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追記歷史
-
2 # fxq7151833
曹操選接班人立曹丕而不立曹植,一是長幼有序的制度,廢長立幼是取亂之道。二是曹植自身的政治缺陷,即放蕩不羈,缺乏自我約束的能力,還有濃烈的詩人氣質,沒有戰功,這些都不適合當政治家和接班人。
-
3 # 魔方歷史觀
在東漢末年期間,群雄並起,曹操作為後來的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在當時的地位可謂是舉足輕重。四處征戰,對內消滅如袁紹、呂布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鮮卑等部族,一步步發展自己的勢力。曹操曾擔任東漢丞相,後加封魏王,在其去世後,他的兒子曹丕稱帝,追尊曹操為武皇帝。
而曹操也並不是傳的皇位,而是王位,因為曹操並未稱帝,只是魏王。曹操此人子嗣眾多,能被他立為魏王世子的人選也有幾位,如長子曹昂、曹丕、曹植、曹衝。但長子曹昂為救曹操而戰死;而自幼聰慧,被稱為神童的曹衝又在十三歲時患病夭折。所以能競爭世子人選的便只有曹丕和曹植二人了。而為什麼曹操沒有傳給曹植,而是傳給曹丕呢?這要從他們二人本身說起了。
先說曹植,曹植此人在歷史上名氣不小,是歷史上著名的文學家,也是建安文學的代表人物之一與集大成者,“七步成詩”的故事流傳至今。
曹植在幼時便展現出了過人的天賦,十歲出頭,就能誦讀《詩經》、《論語》,才華橫溢,出口成章,而且不追求奢華的生活,很受曹操的喜愛,有想要立曹植為世子的念頭。但是曹植此人文人習氣太重,常常隨心所欲,想什麼就做什麼,不注意修飾約束自己,飲起酒來毫無節制。這些就讓曹操有些遲疑。
而真正讓曹操放棄立曹植為世子的念頭,是這件事:在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植飲酒作樂,之後應該是喝多了,不管曹操立下的法令規矩,私自坐著皇室的車馬,擅開王宮大門司馬門,在只有帝王舉行典禮才能行走的禁道上縱情馳騁,進行他的快意人生。但是,這一時曹植是快意了,曹操是非常震怒,下令處死了掌管王室車馬的公車令。曹植也因此事漸漸不被曹操所喜,與世子之位也徹底無緣。
再看曹丕,曹丕雖是曹操次子,但他卻是曹操與正室卞夫人所生的嫡長子。自幼文武雙全,而且通曉諸子百家學說。而且曹丕與曹植最大的區別便是,曹丕不放縱自己,特別是在曹操面前,而在曹操對曹植漸漸失望後,有才能,又是嫡長子的曹丕自然便是世子的不二人選。
而曹操沒有把曹植立為世子,最根本的原因還是曹植此人才氣太盛,若是一個文人,可大放異彩,但卻不適合接任曹操的位置,畢竟當時曹操打下來的勢力中,文臣武將,錯綜複雜,並不單單只是有才氣就能服眾的。
-
4 # 太古熒屏
曹操起初是有傳位給曹植的念頭的,後來打消了這個念頭,原因有三點。
其一,曹植不是長子,曹昂死了,長子地位落到曹丕頭上。古人認為廢長立幼是取禍之道,所以曹操雖然偏愛曹植卻還是權衡再三,遲疑未定。
其二,曹植自身有個毛病,嗜酒無度,不加節制,經常誤事。
曹植有一次醉酒過度,駕著馬車在司馬門前衝進去,那是皇帝專用的馳道,只有皇帝出入的時候才打開的。這可以說是死罪了,曹操為了保他處死了車伕,但心裡十分不悅。曹操臨終也說過“植嗜酒無度,不加節制,不可立也”這樣的話。
其三,朝中謀臣多站在曹丕這邊,比如賈詡、司馬懿等人。
曹操在立曹丕還是曹植猶豫不決的時候就問過賈詡的意見,賈詡開始一言不發。曹操覺得很奇怪繼續追問,賈詡回答:“我在想袁紹和劉表的事”。曹操立馬就明白了劉表和袁紹因為廢長立幼而禍起蕭牆。於是曹操才決定傳位曹丕。
-
5 # 葉之秋
為什麼曹操沒有把皇位傳給曹植?
