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自說文史

    因為西遊記說得就是去除心魔,戴罪立功,自我救贖,修心修性之事,而不是遊記之事。

    從師徒五人的經歷來說

    作者的設定,就是讓師徒五人先有罪,再贖罪的過程。

    唐僧,因為對佛不敬,所以從如來二弟子貶為狀元陳光蕊之子。他從小就經歷種種災難,父親被劉洪所害,母親被迫委身於賊,唐僧自己也差點被淹死。

    後來取經之路,更是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最終回到仙界,成為旃檀功德佛。

    孫悟空,曾大鬧天宮,盜取仙丹,偷吃蟠桃,在下界稱王稱聖;豬八戒,調戲月宮太陰星君的侍女姮娥(西遊記裡的姮娥不是嫦娥,因為不止一人),而且下界吃人度日,罪孽深重;沙和尚和小白龍也都各自有罪,也吃人度日,吃了不少人,沙和尚所吃的人中,還有九位高僧,他們的頭骨能漂浮在流沙河上。

    總而言之,他們都或多或少有罪,取經之路是他們的自我救贖之路,所以西遊記也叫《西遊釋厄傳》。

    如果叫《大唐西域記》,看這名字就知道是遊記了。然而西遊記是遊記之書嗎?顯然不是。重點在“釋厄”,而不是遊記。

    另外,真的有一本《大唐西域記》,就是歷史上玄奘去天竺的遊記。

  • 2 # 花玉耀講故事

    存在兩種《西遊記》簡本:

    一種是楊志和編《西遊記傳》四卷四十回,一種是朱鼎臣編《西遊釋厄傳》六十七或六十八則。

    兩個簡本的存在,不能動搖吳承恩的著作權。

    所以吳承恩寫的就叫《西遊記》。

  • 3 # 偽裝的觀點

    西遊釋厄傳,一看名字就知道這是一個小說,而且帶有佛教思想的內容。

    大唐西域記,一看就是遊記類的文體,你裡面要怎麼寫?

  • 4 # 大樂說

    西遊記,西表圓滿,此書是喻修行人得道之途,實乃修心成佛之指引!所以得名。

    三藏,表如來藏,未明如來真義為如來藏cang,取得真義為如來藏zang。名為三藏,取經三藏,喻為本自具足皆俱佛性。

  • 5 # 秋在來

    孫悟空脫離五行山恢復了自由,他跟隨唐僧取經似乎是在報唐僧的解救之恩,但是他打死六賊與唐僧出現了紛爭,離開本是重新掌握了自由,卻在龍王的巧勸下再次返回了唐僧的身邊。為什麼呢?孫悟空被壓五行山下並不是被虐,之前更沒有受到過壓迫,他走到那一步,完全是他本身的因素,如果沒改變不可避免的會重蹈覆轍,所以說取經是他的出路。

    八戒不像孫悟空能作,但是易犯呆,結果從天庭的元帥淪落成了下界的豬,到了下界他混的也不易,打劫吃飯成了大問題,入贅農家能吃上飯,但是被嫌棄遭驅逐。取經看似是被強迫,不取經他一樣沒有出路。八戒被高家嫌棄是因為沒有社交能力-“會不得姨夫”,取經讓他從不會化齋、問路成長為“知律明理”的人。

    沙僧命不好,再流沙河不僅生存的艱難,還一直承受著痛苦,這樣的生活一直是他想擺脫的,正是取經使他擺脫這些,所以他取經的信念比那兩個堅定。

    至於白龍馬,更是菩薩因為取經救下了他的命,不取經他就沒有活路。

    這些都是他們的厄運,只有取經他們才能擺脫了厄運。相對於他們,唐僧雖然 也身世坎坷,但是他成功的解決了自己的歷史問題,在取經之前他的生活應該是沒有任何問題的,所以說他沒有什麼厄運需要取經來化解,反而是取經使他不斷遭遇危險。

      唐僧雖然是沒有厄運,但是他的君主唐王李世民卻出現了生死的問題,雖然被魏徵解決了,但是在解決中遇到了唐王朝統一過程中那些被打敗的人(64路煙塵,72路草寇),安撫這些人成了唐王擺脫厄運必需解決的問題。李世民是國家的統治者,他的這些問題不應該只是個人問題,更應該是整個國家的問題,他所要解決的曾經敵對勢力的安撫工作也就成了社會問題,唐王舉辦水路大會、徵召唐僧主講佛法都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西遊記裡的唐僧原本修行的是小乘佛法,他奔往西天是為了得到大乘佛法,小乘佛法與大乘佛法的區別一個是個人修行,一個是普渡眾生,顯然解決社會問題個人修行的再好也作用甚微,而普渡眾生必須要解決社會問題,所以說西天取經不只是化解取經群體的厄運,更是化解整個社會的厄運。

