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有經驗的家長來說說謝謝?
7
回覆列表
  • 1 # 根號二的思考

     孩子拖拉毛病的形成原因有很多種,分享一些方法供您參考。

    方法一:家長要重視自身生活習慣的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是建立秩序感基礎之上的。比如全家人共同制定一份作息時間表,家長和孩子共同進入統一的作息時間,這對孩子來說非常關鍵,生活作息時間同步,可以帶動和影響孩子逐步建立有規律的生活節奏。當然這裡對於幼兒或者小學低年級孩子來說,在培養孩子生活習慣之初,家長必須要犧牲一些時間,和孩子做到同步,對於大一些的孩子則可以在好的生活習慣已經鞏固和定格的情況下有所改變,家長和孩子分別執行自己的作息時間,這樣一來,孩子會很容易透過家長的引導和教育按著自己的生活節奏進行。 

         方法二:要家長要與孩子一起制定家庭規則。合理的家庭規則內容可以讓孩子清楚地知道該做哪些事不該做哪些事。在家長榜樣作用的影響下,孩子會逐步適應規則所約定的內容。當然,這裡家長必須要清楚,家庭規則的實施要有一個從寬泛實施到逐漸細化的過程,開始的時候千萬不不必求孩子必須都同時做到,而是應逐項去落實和鞏固,讓孩子有一個漸次適應的過程。對於已經養成不良習慣的孩子來說,家長需要下更多的時間和耐心去培養孩子的遵守規則的意識。如果家長缺乏耐心和毅力的話,孩子的習慣培養會呈現階段性反覆,甚至會放棄堅持,直至最後以失敗而告終。 

         方法三:家長要培養孩子做事的專注性。經常磨蹭和拖拉的孩子往往做事耐心不足,或者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導致注意力轉移過快,最後造成做事時用時過多,效率很差。面對這種情況,家長可以結合生活習慣養成進行,抓一兩件事來鍛鍊孩子,在引導和鼓勵下讓孩子多一些耐心把一件事完整做好。如果孩子缺乏做事的經驗或者方法,家長可以做以示範,來讓孩子同步模仿,透過家長的激勵和帶動會讓孩子學會關注做事的細節,逐漸增加耐心,不斷提高孩子完整高效做事的自信心。 

         方法四:家長要讓孩子清楚時間屬於自己。缺乏時間觀念對孩子來說這是很正常的事。但如何讓孩子把無形的時間變為有節奏的把握呢。需要家長給孩子引進時鐘概念,用鬧鈴定時的方式,讓孩子在做事的過程中得到時間提醒。透過時間加減法(在講座中有具體的描述)逐步鞏固孩子的時間意識。為了讓孩子清楚時間的支配和使用,家長可以結合孩子的生活作息時間,或者每一次寫作業來著手。比如與孩子一起來製作一份時間使用的表格張貼在臥室或者書房裡,孩子每主動完成一件事,統計一下用時是多少,透過這種有意注意會讓孩子感受到時間的有形性。透過階段性的時間統計,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做時間的量化分析,讓孩子清楚地看到自己的進步表現,在家長的鼓勵和表揚下增強孩子做事的積極性,不斷提高孩子時間自我管理意識。 

         方法五:家長要和老人針對孩子的教育做理性溝通。在很多家庭裡由於兩代人在教育孩子方面觀念不一,溝通相對較少,導致在教育孩子遵守作息時間和遵守家庭規則方面形成漏洞,其後果是孩子很容易鑽管理和教育的空子。比如誰管的少孩子就願意和誰在一起,誰管的嚴格孩子就會不喜歡誰。這樣的現象很容易讓孩子形成看人下菜的心態,這對孩子的健康成長非常不利。所以,家長必須要和老人把孩子的表現情況適時和老人做交流,徵求老人的意見,儘可能讓老人與自己在教育方面保持同步。如果確實難於溝通,家長只能想辦法和老人分開住,不在一起生活會讓老人嬌縱孩子的機會相對要少些。 

