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河東來

    不能單純說殺得對還是錯,關鍵是要殺均衡,殺的時間也要掌握好。

    如果權力體系均衡的殺,就可以殺,當時是皇權,相權,宦權三權鼎立,如果要殺魏忠賢,就必須同時殺掉一大批東林黨,權力體系才是平衡的。

    魏忠賢有他的使命,他就是為對付東林黨而存在的,現在東林黨還在,殺了他就是昏庸之舉。

    崇禎皇帝殺魏忠賢,不殺東林黨,實際上為其亡國埋下了伏筆。

    因為魏忠賢代表的宦權本就是明朝皇帝用來制約相權代表的文官的武器,形象點說,就是皇帝的鷹犬。

    就像漢景帝與郅都,武則天與來俊臣一樣,只不過郅都與來俊臣,都是實現君王目的之後被誅殺的,而殺魏忠賢,卻是還沒有實現目的就被誅殺了,也就是說,魏忠賢殺早了,東林黨做大,崇禎皇帝終於養虎為患。

    其實,郅都,來俊臣,魏忠賢,都是一類人,他們是酷吏,最終會成為替罪羊被殺的,只不過,漢景帝,武則天都是一時的英主,郅都,來俊臣完成目的後才被殺,魏忠賢命運更悲催,任務還沒有完成就被崇禎皇帝這個不懂權力執行規則的人給殺了。

    被漢武帝殺掉的主父偃,在當時的人心目中,也是個酷吏,而且他是針對一個國家的酷吏,作為酷吏,他也免不了作為替罪羊的命運。

    但是,他的主張,全部為漢武帝所推行。

    而殺郅都,漢景帝是發自內心的心疼,因為對於漢景帝來說,永遠難忘的,是郅都死前的鷹犬之說。

  • 2 # 海盜旗wyn

    崇禎皇帝殺魏忠賢這個人沒什麼問題,但錯在把宦官勢力打擊的太狠了。

    魏忠賢之所以在明熹宗時代發跡,一方面是靠著與皇帝本人的信任關係,另一方面則是死磕東林黨的政治策略。總的來說封建王朝內部就是分為兩股力量在鬥爭,一支是以皇帝為代表的皇權陣營,另一支則是既得利益者組成的官僚陣營,也是教科書中所謂的地主階級。如果是像漢朝那樣的戰爭狂或是帝國初期,控制範圍還在不斷擴張,蛋糕越做越大,兩個陣營在對外戰爭這方面達成一致後,矛盾會減弱;而到了唐代以後的時期裡,周圍原本的戰五渣現在能打了,擴張變成了賠本生意,貴族陣營在國外賺不到錢那就只能坑皇帝家的了,兩方的矛盾開始尖銳。歷史上所謂罷黜百家、科舉制和明朝特務機關和閹黨都是雙方鬥爭下的產物。

    具體到明朝皇帝,他們對付官僚系統的套路就有些以毒攻毒了,你們這些大臣掌握著政府中樞,我就在我皇宮裡用太監再建立一套秘書班子,你們抱團跟我鬥,我就扶植一個太監代理人,吸引一批文人跟你們對著幹。魏忠賢在外面裝逼也好,在內部打壓東林黨也好,都是明熹宗的政治套路,當有兩股勢力在對著幹的時候,往往會拿出兩種相反的意見,而坐擁最高權力的皇帝自然而然的成了裁判,無論是選擇哪一種意見或是居中協調都遊刃有餘,畢竟當皇帝的不都是像唐宗宋祖、秦皇漢武那樣的牛人,對資質一般的皇帝來說這種安排是最妥當的。

    至於為什麼說崇禎皇帝殺魏忠賢沒毛病呢,崇禎和魏忠賢並沒有建立起足夠的信任關係,不是我的人為啥打著我的名號裝逼啊,換個新代理人不是再常規不過的操作麼。再者,雖然崇禎知道魏忠賢在政治上對自己造成不了什麼傷害,但宦官的根子畢竟在皇宮內,搞不出大規模的兵變政變但趁睡覺時候來一刀你皇帝也受不了,起碼是為了放心,換掉魏忠賢也是有必要的操作。

