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2345670wys888
-
2 # 金匱真言
《傷寒論》共有398條,其中記載了113方,方劑遠遠少於方劑學所記載的數量,但是為什麼就是這麼薄薄的一本書,卻成為了中醫的經典之作,方書之祖呢?
不僅僅是因為《傷寒論》中記載的這一百多方劑療效好,常有人讚譽到“覆杯而愈”、“一服而按”、“如湯沃雪”等等,這些證明了其中方劑的良效。但更重要的是《傷寒論》確立了六經辨證,使辨證論治的思想深入到中醫的臨床思維中。使得中醫不在是見到汗出就知道使用桂枝湯止汗,擺脫了“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窘境。
那麼《傷寒論》中的條文到底難不難?當然難,如果不難就不會歷代對於《傷寒論》的註解,就不會一家一個說法,一家一個用法。難就難在無法準確把握《傷寒論》條文的精髓,對於《傷寒論》文化來講,當然是一件好事,體現出了“文化繁榮,百家爭鳴”的景象。
若究其原意,《傷寒論》的條文又是十分簡單的,為什麼這麼說呢?舉出一個例子“太陽病,頭痛,發熱,汗出,惡風者,桂枝湯主之”,疾病表現出頭痛,發熱,汗出,惡風,這就是太陽中風的表現,治療就可以使用桂枝湯,不用加減任何藥物。這樣使用難道不是十分簡潔,便宜。
難以之間關鍵在於是否把握住了《傷寒論》的全域性,比如有的人出現了“發熱、汗出、惡風”的症狀,但是用了桂枝湯卻沒有效果呢?如果病人有胸脅苦滿的症狀,用桂枝湯自然沒有效果,這個時候就應該配合小柴胡湯,或者是單獨使用小柴胡湯。只有掌握了全域性,《傷寒論》的條文、藥物,自然會洞悉其意,變的十分簡單。
(一) 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悪寒。
釋:太陽病,脈象很重要。
(二) 太陽病,發熱,汗出,悪風,脈緩者,名為中風。
釋:汗出、脈緩為重點。(發熱或有或無)
(三) 太陽病,或已發熱,或未發熱,必悪寒,體痛,嘔逆,脈陰陽倶緊者,名為傷寒。
釋:惡寒、(無汗)、脈陰陽俱緊為重點。
(四) 傷寒一日,太陽受之,脈若靜者,為不伝。頗欲吐,若躁煩,脈數急者,為伝也。
釋:
1-此條文牽強附會之感。(可能是受《內經》影響)
2-可能非仲景文,為王叔和所加。
3-主要說明:太陽病傳與否,脈象特別重要。
(五) 傷寒二三日,陽明少陽証不見者,為不伝也。
釋:先傳到哪個經的規律主要取決於正邪相爭的結果!
a、一般的規律來說,陽證先傳陽,陰證先傳陰。所以從一般的規律來說,太陽傳陽明的時候最多,少陰傳半表半里厥陰的時候多。陰證往裡傳,這是一般的規律。
b、也有特殊的,傳不傳主要根據症狀表現。第320條那不是說了嗎?少陰病,從得就是少陰病的,第一天,第二天它是少陰病,但是二三日之後,它就口燥咽乾啦,它還是少陰嗎?就根據這症狀判斷,它不是少陰,所以要急下之,大承氣湯主之。予大承氣湯,這是為什麼呢?這是在臨床上常見的烈性傳染病。
(六) 太陽病,發熱而渇不悪寒者,為溫病。若發汗已,身灼熱者,名風溫。風溫為病,脈陰陽倶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語言難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視失溲。若被火者,微發黃色,劇則如驚癇,時瘛瘲,若火薫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七) 病有發熱悪寒者,發於陽也;無熱悪寒者,發於陰也。發於陽,七日愈,發於陰,六日愈,以陽數七、陰數六故也。
釋:相對於病邪(外感病)特性及機體對病邪的反應能力所說,有熱惡寒七日愈,無熱惡寒六日愈。
(八) 太陽病,頭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経盡故也。若欲作再経者,針足陽明,使経不伝則愈。
釋:本條提出的太陽病七日自愈,揭示了人體生命活動和病理變化中存在著一個七日節律的問題,這已被現代生命科學證實。
