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有言在鮮

    我認為最直觀的有三個原因:體育產業發展的推動;旅遊投資熱的推動;國家政策的推動。深層次原因也有三個:經濟結構轉型;供給側改革與擴大內需;增強國民體質。下面我通過解讀前面三個原因來回答這個問題:

    體育產業發展的推動

    隨著經濟發展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體育產業也逐漸從傳統的提供體育用品、推行全民健身、運營體育賽事,轉向更深層次發掘、更多元化融合的方向發展。體育產業的市場規模越來越大,專門從事體育產業的經營主體、從業人員越來越多,體育運動極強的粘合性表現的越來越突出,體育也越來越成為旅遊業的優質內容。

    旅遊投資熱的推動

    隨著產業結構的深度調整,很多傳統行業面臨轉型,導致大量資金投向旅遊業。近十年來,國內旅遊投資一路高歌猛進,其中2011、2014、2016年更是超過了10萬億元,分別達到分別為17.764萬億元、13.09萬億元和19.525萬億元。2017、2018、2019年逐步回落到1.165萬億元、2.95萬億元、1萬億元。

    旅遊投資從過熱逐步轉向理性,旅遊業對新業態、新內容、新形式的渴求越來越強烈,旅遊與體育的融合逐漸受到追捧,旅遊業也逐漸成為體育產業發展的重要載體。

    國家政策的推動

    近年來,為了推動供給側結構改革、擴大內需、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國家為推動體育、旅遊的融合發展出臺了一些列檔案,包括: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發展健身休閒產業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6〕77號)《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擴大旅遊文化體育健康養老教育培訓等領域消費的意見》(國辦發〔2016〕85號)原國家旅遊局、國家體育總局印發《關於大力發展體育旅遊的指導意見》(旅發〔2016〕172號)

    ……

    上述檔案不僅對體育旅遊產業發展做出了規劃和部署,還就專案用地、審批、品牌培育、企業扶持、線路推介等方面提出了系列推動措施,同時,從中央到地方,設立不同層次和範圍的體育旅遊發展基金和引導基金,從資金層面給予扶持和推動。

    【總結】:

    1,從北京奧運會申辦成功,到2008年的成功舉辦,對中國體育旅遊的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體育旅遊從關注和倡導,發展到今天眾多旅遊專案和線上旅遊平臺紛紛佈局體育旅遊,從中可以看出,體育旅遊蘊藏大量商機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共識。

    2,儘管目前中國體育旅遊收入佔旅遊與總收入的比重還不高,與發達國家(例如美國)相比,還有一定距離,但有國家政策的推動和市場的巨大需求,體育、旅遊的融合發展的趨勢良好,體育也越來越成為旅遊業的優質內容、旅遊業也逐漸成為體育產業發展的重要載體。

  • 2 # 小西向前衝

    體育旅遊是體育產業和旅遊產業交叉滲透產生的一個新的領域,它不同於一般的觀光旅遊,也不同於單一的體育健身活動,是二者的有機結合。也是體育產業與旅遊產業融合發展的產物,既有產業特徵,也有拉動關聯產業發展潛力的作用,又有集體育競技與旅遊休閒觀光於一體的特性。在業界,旅行社重視海外大型體育賽事觀戰市場的開拓;戶外運動(旅遊)俱樂部則注重本土區域性市場的開拓;近年中國國際體育旅遊公司等團體,也組織了一些大型的國際體育賽事。國家體育總局和國家旅遊局都先後推廣體育旅遊,致力將體育活動由精英運動向大眾活動的方向轉變。國家體育總局體育資訊中心致力於推廣國內外體育旅遊成功的案例研究,同時,不少民眾將目光投向了奧運旅遊。

    二、 中國體育旅遊發展現狀

    從旅遊發達的國家看,體育旅遊的興盛是體育產業和旅遊產業發展到一定程度時才出現的。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中國體育部門始終將工作的重點放在發展競技體育方面,而忽視了大眾體育的發展。政府相關部門也意識到這一問題,開始大力推行“全民健身計劃”。近幾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全民健身活動的推廣,中國體育產業明顯呈快速擴充套件之勢。1992年至1997年全國居民的文化體育消費指數年平均增長率達5.1% ;1997年全國居民用於體育用品的支出位於13項常用基本生活消費之外重要消費支出的第6位,居於子女教育、電器、住房、書報、高檔服裝之後;僅以桂林市為例,目前,全市年均體育消費額已達4.7億元人民幣。體育產業和旅遊產業的良性增長推動了中國體育旅遊的發展,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中國各地因地制宜,開發了多種體育旅遊產品,有較著名的青藏高原登山、黃河漂流、東北滑雪、湖北賽龍舟、鄭州少林武術、內蒙古看那達慕大會等。國家旅遊局將2001年定位“中國體育健身遊”年,共推出60項具有地方特色的大型體育健身旅遊活動和11大類80個專項體育健身旅遊產品和線路,讓國內外遊客在其中充分感受中國體育旅遊產品的魅力。

    1.中國體育旅遊的特點

    國家旅遊局釋出的《2001年中國體育健身遊活動方案》囊括了中國目前具有典型代表性的體育旅遊產品,可以看作中國體育旅遊的一個縮影。根據上述《2001年中國體育健身遊活動方案》中國體育旅遊產品的地域分佈特點如下:就專項旅遊路線而言,西部地區顯然佔有絕對優勢,以43項佔了總計82條路線中的50%強;東、中部以25.6%和22%遠遠落後西部。在體育旅遊節慶活動的開展方面,東部地區則顯然走在前面,在2001年共計有30項大型節慶祝活動入圍,佔全部64項活動的46.9%;西部地區為31.3%;中部地區以21.9%位居第三。就這兩類的整體數量而言,中國西部體育旅遊產品分佈最廣泛,以63項產品,佔全國總數43.2%的比例位居第一;其次為東部地區,51項產品,佔全國總數的34.9%;中部地區只有32項產品入圍,僅佔全國總數的21.9%。總之,中國體育旅遊產品在地域分佈上已形成了分佈廣泛,東、中、西部地區都有分佈;東部地區以節慶體育旅遊產品為主,西部地區以專項線路體育旅遊產品為主的格局。

    2.體育旅遊的特徵

    (1)參與性

    旅遊者可以參加一些有普遍意義的、集娛樂性和易學性於一身的體育活動專案,如登山、徒步旅遊等,可以使旅遊者在健身強體的同時,個人的需求慾望得到滿足。

    (2)觀光性

    觀看奧運會、世界盃、NBA等大型賽事旅遊以及欣賞各類體育表演,可使旅遊者感到力與美的結合,感受到運動的激情,運動的快樂,從而陶冶情操。

    (3)民族性

    某些體育旅遊專案,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如中華民族的武術、傳統養生保健術,還有少數民族的表演節目,這些可以使旅遊者享受到地方性十足的體育旅遊活動。

    (4)技能性

    對於一些技術性很強的體育旅遊專案,如射箭、Golf球等,則需要旅遊者具有一定的專業技能。只有掌握了運動技能,才能真正體味到體育旅遊的樂趣所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每個人開不開心,快不快樂,是不是天生的基因決定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