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世上從此無小白

    桃花源記記述一個世俗的漁人偶然進入與世隔絕之地的奇遇記。幻想了一個沒有階級,沒有剝削,自給自足,人人自得其樂的社會,是當時的黑暗社會的鮮明對照,是作者與時人所向往的一種理想社會,它體現了人們的追求與想往,也反映出人們對現實的不滿與反抗。大部分學者認為,桃花源記是陶潛對當時的社會不滿,希望追求一個平靜和諧的社會而寫的。

    其實應該沒有一個特定的地方,中國叫桃花源的地名也有很多,個人認為作者表達的就是那種與世無爭的精神樂園。

  • 2 # 茶韻69

    用我們現代人的眼光來說陶淵明是個不折不扣的幻想家,面對當時社會的黑暗,他無能為力,他只有躲在自己想像的桃花源裡,因為那裡沒有壓迫,沒有剝削!有的是山清水秀,桃花朵朵,男耕女織,豐衣足食!………他沒辦法!他只有生活在自己那虛無飄妙的世界裡,才有一份知足,有一絲安慰!陶淵明的桃花源在我們今天來說,無處不在,處處都是桃花源,不是嗎?來!跟著我到我們的小山村裡看看,這裡也是山清水秀,清晨,寂靜的小山村,炊煙裊裊,鳥語花香,村民們種的中華長壽桃在春風中綻放了,桃花依舊笑春風!桃花映紅了天,點綴了山…秋天是收穫的季節!果園飄香!進山收購桃子的大貨車排著長長的隊……看豐收的美景!聽動人的旋律!瞧!村民那楊在臉上的笑容!…來!歡迎各位朋友到我們這裡,不!陶淵明幻想的桃花源_我們的小山村來做客!!圖片來自網路

  • 3 # 小黑小白愛寫字

    一、桃花源記恐怖的真相

    桃花源記是我們小時候從課本中學到的文章,當時學習的時候,每個人都幻想著可以進入這樣一個世外桃源,一個與世隔絕的地方,但是文章的最後告訴大家,如果出去後就不要再提起這個地方,他們不希望別人打擾到生活。

    雖然劉子驥走出桃花源滿口答應著,但是卻一路記著記號,想著以後再回去,而回到縣城後就稟告了當地的縣令,縣令一同返回尋找,卻只找到一個古墓。劉子驥不明白為什麼找到的是古墓呢?

    如果翻出文章內容,你會發現桃花源中的村民表示自己想出去卻出不去,因此讓不少人幻想這些人是一直居住在古墓中的,而陶淵明的最後一句詩文,劉子驥再第二次尋找桃花源未果後,回來便生病不久病逝了。

    二、桃花源記竟然是死後的世界

    老師講解《桃花源記》的時候,表示陶淵明想要的生活狀態,而內容便是陶淵明認為美好的生活,嚮往的生活。然而有不少人開始理解文中的恐怖真相,漁夫進入死人的世界看到的生活,我們重新翻看文字也能發現,這裡的生活太封閉了。

    在桃花源中生活,彷彿讓人忘記了戰亂的實際情況,漁夫的進入讓人明白,自己已經死亡了。於是漁夫離開的時候,便告訴他不能對別人提起這一切,但是他並沒有意識到真相,離開後告訴了太守。

    帶著太守和士兵們返回桃花源的時候,已經無法用自己留下的記號尋回,有人認為是因為人們知道自己死亡了,便離開了這裡。主角劉子驥失望的返回,卻沒想到不久後便病死了,似乎讓人聯想到他是被不為人知的東西給滅口了,不得不佩服現代人們的相信,以及想到桃花源記恐怖真相的當事人。

    三、桃花源記的含義

    其實具體桃花源記恐怖真相是不是陶淵明的真實想法,我們並不知道,但是作者陶淵明確實是一種對世上任何事物都懷著美好向往的人,他認為如果你想要桃花源,只要堅持順著自己的方向,就一定能找到,其實只是象徵的意義。

    桃花源記象徵著心的迷失,漁夫迷失了自己,他把桃花源告訴太守的時候,就代表他利慾薰心了,因此不可能再找到桃花源,因此桃花源只是人們心中美好的事物和地方,一旦你的內心被汙染了,有了利益有了其他事物,它就不在純淨了,你也就找不到心中的桃花源了。