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曹植不合適。
曹操的確是很喜歡曹植的,但喜歡歸喜歡,選繼承人是一件大事,他沒投他那關鍵的一票。也許曹操曾經有過立曹植的打算,最終因為種種考慮,放棄了,還是立曹丕為繼承人。
為什麼不傳給曹植呢?
首先是身份的問題。曹丕和曹植比,曹丕居長,他是曹操事實上的嫡長子了,優勢更大。曹操是個善於學習總結的人,他也愛看史書,睜眼看周圍,遠的不說,就是眼前的袁紹和劉表,完全就是這一招廢長立幼走錯了,使得迅速崩盤。曹操是很想稱帝的,選擇繼承人,就更為謹慎。要想走得長遠,必須合乎禮法,不能因一己之私一時之念胡來,所以,曹丕比曹植更合適。(網路圖)
其次是曹丕並不比曹植差。雖然咱們可能會覺得曹植很有才能,那一首首詩的,作得不要太好,可是曹丕並不弱很多,要不然也不能三曹並列了。何況,文學方面的才能,並不足以讓他成為合格的繼承人,君王最不能要的就是意氣用事,文人性格,這樣很容易被人帶偏,比如李煜,比如宋徽宗,都是典型的文學之才太盛,影響了治國。曹操看不到後世的幾個文人皇帝,但是他玩弄權術是一把好手,這點想也想得到。曹丕幾乎沒有什麼性格上的劣勢,他雖也曾是真性情的公子哥,但是為了大位,他能“矯情自飾”,能為了理想做出重大犧牲的,這就很不簡單。相較於曹植,曹操派他去解救曹仁,頭一天晚上,他竟然喝得大醉,這就不是什麼真性情,而是缺心眼不知輕重了。就如司馬門之類的事件,足以見得曹植的“任性”,合格的君王,不能有這種性格。
再者說,曹植恃才傲物,身邊沒幾個了不起的人物,一個聰明人楊修還老喜歡出風頭,根本不考慮曹植的劣勢,再看看曹丕身邊,曹真曹休夏侯尚,這些都是宗親,和曹丕感情深厚,再看其他人,司馬懿、陳群、吳質、朱鑠,賈詡等,哪一個不是雞賊的很的人物呢?曹丕的優勢太大,曹植這方面吃虧不小。
曹操希望自己的大業能傳下去,他可是很想做周文王啊,曹丕還有一個優勢是什麼呢?他的兒子曹叡。曹叡好學多識,聰慧多才,深得曹操喜歡,可以不誇張地說,曹操是把他當作下下任繼承人來看待的,曹操也曾驚異地感嘆“我基於你可以有三世之業了。”有這麼一個好兒子,是曹丕的加分項。曹植的兒子,是明顯是沒有出什麼風頭的機會。
或許因為曹植是個失敗者,咱們看不到他全方面的才能,但是,以上,對於曹操而言,考慮得就夠全面了,三代以後的事情,誰又算得到呢?
拋磚引玉說幾句,期待朋友們的關注。
回覆列表
大家都知道中國歷史上有嫡長子繼承的傳統,其實曹操最喜歡的是他的長子曹昂,曹昂是個很聰明及各方面綜合素質都還行的一個人。有一次三國時期大將張繡投降歸順於曹操,可由於曹操的好色,霸佔了張繡的嬸嬸。讓張繡感覺很沒面子就懷恨在心,於是就反水偷襲曹操,將曹操打得狼狽不堪,在這次戰役中曹昂為了救曹操不幸戰死了,我想如果曹昂不死,也許就不會有曹植和曹丕什麼事了。
史書上記載曹植自小就非常聰明,在文學領域小有成就,腹有詩書氣自華嘛。再加上他性情坦率,又沒有貴族子孫高高在上的傲慢,也不一味追求榮華富貴。這樣一個優秀的兒子,曹操能不重視嗎?自然也就把王位傳於曹植的想法,你問的問題中“皇位”二字,我感覺還是用“王位”二字比較合適。
後來在曹操諮詢賈徐立嗣之事時,賈詡回答了一句:“我在想袁紹和劉表”,賈詡的言外之意就是曹操和聊表都因為廢長立幼而發生內亂。曹操是個聰明人,哪能不明白其中的意思,就改變了立曹植為嗣的思想,而選擇了次子曹丕。曹植在曹丕稱帝之後,一生滿心的抱負沒有施展的舞臺,最後鬱郁不得志41歲便去世了。
手機打字不易,喜歡的話點關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