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jlh8
-
2 # 史事拾趣
商鞅,衛華人,於秦孝公頒佈求賢令後投奔秦國,分別用帝道、王道、霸道之術遊說秦孝公,秦孝公沒多大興趣。後與秦孝公暢談富國強兵之策,終於得到重用,使其在秦國進行變法。
商鞅於公元前359年秦孝公在秦國國內頒佈《墾草令》後進行了第一次變法。
墾草令主要內容:刺激農業生產;抑制商業發展;削弱貴族、官吏的特權,使其加入農業生產;重塑社會價值觀,提高農業的社會認知度;實行統一的稅租制度;在全國範圍內登記戶口,禁止百姓擅自遷居;將山川湖澤等自然資源收歸國有,禁止農民進入謀生。第一次變法秦孝公於公元前356年任命商鞅為左庶長,在秦國國內實行第一次變法。主要內容有:
改革戶籍制度,實行什伍連坐法。為便於徵兵作戰和加強相互監視,實行了“戶籍相伍”制度,按五家為一伍作為基本單位將全華人口進行編制。以嚴厲刑法迫使居民相互監督檢舉,一家犯法,十家連坐。
明令軍法,獎勵軍功。軍隊按五人為單位進行編制,戰場上一人臨陣脫逃,加刑于其餘四人;四人中如有斬敵首級者,則免罪。每五名士兵中設有屯長,每百人中設有百將,戰爭期間沒有斬獲敵人首級的,該部隊的屯長和百將將被處斬。
獎勵耕織,重農抑商。生產糧食布帛多的,可免除徭役。凡是從事工商業或是因不生產導致貧困破產的人,連同妻子、兒女罰入官府為奴。
改法為律,制定秦律。商鞅在李悝的《法經》六篇的基礎上改法為律,制定了《秦律》六篇,為《盜律》、《賊律》、《囚律》、《捕律》、《雜律》、《具律》,用輕罪重罰的原則規範秦華人的行動。
推行小家庭制。為充分利用國內勞動力,新法規定一戶有兩個兒子的,成年後必須分家獨立謀生,否則要加倍繳納賦稅。
第二次變法公元前350年,秦孝公命商鞅徵調士卒,營造新都,並於次年將國都從櫟陽(遷至咸陽,同時命商鞅在秦國國內進行第二次變法。其主要內容有:
開阡陌封疆 ,廢井田,制轅田,允許土地私有及買賣。廢除奴隸制土地國有制,實行土地私有制,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
推行縣制。設定縣一級官僚機構,以縣為地方行政單位,設縣令以主縣政,設縣丞以輔佐縣令,設縣尉以掌管軍事。縣下轄若干都、鄉、邑、聚。
統一度量衡。頒佈度量衡的標準器。
燔詩書而明法令。為統一思想明確法令,排除復古思想的干擾,商鞅下令焚燒《詩經》、《尚書》以及諸子百家的著作來明確法令。
塞私門之請,禁遊宦之民 、執行分戶令。革除殘留的戎狄風俗,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推行小家庭政策。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商鞅失去了變法強有力的支持者。變法得罪了權貴,侵犯了貴族的利益,遭到了他們的強烈反對,導致了商鞅最後車裂的下場。
商鞅雖死,但變法繼續。經過變法,秦國徹底廢除了舊制度,經濟得到大發展,逐漸成為戰國七雄中實力最強的國家,為統一天下奠定了基礎。
-
3 # 讀時光
商鞅所處的時代正是儒家落沒,從儒家脫胎而來的法家(就是韓非子李斯之類)興起的時代,法家講究人性本惡,認為人天生就有惡的本質。這雖然造了孔子的反,反對了人性本善,但也是社會背景的適應。
商鞅就是法家的思想代表。
商鞅變法其中一條就是鼓勵連坐告發,鼓勵只要犯罪,親爹也得舉報。這樣的嚴苛峻法,雖然不近人情,但對軍隊的紀律卻立竿見影。因此商鞅變法也得到了秦孝公的支援,對反對自己的朝內的貴族進行了無情的碾壓。
但好景不長,這種嚴刑峻法和暴政的高壓政策下,因為一場雨點燃了秦朝第一場起義,就是有名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陳勝吳廣起義。
