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和古人談心

    雞鳴狗盜的原意是孟嘗君門下人才濟濟,各個層次都有。孟嘗君在秦國遇到難題,全憑那些雞鳴狗盜之徒解決。後來人們引用這個成語,就有了貶意。意為雕蟲小技,上不了檯面,甚至曲解為真正的盜賊。

  • 2 # 傻吃悶睡871

    “雞鳴狗盜”出自《史記 : 孟嘗君列傳》,怎麼看待現在這類群體?

    看到提問,想起王安石《讀孟嘗君傳》:

    世皆稱孟嘗君能得士,士以故歸之,而卒賴其力以脫於虎豹之秦。嗟乎,孟嘗君特雞鳴狗盜之雄耳,豈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齊之強,得一士焉,亦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雞鳴狗盜之力哉?夫雞鳴狗盜之出其門,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說句老實話,王安石“雞鳴狗盜之雄”的批評相當準確,孟嘗君的“士”多是雕蟲小技的小玩意兒。只有《戰國策 馮諼客孟嘗君》的馮媛,曾經“燒券市義”——算是深明大義、懂得國計民生的義士。

    可以說,雞鳴狗盜四字,似乎透著蔑視和鄙夷。

    事實上,這類群體現如今依然存在,只不過為其主子謀身保位而已,至於社稷蒼生,可能考慮得不多啊!!

  • 3 # 亦有所思

    王安石看不起雞鳴狗盜是正確的

    如果把賈詡替上去,幾番妙計之下,孟嘗君都有可能當上一國之君。

    《水滸傳》那梁山泊一百零八條好漢不也如此,雖高於雞鳴狗盜一籌,但仍然不過是烏合之眾。

    我們不能說雞鳴狗盜無用,也不能說馮諼賈詡有用,關鍵是要處在什麼位置,或者去做什麼事情。

    如果僅僅是維持治安,搶佔地盤,販毒聚黃之類的,雞鳴狗盜反而比謀士更加重要,因為當時的前提是生存,是生活,是初始階段。

    但若是爭霸江山,朝堂權謀,安身立命,進退無失,顯然哪怕用一個盜書的蔣幹都比他們這些人要強上一萬倍。

    孟嘗君好名,只是喜歡這個好士的名而已。至門下食客的質量,他並不關心,也不在乎,他要的只是名聲。所以,他並不是真正的愛士。就好比現在流行嘻行,所以開一個HIPHOP沙龍以證明自己符合潮流,至於這個沙龍里是不是有真正的嘻哈歌手,並不重要!

    反過來也是如此,雞鳴狗盜之輩同樣需要一個平臺來提升自己的身份或身價,搖身一變,從小偷強盜變成名士。從只是在家亂唱嬉哈的宅男變成舞臺上搔首弄姿的明星。

    成語濫竽充數不也是這個含義麼,南郭先生和雞鳴狗盜又有什麼區別呢?看到機會來了,就先抓住機會再說。

    現代社會也是如此,尤其是經濟領域,流行的就是炒作,話題炒作,熱點炒作,不論是新能源汽車,還是宮鬥劇,或是人工智慧,或者果園農場,都是蹭熱點行為。

    這豈不是另一種形式的雞鳴狗盜麼?

  • 4 # 樂優夢然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雞鳴、狗盜微末之技也,用到妙處,也能助孟嘗君脫秦虎狼之口。技到盡處,合乎於道。《莊子·養生》中有段庖丁解牛的記載:“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於《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庖丁雖是一不起眼的廚師,但他解牛時一套行雲流水的動作,竟然與舞蹈的節拍、音樂的節奏暗合,可謂神乎其技!所以,技無大小,也不分貴賤,關鍵是學技之人要有工匠精神。很多東西學到盡處,都是殊途同歸的。

  • 5 # 滻灞書房

    “雞鳴狗盜”這個成語出自司馬遷的《史記:孟嘗君列傳》,孟嘗君名田文,齊國王族,封地在薛,又稱“薛公”,是著名的戰國四公子之一,在戰國後期聲望極高,好客養士,號稱食客三千。關於孟嘗君的故事,還得從他的父親靖郭君田嬰說起。

