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hi我是維維呀

    社交恐懼症是恐懼症的一種亞型,恐懼症原稱恐怖性神經症,是神經症的一種。以過分和不合理地懼怕外界某種客觀事物或情境為主要表現,患者明知這種恐懼反應是過分的或不合理的,但仍反覆出現,難以控制。恐懼發作時常常伴有明顯的焦慮和自主神經症狀,患者極力迴避導致恐懼的客觀事物或情境,或是帶著畏懼去忍受,因而影響其正常活動。常見的恐懼症亞型包括廣場恐懼、社交恐懼和特殊恐懼症三種。

    微博上有這麼一個段子,在一個飯局上,一個人說他有社交恐懼症,另一個人說:我也有耶。然後倆人相見恨晚,很快成為了朋友。我很惶恐,這竟然也成為一種交友方式?

    不知何時起,社交恐懼症成為許多人迴避社交的一個藉口,究竟什麼是社交恐懼症呢?

    社交恐懼症,臨床主要表現在害怕被人審視,一旦發現別人注意自己就不自然,不敢與人對視,甚至覺得無地自容,不敢在公共場合演講,自我評價低,甚至可能引起恐懼與抑鬱。看到這,肯定有很多人感同身受,認為自己或多或少也存在這樣的病症,但小編要說的是,不要這麼果斷否定自己,正常人對社交活動場合也會有一定的緊張、焦慮心理,很可能你只是屬於另外一種型別。

    這個型別被稱為高敏感型人格,什麼叫高敏感型人格呢?舉幾個例子,當你和一個陌生人待在一起交流20分鐘以上,你會覺得消耗了大量的精力而覺得疲憊不堪;在公共場合時時刻刻都要保證自己的完美形象,不允許有任何的缺點暴露在大家面前;如果我不優秀,沒有人會喜歡我......以上這些,相信很多人或多或少有過類似的感受。

    高敏感人群大部分人都屬於內向型,作為一個內向型的人,童年肯定有過被拿來與別人家孩子作比較的經歷。別人家孩子開朗、嘴甜、惹人愛,而你靦腆、不愛說話、上不了檯面。其實這些是高敏感型人在沒有安全感的環境中所表現出的狀態,但當週圍的環境和諧舒適時,他們更容易感覺到快樂,也就是我們某些人所說的“陌生人面前很安靜,熟人面前人來瘋”。

    不是你的圈子,不要硬融。當今社會是個強者備受推崇的時代,許多人覺得被人說內向、靦腆是一件很羞恥的事,會顯得自己與社會格格不入,即使自己已經精疲力盡也要裝作合群的樣子,努力與別人打成一片。其實,你根本沒有必要活的這麼辛苦,如果你透過付出才能融入某個圈子,那麼你永遠不知道別人到底是喜歡你還是喜歡你的付出。

    不要讓你以為的社交恐懼症毀掉你的一生。總是將自己視為一個缺陷、錯誤的存在,這會阻礙自己的發展,當你能正視自己的能力,或許你會發現自己擁有無限的潛力。

    曾經上過一位禮儀老師的課,這位老師的孩子在上幼兒園,開家長會的時候孩子班主任跟他說“你們家孩子性格不太好,太內向了。”當時他就忍不住懟了回去“誰他媽說內向就是性格不好啊,只是一種性格型別,你憑什麼就下定論否定!”如果就這麼輕易的給孩子貼了標籤,或許會限制了孩子的改變和成長。

    學著接受自己是敏感型人格的事實,偶爾允許自己做一個自由而無用的靈魂,漸漸你會發現,在快節奏的生活和麻木的環境裡,你也可以開心的活著。

    你要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這個性格是上天給予你最好的禮物。你擁有非常豐富的內心世界,可以在獨處時不會感到孤獨無聊,相反,這樣會讓你感到自由。

    真正有社交恐懼症的人的恐懼程度會影響其正常的社交活動,甚至抑鬱,相信大部分說自己有社交恐懼症的人都沒有喪失掉基本的社交能力,仍然能夠融入正常的社會氛圍中。所以有時候,適當降低對自我的要求,你的焦慮會慢慢在減少,學著接受自己不是一個能量高漲的人,接受一些赤裸裸的事實,對自己多一點自信和自尊。