(九) 太陽病,欲解時,従巳至未上。
(一〇) 風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
釋:太陽中風證的遺留症狀,這是身體自我修復的一個過程,不用治療。 風邪為陽邪,傷津液,津液恢復就在6上體現規律;引申之,寒邪是陰邪,傷人陽氣,恢復就是7的倍數。
(一一) 病人身大熱,反欲得衣者,熱在面板,寒在骨髄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面板,熱在骨髄也。
(一二) 太陽中風,陽浮而陰弱,陽浮者,熱自發,陰弱者,汗自出,嗇嗇悪寒,淅淅悪風,翕翕發熱,鼻鳴乾嘔者,桂枝湯主之。
(一三) 太陽病,頭痛,發熱,汗出,悪風,桂枝湯主之。
(一四) 太陽病,項背強几几,反汗出悪風者,桂枝加葛根湯主之。
(一五) 太陽病,下之後,其気上衝者,可與桂枝湯,方用前法;若不上衝者,不得與之。
(一六) 太陽病三日,已發汗,若吐、若下、若溫針,仍不解者,此為壊病,桂枝不中與之也,観其脈証,知犯何逆,隨証治之。桂枝本為解肌,若其人脈浮緊,發熱汗不出者,不可與之也。常須識此,勿令誤也。
(一七) 若酒客病,不可與桂枝湯,得之則嘔,以酒客不喜甘故也
(一八) 喘家作,桂枝湯加厚朴、杏子佳。
(一九) 凡服桂枝湯吐者,其後必吐膿血也。
(二〇) 太陽病,發汗,遂漏不止,其人悪風,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湯主之。
(二一) 太陽病,下之後,脈促胸満者,桂枝去芍薬湯主之。
(二二) 若微寒者,桂枝去芍薬加附子湯主之。
(二三) 太陽病,得之八九日,如瘧狀,發熱悪寒,熱多寒少,其人不嘔,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發。脈微緩者,為欲愈也;脈微而悪寒者,此陰陽倶虛,不可更發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熱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癢,宜桂枝麻黃各半湯。
(二四) 太陽病,初服桂枝湯,反煩不解者,先刺風池、風府,卻與桂枝湯則愈。
(二五) 服桂枝湯,大汗出,脈洪大者,與桂枝湯,如前法。若形似瘧,一日再發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黃一湯。
(二六) 服桂枝湯,大汗出後,大煩渇不解,脈洪大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
(二七) 太陽病,發熱悪寒,熱多寒少,脈微弱者,此無陽也,不可發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湯。
(二八) 服桂枝湯,或下之,仍頭項強痛,翕翕發熱,無汗,心下満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主之。
(二九) 傷寒,脈浮,自汗出,小便數,心煩,微悪寒,腳攣急,反與桂枝欲攻其表,此誤也。得之便厥,咽中乾,煩躁吐逆者,作甘草乾姜湯與之,以復其陽。若厥愈足溫者,更作芍薬甘草湯與之,其腳即伸。若胃気不和,譫語者,少與調胃承気湯。若重發汗,復加焼針者,四逆湯主之。
(三〇) 問曰:証象陽旦,按法治之而増劇,厥逆,咽中乾,両脛拘急而譫語。師曰:言夜半手足當溫,両腳當伸後如師言。何以知此? 答曰:寸口脈浮而大,浮為風,大為虛,風則生微熱,虛則両脛攣,病形象桂枝,因加附子參其間,増桂令汗出,附子溫経,亡陽故也。厥逆,咽中乾,煩躁,陽陰內結,譫語,煩亂,更飲甘草乾姜湯,夜半陽気還,両足當熱,脛尚微拘急,重與芍薬甘草湯,爾乃脛伸。以承気湯微溏;則止其譫語,故知病可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