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翰墨書道

    毛筆的中鋒運筆是書法的主要運筆技法。實際上毛筆在書寫過程中,並不是一味的中鋒和偏鋒行筆,而是在互動執行的,並且還是和其它運筆技法如提按頓挫等技法,根據點畫線條造型的需要不斷變化者的。那麼在如此複雜的運筆過程中,中鋒行筆是如何做到的呢?調鋒,是透過提按頓挫調整筆鋒來實現,故中鋒技法主要表現在書法點畫線條的起筆調鋒以後或收筆之時,還有轉折的前後階段。當然在點畫線條的中短也需要注意調鋒動作,使得筆法一直保持在中鋒行筆狀態。

    調鋒,就是透過提、按、頓、挫技法使得筆鋒因種種原因出現側倒的筆鋒復歸於中鋒行筆之軌道中去。如橫畫的起筆,當逆鋒起筆寫出點畫的左上角,再下頓(或駐鋒)筆寫出點畫的左左下角後,準備向右行筆之際,就需要透過提按等技法將筆法鋒調節到中鋒運筆上去。這時候毛筆的毛筆在提按或頓挫過程就可以在前面完成的起筆的墨點中將毛筆筆法調整之向右行筆的狀態,至此向右行筆就可以使得筆鋒處於中鋒狀態了。這時候我們一定要注意到毛筆的筆尖部分向著起筆的方向,筆桿向著行筆的方向略呈澀勢行筆,並注意中鋒行筆過程中線條的粗細變化,採取相應的提按技法,保持中鋒行筆,來完成後面的運筆動作。

  • 2 # 潘茂生書法文化研究

    書法上所講的中鋒、側鋒,是兩種不同的筆法形態。

    無論是中鋒行筆、側鋒行筆,都是靠指法控制筆鋒與紙面的著力點,以腕法調節筆桿斜角抑制筆鋒朝向,使其保持中鋒狀態或側鋒狀態,以肘法配合指、腕協調動作,掌握行筆方向與距離,共同完成筆畫的起~行~收書寫過程。

    想要了解和掌握這些常規的運筆技巧,其實非常簡單,只需要分別用中鋒法、側鋒法,畫寫圓圈、直線、斜線、折線、弧線、曲線、波浪線等方式,不出兩小時就全都明白了。

    可惜,遺憾的是,當今書法界許多人初學的時候,都不練這個,都直接臨帖,所以,練了多年書法,竟然不知道原帖中的方筆、圓筆都是怎麼寫出來的!

    比如下面的這兩個圖中的〈泉眼、飛流、落九〉這幾個字,這是我用自制的海綿筆頭,蘸清水在50釐米的方形地磚上寫的,字大約40釐米。俗稱水寫地書。

    如果我不說,誰能看出來,上面這幾字,哪些是用中鋒筆法寫出來的? 哪些是用側鋒筆法寫出來的? 告訴你們吧,全都用的是側鋒筆法寫的!

    比如《九成宮》、《玄秘塔》原帖筆畫,明明用側鋒法輕而易舉就寫出來了,很多人卻偏偏迷信“筆筆中鋒”,用很麻煩的動作去描畫,寫了一遍又一遍……竟然不知道筆法錯了!豈不是自討苦吃?

    之所以有人認為,練書法沒有十年二十以上功夫不行……是因為不懂筆法要則,寫法不正確,把時間浪費了!如果技法正確的話,寫三五遍或十來遍就可以了,相反,如果技法是錯誤的,寫三五十遍,甚至上百遍,有什麼用啊? 豈不是錯上加錯嗎?

    練書法,關鍵不在於寫多少字練多少遍,重要的是練的筆法動作對不對! 這是前提。

    通常情況下,用中鋒法寫出來的筆畫,起止處和轉折的地方,多呈現圓潤、椎尖狀態,用側鋒法寫出來的筆畫,起止處和轉折的地方,常出現方整、平齊狀態,稜角分明。

    簡單的說,圓筆為中鋒,方筆為側鋒。這是筆法當中一大突出的特點,也是一般規律。明白這個道理就能讀懂帖,寫得對,否則,一念之差,錯誤千日。

    常見中鋒筆法、側鋒筆法,如圖:△此為中鋒行筆法

    △此為側鋒行筆法

    那麼,在什麼情況下分別使用中鋒、側鋒呢? 應該根據所寫的書體或字型風格來確定,決不是無論什麼書體、字型全都一律用中鋒法。

    比如,大篆、小篆字型基本上全用中鋒法。

    隸書字型當中,有的是中鋒,如《石門頌》。有的是中鋒、側鋒並用,如《禮器碑》。

    魏碑楷書,有的是中鋒法,如《鄭文公》。有的是側鋒法,如《始平公》。

    魏楷當中多數是中鋒、側鋒並用的,甚至一個畫,起行收過程中都是中鋒、側鋒變換著的。

    晉代楷書、行書,多是側鋒法。

    隋唐楷書,有的是中鋒法,如顏真卿《麻姑仙壇》、《大唐中興頌》。有的是側鋒法,如《蘇慈墓誌》,李邕《出師表》、《李思訓》,歐陽詢《九成宮》、顏真卿《多寶塔》、柳公權《玄秘塔》。也有中側鋒兼用的,如顏真卿《勤禮碑》、褚遂良《雁塔聖教序》。

