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細探紅樓
-
2 # 南朝居士
拿現在來說,很多女人想要自己老公有上進心,讓他們做生意,或者賺大錢,於是老公天天忙於應酬,每天喝醉酒,十一二點到家,女人獨守空房,又埋怨他們沒時間陪她們,
很多事本身就是矛盾,你想要他多時間陪你,就不可能讓他們賺大錢,世間安得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唐代閨怨詩多是這種,一方面想要他們建功立業,封侯拜相,光耀門楣,一方面又要他們像尋常家那樣,朝夕陪伴,
如果老公朝夕陪伴,他們又埋怨老公窩囊,不會像別人家老公那樣賺大錢,只會圍著老婆孩子,
-
3 # 川泓老石頭
這是唐代詩人王昌齡《閨怨》詩中的一句名言名句,表達了留在深閨的女子對外出求取功名的丈夫的深深地思念之情與獨守空房的怨悔之意。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古往今來,金榜題名、封侯拜相成為個人乃至整個家庭與整個社會的不懈追求。為了出人頭地,為了功名利祿,人們承載了太多太多,失去了太多太多。華人就這樣一代一代追求,一代一代生活,沉迷在慾望的苦海中,亙古未變。
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婦女得到進一步解放,人們的思想也解放了。對於人生與生活的看法也取得了新的認識,人生苦短,幾十年眨眼就過。健康平安,快樂生活,事業家庭兩不誤,功名利祿都是過眼雲煙,享受生活,享受親情,團團圓圓,平凡地生活,莫負一世好春光才是人生的真蒂!
-
4 # 華山論壇論劍
這是詩人王昌齡墨下《閨怨》的一首詩句。表達出一位少婦慫恿丈夫到邊關、建功立業光宗耀祖的一種心願,而在情懷激盪又感寂寞孤單時、“勿見陌頭楊柳色,”不該當初“悔教夫婿覓封侯,”內在心裡活動的矛盾。
其實古代也好、今天也好,每位少婦哪怕是新婚燕爾的,做為妻子的都會想讓自己丈夫出人頭地、處落在顯赫地位。然而,古代與現在很多事與願違的淒涼現象、又扎破多少少婦們的心,使之悲泣、孤憐甚至是慘遭拋棄的殘酷現實,豈至是“春日凝妝上翠樓”單單為了一個情孤而“閨怨”呢?
建功封候、變有了三妻六妾而鳴鑼開道;立業顯赫、更有了心猿意馬金屋藏嬌…。當然我回答的議題有點玄乎跑調,但也是按本提問和少婦們希望寄託“封候”、這一崇高又新時尚的願望而來,在這一階層為之寄託希望而奮鬥的人們、我想現在不會是很少吧?
然而、現在大多數的人們還是以普普通通、相安敬業,很好的能夠養家餬口為己樂,那麼、各奔東西或守家待夫到也其樂融融、但孤情寡意一身牽念,還是應該有的。只是、那些特意追求、並依賴於丈夫出人頭地、能夠過上榮華富貴生活的女人們
,時而驚喜、時而擔憂、時而瞞怨的過著自己為此:“勿見陌頭楊柳色”、“晚間孤枕撓心焦”的生活;這些、人生百態出來的某些不良現象,也使又一部分人保持著因循守舊的心態,束縛著手腳、視丈夫為籠中之鳥,也不放飛你別練出過硬的翅膀,以免亂扯閒淡而呆在家裡當作、垂手可得的丫鬟。
-
5 # 166747061快樂人
<悔教夫婿覓封候>
"悔"字釋然後悔亦;意思不該當初督促自己的″丈夫"應徵入伍"。
本想要丈夫能博得功名字利祿,一官半職,必須上戰埸殺敵取勝,為國效勞,邀功封候。這談何容易?幾年的盼望和美夢卻成了泡影。等來的是個滿身汙泥,衣衫襤褸,殘身敗體的男人。見其景傷其心,嘆息當初的千不該,萬不該的訴苦!,,可憐閏中少婦,長宿孤帳裡。悠悠歲月矣,良人昨夜情。誰能息戰火,夕夕待歸時。
表現出古代的婦女,在孤寂無助的過著暗無天日的困苦生活,封建時代推殘著無數的良家婦女,她們無時無刻的納喊,盼望早日夫榮妻貴的美夢!,,
-
6 # 錦翼
能是什麼心態,思春唄。