         方法六:家長要利用好親子溝通的機會來引導孩子。很多家長常常忽略與孩子相處時的細節教育機會。比如接送孩子上學和放學的路上就是非常不錯的機會,可以瞭解孩子在學校的感受,在課堂上的表現,聽課的效果,以及對老師的看法和想法等。只有瞭解了這些情況,家長才能合理引導孩子,讓孩子對正確聽課,接納並喜歡老師,使孩子清楚上課認真聽講是對老師辛苦付出的最大尊重。比如利用晚睡前的交流,可以讓孩子把一天來的遇到的不開心的事說出來,家長進行及時的引導和安慰,讓孩子化解心中的壓力和鬱悶,伴隨著心裡安全感輕鬆入睡。比如利用吃早餐的機會和孩子聊聊開心的事,透過講故事等方式來啟發孩子。比如利用週末或者節假日外出遊玩的機會,讓孩子做管家安排外出線路,需要攜帶的用具,具體時間安排,注意的事項等,家長可以做一些輔助的完善工作,讓孩子的責任心以及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充分鍛鍊。 

         方法七:家長要做好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有機結合。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所扮演的是家庭教育的主角,老師扮演的是學校教育的主角。雖然各自擔負的教育任務不同,但是目標是一致,都是力求讓孩子在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培養。但是從當前應試教育的現狀來看,很多家長沒有演好自己的角色,相反為老師角色去跑龍套去了。甚至有很多家長視老師惟命是從,老師要求做什麼,家長就不加思考地去做。表現最直接就是家長監督孩子寫課外作業,老師佈置多少,家長就要求孩子必須完成多少,根本不管孩子是否課上聽懂了,寫作業時有什麼困難,甚至也不懂得如何做有效的輔導。對於很多孩子來說最反感的事寫就是寫大量的作業,家長必須要根據孩子的情緒變化,以及學習能力來調整孩子的作業量,當然如何減負需要家長理性面對,不能單方面直接減少孩子的作業量,否則孩子可能會受到老師的批評,家長也會受到老師的責難。理性的家長可以和老師進行溝通,把自己給孩子作業減負的目的、方法、步驟等告訴老師,傾聽老師的意見,求得老師的支援與配合,最終達到透過循序漸進的方式來提高孩子課外學習的效率。所以,請家長必須端正你的心態,擺正你的位置,以平等的交流面對老師。 

         方法八:家長必須要關注孩子的生活樂趣和興趣點。很多家長之所以和孩子在親子溝通方面做的不夠好,主要原因都歸結為目光的單一性,即每天只關注孩子的學習而不關注孩子的心裡需求。事實上對於學習來說,只是孩子生活的一部分,如果家長把學習當成了孩子的全部生活,必然會讓孩子感覺到父母的很難溝通,很不通情達理,甚至很難讓孩子信服家長。所以,家長平時必須多靜下心來聽聽孩子心裡想什麼,需要什麼,然後再合理給予。當然這種給予是建立在規則之內的相對自由,而不是完全的放縱。如果家長和孩子多擁有一些共同的興趣點,無疑會對增進親子溝通的效果會有很大的幫助,希望家長們在培養孩子興趣與愛好的同時,也花一點時間來學習一下孩子正關注的興趣。 

         方法九:培養孩子擁有良好的學習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會極大地促進孩子對時間的自我管理能力,讓孩子自覺進入學習狀態,逐步養成獨立學習的意識。經常看到很多磨蹭和拖拉的孩子家長總愛幹費力不討好的事,比如站在孩子身邊不停地指手劃腳,甚至發洩自己的不滿,這種陪伴其實是在人為破壞著孩子學習的興趣,影響孩子的情緒。家長可以在我部落格裡找到學習習慣培養的方法,來針對孩子的個性特點分段做好學習習慣的培養。這裡必須要強調在對孩子進入學習習慣培養之前,必須要把上面所提及的各種因素都合理解決後才能實施,否則會讓孩子在學習習慣培養的過程中受到很多人為因素的干擾,給孩子造成習慣培養的困難。習慣培養需要家長有充足的耐心,有堅強的毅力,有良好的心態,切莫急功近利,急三火四,一定要有長遠的眼光,把培養孩子一生的好習慣做為最終著眼點,而不是孩子多考幾分的問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自己錄歌用什麼軟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