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藺MG

    蔡邕(yong),字伯喈,人稱“蔡中郎”,是東漢末年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擅長音律,也是大才女蔡文姬的父親,更是東漢末年的一位曠世奇才。

    蔡邕涉獵廣泛,在文學、數術、天文、音樂方面都有建樹,因此朝廷才幾次三番的徵召他。漢桓帝時期的中常侍徐璜、左悺等五侯聽說了蔡邕的高超琴技後,將其推薦給漢桓帝,但是蔡邕不肯替這群人彈琴,於是走到半路的時候他假裝有病,又返回到家中。

    後為司徒橋玄所徵辟,出任河平長。徵召為郎中,參與續寫《東觀漢記》。遷任議郎,參與刻印熹平石經。因直言被宦官誣陷,流放朔方。後幾經周折,避難江南十二年。

    蔡邕作為漢代最後一位辭賦大家,除通經史,善辭賦等文學外,書法精於篆、隸。尤以隸書造詣最深,名望最高,有“蔡邕書骨氣洞達,爽爽有神力”的評價。創“飛白”書體,對後世影響甚大。唐張懷瓘《書斷》評蔡邕飛白書“妙有絕倫,動合神功”。

    他生平喜藏書,多至萬餘卷,晚年將所藏之書載數車悉數贈給王粲,還有四千卷。《隋書·經籍志》著錄有集20卷,早佚,明人張溥輯有《蔡中郎集》,嚴可均《全後漢文》對其著作也多有收錄。

    蔡邕精通音律,才華橫溢,師事著名學者胡廣。傳說中國四大古琴之一的焦尾琴就是蔡邕所打造的,蔡邕能彈會唱,還能聽出音樂中的殺意。

    除了才能,蔡邕被大家記住的更多的是他高尚的情操。蔡邕的長輩們都有很好的德行,在當地名氣很高,到了蔡邕這一代,蔡邕也格外遵守孝道,是個有名的大孝子。他的母親病重時,蔡邕天天服侍,沒有絲毫怨言。

    那麼,這位曠世奇才怎麼會被同樣是忠於漢室的司徒王允所不容,給殺了哪?

    還要從董卓說起,董卓掌權是,聽取女婿李儒的建議,徵召天下名士,以擴大自己的聲望,於是強召蔡邕,若不從就滅了他三族,蔡邕被迫前往,被署任為祭酒,甚得董卓所敬重。被舉為高第,三日之內,歷任侍御史、治書御史、尚書。又出任巴郡太守,被留為侍中。後拜左中郎將,隨獻帝遷都長安,封高陽鄉侯。

    後來王允用“美人計”使得董卓被呂布誅殺後,蔡邕因在王允座上感嘆而被下獄,當時王允認為蔡邕和董卓都是逆賊,把他關押起來準備殺掉,蔡邕請求不要殺他,就算砍斷他的腿,但留著他的命也好,他想完成漢史的編寫。馬日磾也請求王允放過蔡邕,他說可以好好利用蔡邕的才能為朝廷效力。王允不肯答應說:“昔孝武不殺司馬遷,後使作史,遂至謗書流於後世……”,就這樣,心胸狹窄的王允把蔡邕給殺了

    ,可殺了蔡邕以後他又有些後悔,但是蔡邕已經死了。

  • 2 # 青石5340

    董卓死後,屍首號令,也就是懸於城門之上,卓屍肥胖,看守軍士用火置臍中點燈,滿地流油,侍中蔡邕見狀,伏其屍而大哭,只因一時知遇之恩,人之常情,本來可免其一死,但願黥首刖足,也就是說在臉上刺字,砍掉雙腳,續成漢史,王允不許,怕他謗書流於後世,毀了自己的名聲,善人,國之紀也,製作,國之典也,王允,滅紀廢典,這是後人對他的評論,蔡邕哭董卓雖然有錯,也不至於不可饒恕,殺蔡邕,王允更絕情寡義。

  • 3 # 晴空遠望史

    蔡邕是被王允所殺,這基本上是歷史事實,《資治通鑑》、《後漢書》、《三國演義》都有資料記載。

    一、蔡邕其人

    蔡邕(133-192),字伯喈,陳留(今河南省開封市陳留鎮)圉人,東漢文學家、書法家。漢獻帝時曾拜左中郎將,故後人也稱他“蔡中郎”。蔡邕是東漢末年最有名的學問家、文藝家,續寫漢史,他的才情和孝義均得到天下人的矚目,名望極高。

