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90後代駕小哥

    首先比較作息時間,幼兒園要求八點前到,八點到八點半是戶外運動時間,我們基本不遲到,晚上四點半接。小學要求七點五十分到,下午2點半到3點一刻放學,即便我們路遠,加上路上來回一小時,在校時間和幼兒園相差也不大。幼兒園有午睡,晚上睡得晚,而且入睡遲,現在睡得早,入睡快,就這點來說家長其實更輕鬆了。

    其次是孩子學習內容。幼兒園雖然不分科上課,但也涉及閱讀、數學、美術、音樂、體育等教學內容,只是更多以遊戲、故事形式開展。小學開始分科目設定課程,和普通公立幼兒園相比,英語科目是全新的,其他科目的差別在於課程形式和教學要求。幼兒園和小學(尤其是低年級)相比,學習的內容未必就少,我一直認為幼兒園三年,孩子各方面進步很明顯。

    最後是生活和社交,幼兒園有一名生活老師,全程照顧幼兒的生活,但要求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小學班主任不會過多照顧孩子生活,孩子要自己解決遇到的問題。幼兒園交友能玩到一起就行,小學生交友會受到老師和家長價值觀的引導,比如多和成績好的孩子交往。

    說了那麼多,覺得形式上差別並不大,但作為家長,還是覺得更焦慮,更急躁,壓力更大,又是為什麼呢?問題主要在心態上,小學的成績單是和幼兒園最大的區別。幼兒園月末、期末也有測評,但比較籠統,鼓勵更多,家長以自己的直觀感受來衡量孩子的進步。小學有作業、有測驗、有考試,而且分門分科,評價更細更具體,家長的感受會被客觀的分數取代。就我自己來說,可能我覺得孩子挺好的,但他拿回來一張低於平均分的試卷,就讓我產生懷疑,產生焦慮,尤其剛上學那會,還真是難以適應。現在我能更冷靜地看待分數,看看有沒有需要改進的原則性問題?再想想如果不看分數,我對孩子最近的評價怎麼樣?如果我有自己客觀、獨立的判斷標準,就不會被外界搞得焦慮不堪。還有一個很大的不同,是學習節奏,幼兒園時期老師、家長以引導為主,不強求掌握到什麼程度,可是小學有統一的進度和大綱,必須達到、最好是超過既定的標準和要求,焦慮就來了。其實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學習節奏,如果能適應孩子的節奏,大人和孩子都會輕鬆愉快,孩子的興趣也高。比如認鍾,孩子三歲能看家裡的鐘錶,三歲沒感覺,四歲也無妨,孩子什麼時候有興趣什麼時候認,孩子沒興趣家長平時多指認,早晚也會了,家長不焦慮,孩子也不厭煩。但如果是小學,必須一節課掌握,孩子沒興趣,也得逼著上,效果可能就不好。更糟糕的事,因為有太多必須掌握的東西,孩子自己感興趣的、想知道的就沒時間了,孩子自己的學習節奏被打亂,最後再也沒有“我想知道的”,只剩下“我必須學會的”。這一點我非常擔憂,希望儘可能為孩子多留一點自由支配的時間,讓他隨便做點什麼,因為小學以後給他的安排越來越多,自由探索越來越少。

  • 2 # 萬樂老師

    幼兒園肯定是學校,現在國家也在逐步對學前教育加大整治力度。

    因為孩子年齡的特殊性,所以幼兒園也承擔了一部分照顧孩子的日常生活的任務,所以給人的感覺好像幼兒園就是一個幫助家長帶孩子的地方。

    此外,現在國家反覆強調禁止幼兒園小學化,離開了書本上的知識,好像孩子學了什麼就沒有具體的標準來衡量。

    其實,學齡前的孩子學到的能力比知識更重要。孩子的團隊協作能力,獨立能力,社交能力等一系列的能力的發展和思維能力的培養都是在幼兒園裡獲得的。

    學習的能力遠比學習什麼知識重要的多。所以雖然幼兒園沒有學到書本上的知識,但是能力的習得比知識的獲得重要的多。

  • 3 # 糯米糰的成長記錄

    託兒所不是教育機構,是用於專門照顧和培養嬰幼兒生活能力的地方;幼兒園是教育機構,以遊戲為主要活動,逐步進行有組織的作業,如語言、手工、音樂等,並注重養成良好生活習慣。