正所謂“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上楊柳綠,悔教夫婿覓封侯。”
寫得多明確啊。
人物是少婦,年輕的小媳婦。
家裡條件應該很好的,所以她不知愁。
不用為生計發愁,所以就有閒情逸致。
春天到了,她畫好了妝容登上高樓。
登高路,自然是遠望,看看丈夫回來了沒。
當然是沒有。
她就有點後悔,丈夫如果在家多好啊,不該讓她出去闖蕩,為了功名利祿,辜負了青春歲月。
整首詩就是思春。
美好的春天,美好的景,可惜你不在身邊。
就是單純寫她那一剎那間的心情。
這是人心的浮動。
與時間無關。
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女性有這想法。
一千多年後的女性也會有這想法。
丈夫不在家,自己寂寞孤單冷。
當然就要恨丈夫,你在家多好啊。
她也未必是真的後悔了,倘若丈夫回來,問她是否支援自己去外面為家國操勞,她還是會支援的。
否則,誰會喜歡一個窩在家的窩囊廢男人呢。
唐朝有很多這樣的詩,例如:
烽火城西百尺樓,黃昏獨上海風秋。 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金閨萬里愁。
丈夫在邊關吹著羌笛寄託思念,妻子在閨中發出愁緒。
最悲涼的還是陳陶的那一首: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
這裡計程車兵已經戰死沙場了,那邊春閨裡還在思念。
-
7 # 鄭秦雲
在浩如煙海的唐詩的旋流中,王昌齡是著名的邊塞詩人,他還開創了以女性心理探討世界的先河。他的《閨怨》成為聞名遐邇的名篇"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候。”意思是說,在以男子為中心的社會中,女子為人婦,只能寄望夫婿封王升候,才能封妻廕子,達到夫貴妻榮的目的。這樣以來,男人們又特別辛苦,長久難與自己團聚,說不定還是白忙活一場,所以有悔教夫婿覓封候之說。據說《閨怨》問世後,竟有數十人效法王昌齡,以女性特有的柔軟身段和細密心思探詢世上許多厭涼世態,有問婚姻的,有問官運的,還有表達某種見解的,很是熱鬧了一陣。其中以朱慶餘的《閨意》和王建的《新嫁娘》最為有名。朱詩稱"昨夜洞房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原來朱曾向王昌齡遞交了幾篇詩稿作為選官的依據,請求王昌齡的推薦。王以詩歌形式作答,最後推薦了朱慶餘。王建的《新嫁娘》成功地刻畫和自比一位新娘子,"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畫面的弦外之音是,我這麼謹小慎微、周到細緻,推薦官吏時,可別把我漏了。據說王建很順利地達到了目的。不管怎樣,王昌齡最成功的是邊塞詩歌,以女性身份寫詩並獲得巨大成功,僅是一種副產品的豐收。
咸陽人
回覆列表
此句出自王昌齡《閨怨》一詩,表達了女子對遠在外地求取功名的丈夫的思念之情。
這也是一種互相矛盾的思想感情。古時女子嫁人後,衣食住行,身家富貴,全部仰賴於丈夫。為了追求榮華富貴,女子往往鼓勵丈夫去追逐功名利祿。而男子在這個過程中常常是照顧不了家庭的,有時候還會遠行千里,多年不歸。這時候女子思念丈夫,未免生出後悔幽怨之情來。
其實更難以讓人接受的是,丈夫功成名就之後往往會有更多的女子來和她分享。也許這更讓她後悔當初的決定。
千百年來,多少女子卻都在走這條老路,亙古未絕。
時至今日,男女地位平等的情況下,很多女人仍然把追求權力富貴的希望寄託在男人身上。卻忘了凡事都是有得必有失。
真正聰慧的女子把命運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