    孟嘗君的父親是靖郭君田嬰,田嬰是齊威王的庶子。齊威王的兒子齊宣王即位後,面臨的是魏國的大力擴張,國內缺乏良將的局面。當年孫臏、田忌以“圍魏救趙”的挫敗魏國後,丞相鄒忌陷害田忌,田忌竟然一時蒙冤無法分辨,竟作出率軍攻打臨淄以求鄒忌的荒唐舉措!田忌失敗後逃到了楚國。齊宣王即位後,恰碰上魏國攻打南韓,南韓向齊國求救,齊宣王知道當年田忌是收到了冤枉,就再次破格啟用田忌以及孫臏。但是田忌必定是有前科的人,因此齊宣王以歷練弟弟的名義,讓田嬰一同帶兵去救南韓。但是軍事指揮權歸田忌和孫臏,田嬰主管外交進攻。田嬰經過列國曆練,立了大功,齊宣王就把薛地分封給了弟弟田嬰,從此田嬰有了自己的封地。

    田嬰經營自己的封地時,飛揚跋扈,損公肥私,往往損害齊國的利益,而滿足自己的封地。門客勸諫田嬰:“主公您之所以名重列國,是因為有齊國的的強大啊,如果沒有了強大的齊國的庇護,您就是把薛地的城牆修到天上去,又有什麼意義呢?”田嬰雖然一時不能辯駁,但依舊自私的經營者薛地,擴充實力。齊宣王當然不滿田嬰的所為,就漸漸疏遠了他。

    田嬰死後,由兒子田文繼承了封地,是為孟嘗君。孟嘗君好客養士,損齊國、肥私邑,更是超過了父親!廣開門廳,大養門客,以至於食客三千人。如此的私家班底,齊湣王(齊宣王的兒子)對孟嘗君的態度從疏遠變成防範!

    孟嘗君在齊國感受到了政治壓力,才有了後來試圖到秦國發展的想法,然而,到了秦國,孟嘗君根本適應不了秦國“杜私門、強公室”的法制體系!想要逃離秦國,才有了“雞鳴狗盜”幫助逃離秦國的故事。

    孟嘗君的舞臺一直是自己的薛地,從來沒有到達齊國這個層面上,更沒有天下的理念。因此,觀念狹隘,又沒有先進的治國政治理念,所有的只是從父親那裡繼承來的經營自己一畝三分地!所養的門客,也多是目光短淺的亡命之徒,所以真正的大才是不會投奔孟嘗君的。孟嘗君的門客中有一個叫馮諼的人,給孟嘗君提出並實踐了“狡兔三窟”的策略,貌似是穩妥的辦法,其實恰恰是取死之道!當孟嘗君處處把“齊王無奈我何”作為奮鬥目標時,就是在作死!以齊王之力,孟嘗君就是有“十窟”,又能怎麼樣呢!孟嘗君永遠明白不了這個道理!

    為後人所稱道的“狡兔三窟”理論著名的馮諼,也不過如此短視,其他的所謂“雞鳴狗盜”根本不足論。

    後來,齊湣王犯了眾怒,燕國樂毅為統帥,帶領五國的軍隊攻打齊國,讓人想不到的是孟嘗君竟然帶領薛地武裝也加入了聯軍,儘管孟嘗君自己身上也流著齊國王族的血液,然而他義無反顧地與諸侯們一起摧毀了自己的父母之邦!

    最終,孟嘗君的薛地無所依附,獨立與戰國七雄之間,皮之不存毛將焉附。不久,孟嘗君也死了,薛地很快就被吞併,社稷為墟!

    孟嘗君和他的薛地一起走了,然而他的那些亡命徒門客們留在了那片廢墟上,依舊橫行霸道,敗壞民風。知道一百多年後,司馬遷到了山東,發現齊魯禮儀之邦,只有薛地民風彪悍,這就是百十年前孟嘗君留下的。

  • 6 # 夏末晴雨

    《史記·孟嘗君列傳》載:齊孟嘗君出使秦被昭王扣留,孟一食客裝狗鑽入秦營偷出狐白裘獻給昭王妾以說情放孟。孟逃至函谷關時昭王又令追捕。另一食客裝雞叫引眾雞齊鳴騙開城門,孟得以逃回齊。

    成語的本意是指孟嘗君手下人才濟濟,可現代人卻將其用作貶義,常常指偷雞摸狗之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考研生如何克服假期綜合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