  • 4 # 暖心星球

    文學創作上說即使陶淵明虛構了這麼個地方,可能有生活原型,這個理解是對的。那麼桃花源的原型在那裡?陶淵明以寫田園風光見長,他對這方面有豐富的生活積累,他完全可以提取已經積累的東西再虛構出一個“桃花源”來,不一定非得要一個確定的原型。

    現在以“桃花源”命名的景點很多了,湖南、湖北、河南、重慶等地都有,利用名人、名詩、名句發展旅遊是好辦法,一定要考究出哪裡是真的可就難了。一定要較真,就去考究“桃花源記”中的武陵這地方有沒有,如果它也沒有,那麼這個“桃花源”就是虛構的了。

  • 5 # 盛棠熠

    關於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在什麼地方,有一下幾種說法:

    1、陶淵明家鄉廬山的某一座山谷中地處廬山大漢陽峰下,總面積約一萬多畝,"桃花源"又稱康王谷,是廬山第一長峽谷,全長約15華里,素有"世外桃源"的美稱,景觀特色以幽谷風光取勝,歷來被認為是陶淵明名篇《桃花源記》創作原型所在地,

    2、安徽古徽州的黟縣。位於安徽省黃山市世界文化遺產地—黟縣,是指黟縣漳河流域石山至漁亭10公里段。

    3、臺灣桃花源。位於基隆河支流新寮溪溪谷中,由從前的“野人穀風景遊樂區”、“天雲洞風景區”、“大華壺穴區”組合而成。 景區園內有翠谷瀑布、觀音瀑布、迷魂洞瀑布、新寮瀑布、茵夢瀑布等,雖然這些瀑布不如十分瀑布壯觀,但四周環境幽雅秀麗。

    考證臺灣桃花源與陶淵明所敘的差異較大,而且從文化歷史上,也無其到過那裡的資料,可能性不大。

    4、湖南省常德市桃源縣——但是一般都認為,桃花源的原型在湖南省桃源縣。這裡和桃花源記所描寫的境況最符合。

    桃花源面對滔滔的沅江,背倚巍巍的山峰,行人走過桃花源牌坊,就是桃花溪水。沿著溪水前行,有一大片桃林,“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與陶淵明文章中描寫的一模一樣。桃林深處有一座橋,過橋不遠,就能看見秦人的古洞,進洞行走數十步,眼前就“豁然開朗”,看到“土地平曠”的千丘田,“屋舍儼然”的豁然軒。千丘池旁有“延至館”,說這是桃花源中人宴請漁人的地方。人們還說,最早來到這裡的三個人是一個男的,兩個女的。男的叫李立,是為了逃避秦始皇抓民夫修長城;一位郭嫂是為了逃避秦始皇選民女進宮;還有一位老媽媽是失去兒子媳婦的孤老。他們三人進入桃花源後組成家庭,生兒育女,以後漸漸組成村落。因是三姓組成,所以這村子叫做“三合村”。

    根據歷史的記載,這裡早在漢代就以自然風景區著稱,晉朝以後又建立了桃川宮等人文景觀。大約在北周時代,人們發現這裡與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十分相似,就改名為“桃花源”。到了唐朝,正式開闢了從縣城到水心岸的四十多公里的桃花源遊覽區。到了宋朝,從沅江畔到桃花山,形成巨大的建築群,可惜在元末時被火災所毀壞。明初得到復興,明末又被火燒掉。清朝光緒年間,桃源縣的縣令餘良棟重新修建了陶淵明的祠堂,沿山配置了亭臺樓閣:問津亭、延至館、窮林橋、水源亭、豁然軒、高舉閣、尋契亭、既出亭、問路橋等,都是以《桃花源記》來命名。它的面貌一直儲存到今日。

    今日我們遊覽桃花源,景點就更多了,有所謂“內八景”,即爛船洲、桃花溪、遇仙橋、秦人洞、空心杉、摩頂松、煉丹臺、瀹鼎池等。還有所謂“外八景”,即桃源仙隱、潼舫晚渡、漳江夜月、潯陽古寺、(艹錄)蘿晴畫、楚山春曉、梅溪煙雨和白馬雪濤。每中每一景都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就以“爛船洲”來說,說是那位發現桃花源的武陵漁夫,名叫黃道真,他在桃花山洞口把自己的小船用纜繩結在那裡,然後進入桃花源,在裡面住了幾天,再來到渡口,一看小船已經爛掉了。原來是“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於是,這塊地方就被稱為“爛船洲”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看不慣老公的種種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