    但崇禎不光是幹掉了魏忠賢,連其身後的宦官勢力也被統統幹掉,這就屬於瞎操作了。首先是在朝堂上跟東林黨正面對抗的一支政治勢力隨著魏忠賢及其核心黨羽的死徹底完蛋,朝堂上只剩下東林黨自己統一過後的聲音,皇帝再想要個不同意見只能自己去提自己去和東林黨吵架;其次是皇宮內部的秘書班子被重創,你皇帝想幹什麼只能透過朝堂上被東林黨掌握的內閣,短時間內想隱秘行事是不可能了,你想弄點啥東林黨馬上就知道;最後的問題則是清理的太過突然,稍微慢一點的話東林黨就很有可能在魏忠賢倒臺之後自己分成兩派,皇帝還是坐收漁翁之利。本來宦官集團的政治實力是跟文官集團內部團結度直接掛鉤的,文官們越團結,宦官越強,要是跟北宋王安石變法時期一樣,文官內部就分化成兩派,宦官打個下手就行,根本成不了氣候,畢竟哪個皇帝願意落下個任用宦官的名聲,而反過來,宦官集團對文官們的打壓也會導致文官集團更加團結,魏忠賢把東林黨打壓的要死要活的這個時間點上,他宦官集團突然就沒了,文官們連分裂成兩個陣營的時間都沒有就開始分贓了,那皇帝就只能親自下場跟東林黨鬥智鬥勇了。

    個人認為,崇禎皇帝殺魏忠賢這個人沒有錯,錯的是沒有繼續扶植一個替代者接替魏忠賢在政治上的發揮作用,導致明朝末年朝廷局勢的崩潰。私以為最好的辦法是從宦官集團的外圍開始清理,同時扶植一個太監,那群黨羽也不傻,肯定麻溜的往新太監那裡靠,最後魏忠賢孤家寡人了,再去收拾也不遲。

  • 3 # 李庭文239

    首先不能殺,魏忠賢的九千歲等都是東林黨黑他的 ,他是為皇帝斂財,自己並沒有多少財產。其次殺一個魏忠賢沒啥大問題,關鍵在於剷除了“閹黨”,廢掉了廠衛制度。廠衛長期被妖魔化,其實他的作用相當於今天的統計局和反貪局,各地的民情(細到物價)官員的動態都在其監控之下,廢掉之後官員爽了,但皇帝成了聾子,瞎子,崇禎繼位時才17歲,一系列造成局勢惡化的昏招史書卻給了正面評價,有人說明亡清興是歷史大勢,崇禎在位17年殺了多少官員等等,明朝亡於內鬥,沒有內亂後金入不了關,崇禎一再被官員糊弄,殺人洩憤也於事無補,崇禎後期嘗試恢復廠衛制,但局勢已然失控不可收拾了。

  • 4 # 歷史吐槽機

    崇禎表示這鍋我不背,老魏明明是自殺的。《明史》裡記載魏忠賢確實不是崇禎殺的,崇禎是罰他去鳳陽守陵,又派人抓他下獄,於是還沒到鳳陽的魏忠賢就自殺了,崇禎只能剮了他的屍體。

    十一月,遂安置忠賢於鳳陽,尋命逮治。忠賢行至阜城,聞之,與李朝欽偕縊死。詔磔其屍。懸首河間。——《明史》

    至於收拾魏忠賢是對是錯,我的看法是沒對也沒錯。魏忠賢就是個天子家奴,天啟豢養的咬人惡犬,殺他不足以壞事,饒他也不足以成事。魏忠賢的權利其實並不來其本身,甚至決定他權利大小的也不完全是天啟,恰恰是他的對手東林黨。東林黨在天啟年間一直沒弄明白一件事,他們在朝堂越是反撲,天啟給魏忠賢的權利就會越大。他們若反撲小一些,天啟就會收一部分權利回來,如果他們做出完全退出朝堂的姿態,天啟甚至會出手幫他們。

    因為天啟是個手段高明的政治生物,在他的眼裡不存在正邪,不存在對錯,不存在好壞,只有平衡二字。不能讓任何一方獨大,哪怕他們是正人君子,何況這世界上哪來那麼多正人君子?魏忠賢只是天啟用來調控朝堂平衡的工具,他的強大是因為他的對手同樣強大。所以魏忠賢沒那麼重要,在純政治的角度,收拾他也就無所謂對錯,如果魏忠賢破壞了朝堂格局,殺了反而是對的。

    可崇禎的問題在於,他殺了魏忠賢卻沒有推出能夠替代的人,進而還把閹黨給剷除掉。他哥哥用了六年建立起來的朝局平衡,這老兄半年就給打破了。東林黨繼天啟元年之後第二次“眾正盈朝”,東林黨對國家有害還是有益拋開不說,朝堂上一黨獨大,那皇帝往哪放?封建王朝不是資本主義社會,也沒君主立憲概念,最直接的後果就是崇禎再不能像他哥哥一樣躲在幕後遙控,他必須親自下場。皇帝一個人和一幫書讀的都成精的人玩,不被玩死才怪。

    對這個問題,我的拙見是收拾魏忠賢無對錯,打破朝堂平衡才是大錯特錯。崇禎多招人同情也抵不過他自己反覆作死的事實,他的政治和軍事決策就沒幾個是符合實際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冠心病心絞痛高血壓糖尿病人該如何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