形上數理為道,

    形下術理為術,

    顧曰

    有道無術術可求

    有道無術術可止

  • 4 # 紫天雲

    《道德經》第四十章指出:“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也就是說,萬事萬物無不遵循物極必反、對立統一的規律,任何事物的某些性質,如果發展到極點,這些性質一定會向它們的反面轉化。

    這與《周易》中所說的“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的含義是一致的。

    再比如,《道德經》第五十八章說:“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也就是說,在一定條件下,福能變成禍,禍也能變成福。“塞翁失馬”的故事,我們都非常熟悉,這正是禍福相生、相互轉化的典型例證。

    《道德經》第十一章說:“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三十根輻條彙集到一根轂中的孔洞當中,有了車轂中空的地方,才有車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開鑿門窗建造房屋,有了門窗四壁內的空虛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能帶來便利,而“無”才能使“有”得以發揮作用。

    我們說,老子正是從現實世界中的車轂、陶器、房屋門窗等器物“無之以為用”的現象出發,才引申出其重要的哲學觀點:“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也就是說,天下萬物生而有之,而“有”皆因“無”以為用,離開了“無”,“有”也就不能發揮什麼作用了。

    因此,這裡的“有”與“無”是對立統一、相反相成的:“有”離不開“無”,離開了“無”,“有”也就不能發揮什麼作用了;“無”也離不開“有”,離開了“有”,就更談不上什麼用處了。

    這裡,“有”與“無”的辯證關係,也從一個側面,有力的詮釋了“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的深刻內涵。

  • 5 # 第二盡情睡

    用在人的身上,反著去施加力量,道就動了。古人說,欲取反予,欲張反斂。

    我個人認為,現代人無限的神話了道德經,易經之類的書籍。彷彿道德經是洞悉宇宙的法寶,參透自然的捷徑。

    只不過是我們把現代的知識放入到道德經中來解釋,發現也合適而已。再過三千年,如果還有人類,還是一樣合適。

    所以,如果有人能根據道德經推匯出三千年後社會是啥樣?這就叫牛逼。

    神話道德經等古籍對華人沒有任何好處,無論是哪位大賢寫的書都是為人服務的,離開了這一點,就什麼意義都沒有了。

  • 6 # 零基礎讀道德經劉俊傑

    反者,道之動。

      弱者,道之用。

      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釋義:不管事物是向對立面變化還是迴圈往復的運動變化亦或是反常現象的出現或發生都是道在起作用,其背後必然體現或隱藏著某種程度的真實;正如示弱以及趨利避害同樣都是道的運用一樣。放眼望去我們肉眼看到的世間萬物都是起源於有形的事物,而有形的物質以及新事物在誕生或發明之前是肉眼看不到的或者是我們不曾見過的。

    講的是心智的開發與應用。

  • 7 # 哈灬哈66096005

    反者道之動,就是講,有想法,有能力,去,做事的人,就,是,道,的,代言人,是,逆反,的,意思,反之,弱者道之用,反而,更牛B,順,道,而行,為,我,所,用!!!!!!!!!

  • 8 # 隨便閣主

    老子曰:卅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也。

    “當其無”,就是”反者道之動“的應用例子。

    ”當其無”,譯文:憑藉行駛距離不斷地演變。

    “反也者,道之動也”,譯文:不斷地演變,是道的行為。

    把四十篇與十一篇對照著看,會加深對“反也者道之動也”的理解。

    天下之物生於有,故曰“有之以為利”;

    有生於無,故曰“無之以為用”。

    為利,故曰“弱”;

    為用,故曰“反”。

    更多內容可參閱作者的“道德經原成”系列影片。

  • 9 # 月亮好慢

    反者道之動,是道德經中最核心的一句話。

    這句話對於理解天地萬物、宇宙執行,有著極大的幫助。理解了這句話後再看今天的高科技,差不多都是兒科,毫無高階感。

    想想幾千年前的古人用簡單五個字就概括了天地奧秘,想必那時的科技才是高科技.....

  • 10 # 退休徐老漢

    道德經,德篇,去用四十: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中國革命的勝利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精典文化智慧的英明!

  • 11 # 山海有夏

    要理解這句話,先要理解什麼是“道”。

    我現在還不想解釋我怎麼理解“道”,但是有的人一說這個“道”字,就是什麼天地玄黃什麼宇宙萬物,很搞笑。整個太陽系銀河系都在太空飛奔,也不知道要上哪裡去,難道跳下地球原地等著,地球總有一天會“反”回來?