  • 6 # 快意爆料

    西遊記之所以因為叫西遊釋厄傳。是撰寫人們心中釋放厄運得以解決轉變成美好願望的案例。西遊二字大有深意,每個人從出生到死亡,都是倒計時演算法,每個人也避免不了。西遊之所以是西遊之所在。他不會叫西行或西走或西跑,一個《遊》字,賦予了自然優雅漫長又充滿激烈而蹉跎。它不是流水線生產的快餐,買了就能吃,匆匆而來慌慌而去而去。全面詮釋酒、色、財、氣四堵牆,讓世人避重就輕充滿智慧。

    照本宣科說教艱澀難懂很難施展靈活,遠不如詼諧幽默演繹亦學亦樂能借題發揮,嬉笑打鬥騰挪輾轉來的精彩。

    死教條教法之乎者也,與矣善哉來代替符號,簡寫易重音,理解增深度。書面化的理想再大再好再深在偉大,卻讓人枯燥乏味,難以執行所以普及難行,人才出現難度太大。一個西遊記的《遊》字活靈活現表演,可以盡展想象,嬉笑怒罵,打情罵俏,雅俗共賞,人間天堂鮮明對比,氣質,言行方式,歷歷在目,想象力可任意發揮,也並非毫無根據,有的甚至還能找出詳實出處。

    當然我們讀西遊記也不能忘了古典文學的貢獻和基礎。沒有古典文學的基礎和貢獻,也不會有後來的西遊記那麼突出。

    不知道西遊釋厄傳什麼時候改成了西遊記。去掉釋厄二字,已經去刪掉了西遊宣傳價值80%,已經使人不知道取經是為了什麼,終歸是為了《釋厄》傳寫,人如果說不能釋放或解決自己當前厄運我困苦,人類的智慧,還有什麼價值?釋厄是西遊記的價值總和,還好西遊記還儲存西遊釋厄傳的載體沒變。也符合中國的一個說法叫名副其實。從宣傳角度來說,卻沒有做到實至名歸。從現在社會現象來說,看過西遊記的人。幾乎人人都看過。要說西遊記有幾個名字?未必人人都知道。

    西遊記的名字由於電視劇。而推廣的更深入人心。這有可能使作者感到欣慰。和沒有想到的事情。電視劇的缺陷。並沒有按照西遊釋厄傳內容完全編排,只可惜已經違背了作者的初衷。從西遊釋厄傳誕生,到今天已經有了很多專業學者。他們的認識和分歧也很多,參差不齊深度不一各有特點。

    甚至還存在西遊記作者之爭,有人說是吳承恩寫的。有人說說丘處機寫的。有人說是李春芳寫的。這些作者之爭。猶如老子故里之爭。有什麼意義?有能力自己有所創作財富,超越前人,這才是力所能及所應有的能力。爭來爭去把古人置於何地?有沒有違背古人的思想?古人儒家思想仁愛,法家思想有舉賢,佛家思想地水火風四大皆空不執著不妄想不迷茫,道家思想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宣傳古聖賢的精髓禮儀優秀文化,用古人優良文化踐踏古人的本意。是能對得起現代人傳承呢?還是能讓古人感到欣慰呀?

    這樣做不光不能履行,為世人釋放厄運排解困難。反而又增加了很多困惑。與人與己又怎忍心。如果想繼成古人的精髓。請學一學,人家比爾蓋茨向誰爭了。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向誰爭啊?霍金名氣那麼高,向誰爭了?中國古聖先賢之所以偉大,是向誰爭過來的?爭來爭去的名聲又能保持多久?是非自由後人評。大是大非面前是爭來爭去的理由嗎?奉勸有良知的人,別再為西遊釋厄傳再增加厄運了。

    由此可見,不能叫大唐西遊記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大唐西遊記是玄奘取經的原形歷史。完全不能展開大量的想象力去創作。西遊釋厄傳是綜合了,大唐西遊記事實與想象力結合的產物。本質上是有區別的。玄奘與唐僧是有本質的區別。玄奘可不是唯唯諾諾非常軟弱的人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思維品質的培養記憶口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