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源來史這樣
-
2 # 真正鱷魚不哭
首先說明一點,女真人不是傳統遊牧民族,而是漁獵民族,接觸馬匹的時間不是很早,而到滿清時期他們已經基本農耕化了。女真人在歷任“虜騎”中騎術並不突出,相應的騎射技術也不見得出色,所以他們揚長避短,主要使用步射。步射比起騎射有很多優勢,可以使用長弓重箭,獲得更遠的射程、更大的殺傷力,而他們可以乘馬機動,最大限度節省體力,完全避免了步兵的不足。
其次需要注意,北方馬種是呈不斷退化趨勢的,因為遊牧民族普遍文化程度低下,他們的牧養經驗只能口口相傳,而難以總結昇華,更難在不同部族中傳承。因此匈奴人還比較容易獲得西域“天馬”,到蒙古人就靠母馬作戰,儘管母馬能提供馬奶有補給優勢,但終歸負載力不足。同樣的,女真人也缺少良馬,難以馱載重甲騎兵進行衝鋒,選擇步射也有不得以的因素。
-
3 # 八千里路雲和月色
明末時期的女真人自然也不例外,努爾哈赤一手創立的滿清八旗之所以能夠縱橫東北、乃至於最終入關佔領天下,擁有優良的戰馬及它賦予的強大機動能力,是八旗兵一次次擊敗明軍的巨大優勢之一。
正是為了應對八旗騎兵巨大的機動優勢,明廷才被迫舉全國之力,供養了一隻精銳的騎兵部隊——即後期被吳三桂統率並最終降清的關寧鐵騎。因此,從始至終,無論是完顏阿骨打麾下的金兵還是努爾哈赤創立的滿清八旗,都是擁有大量戰馬的。
不過,與蒙古等遊牧民族出身的騎兵不同,漁獵民族在騎射方面,其實是不如從小騎羊、長大騎馬的牧民的。也就是說,雖然女真人一直擁有馬匹,也在作戰中倚仗馬匹強大的機動能力,但是在騎射方面,女真人雖然強於中原王朝以步兵為主的軍隊,卻要差於遊牧民族。
當然,漁獵民族出身的女真人也有其自己的優勢,他們在漁獵過程中所形成的強大團隊意識和強悍的身體素質,給予了他們更為強勁的陣地戰能力,同時,狩獵過程中弓箭的頻繁使用,也使得他們在“射”技方面不輸蒙古人。所以,充分考慮自身優劣的女真人,在作戰過程中更多的,是將戰馬作為交通工具,而不是戰爭兵器。
佔領天下之後,清朝的皇帝們雖然屢屢號稱八旗“以騎射為本”,甚至以此為由限制火器的發展,但實際上,起兵之時,八旗兵雖然善射,他們的作戰方式卻是以下馬步戰為主。明朝大臣徐光啟也曾說過:“奴之步兵極精,分合有法,而談東事者,但以為長於弓馬而已”。從徐光啟這句話也可以看得出來,哪怕是明朝末年,明朝也有許多人認為女真人如同蒙古人一樣,善於騎射,而並不瞭解滿清重灌步兵,或者叫騎馬步兵的精銳之處。
因此,將騎上戰馬的女真人視為騎馬步兵更為貼切。因為八旗兵在作戰過程中,往往是憑藉戰馬獲得戰略優勢之後,真正作戰過程中,並不會如遊牧民族騎兵一樣上馬衝鋒,而是翻身下戰馬,與明軍進行陣地戰。
例如,奠定努爾哈赤崛起的薩爾滸之戰,和最終是導致明朝最後一支戰略機動力量徹底被消滅的松錦之戰,八旗集團的主要作戰方式,都是下馬步戰。因此,無論是兩宋時期的金朝還是滿清八旗,雖然他們都擁有馬其匹,但是他們的作戰方式卻與遊牧民族截然不同。騎馬步兵,才是漁獵民族獨特的作戰方式。
為何滿清八旗不充分發揮馬匹的機動優勢,學習蒙古人的騎射作戰方式呢?除了漁獵民族出身女真人並不十分擅長騎馬,也無法如蒙古人一樣,在馬背上連續奔波幾天幾夜之外,女真人選擇騎馬步兵這一方式,也與東北地區的環境有很大的關係。
之前我們說了東北地區土地肥沃,森林茂密,與此同時,東北地區還有諸多山脈,它與一望無際、以草原為主的蒙古高原地貌截然不同。因此,東北山多林多的地勢,也使得如蒙古一般大兵團騎兵作戰的方式難以實現。至於如同蒙古人一般倚仗騎射的超強機動優勢,一擊不成遠遁千里的作戰方式,更是不具備條件。
