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燕山東

    自古道:開國承家,小人勿用。無論是治理國家還是用兵打仗,最怕誤用庸才,所託非人。古代的賢明君主,有一項最為基本的素質,就是慧眼識人,知人善任。能做到這一點的,看似簡單,實則大不容易。典型例子就是唐朝皇帝唐玄宗,前半生重用賢良臣子,姚崇、宋璟等德才兼備之人躋身朝堂,使得大唐國泰民安,出現開元之治的太平盛世。後半生寵信李林甫、安祿山等奸佞之臣,釀成安史之亂那樣的慘禍,使得唐朝一蹶不振。

    明朝末年,外有努爾哈赤、皇太極強寇臨邊,侵擾邊境,內有李自成、張獻忠等揭竿而起,縱橫中原,內憂外患交相困擾之下,明朝統治遭受到前所未見的巨大危機。所幸的是,崇禎皇帝繼位後,沒有像其他末代皇帝一樣,唉聲嘆氣聽天由命,而是力圖振作,想憑藉自己的努力改善局面,讓明朝轉危為安。可惜的是,崇禎皇帝態度可圈可點,但眼光和能力卻實在差強人意,在用人等關鍵方面接連出現重大失誤,使得局面最終不可收拾。

    崇禎皇位在位期間,因為性格急躁急於求成,大學士、兵部尚書等要職,一度像走馬燈一樣頻繁換人,絕大部分都令崇禎極不滿意。其中唯有一個人,獲得了崇禎的信任和賞識,對他委以重任,凡是此人所提建議,崇禎幾乎都是有求必應,全力支援,熱切期盼此人能成為明朝的救星,拯救明朝的危急局面。可惜的是,崇禎看走了眼,這個人非但沒能濟世安民,反而讓明朝不可收拾,走上絕路。

    這個人就是明朝兵部尚書楊嗣昌。楊嗣昌,是明朝末年曆史舞臺上的重要人物,在崇禎支援下,楊嗣昌執掌大權四年,在崇禎時期,這已經算相當長的時間了。楊嗣昌是萬曆年間進士出身,長期在戶部擔任主事、員外郎等官職,天啟年間魏忠賢作亂之時,楊嗣昌見時局混亂,一度掛冠歸隱,回到老家隱居。崇禎初年,楊嗣昌再度出山,迅速獲得了崇禎的賞識,歷任右僉都御史、宣大總督等職務。

    楊嗣昌多次上書朝廷,陳述對時局見解,崇禎皇帝和他一見投緣,有相見恨晚之感,楊嗣昌從此青雲直上,到崇禎十年成為明朝兵部尚書、大學士,全面負責內外用兵。楊嗣昌在明末大臣中,算是出類拔萃的一個。他忠心不二,不貪財貨,勇於任事,他的用兵之才,在崇禎手下大臣中,也稱得上是鳳毛麟角。

    在鎮壓農民軍時,他提出的“四正六隅、十面張網”之策卓有成效,一度把李自成、張獻忠打的潰不成軍走投無路。在應對關外清軍時,他主張“攘外必先安內”的對策,都可圈可點。但是,楊嗣昌有幾個最大的弱點,並且造成了難以彌補的損失。第一點是他為人心胸狹隘,不能容人,對於持不同意見的將帥不能虛懷若谷,反而不惜痛下殺手。

    比如陝西三邊總督孫傳庭,是明末第一流的軍事人才,忠心事主,才幹卓異,在黑水峪之戰捕獲第一代闖王高迎祥,又在潼關南原之戰中把李自成打成光桿司令,堪稱李自成的天敵。但就因為他生性耿直,與楊嗣昌意見不合,楊嗣昌恨之入骨,百般構陷打擊,使得孫傳庭含冤入獄,而當時正是明朝對內對外用兵的關鍵時刻,這樣難得的將帥之才卻被楊嗣昌關進大牢。等孫傳庭出來時,局面已經今非昔比,不可挽回了。

    宣大總督盧象升,也是明朝末年將帥中的一線人物,驍勇善戰,足智多謀,對朝廷赤膽忠心。但他同樣因為與楊嗣昌意見衝突,多次與楊嗣昌當面爭論,使得楊嗣昌懷恨在心。在鉅鹿之戰中,盧象升帶領弱勢兵力迎戰清軍,楊嗣昌挾私報復,坐擁重兵卻袖手旁觀,不發一兵一卒助戰,使得盧象升全軍覆沒,戰死沙場。孫傳庭與盧象升都是朝廷急需的數一數二的人才,卻遭楊嗣昌以一己之私痛下殺手,使得明朝形勢雪上加霜。