  • 4 # 隆棟大學畢業的媽媽

    分享一下我的見解

    我覺得幼兒園不能理解為託兒所,但稱為學校我覺得也是可以的,畢竟幼兒園是孩子走出家接觸的第一有教育意義的機構,去幼兒園可以從小培養孩子自理能力,從小引導孩子的言行舉止,啟蒙孩子的語言組織跟數學思維,減少父母單獨教導孩子的壓力,畢竟幼兒園的老師有經過培訓,知道怎樣引導孩子,教導孩子,孩子也透過在幼兒園適應群體,感受到知識的樂趣,從遊戲中學習,成長。

  • 5 # 聽雨軒記

    幼兒園不是託兒所,託兒所主要指的是為3週歲以下的兒童提供保育和教育的機構,而幼兒園是對3週歲以上的學齡前兒童實施集體保育和教育的機構。

    由此可見幼兒園和託兒所是有區別的,年齡物件不同,託兒所針對的是3歲以下兒童,幼兒園針對的3-6週歲的兒童;除此之外託兒所和幼兒園的保教原則不同,託兒所是以保為主,保教結合,幼兒園是保教結合的原則,也就是說幼兒園保育教育同等重要,託兒所是保育更為重要。

    幼兒園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終生教育的基礎階段,幼兒園教育也是學校教育。幼兒園教育不同於其他教育階段是因為兒童生長髮育的規律不同,所以教育的形式和內容會不同,此階段主要是以遊戲為主要的活動形式,主要是以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及生活自理能力為主。

    總之幼兒園教育有其特殊性,不同於託兒所教育,但是是學校教育的組成部分。

  • 6 # 一二閒人

    從行業角度來看

    廣義的學前教育指的是0-6歲的嬰幼兒有教育,是一個比較寬泛的概念。從行業角度來看,除了胎教的母嬰、托育、早教、幼教都可以理解為學前教育。狹義的學前教育一般指的是3-6歲的幼兒園教育。其中個人認為比較有爭議的是關於托育和早教的區別,有資料說早教和托育物件都是0-3歲的嬰幼兒,但是兩者目的不一樣,托育重在“照護”,早教重在教育,並且早教的物件不僅包括幼兒,還包括父母。但是有一點我認為是不妥的,那就是早教的範圍,應該是0-6歲的嬰幼兒的教育,不僅是針對0-3歲的嬰兒,還承擔了幼兒園孩子們課外學習輔導任務。在這裡心痛下祖國的下一代孩子們,他們從三歲上幼兒園就開始上課外輔導班了。

    從圖中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幼兒園服務物件是3-6歲兒童,托育服務物件是0-3歲嬰幼兒,所謂託兒所,也就是托育的一種服務機構。

    從政策條文來看

    民辦幼兒園的開辦政策是“先證後照”,這裡的“證”指的是《中國華人民共和國民辦學校辦學許可證》,部分地區,比如山東,在先證後照之前,還要辦理《山東省學前教育機構註冊登記合格證》,可見要想開辦幼兒園難度不小。

    這裡也就解決了第一個問題,幼兒園到底是不是學校,很顯然它是學校,要遵守學校開辦運營的條件,但是它又不是一般的學校,需要更為嚴格的安全管理。因此各地方對幼兒園的開辦要求都有嚴格明確的規定,比如“督學制度”、“陪餐制度”,以及安保設施、影片監控等都有詳細嚴格的要求。向幼兒園建築要求也有詳細固定,下圖是天津市關於民辦幼兒園開辦的硬性條件。

    託兒所屬於托育機構,目前來看,政策監管方面對民間托育機構是一種鼓勵態度,全段時間衛健委剛釋出的《托育機構設定標準(試行)》中提到,托育機構是為3歲以下嬰幼兒提供全日託、半日託、計時託、臨時託等托育服務的機構。托育機構採取的是“登記備案”制度,相較於幼兒園准入要寬鬆的多。另外根據《關於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中規定,“

    鼓勵支援有條件的幼兒園開設託班,招收2至3歲的幼兒。”從這點上看,幼兒園和託兒所界限就比較模糊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學校下午要開家長會,我就最頭疼見女兒弱科的老師,你們有沒有這種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