    二、董卓、王允、蔡邕三人關係

    說道蔡邕的死就要說道董卓。其實董卓、王允、蔡邕三人同時代,年齡相差也不是很大,三人同朝為官,董卓、王允就是軍閥和政客,而蔡邕純粹就是一個名士文人。

    1、董卓與蔡邕

    董卓進京之後,為了鞏固自己對朝政的控制,誅殺排除異己的同時,聽從謀士李儒建議,提拔一些名士提高自己的威望,增加自己的統治力。董卓徵召蔡邕遭到拒絕,董卓發狠如果蔡邕不奉召,就要滅蔡氏宗族,不得已,蔡邕奉召到長安見董卓,董卓給了蔡邕很高的禮遇。甚至一日之內三遷其官,讓蔡邕直接升至侍中的高位。(“中平六年,靈帝崩,董卓為司空,聞邕名高,闢之。”“到,署祭酒,甚見敬重。舉高第,補侍御史,又轉持書御史,遷尚書。三日之間,周曆三臺。遷巴郡太守,復留為侍中”。)

    2、董卓與王允

    大家對王允用美人計,離間呂布和董卓,最後呂布殺了董卓這段歷史非常熟悉。其實,之前王允也為董卓所驅使,而且非常賣力。“董卓遷都關中,允悉收斂蘭臺、石室圖書秘緯要者以從。既至長安,皆分別條上。又集漢朝舊事所當施用者,一皆奏之。經籍具存,允有力焉。時董卓留洛陽,朝政大小,悉委之於允”。這可是王允的歷史瑕疵,估計也是忌憚史官的所在。

    3、王允與蔡邕

    王允和蔡邕都曾為反對宦官干政做出過努力和犧牲,都曾違心的依附過董卓。但王允是個政客,思想偏執,氣量狹小,剛稜疾惡,沒有大的政治素養和追求,從董卓和他對蔡邕的不同態度就可以看出。蔡邕是名士文人,思路開闊,豁達開朗,傲氣疏狂。他不拘小節也得罪小人,給自己被處死埋下禍根。

    三、蔡邕的死因

    《三國演義》中說董卓被殺後,蔡邕“伏其屍而大哭”;謝承《後漢書》中說蔡邕“聞卓死,有嘆息之音”;范曄《後漢書》中則說蔡邕“及卓被誅,殊不意言之而嘆,有動於色”。三種說法都說明了王允殺了蔡邕。那究竟王允為什麼要殺蔡邕呢?

    對歷史資料參照閱讀,對歷史要素進行對比,始終聯絡到歷史當時的實際和人物的境況以及各種條件,從能否促進社會發展起到積極作用來看,王允的量級是很低的。

    太尉馬日磾謂允日:“伯喈曠世逸才,多識漢事,當續書後史,為一代大典;而所坐至微,迭之,無乃失人心乎!允日:“昔武帝不殺司馬遷,使作謗書流於後世。方今國祚中衰,戎馬在郊,不可令佞臣執筆在幼主左右,既無益聖德,復使吾黨蒙其訕議。”日磾退而告人曰:“王公其無後乎!善人,國之紀⑥也;製作,國之典也;滅紀廢典,其能久乎!”邕遂死獄中。 (《資治通鑑》)

    看到蔡邕哭董卓,“允勃然叱之曰:‘董卓國之大賊,幾傾漢室。君為王臣,所宜同忿,而懷其私遇,以忘大節!今日誅有罪,而反相傷痛,豈不共為逆哉?’即收付廷尉治罪”。從這段史料可以看出王允政治上短視,不能採納正確的建議。認識上更是放不上臺面缺乏境界,“昔武帝不殺司馬遷,使作謗書,流於後世。方今國祚中衰,神器不固,不可令佞臣執筆在幼主左右,既無益聖德,復使吾黨蒙其訕議。”對司馬遷和他的史記的評說就是黑白顛倒。更多的可以看出王允偏私的個性在政治事件處理上險隘和短視的彰顯。

    還有,政客和史官在歷史上從來都是矛盾衝突的。

    “掌握現在就掌握了過去,而掌握了過去就掌握了未來”。權力在手的人一定要爭奪對歷史的話語權、敘述權和解釋權,甚至一定要不惜代價,用政治用強力去爭奪這種權力;而一旦掌握了這種權力,也即可隨心所欲地敘述和解釋歷史,也就為將來繪就了合法性的藍圖。但史官的如椽大筆往往是堅實的正直的歷史,這個巨大的衝突,也就決定了王允要殺蔡邕,因為他怕他筆下的王允充滿瑕疵。當然,還有王允器具狹小不能容人的嫉妒扭曲心理作怪也是蔡邕的死因。

  • 4 # 藍色咖啡豆

    王允殺蔡邕的原因《三國演義》和《漢書》都是說因為他對董卓之死發出嘆息,王允才責備並下獄殺他的。

    《漢書》記載蔡邕上書道歉解釋,說“口所常玩,豈當背國而向卓也?”,並請求黥首以完成漢史。王允說昔日漢武帝不殺司馬遷,使得司馬遷做誹謗的史書,流傳後世,我不會犯這個錯誤,還是把蔡邕殺了。

    不過裴松之在《三國志.董卓傳》註解裡對引用的《漢書》的這個記載存疑,認為不合情理,蔡邕不會嘆息,即使嘆息董卓,也不會傻到當著王允的面嘆息。

    這隻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羅小黑戰記》有沒有被過度吹捧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