    所以,要理解,恐怕也得“反”著理解一下。但由於某種原因,我估計對於很多人來說這一點並不容易。

  • 12 # 涼夜竹堂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

    漢文一字多意,並且往往互相關聯。這句話在本文中是什麼意思,那就要看語境,亦即前後文了。

    但是各版本的語句次序都是紊亂的,所以這句話的註解就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了。

    所以,要想理解它真正的含義,必須碼順章句的次序。

    我得到的經文次序是這樣的: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慾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

    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我以觀復,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衝,衝曰覆命,覆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兇。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反者道之衝,和者道之庸,道衝而庸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和以為器。

    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各版本次序不一樣,文字也不一樣。這個“動”不是原字,有的版本作“重”,有的版本作“僮”。

    無論是“重”還是“僮”,都是通假字,但並非只通假“動”。

    還通假“衝”

    也就是說並非“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而是“反者道之沖和者道之用”。“道衝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沖和以為器),

    三十輻和一轂,當其無,有車之庸。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庸。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庸。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庸。

    “有之以為利(通離)無之以為用(和)”

    衝,即是無,即虛無。虛無就是合(和)一,即是“歸根”,曰“常”。

    道衝德和,古人之所以講

    “禮之用和為貴”,“利者義之和”。就是因為和就是德。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

    至此,明白孔子的《中庸》是抄襲《道德經》了吧?

  • 13 # 公議屬祝光榮

    是“老子”著作中的“反者道之動”!絕不是盜竊老子著作篡改成“道德經”的“反者道之動”那種儒教國學語文沒有任何客觀實事存在為依據的望文生什麼義呢?憑空捏造出來主觀臆想是什麼意還是義都分辨不清就只能“義氣用事”能獲得真知卓越見解嗎?豈不是咄咄怪事嗎?是不是該先得正本清源擺脫“道德綁架”才有可能獲得老子著作的導引才有可能知道“反者道之動”描述的客觀世界的真實存在狀態是如何生成反向運動的呀?

    如同河南民間俚語說“一口咬住一個屎撅子,給雞腿都不換?”一樣還能做得成學問不成?儒教國學語文中“道德經”的“道”是什麼呢?“德”又是什麼呢?先咬住儒教國學語文“道”這個屎撅子還怎麼能理解“反者道之動”的“道”是什麼呢?咬住了儒教國學語文“道德經”的“德”是“仁義道德”的“仁義”就是“道德”這個屎撅子還能知道老子著作的“德”是人遵循天道共同作為的人類作為真事的行為共同體的意思流的總稱才是“德”行為呢?不可能吧?……猶如唯物主義哲學弄出“唯物質世界”就咬住唯物質世界這個屎撅子還能認識客觀世界的真實存在狀態不成?英國鴉片美國科學都要消滅中華民族文化能咬住英國鴉片美國科學的屎撅子不放去消滅中華民族自己的文化不成?是不是被儒教國學語文的種毒行為毒化思想而冥頑不化地拒絕開放自己的思想進入客觀世界的真實存在狀態就是真的探索未知的實事求是什麼就承認是什麼樣的存在很可怕?是不是自己在謀害自己呢?……

    要理解中華民族文化是不是該先了解從出土文物證明在一萬多年前就是“太極圖語”的共同體結構共同體具有混成運動著狀態存在的真相?那老子著作是不是也是具有“共同體結構混成運動著具有作為功能”的用中文語文表達事情玄變運動的著作中的“反者道之動”的反向運動是共同體結構混成運動中的混成運動(道)生成的有重力推出來的“運動”呢?就是這種意思?是的!如此簡單明瞭的事情。前提是不被任何教統陷阱綁架住才能獲得明心見效能的功夫有存在的可能!……

  • 14 # 閒看秋風999

    老子在《道德經》一文當中曾經多次提到“事物的矛盾和對立轉化是永恆不變的規律”;這也是老子概括了自然和人類社會的現象與本質,是一種範疇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

    “反者道之動”,歷來解有兩種解釋:其一,是說矛盾著的對立物各自向著自己的對立面轉化;其二,是說事物運動變化的規律是迴圈往復。古時候的"反""返"二字通用;

    今天看來,這兩種解釋意思是相同的——

    老子承認運動,承認運動迴圈往復、週而復始。這當然是老子認識上的不足。因為對立面的互相轉化,必須在一定條件下,才得實現;比如說雞蛋可以孵出小雞,而石頭永遠不可能;

    不經過任何努力,不管在任何情況下,都會發生轉化,這就是機械唯物主義,或者說多少帶有宿命論的色彩了。

    "反者道之動"還必須和“弱者道之用”連在一起,不可割裂開來 。

    換言之,“道”在發揮作用的時候,用的是柔弱的方法,這不完全是消極的,同樣也有積極性的一面——

    道創造萬物,並不使萬物感到有什麼強迫的力量,而是自然而然地發生和成長。這也是一種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