-
4 # 石華望
商鞅是法家學派的代表人物,其人堪稱中國五千年以來變法圖強第一人。商鞅在秦國推行變法,一開始並不得到廣大上層官員的支援,甚至可以說是阻力重重。儘管開始很艱難,但是最後還是成功的!那麼商鞅是如何在秦國實施變法使得地處函谷關以西的貧瘠之地迅速華麗轉身為戰國七雄之鉅富,從長久以來的積弱積貧而一躍成為同時期各諸侯國中的最強者,從偏安一隅而最終走出函谷關九合諸侯,一統天下。
商鞅變法,尋尋漸進。高度從現實中的秦國真實國情出發革弊出新,從不空談論道。其中“苟可以強國,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禮”。是商鞅變法的核心思想。
變法之前的預熱:徙木立信。
因為商鞅變法之前,秦國的官方政府與其治下的老百姓矛盾異常尖銳,官吏在老百姓心中沒有公信力,百姓在官吏心中也是被視為草芥一般。
如此,要想變法的理念深入民眾心中,第一步就是要讓政府的公信力提升。於是商鞅在城門口立一根木頭,並告知百姓,有誰能把此木抬到另一邊,可得百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果然有人做到了,於是商鞅也說到做到,當場就授予百金,並藉機宣佈,變法從今日開始。
商鞅變法的具體措施。
第一改革軍功爵位制。其措施就是“宗室非有軍功論,不得為籍”。這樣一來,秦國的軍隊不再像以前那般一團死水,人人皆有可能進入軍隊,只要你有本事。能獲得爵位的都是靠自己一刀一槍殺出來的,軍隊裡面沒有無能之輩,試想這樣的軍隊其戰鬥力會何其強悍。
第二:明尊卑爵秩等級,各以差次名田哲,臣妾,衣服。有功者顯榮,無功者雖富無所芬華。也就是說,從今以後,秦國的老百姓的社會地位再也不是以金錢的多少來衡量,而是以軍功的大小來顯示。一句話,只要你有軍功就會獲得社會地位,有了社會地位你就會有經濟地位,從此走向人生巔峰。如果你的財富不是透過自己建立軍功而過得,那麼你就算財富再多也不會獲得人們的敬重,也就是沒有社會地位。
第三:經濟方面,商鞅重農抑商。具體是農業方面“廢井田,開阡陌,按照所耕地面積多少來向國家上稅”上完稅後的剩餘部分皆全歸百姓所有。如此,百姓務農的積極性大大提高,政府的糧倉也日漸豐滿。
對待商業,商鞅新法規定:對致力與自己本業,生產越多,所被免除的賦稅也越多。而不務正業的人,全家都會被收為奴隸。所謂本業指的是耕織,種田,織布等等。這些都是可以直接為國家創造財富,對國家國力的提升效果顯著。而商人就不同了,他們不從事生產,而是透過交易來賺取中間的差價,以此來獲得財富,這並不能為國家生產可以看得見的物資。所以在商鞅眼裡,這些人大多都是投機取巧之輩,應嚴厲打擊,絕不姑息。
第四:禁止民間百姓私鬥,違者嚴懲不貸。在冷兵器時代,國家的國力很多程度上取決於國家有多少年輕力壯的百姓,如果在民間百姓私鬥成風,那麼很多百姓將會因此而死亡,百姓大量死亡國家的兵源質量就會大受影響,不利於軍隊戰鬥力的提升。
當然,商鞅變法的內容博大精深。這四方面對提升秦國國力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商鞅就是透過這些舉措使秦國變得日益強大起來的。
回覆列表
1、廢除井田制,承認土地私有,准許土地自由買賣。
2、按軍功授爵,廢除奴隸主貴族世襲特權。3、建立縣制,實行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全國設三十一個縣,由國君直接派官吏管理,強迫人民編成“伍”、“什”,由國家統一控制。4、獎勵耕織,生產多的可免徭役,鼓勵發展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