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狼煙一九三一

    賈(假)惜春在《紅樓十二曲》中排在第九支。

    她的判詞是:

    勘破三春景不長,緇衣頓改昔年妝。可憐繡戶候門女,獨臥青燈古佛旁。

    [虛花悟]將那三春看破,桃紅柳綠又如何?把這韶華打滅,覓那清淡天和。說什麼,天上夭桃盛,雲中杏蕊多。到頭來,誰見把秋捱過?則看那,白場村裡人嗚咽,青楓林下鬼吟哦。更兼著,連天衰草庶墳墓。這的是,昨貧今富人勞碌,春榮秋落花折磨。似這般,生關死劫誰能躲?聞說道,西方寶樹喚婆娑,結著長生果。

    賈惜春是下半場的人物,賈府在經歷了“原,應,嘆”之後便是可“惜”了。“惜”什麼呢?所有的努力,到這裡都沒有了結果,是空有一場春夢,隨風而散。

    從人物來說,賈惜春是寧府賈珍的妹妹,在十二釵中,她是惟一的寧府千金小姐。因賈母喜歡,再加從小父親入觀,母親早逝,很是可憐,其兄又不良,無暇顧及,賈母可憐,收在身邊,視做孫女,再加寧榮兩府雖是一家,實則兩家,她的吃穿用度,自是寧府供給,夲身局外之人,雖有瓜絡畢竟與探迎不同,可以從容處之。在書中是做為局外冷眼之人安排的。但因居住在大觀園中,此園本是兩府共同打造,惜春代表寧府,因此也是正經主子,但在抄家一節中,因關係到自已的身家性命,在查到她貼身人丫鬟入畫代其哥哥收藏金錢物品後,便毫不留情地驅逐了入畫,她說的一番話點透了,康熙一家幾代的殘酷無情(曹雪芹的書應當用歷史看,不僅清朝歷代皇家無不如此,清室九子奪嫡事件更是眼前細節)“我不怕你惱,好歹自有公論,又何必去問人。古人說的好,“善惡生死,父子不能有所勖助”何況你我二人之間。我只知道保得住我就夠了,不管你的。從此以後,你們有事別累我。”似曾相識燕歸來,我們看《雍正王朝》中,那兩個活出喪的王爺,不是裝瘋賣傻,便在抄伯叔父兄弟們的家時藉故推託,以逃大難,因爭皇位那個不是磨拳擦掌,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借抄家中飽私囊,洩私憤,刑部幾個官員打麻將竟有“抄家和”一說。曹雪芹又借惜春之口說:“狀元,榜眼就沒有糊塗的不成?可惜他們更有不能了悟的更多。”想一想那些求功名之人,那個不是糊里糊塗的成為他人的嫁衣裳?再就是最後一句“古人曾說:“不作狠心人,難得自了漢”我清清白白一個人,為什麼叫你們帶累了我!”我們又看到,雍正讓弘時自殺一節,如何不是自了漢?在《雍正王朝》中有“最是無情帝王家”便是明證。

    “鏤檀鍥梓一層層,豈系良工堆徹成。雖是半天風雨過,何曾聞得梵鈴聲!”

    這賈惜春便是《紅樓夢》的梵鈴。

    《紅樓夢》中惜春的命運是家敗之後,落髮入廟,伴黃絹青燈了此一生。

    在曲的下半闕中,一氣呵成,真乃千古文章。

    “則看那,白揚村裡人嗚咽,青楓林下鬼吟哦。更兼著,連天衰草遮墳暮。這的是,昨貪今富人勞碌,春榮秋落花折磨。似這般,生死劫難誰能躲?聞說道,西方寶樹喚婆娑,結著長生果。”

    則看九嫡爭位後,大阿哥,八子,九子,十子被囚禁,十四阿哥守景陵。

    十三子無故被囚十年。

    從曲中體會到人生無常,無非爭權奪利,最終勝者又如何,雍正五十八歲便一命嗚呼!

    曹雪芹做為封建社會未路的探路人,企圖在虛無中尋找答案,終一無所得。他把希望寄託在雪後之芹,讓後來人來尋找答案!這便是惜春的意義所在。

    因此我們看《紅樓夢》不能從一曲一事一人中尋找答案,而應有廣泛的知識面,縱向,橫向,全方位結合歷史來全面看,才會體會其中味。

    曹家歷史,清朝歷史,明朝歷史中沒有正確的答案,只有二十五史中才有答案。

    僅這一點就是恆古未有!