當然,女真人選擇獨特的騎馬步兵作戰方式,也與努爾哈赤極為重視重甲有關。在冷兵器時代,鎧甲的優勢極為明顯。在各個王朝鎮壓農民起義的戰爭中,經常出現幾千甚至幾百正規軍隊追著起數以萬計的起義軍打的局面。之所以會發生如此懸殊的戰爭結果,除了這些正規部隊經過嚴格的軍事訓練,擁有紀律優勢之外,也與他們渾身著甲有很大的關係。
因為,有了全身鎧甲的防護,士兵們面對攻擊,大部分情況都可以輕而易舉地抵擋下來,而如果的是毫無防護的對手,穿甲士兵只需要一擊,就可以使其重傷甚至死亡。而這,也正是古代封建社會很少有王朝會禁止弓箭和刀劍,卻會嚴防死守藏甲的原因。
自努爾哈赤以13副鎧甲起兵以來,他就極為重視女真人的裝甲防護。隨著八旗勢力的逐步擴大,四處擄掠的八旗,也有了足夠的實力給予自己軍隊,尤其是精銳部隊裝備足夠的鐵甲。因此,女真人最精銳的部隊,往往裝備著極為精良的鎧甲。
最精銳的八旗士兵,甚至會在戰爭之時身披數層鎧甲。也因此,在兩軍對壘之時,明軍往往對於身披重甲的八旗軍隊束手無策。但是,正所謂有利必有弊,身披重甲、擁有了強大防禦力的同時,也使得馬匹難以成為主要作戰方式。因為,鐵質為主的重甲極為沉重,大部分馬匹在如此負重之下,都難以堅持一場戰爭。自然,既沒有足夠重騎兵,也沒有足有善騎射兵丁的女真人,選擇了最適合他們條件、也最能發揮自身優勢的下馬步戰。
-
4 # 不啟不發
努爾哈赤戎馬生涯長達44年,史稱他“用兵如神”,是一位優秀的軍事統帥,在軍事謀略上,在指揮藝術上,集中兵力、各個擊破、圍城攻堅、裡應外合、鐵騎馳突、速戰速決,體現了高超的智慧。他在薩爾滸之戰中,採取“恁爾幾路來,我只一路去”,就是“集中兵力,各個擊破”的兵略,成為中國軍事史上集中兵力、以少勝多的經典戰例。
既然是集中兵力,各個擊破,那就要強調軍隊速度和體力儲存,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如同吃一塊披薩餅,總是不能一口下嚥,分成各塊吃,總是容易一些。
如果不是下馬步戰,而是靠馬上弓箭,看似也是可以,但是畢竟是大迂迴的殲滅戰模式。這種打法,以漁獵為生計的滿族人不太願意用。畢竟要求上馬狩獵,下馬捕魚,有時還得采摘人參山貨,並與各族人民交易。所以滿族人民形成了馬步結合的尚武作風。如果迂迴包抄,以弓箭射殺敵軍,就會導致幾個問題。一、長途馬上作戰,士兵疲敝不堪。二、頻頻在馬上開弓,要求射箭技能和力量更為嫻熟。三、遼東敵軍多據城守堡,若是對方不願接戰,豈不無功而返?
反過來,如果馬步結合,步戰為主,既符合了多城池戰的特點,又能夠發揮馬的機動性。這樣就能發揮八旗軍擅打運動戰的優勢了。當然,明軍火器對戰馬的威懾,也不可小覷。而且明軍戰略物質較為充沛,弓箭供應無虞,故八旗軍往往多著戰甲。步戰可以更為發揮戰甲優勢。
回覆列表
1.戰爭就是相互對抗,要根據具體實際情況來進行軍種的選擇。在關外,城池少大多戰爭都是野外浪戰所以騎兵的優勢較大。而在關內,城市較多,大多是城市攻堅戰,所以步兵的優勢較大。
2.明朝軍隊對於火器的運用已經相當廣泛,特別實在薩爾滸之戰後,朝廷欲加重視。所以在與明朝的對抗中,騎兵對火器肯定是劣勢的,因此馬更多的是用於戰場激動,到達作戰地域後更多的是下馬步戰。
3.後期滿清入主中原,滿清八旗老爺們大多沉迷於中原的溫柔鄉,自生戰力下降。加之騎兵的消耗要遠高於步兵,所以朝廷對軍隊進行改革,不再以騎兵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