    楊嗣昌的第二個弱點,是他沒有知人之明。他向崇禎推薦的大臣熊文燦,力保其才堪大用。結果在張獻忠即將被剿滅的關鍵時刻,熊文燦卻露出草包本色,稀裡糊塗上了張獻忠的當,把張獻忠的假投降信以為真,使得張獻忠躲過一劫,不久後再度造反,攻破襄陽殺死明朝襄王,給明朝留下無窮後患。可以說,正是因為崇禎重用楊嗣昌,使得明朝末年局勢不可收拾,走上了絕路。

  • 2 # 顫動的丹田

    主要是跟崇禎皇帝談得來。

    楊嗣昌進士出身,工筆札,有口辯,天文地理五行陰陽兵書無所不通,是明代以“知兵”,即“懂軍事”為時髦的文官階層中最典型那一類人,與崇禎可謂最佳聊友,二人經常深談良久。

    楊嗣昌為什麼能跟崇禎帝說的如此投機呢?最主要的一點,在於面對社稷荼毒、天下亂局的崇禎心煩意亂到快要神經錯亂之際,楊嗣昌的出現,給他描繪了一個未來虛妄的中興幻境,極大的撫慰了急性子皇帝躁亂的心靈,使崇禎覺得自信感爆棚的楊嗣昌簡直就是一群廢物大臣裡的智慧超人。

    作為楊嗣昌,他既是一個朝中重臣,又作把握天下乾坤的大官,其最大價值僅僅在於,在那個時代是崇禎皇帝的最好心理疏導醫生。

  • 3 # 愛冬的文

    在老家守孝楊嗣昌接到了崇禎的聖旨,讓他別守孝了,來北京任職。1637年,楊嗣昌到達北京。出任兵部尚書。

    此時的朝廷內憂外患,幾十萬農民起義軍在中原流動作戰;關外清兵多次入境掠擾,威脅京師。崇禎皇帝焦頭爛額,想起了在家守孝的楊嗣昌。

    楊嗣昌在家守孝的時候,非常關心時局的變化,腦中形成解決當前時局的辦法。進京赴任後,便將自己計劃和盤托出。楊嗣昌學問很好,口才也好。彙報計劃時,引經據典,侃侃而談。崇禎聽後非常高興。甚至驚歎:"用卿恨晚!"。對他幾乎言聽計從,建立了初步的信任。

    楊嗣昌的計劃主要內容是:一、攘外必先安內;二,足食然後足兵;三、保民方能蕩寇。

    說白了就是對清和議贏的時間,首先解決農民起義軍的問題,然後再對清作戰。

    楊嗣昌制定了"四正六隅、十面張網"的圍剿農民起義軍計劃。

    此時的清朝,無論國力兵力差明朝很多,清兵主要目的是擄掠人口財物。楊嗣昌的計劃符合當時的基本情況,是極為正確的。

    崇禎瞻前顧後,猶疑不決,斷送了楊嗣昌的計劃,斷送了明朝中興的機會,也斷送了楊嗣昌的生命。

    在崇禎的支援下,楊嗣昌的圍剿農民起義軍計劃大獲成功。農民起義軍領袖劉國能、張獻忠先後投降。李自成率劉宗敏、田見秀等十八騎逃亡商洛山中。

    楊嗣昌的“安內”取得了成效。可他主張的對清和議卻因崇禎瞻前顧後,猶疑不決,遲遲不能達成協議。主張的對清和議的楊嗣昌受到主戰派和言官的彈劾。面對眾多文武官員的反對,崇禎猶豫退縮了。

    崇禎雖然沒有堅定支援楊嗣昌,可楊嗣昌的功績得到了獎賞。提拔為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崇禎知道楊嗣昌無派無爭,勇於擔事,忠誠務實。對他是更加信任。

    1639年,未能達成和議的清兵開始了報復性的入塞擄掠。明軍大敗。崇禎不顧楊嗣昌的反對,將圍剿農民起義軍的洪承疇、孫傳庭調到京師。不久農民起義軍死灰復燃。張獻忠反降,李自成出山。

    楊嗣昌的計劃徹底破產。明軍永遠失去了剿滅農民起義軍的機會。

    楊嗣昌沒有辜負崇禎的信任,用生命回報了信任他的人

    事以至此,楊嗣昌承擔了責任,辭去東閣大學士職位。楊嗣昌請求督師帶兵進川清剿農民起義軍。朝廷多年打仗,橫徵暴斂,民不聊生。農民起義軍隊伍急劇擴大。相繼攻佔了洛陽、襄陽。楊嗣昌四處圍剿,疲於奔命。

    1641年4月,本已重病在身的楊嗣昌驚憂交加而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才能把包子饅頭蒸得像泡沫一樣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