  • 2 # 高挺真

    眾所周知,惜春在正冊中排名第八,但題主所說的“位置"不可能是這麼淺薄的問題,我猜測可能是惜春本人的含金量或者是她在書中與作者心目中的位置。如果真是這樣,哪就必須從真事層面來回答了。

    在真事層面,惜春排第五位,僅次於鳳姐,之所以說她有份量,是因為風光無限的黛釵都被他遠遠地拋在後面,黛釵在真事層面排在倒數第一名(並列)。在假語層面,十二釵是從家族角度排序的,而真事層面是從民族角度排序的。這就是說,用民族大義衡量,惜春不愧為出色的華夏兒女。此話從何說起呢?

    如果我們真的以為惜春看破紅塵而遁入空門,一心向佛消極避世,那就大錯而特錯了。為什麼?有下列根據為證。

    一、兩盆臘梅是惜春和巧姐的比喻物,臘指代嚴酷的客觀環境,梅取其諧音“明"之意,指代漢族,梅花在寒風中開放表示惜春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

    二、隱寓惜春的燈謎詩有云,“雖是半天風雨過,何曾聞得梵鈴聲“。儘管來自方方面面的壓力山大,但並沒有聽到惜春讀經的聲音,不讀經也就意味著惜春並不是皈依佛門。

    三、另一首燈謎詩又云,“莫道此生沉黑海,性中自有大光明"。不要以為我棲身庵廟就永不見天日了,我的本性還是忠誠於自己的民族的。大光明即漢族的復興大業,不只是觀念,行動上惜春也是這麼做的。

    四、常言說,朋友是一面鏡子,惜春的朋友是誰呢?智慧。智慧和妙玉是同一個原型,妙玉原型一家人深受滿清迫害,與滿清有不共戴天之仇,惜春與妙玉是知心朋友說明什麼呢?不就是兩人的價值取向相同嗎!

    不只惜春和妙玉,象張道士、甄士隱、柳湘蓮、靜虛、芳官等一大批人,哪一個不是環境所迫才出家呢!惜春看到三春的悲慘結局,意識到自己將是相同的下場,這才“矢孤介杜絕寧國府"的,也就是與滿清徹底決裂,退出旗籍,重歸華夏懷抱。一個十幾歲的女孩子,單憑做出這種選擇一事,就令人肅然起敬。

    惜春的故事並不少,在前八十回大多有所交代,瞭解了歷史真相才能明白,惜春是個很了不起的女性。共同努力吧!

  • 3 # 旁觀者嵐

    在《紅樓夢》十二金釵中,賈惜春排名第九位,作者大概問的是社會比位和結局吧?

    惜春的結局在《紅樓夢》中其實已經寫出了,不過和其它人的正面描寫不同,是透過社會現實襯托出她將走的道路和結局的。

    賈惜春出家不問於妙玉,妙玉是借出家為名避禍,吃穿用度,生存環境都仍是貴族小姐身份,自認為閏閣中人,喜歡《莊子》,生活高雅舒適,對她所屬的階級是維護和驕傲的,並無佛教徒的自覺性。

    而賈惜春對寧國府的骯髒識甚清,已經從思想上根本跟他們劃清界限,認為俗世社會一片骯髒,她是真心實意的皈依佛門。認為佛法無邊。但是依她公侯小姐的眼界,也只能看到攏翠庵修行的妙玉和賈府家廟的幾個小尼姑。

    她的走入佛門的起點很低,是在賈府完全敗落之後。

    她的前途在前面描寫佛門子弟時已經從側面展示了佛門也並非靜土,賈惜春還是太天真了。饅頭庵的慫恿王熙鳳勾結官府從中取利的智通;為了騙幾個人去使喚把芳官、蕊官騙到廟裡去的老尼姑,賈府家廟中聲色犬馬,尼姑作粉頭。惜春出家時沒有賈府作靠山,賈惜春的求佛之路是十分艱辛的。一心問佛,不肯同流合汙,因此多受折磨。結局是被趕出廟去,自已找個小被廟悽身,緇衣乞食,沒活了多久就死了。正如詞中所說:昨貧今富人勞碌,春榮秋落花折磨,似這般,生關死劫誰能躲。

    但是就在磨難中,生死關頭,她仍念著自己的信仰,恰是:聞說道,西方寶樹喚婆娑,上結著長生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種過丹參的地能種遠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