    人生不易,善待自己。

  • 2 # 路一直都在x

    我也是一個有社交焦慮的人,很害怕在公眾場合得到過度的關注。記得有一年過生日,我和朋友們在餐廳吃飯。突然,我的一個朋友拿出了為我準備的生日蛋糕,點燃了蠟燭,高聲祝我生日快樂。結果餐廳的服務員們看到了,就紛紛聚集過來,他們本著提供優質服務的態度,準備為我合唱生日歌。看著朋友和服務員熱情的笑臉,我的心跳直線飆升,手心開始出汗。我無法拒絕他們,卻也無法坦然地接受這樣大張旗鼓的祝福。這個場景一直深深地留在我的腦海裡,因為對於社恐來說這太可怕了,就像是被公開處刑。

  • 3 # 等你快樂嘻哈

    社交恐懼症是恐懼症的一種,怕自己做出一些難堪的行為等)和人際接觸(如在公共場合與人接觸,怕與他人目光對視,或怕在與人群相對時被人審視),常伴有自我評價低和害怕批評。

    社交恐懼症必須具備以下四個特徵:

    1、對社交場合和人際接觸有強烈恐懼,恐懼的程度與實際危險不相稱。

    2、必須處於社交場合或必須與人接觸時會有焦慮和自主神經症狀,如緊張、面紅耳赤、出汗、口乾、心跳加速、頭暈、噁心、震顫、全身甚至是兩腿無力感等。

    3、有反覆或持續的迴避行為,患者會有意或極力迴避社交場合,避免去公共場所及需要與人接觸的場合,以至於長期將自己封閉在家裡,嚴重影響其社會功能。

    4、患者知道這種恐懼是過分、不合理,或不必要的,但就是無法控制,所以很痛苦。

    在我們身邊不乏這樣的人,他們敏感內向,不善言談,接人待物畏畏縮縮,緊張侷促,他們很可能有社交恐懼症,對於這樣的心理障礙,患者應該自覺的加強鍛鍊,比如鼓勵自己與生人攀談,在大庭廣眾之下發表意見等等,必要的時候是需要心理輔導的。

    恐懼著呢個的四大症狀表現特徵就是這樣的,大家是不是非常系統的瞭解和認識呢。面對恐懼症,最重要的是我們要有必勝的信心和勇氣,這是最重要的。

  • 4 # 心理書單

    社恐是恐懼症的一種,也稱為社交焦慮障礙,是指對一種或多種人際處境存在持久的強烈恐懼和迴避行為。恐懼的物件可以是某個人或某些人,也可以泛化,可包括除了某些特別熟悉的親友之外的所有人。

    大多數人在眾人面前發言或面對領導時都會感到緊張,這是一種正常的現象。但是有社交恐懼症的人感到緊張的同時,還有心跳加快、出汗症狀,且迴避別人的目光,迴避接觸人。社交恐懼症還可以表現為害怕自己當眾出醜,使自己處於難堪或窘困的地步,因而害怕當眾說話或表演,害怕當眾進食,害怕在公共廁所解便;或者由於有旁人在場而恐懼的手抖無法寫字;害怕在公共場合嘔吐等等。

    除了焦慮和害怕外,還有心慌、震顫、出汗、噁心、尿急等植物性神經功能症。嚴重的患者在極度緊張時可誘發驚恐發作。

  • 5 # 懶人顧

    社交恐懼症是恐懼症的一種,是指對於社交或公共場合具有強烈的恐懼情緒,因而採取迴避行為並伴隨焦慮症狀和植物性神經功能障礙的一類心理障礙。這種社交活動並不是危險的,而且患者也知道自己的害怕不合理,但就是無法控制,仍然極力迴避。 大多起病於青少年期,女性明顯多於男性,尤其是單身、教育程度低、社會階層低及失業者居多,患病後將會影響到社交、教育或職業的發展。 該病可分為兩個亞型,一種是廣泛性社交恐懼症,即在大多數社交場合都感到害怕,還有一種是非廣泛性恐懼症,即只是對某些特定的場合感到害怕。另外,還有一些對於害怕在公共場合發言的難以歸類的獨立的或特定的社交恐懼障礙。

  • 6 # 隨縣人

    社交恐懼症的表現:多疑/對待人和事物忠誠敬業/有愛心/有憐憫之心.但是遇到想不通的事情容易走極端.要想擺脫社交恐懼陰影:平常對待他人.不卑不吭.勇於面對一切困難.走出社交恐懼陰影.增強自信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火箭與凱爾特人互換教練,兩隊能否會使總決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