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何老師講睡眠

    這種情況很明顯就是自卑、妒忌心理造成的。

    親戚中年齡相仿的同齡人之間,是會經常拿來進行對比,作為親戚聚會的談資。因而,有些人就會產生自卑心理,同時也可能會嫉妒比自己優秀的同齡人,因為他們覺得這些優秀的同齡人損害了自己在親戚心目中的地位,使自己無法在親戚中進行正常社交往來,嚴重損害了自己的面子。

    因而,排斥就是必然的了。

  • 2 # 大腦充電站

    排斥親戚中年齡相仿卻比自己優秀的人是什麼心理?

    首先,從“進化心理學”的角度簡單解釋一下。

    有些人(或者說很多人)排斥身邊年紀相仿,卻比自己優秀的人,管他是不是親戚。

    這是屬於一種缺乏安全感的“自我防禦”心理。

    這是人性的本能。

    為什麼呢?

    在我們人類遠古祖先進化的過程中,在條件惡劣的環境,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自然法則之下,生存的壓力迫使他們從個體生活發展到群體生活。

    按道理來講,群體生活,應該是互幫互助,親密無間的。男的一起打獵,女的抱團摘果子,似乎其樂融融嘛。

    但要知道兩個道理:1、“求存”才是動物性的第一本能;

    2、一個群體中,強者擁有更多的食物分配權和交配權。

    求存的動物性本能驅使,當面臨嚴重的死亡威脅時,平時再緊密的合作關係,都可以瞬間拋棄。當然,除了最深厚的血緣關係之外。

    一個群體中只剩一塊肉了,大家都餓著肚子,好多天找不到新的食物了,這塊肉將屬於誰?

    毫無疑問,一定是屬於最能打的那個人來分配。

    而想要獲得更多生存的空間,和後代繁衍的機會,就只有讓自己在一個群體當中成為“強者”。

    其實這一點,人類跟獅子老虎沒什麼區別。

    當身邊出現比你更強的同類,就本能地產生“威脅”感。就跟動物擔心對方會不會搶奪它的食物,強佔它的交配伴侶一樣,哪怕對方沒有任何行動,但它就會感覺很沒有安全感。

    舉個更通俗點的例子。

    一個矮窮挫帶著自己如花似玉的女朋友,手牽著手逛街呢,迎面忽然走來一個高富帥和這矮窮矬打招呼。

    原來兩人是很久沒見面的大學同學,以前關係還不錯。

    那高富帥也順便認識了一下矮窮矬的女朋友,隨便聊了兩句,都挺愉快的。

    那這時候你想想,矮窮矬內心會不會產生一絲絲莫名的不安全感?

    他會不會趕緊帶著自己女朋友離開,避免高富帥與其過多接觸?

    所以,這就是第一層解釋,為什麼很多人排斥與比自己優秀的人相處。因為動物性的本能,你比我強,我就討厭你。

    然後,再從所謂的“平民思維”的角度解釋一下這種現象。

    有句俗話:上層社會人捧人,下層社會人踩人。

    這句話的意思啊,其實還是反映上面說的人性問題。

    不說什麼有地位有財富有權利的上層社會人吧,就少數的部分真正算“優秀”的人,他們的自我修養、思維層次、認知程度比較高,弄明白了社會的遊戲規則,知道一個道理——與優秀的人為伴,自己才能更優秀。他們會樂於“人捧人”,透過成就別人來成就自己。

    而大部分的普通人,也就是“平民思維”的人,認知程度較低,是見不得身邊的人比自己好的,他們更喜歡與同階層的人為伍。甚至還會“人踩人”,只要別人不比自己過的好,哪怕損人不利己的事都能幹。

    並不是因為優秀的人就磨滅掉“自我防禦”的天性了,而是他們的認知塑造的理性,讓他們有能力去剋制那種妒忌、抗拒、排斥等等負面情緒。你也可以理解是“反人性”吧,優秀的人都是反人性的,否則吃吃喝喝睡懶覺就好了嘛,幹嘛那麼辛苦弄得自己一身才華。

