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村夫夜話

    插秧是農村最基本最普通的手工農活,只要有水田能種稻子的地方都有人會。

    自八十年代以後,許多年輕人學校畢業後就外出工作或務工,插秧這種最基本的技能,在農村的年輕人中恐怕有80%從上的人不會。但是不會也沒關係。挺容易學的,到了需要的時候,有人指點一下,多練幾次就會。再說現在種水稻,不一定使用人工插秧,特別是大面積種植,機械插秧更快更便宜,還有許多人釆取直播、灑播的方法。

    插秧,看似簡單,但卻一種苦活累活,整天躬著腰,一天下來,腰痠背也疼。上面太陽曬,下面水汽蒸。而且要插得又快又好,也得一番工夫。一下水田,根據田塊形狀,開始起排要正,行距間距要合理,以中稻為例,雜交水稻一般間距4至6寸,行距6~8寸為宜。根據田塊的肥瘦程度調節。如果使用倒退插秧的方式,身體要擺正,往後挪腳,每次挪一隻腳,按順序挪腳。以免滿田腳窩坑。插秧要周正勻稱,深淺適度,太深秧難起苗,太淺容易浮秧。最忌把秧苗中間一段折彎插下去,秧苗不長。初學插秧,不要把拿秧把的那隻手肘頂在膝蓋上,養成習慣。影響插秧速度。

    現在農村還有很多農民包別人插秧的。每天連扯秧帶插秧,人平能搞一畝多田。收入二三百元。還是很可以的。

    總之,插秧是種很普通的農活。不用耽心沒人會,水到渠成。

  • 2 # 商丘人在臺州

    現在的年輕人基本上都不會插秧,因為現在的年輕人都外出打工啦。

    中午人都會插秧的,現在都不用人工插秧了,都是機械化。

  • 3 # 湘哥佬許

    隨著時代在進步,機械現代化農業慢慢替代了傳統農業。像以前扯秧,插秧的畫面只能慢慢留在我們的記憶中了。 我相信,不管還有多少人會插秧,都不必擔心,時代新人替舊人,未來農村只會更好!

  • 4 # 老百姓寧

    水稻插秧是一個簡單的體力勞動活,也是農業勞動者的基本技能。這種勞動工作有熟練與生硬,做的快與做的慢,做的質量好與做的質量差的明顯區別,但在會與不會的問題上沒有明確的界定。一個從未參加過插秧勞動實踐的人到插秧的地頭上,只要思維正常,行為能力正常,只要明確秧苗尖頂朝上,根部向下插進田中,都能正常操做。只是初插秧的人插的慢,插的不整齊,插的不牢固。總的就是不熟練,插的慢,插的質量不好,說不上是不會插秧。

    題主問這樣的問題可能出於兩個原因,一個是當今社會的農業生產中,機械化逐步取代了之前的人工勞動,稻田插秧也由人工插秧轉換成機械插秧,人們不再以人力插秧,可能就會有很多人不會插秧。另一個原因就是我們國家農村農業從業者都是年紀很大的老人,極少有年輕人從事農業勞動,包括插秧這種基本勞動,這些老人失去勞動能力後不再種地,年輕一代人因為沒插過秧,所以也不會插秧。實際上就插秧這種簡單的勞動工作,單從技術層面上說,只要知道怎樣插就能實際操做,也會逐漸熟練,逐步做好。而在實際意義上,機械取代人工是社會進步的標誌,有快而省時省力的機械插秧,誰還要費時費力牽就人工插秧?會與不會都無所謂。如果有哪塊巴掌田容不下機器作業,需要人工插秧,一個沒插過秧的人也能插得上,只是插秧質量不高而己。

  • 5 # 末代農民

    現在沒有多少人會插秧了,會插秧的還是那些40~50歲左右的地地道的農民,至於他們的兒女基本上不再從事農業生產了,更別說象插秧這樣的累活。

    首先,農業機械的現代化,逐步取代人工成為主流。人們乾的只是些輔助性工作,比如補苗,放水之類的工作。

    其次,越來越多的農民,尤其是年輕的農民,基本上都外出務工。在家的種地的還是70,80後這些人。

    第三,90,00後這些孩子根本就承受不了,也不願承受插秧這樣的勞作,基本上不會去幹這樣的累活,更談不上會插秧了。

    隨著70,80後這些人逐漸老去,會插秧的人也會越來越少,以後的水稻種植,是機器的天下,人們只是去駕駛機器或做些準備工作,人力的解放,不得不說這又是人類的一大進步!