  • 15 # 天邊永遠有片雲

    看了很多人對這句話的理解為道的運動是迴圈返復的,這是錯誤的理解,道的運動哪裡有正反,往哪裡去算正,往哪裡去算反呢?這個動不是道本身運動,而是修道建德者的行動。修道建德是非常道,與普通人行為相反,普通人是有為,爭鬥,搶先,逞強,以自我為中心;修道建德的人是無為,不爭,居後,守弱,以無我利他為中心。二者正好相反,所以叫反者道之動。八仙中張果老倒騎驢,很多人不明白啥意思,其實就是這個意思:修道建德是與普通人相反的行動,要向後看。

  • 16 # 草堂禪趣

    《道德經》中“反者道之動”怎樣理解?

    反即是返,就是我們精力旺盛,完全可以返回到本源,回到先天本來的那種生命極其茂盛、豐裕的那種狀態中去,就是這是意思。

    中國道家說,返本還源,返老還童。

    童者,就是還沒有到成人那種身心極其健康的狀態,沒有形成後天的陰謀詭計、思慮多端、世故和邪見這種心靈之前的天真無邪可愛無比的狀態。

    童年,就是男子十二歲,女子九歲左右,還沒有情開初竇前的那種純真年齡的身心狀態。

    這是極其難得的人生黃金歲月。無慾無邪,身心合一,沒有一點點被汙染、被破壞樣子的身心狀態。叫做是童子心,一片純真美好的狀態。

    《道德經》講修行人修行的問題,就講這個修行的次第和原理。

    可是現在很少有人能懂得,這其中的深層道理。這是講修行的次第問題。

    不能跨越的修行階段、階位和過程而言的。

    是講先要必須把我們成人的這個身體和心靈脩煉、轉化、修正、轉化到像兒童那樣的身心健康無邪的狀態,再進一步去進行下面的修煉次第。

    本來有什麼生命狀態呢?就是返回先天那種無欲則剛,無慾無求的兒童一模一樣的生命力狀態。

    返,就是覆命。歸根曰靜,靜曰覆命。

    就是我們在靜坐的時候,可以很深地覺知自己生命力中那種深深的、在靜慮的心念中,返回到生命力的根本狀態,這就是心的本質。

    靜慮,即是奢摩他,印度語有這個名詞來解析靜慮的作用。中國文化叫修止。

    修習止與觀的不同的法門六種方法。可以讓打坐靜修的人,漸漸成就。從數息觀悟入,進入高階的打坐境界。獲得清淨心和菩提心法門。

    反者,道之動,這句話主要還說一個隱秘的道理:意思就是你要知道,理解“道”這個東西的存在呢,即是從我們生命力的動與靜的狀態入手,去了解、體會它。

    什麼是動與靜呢?什麼東西在動?什麼東西在靜呢?答曰:就是那個淫慾心。

    祖師大德中,少有人講這個頓悟法門。

    動與靜,這個答案,恐怕連再厲害的師父也不會給你講的。他不是不知道,而是世間就沒有人可以受持這個無上甚深微妙法。

    為什麼?因為這個就是頓悟法門。講了凡人哪裡肯相信啊。無人能信的,無人能遵循受持它。

    因為太難了。凡人習氣業力太重,無法修持這個東西。

    所以,祖師大德歷來就不講這個,只講漸修,不講頓悟。

    歷來祖師大德他們了悟人性習氣很深,凡人就是難以相信這個東西。凡人很難明白其中深藏不露的秘密法門,其中深藏不露的根由和法性。所以不講。

    沒有人給你說這個的。這就是———反者,道之動。這就話深刻精準的含義所在。道家說,得其一萬事畢。同理所見。一者,就是此意。秘法境界所攝。

    因為這個,才是最重要的、天大的秘密。常常講的那一句:不可說、不可說、不可說法。

    不是不可以說,說了後太明白了,直叫人恍然大悟!大河上下頓失濤濤。愚人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反者,真實義就是——默默無語靜悄悄,四處茫茫正無際。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真是一片無人可及的戈壁灘死亡之海啊。你怎麼說?說給誰聽啊?

    你說可怕不可怕呢?這就是頓悟法門的密諦所在啊,摩訶般若菠蘿蜜。菩提心大智慧秘密法門。

    這樣深奧的道理,你說出來,無人能做得到啊。

  • 17 # 無為子736

    毛澤東上井岡山,游擊戰,運動戰就是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的具體運用。也就是說:不搞硬碰硬,採取與硬碰硬相反的方法應對一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們為何喜歡懶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