    所以,說到這裡,你能理解,為什麼就算是親戚,只要你比對方更優秀,他就會排斥你了吧。

    諒解就好了,因為,這就是人性。

  • 3 # 共享善知識

    排斥親戚中年齡相仿卻比自己優秀的人表面是排斥別人,而探究其內心深處是不肯接受自己比別人差的事實,是對自我的不認同,排斥的不是別人而是現實中不盡人意的自己。

  • 4 # 陳善莉

    排斥親戚同年中比自己優秀的人,這個要根據本人不同年齡段及生活經歷來分析。

    如果是青春期的孩子,這個就要分析他父母對孩子態度,肯定的說是打壓得多,對孩子肯定少,還常常拿孩子與親戚孩子比較,導致孩子不認同自己,對自己不自信,有自卑心理,由於過強自尊,於是排斥比自己好的人。

    如果是成年人,也可分為兩個方面:

    1現實生活不如意,沒有成功感,總覺得自己不如人,有自卑心理,但又不願接受現實,自己又不願改變自己,這樣的人容易嫉妒,產生排斥心裡。

    2是自己有些成績,總覺得沒有被認可,感覺自己總被忽視,對自己不認同。

    首先和他成長經歷有關,據我從業經驗來分析,此人小時一定受到過被忽視,不被肯定的體驗,總覺得自己很努力,就是不能被關注,被忽視,不被認可,所以常常有失落高,不被認同感,有自卑心理,這樣的感覺一直被壓在心裡,內化在潛意識裡。成人後,時時泛出來,指導自己對自己態度,總覺得自己不如人,看不到自己優勢,有嫉羨心理。這樣的人一般敏感,思慮太多,情緒不穩定,很容易產生排斥心裡。

    夫妻關係有問題,如果是女性,丈夫對自己是不認同的,如果是男性,妻子對他是不認可的。不管是男還是女,都會導致自己對自己否定,即使自己多努力,總得不到被肯定,被認同,由此常常會懷疑自己,這種感覺泛化到親戚也是不認可自己的,於是出現排斥心裡。

    總之,不管是那總因素,他們的心魔就是對自己的不認同,過於關注外界對自己態度,不能接納自己不好一面,心裡失衡所致,這個需要自己認清自己,清理自己心裡垃圾,建立自信,改變自己的格局,努力做好最好的自己。

  • 5 # 愛豆心理

    個人這樣理解:

    這個問題在大家族應該更加突出明顯。尤其是50、60後也包含70後父母都是大家庭出來的,每個人都有不止一個兄弟姐妹。在那個經濟落後 物質匱乏的年代,父母整日拼命工作也就能夠換來孩子的物質基本滿足,甚至孩子多的家庭都做不到這點,對孩子的心理關注和關愛很少,這不是父母的錯是社會精神文明建設沒有到那個階段。

    根據心理學原理,

    https://www.toutiao.com/i6718595792233300487/

    ,文章中我詳細介紹了安撫對於一個孩子的重要性。

    在擁有眾多兄弟姐妹的兒童時代,一定是要透過競爭來獲得父母的愛和安撫,所以多子女的孩子一定是競爭意識較強的。不同家庭的情況不一,重男輕女型的家庭男孩子自小就比女孩子優;不同出生順序獲得的寵愛不盡相同,長子長女從小有較強的責任意識,中間出生的孩子往往容易沒有安全感,因為從來沒有獨享過父母的愛,末位出生的子女比較容易獲得較多的愛。在那個父母忙碌為解決生活溫飽和滿足物質為主要任務的年代,父母的精力一定是有限的,做到平均平等的分配自己的愛很難。孩子們就各顯神通,透過讓自己變得優秀出色來獲得父母更多的愛與關注。有競爭肯定有互相排斥的。

    當然這種意識和思維模式一定會透過基因和後天環境傳遞給自己的下一代,所以這種模式也仍然會在家族中續演。互相排斥在所難免,其實目標就是為了獲得更多關注和安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天氣冷的季節,去哪裡玩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