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80190900947
-
2 # 釋已至此
看不下去的書很有可能是你的心境還沒到,那麼,就先停下來,不要強忍著看,這樣既浪費時間又沒什麼收穫!
《瓦爾登湖》是一本散文集,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散文沒有太多的故事情節吸引人,但是散文的語言很優美,看散文要學著欣賞其語言與文章表現出的內涵,所以需要一個平和的心境,最好還是一個安靜的環境!
當然,清者自清,靜者自靜,有些人不管在什麼樣的環境下只要得到一本散文集,心就靜下來了,這是一種境界。
-
3 # 璐子娛說
《瓦爾登湖》譯本序中就這樣寫道:‘你能把你的心安靜下來嗎?如果你的心並沒有安靜下來,我說,你最好把你的心安靜下來,然後你在開啟這本書,否則你會覺得讀不下去,認為它太濃縮,艱讀,艱深,甚至覺得莫名奇妙,不知所云’
《瓦爾登湖》是一本寧靜、恬淡、充滿智慧的書,其中分析生活,批判世俗。很多篇都是形象描繪,優美細緻,像湖水的純潔透明,有些地方十分精闢,給人啟迪。
這本書本身就是容易看不進去的書,需要一個極為安靜的環境。曾經把它帶上火車在火車上靜靜翻閱打發時間,誰知道帶去了原封不動的帶回來了。後來還是心情平靜的坐在圖書館看完了這本書。
我也常常會看書看不進去,這可能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個是書的本書就難以深入,還有可能是你內心沒有安靜下來。這樣的情況下,你需要調節一下狀況,轉移一下注意力,再回頭看,時間久了,可能就看進去。但是並不是反覆一個動作很多次,如果實在看不下去,不妨可以試著不看,過段時間看。
-
4 # 別處的月光
人的一生在瑣碎中度過,除非電影裡才有的那種天災人禍硬生生地改變一個人,普通人很難透過一件事或一本小說就頓悟就脫胎換骨重新做人的,一般都是在痛苦的掙扎和撕裂中慢慢形成新的認知或思維。
《瓦爾登湖》對我來說,就有這樣的提示。1845年3月,作者梭羅僅僅拿著一柄斧頭,開始了在瓦爾登湖居住兩年零兩個月的日子,去尋找他的理想生活方式。如果讀不下去,我認為有兩點:
第一,因為東西方文化差異,翻譯過來的作品往往會有語境或邏輯上的生澀之處,需要結合前後文和當時的一些社會背景才會明白其意。在《湖》這一章的開頭,梭羅說到越橘,人類為了生存發展需要而對自然生態帶來的改變和破壞,導致了作者的憂慮:“只要永恆的正義還在主宰著世界,就沒有一個純真的越橘能夠從鄉間的山上運到城裡去。”永恆的正義一詞似乎有些不太恰當。我查翻了原版,原句是這樣:As long as Eternal justice reigns,永恆的正義統治宇宙,但我總覺得換成規律或許更恰當一些。
第二,不夠安靜,不夠孤獨。如果靜下心來細細品讀,不止梭羅,讀者也能在字裡行間體會到瓦爾登湖的美。比如顏色:“我們所有康科德的湖水至少有兩種顏色,一種要遠看,另一種顏色更為天然一些,要近看。第一種依賴於光線,依天而變。在夏天天氣晴朗時,從稍遠處看,它們呈蔚藍色,尤其當水波盪漾時,從更遠處看,它們顏色尤為相似。在暴風雨的天氣裡,它們有時呈暗藍灰色。然而,據說大海一天是藍色,另一天又是綠色,儘管天氣連些微可感的變化都沒有。”