    趙孟頫為代表的元代楷書、行書,在筆法應用方面,是最豐富多彩的。幾乎中鋒、側鋒、偏鋒等等,全都使用了。

  • 3 # 千年蘭亭

    中鋒行筆古稱骨法用筆。中鋒運筆時,筆心在點畫的中線,中間吃墨較多較深,而兩側副毫處相對淺,深淺對比就產生了立體感,於是給人渾厚、飽滿、圓潤的感覺。

    要做到中鋒行筆,從技巧上說,要掌握三個字。

    1、逆。即發筆時逆入,行筆時鋒先筆後,逆勢澀行,收筆時緊收。逆入的目的在於鋪毫,逆筆起最得勢,最得力。

    逆入有紙面上作實逆和空中作虛逆之分。行筆時作逆,使鋒與紙面形成對抗、磨擦。

    逆是中鋒行筆的前提與保證,也是產生筆力的重要手段。

    2、提。即運用手腕帶動筆尖,透過提按丶衄挫的複合動作將偏側的筆拜收歸畫中。提是腕中的一種感覺,是暗中運氣,將鋒提起,使筆身保持挺立,要恰到好處,以鋒收歸畫中為度,如誤解為將筆拎空,則易滑入空怯一路,成為病筆。

    3、轉。即使轉,這是手腕的作用,主要表現在轉折丶交換過程中。轉折處貴圓勁力潤,富有彈性的曲線美。

    要達此效果,必須依靠手腕的協調配合,在轉折時暗換筆心,如轉折處都是偏鋒,則浮薄之弊立見。

  • 4 # 書畫日課

    書法家沈尹默說:“用筆之妙,無非筆筆中鋒……筆筆中鋒,點畫自然無不圓滿可觀。所以歷代書家的法書,結構短長疏密,筆畫肥瘦方圓,往往因人而異,而不能不相同的,就是‘筆筆中鋒’。由此知道‘中鋒’乃是書法中的根本方法,必當遵守的筆法。”中鋒行筆就是要使筆鋒保持在點畫中間行筆。中鋒行筆是用筆的關鍵,是書法的生命。要能達到中鋒行筆,就要在行筆時掌握好掌豎、腕平、筆桿直,同時還要隨著墨液緩緩下流而不斷調正筆鋒,“令筆心常在點畫中行”。篆、隸、楷書是這樣,行書亦如此。

    1、捻管:這種方法強調透過捻管來調尖鋒位置。調鋒時候,筆尖位置不變,手指轉動筆桿,調整筆鋒走向,將尖鋒調整到點畫中央。

    2、轉腕:這種方法強調轉腕調鋒。調鋒時候,筆尖位置不變,腕部靈活轉動,將筆鋒向外或向內推送,調整成中鋒走向。

    3衄鋒:指將筆鋒上下、左右來回揉轉。行筆過程中,筆鋒可逆勢上下而行,或左右輕擠,為點畫轉向做準備。具體來說,橫畫可用指關節靈活地使筆鋒不斷上下微微提按扭動,以便將筆尖鋒調到點畫之內。

    4、立鋒:這種方法強調透過“立鋒”來調鋒。所謂“立鋒”,就是保持筆鋒彈性,讓“筆鋒時刻站立著行走”!也就是說,每次轉換筆勢和走向時候,都透過“提、按、使、轉”等筆法把筆鋒提起,相對中正、垂直紙面,為下一個點畫的中鋒運筆創造條件。

    5、分筆:分筆就是將較複雜的點畫分筆來寫,以便更好地轉向中鋒。比如“橫折”可寫完橫後斷筆,再寫豎,分筆寫成。這個方法被前人稱為“筆筆斷而後起”。“斷”指分開、收筆,即前一筆收筆寫完後,再起筆寫下一筆。

  • 5 # 子麟74506576

    橫筆先左後右筆尾回鋒調中,縱筆橫上在下尾筆駐筆調中,懸筆書寫,轉折處,手腕略提或使筆鋒鋒尖在筆畫的中間執行,在執行筆畫點畫的轉換過程中上下連連讀之間,時時調整,配合手指,手腕在筆與紙上摩擦時時調整,儘量保持45度或最好8O度到90度書寫,這是我個人不成熟的關點。

  • 6 # 大覺筆墨

    中鋒也稱作正鋒,是運筆的主要方式,中鋒運筆,筆尖在筆畫的中路執行,中鋒行筆不是隻用筆尖,而是筆尖在中路的同時,把輔毫輔開,作到萬毫齊發。

    中鋒行筆的優點:在於透過筆鋒度墨,輔毫將墨計均勻滲開,行筆要求筆管正直,不可自然地斜向右方,但這不意味著在行筆的過程中,筆管始終和紙面垂直,而是隨逆著筆劃的運動方向擺動。中鋒行筆寫出的筆畫四面圓滿,自然充實。但用筆因人而異,用筆深可以表現雄強和朴茂。用筆淺長於表現超越秀髮。

  • 7 # 春風一路19

    做到用中鋒要透過一定時間學習就很好掌握了,逆鋒起筆回鋒後透過調峰讓筆鋒均勻鋪開,然後讓筆勻速前行,注意力度速度使寫出的線條均勻有力,然後在注意收筆,其實也不是太難,練一段時間猴就能掌握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白油鮮筍的做法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