  • 6 # 小富逛村

    現在還有多少人會插秧?這個話題挺有意思的。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在農村出生幹過農活的人才會插秧。但是現在即使在農村出生,又真正幹過農活的人又有多少呢?事實是越來越少了,所以可以肯定的是會插秧的人越來越少。現在很多即使在農村出生的年輕人,基本都不懂這門“技術”了,隨著城市化程序根本沒有去或者不需要去體驗。那現在有哪類農村出生的人會插秧呢?除了我們說的“老農民”外,我想主要以農村出生70後80後,85前這類人群居多,一般是有幹過農活的。90後或者00後壓根就就沒接觸了,他們都是“偽農民”,都是“新城裡人”。

    以我為例子吧,我是土生土長在一個非常偏僻的自然村,父母親都是標準的農民,條件所限我們也沒有任何機械化裝置,都是靠人工種植。記得每年的暑假寒假,都是要幫家裡一起幹農活的。我是一個七十年代末出生的,為了解決溫飽,那時農民種田耕地正是熱火朝天的年代,所以我們很小就開始參與農業勞動,插秧就不在話下了,那是基本的活。想想那個時候插秧蹲在田地裡,感覺很難到達田地那一頭,特別是烈日炎炎的時候,天上曬著太陽,水裡反照著一個太陽,在兩個太陽的照射下全是汗流浹背腰痠背痛。若是碰到下雨天的時候,就必須戴著斗笠裹著塑膠膜浸泡在雨水田地中,蓑衣斗笠是農村人的必備品。那個時候插秧最盼望的就是陰天或者太陽下山的時候。插秧除了要掌握秧苗的正常深淺度外,每棵秧苗能成直線不會歪歪扭扭和插秧速度是重要的評判標準。記得當時,蚊蟲並不可怕,最可怕的是在水田裡的水蛭叮咬。累並快樂著!

    當然學校畢業出來工作幾年後,因為老家實在偏僻,搬出大山到縣城居住了。現在想去插秧都沒有機會,對於我們會插秧的人也沒地方施展拳腳。至於說我的小孩這一代,連插秧什麼意思或許都聽不懂,這場景都沒見過,根本沒看過豬跑路。以後會插秧的人肯定是越來越少了。

    現在隨著農業機械化的普及和使用以及拋秧等技術的實施,以至於人工插秧也變得越來越少。現在農村的年輕人也不願去從事農業,現在農村的農二代,或者農三代,基本都不會插秧。隨著老農民漸漸的老去,那未來的農業生產如何跟上?以後的農業由誰來幹?所以現在國家在大力推進和培養“新型職業農民”,必須保障農業的繁榮和發展,真正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

  • 7 # 湖北大老方

    朋友,你問還有多少人會插秧,我可以告訴你,我們這裡還有大部分人會插秧!

    我們這裡祖祖輩輩延續至今練就了一首插秧的本領,可以說80後以上出生的人,普遍都能插秧,沒有插不插倒秧問題,只有會不會插的區別。一般來說,插4*6寸的人,一個人一天可以插半畝,插5*8寸的人,一個人一天可以插半畝以上,還有那些插秧快手,一個人一天可以插0.6畝以上,就以我為例,插5*8寸,我一個人一天可以插一畝。

    雖然我們這裡大部分人都能插秧,但是插秧時間一長,腰痠背痛,感覺難受。為了減輕勞動強度,從2016年起,全體村民就採取“拋撒”和“直播”方法,因此,從此插秧在我們這裡慢慢消亡。

    採取“拋秧”和“直播”秧苗,不僅可以減輕勞動強度,而且加快了插秧進度,一般一個人拋秧和直播,一天能搞一畝以上。

    現在,沒有哪個會插秧的人願意走回頭路,再去彎腰插秧吃那腰痠腿痛的苦,除非有神經病的人才會這麼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王允為什麼要殺蔡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