第三,作者真正想表達的,是在《更高的規律》一章,這章之前是景物描寫,之後是闡述。類似唐詩,前兩句寫景,後兩句才是點睛之筆。
“卑微的生活和粗茶淡飯在很多方面會顯得更美;……我相信每一個人只要真誠地把他更高的、或者詩意的官能保持到最好的狀態,他就一定不會碰獸肉,並且對任何食物都不會多碰。”作者接下來又說,“能夠真正品味到食物滋味的人決不會暴飲暴食;而暴食暴飲的人也品味不到真正的美味。”因為暴飲暴食者是處於如毛毛蟲和蛆蟲一樣的幼蟲狀態的人,而變成的蝴蝶和蒼蠅都要比幼蟲時期吃得少。
想要精神上向前走,走得更高更遠,物質就不能成為拖累,就得退回到最原始最簡單的狀態,退回到僅僅能果腹的狀態。這些話,讓人振聾發聵的同時產生一種更強烈的羞恥感。這與古希臘哲學流派伊壁鳩魯派的“清心寡慾”式的內心愉悅觀點極為相似,不因外在物質因素影響精神的豐富與快樂。說到這裡你可能明白了,這不就是中國道家的道法自然嘛。所以,縱貫人類發展史,人類的思想發展幾乎是同步的,至少在哲學上類似。伊壁鳩魯出生於公元前341前,而莊子出生於公元前約369年,比伊壁鳩魯早了將近三十年。僅僅從領會思想來說,如果對伊壁鳩魯的著作《論快樂》有所瞭解,如果讀過《莊子》和《老子》,梭羅的這部《瓦爾登湖》便是一種闡述和踐行。在廢奴運動進行的轟轟烈烈的當時的美國,在因廢奴運動導致美國內戰爆發的前幾年裡,人們似乎只有透過暴力才能爭取到想要的結果,權利和財富透過暴力爭取,一日三餐也要透過暴力來爭取。梭羅一廂情願地在偏僻山區生生闢出一個世外桃源的舉動,是幼稚的,亦是偉大的,因為他給自己尋了一個心靈的蒲逃藪。
-
5 # 落葉的傷逝
《瓦爾登湖》是一本必須靜下心來讀的書,記得自己剛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有點迫不及待,想知道這本書究竟是怎樣的美,看的時候都點囫圇吞棗,看了二三十頁感覺一點都不好,就開始反思自己,是否太急切。我當天沒有再看,幾天之後感覺自己的心靜了,從新拿起,很快就能投入到作者描寫的美好畫面中,沉醉不可自拔。作者的描寫手法特別優美,說的很多生活哲理,值得深思,我都是用筆做記號,這本書是值得讀第二遍的書。
-
6 # 李秀筆記
有一定人生經歷的人,才能看懂其中的內容吧。梭羅將所有的內容都寫的非常晦澀難懂。比如他說:在我看來,人們都是以千奇百怪的方式進行苦修。他甚至認為,人們日常生活的苦修甚至比赫拉克勒斯的十二件苦差還難。
在梭羅看來,人們因為出了錯,所以太苦了。
人們把財富積攢在地上,有蟲子咬,還會鏽掉,還會被偷。人們像傻瓜一樣生活,直到生命的盡頭。
他認為,其實人沒必要生活的這麼艱難的。只要簡單的生活,有些生活必須品就夠了。
梭羅還從理論上論述了,衣服、烤火其實都沒什麼用,不過是一種奢侈。
梭羅認為少欲知足的人,才能享受到真正的智慧。
人們慾望無窮,總期望得到更多的東西,因而墮落。人們希望更多、更豐富的食物,更大,更豪華的房屋,更漂亮,更多的衣服,連續不斷的熱源等等。由此,心靈益發艱難.....
所有這些,和我們現在的日常生活都是反的。看不進去,也很正常。
從這個意義上講,梭羅應該是個哲學家,哲學家的話,永遠那麼晦澀難懂。
不過,《瓦爾登湖》作為美國學生的必讀書目,其中蘊含的這些,確實有大智慧。是值得讀一讀的。
-
7 # 無往不樂
看書,也看緣分和心境。
每個人心理結構不一樣,每個人閱讀,也要在茫茫書海中找到自己的心理結構,找到歷史中和自己心理結構相似的偉大生命(作者)的高度,找到一個比今天的你更好的自己,並不斷追尋、提升自己。找到自己喜歡的書,儘管著迷,也許是你的“纜繩”所在。反之,看不下去的書,也不要強求自己,即便勉強看完,吸收也不好的。
《瓦爾登湖》是美國作家梭羅的散文集,記錄了他隱居瓦爾登湖畔的生活狀態和思索。是一本清新、智慧、恬靜的書。有時候看不下去是我們的狀態和文字狀態不契合,不妨暫且放置一邊。有一天再拿起閱讀說不定就一發不可收拾了。
讀書,隨緣而已~在享樂中讀書,在讀書中享樂,不要勉強自己喲~
-
8 # 樂活光陰
《瓦爾登湖》我大概通讀過兩三次,頭一次讀的是徐遲的譯本,因為在上教院中文班,有的是大把的時間,讀得很是享受。驚歎於世間竟有梭羅這樣的“怪人”,獨來獨往,終生未娶竟也活得有滋有味。從此開始關注一些他的資訊,竟然是能成為托爾斯泰、甘地、馬丁路德這些人類導師的導師,必有其價值。
梭羅是在一個物慾橫流的商業社會,尋求生命甘冽的源泉。他一個哈佛高材生自願回到鄉村偏僻的小學當老師,正如前幾年北大生擺攤賣豬肉一樣驚世駭俗。他天資聰穎、修養極高,曾發明製造鉛筆的專利,僅此一項足以使他發財致富。你猜到了他放棄了,誰叫他是大衛•梭羅哪!諸如此類很多,他是個精神導師標杆式的人物,值得被深讀反覆重讀!
我此後斷斷續續又讀過多次,還嘗試讀過英文原版,很不錯。至於讀不進去的原因,我想大概有三點:
1.文化背景
梭羅師承的是他老師愛默生的超驗主義,可能與斯賓諾莎的自然泛神論有淵源吧,認為人能透過內心體驗通達宇宙真理,在《瓦爾登湖》裡也處處有此種靈性的跳躍與閃現。如同他老師一樣,歐洲大陸的清教倫理思想在他思想裡積澱也很深,加之印度哲學、中國儒道他也是相容幷包,所以就複雜了。因此要慢慢來,不斷積澱。
2.散文中(特別頭幾篇)大量密集繁富的典故,是個大障礙,即便有註解也難理解。比如希臘神話、印度教術語、孟子的格言等。理解不了就不能進入享受的深度閱讀。可以先挑選中間或後幾篇試讀。
3.科學常識和植物鳥類的知識
梭羅是被譽為媲美達芬奇的博物學家,常年在野外測量土地水位(奇怪吧,他打過許多臨工),描寫術語精準專業,有第一手資料,“接地氣”,我們讀者就沒他那麼視野開闊了,還有四季天文知識、歷史哲學宗教等。
樂活點評:大衛•梭羅其實就是一個“樂活思想家”,在十九世紀就預感到現代商業文明即將給人類帶來的傷害,在當時社會運動風起雲湧時,自己身體力行迴歸自然,過一種“真正有意義的生活”!《瓦爾登湖》是一本“超凡入聖”的書!(大詩人艾略特語)
回覆列表
我讀《瓦爾登湖》時,也是上半部分看不進,覺得很枯燥乏味,草草瀏覽一下,甚至還想放棄。看到後半部分,才發覺他的美,體會出不一樣的情感。然後就如沐春風,一氣讀完。
每個人讀書都有不同的感受,這和書的內容、編譯好壞、個人思想、所處環境有關,也同個人閱歷有關。
對於一時看不下去的書,可以暫時放一放,或先了解一下它的基本內容,翻翻目錄,他人點評等,等有興趣的時候再看,說不定會有意外的驚喜。
喜愛看書的人,對於看書是閒不住的。買書如山倒,看書如抽絲,慢慢看來,細細體會,悠哉悠哉,這時你是一個獨立王國。
愛看書的人,一般運氣不會太差。這是哪個名人說的吧,有理!因為我也愛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