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子羽的文庫
-
2 # 老戴ddf
文人相輕,同行相妒是一個道理,特別是文人,不談接受知識的多寡,就其個人的經歷,審美觀點,政治操守就不可能劃上等號,所以,觀點不同就易於起衝突,互相之間水火不容,甚至互相攻訐,這裡要說有兩種比較突出,一種是純文化或藝術的,另一種是政治的,在有些時候文人這種爭論或者叫討論也會帶來好處。讓大眾從中辨別是非。經過時間孰是孰非就有了結果。最典型的是:改革開放初期關於(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引起全國大討論。爭論的結果是肯定的。全民公認。反派知識分子也只好閉嘴!
-
3 # 悅讀閱篤
曾經一位很尊重的師長,在教導我安心耐住寂寞做實驗的時候,語重心長的告訴我,知識分子之間的鬥爭不是鬥爭,還是實驗室清淨。
雖然不知道究竟是如何的鬥爭,但在逐漸接觸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小說作品後,對師長的教誨理解更深刻,的確,實驗室最乾淨,你做了多少資料,就能得到多少材料。
-
4 # 路子1988
文人相輕,似乎是個“優良傳統”,說到底,還是“錢”與“價值”的問題。
我身邊,寫詩的瞧不起寫散文的,散文隨筆的又瞧不起寫小說的,同樣寫小說,“純”文學的看不起網路小說,當然,這些人一慣瞧不起寫成功學,博流量的雞湯作者。
真正堅守陣地,熬“純文學”領域的,現在似乎連領域都沒有了,凋零得落寞讓人心疼,最沒錢卻又無可奈何。但是還是有人在堅守,耐得住性子,守得住寂寞的文人,本身
有些孤獨也很高傲,骨子裡,他們看不起錢。
寫流量文章的,瞧不起這群窮酸還迂腐的純文學作者。自然寫流量文字,“錢”來得快一些,不需要多久的存在感,也不太去深究文字承載的價值。
我們不能一邊鄙夷一邊貪婪,一邊聒噪一邊認同,自然,對自己完全沒經歷過的事情,還是保守一些好,敢高談闊論喋喋不休,得擁有一種多麼變態的自信。
-
5 # 大豬蹄子研究院
“文人相輕”,說到底還是讀書的境界沒到那個點上。古有“君子之交淡如水”,也有伯牙子期的高山流水謂知音,這都是上升到了一定層次的。
真正的文人,像李白那樣,當年李白官場失意,便醉情于山水,杜甫遇之,便跟著一起遊覽大唐的名山大川,這是文人之間的惺惺相惜,互相尊重,並不是說李白是個失敗者就輕視他。當然很多人都做不到這等的才華出眾,甚至不及一星半點。所以就有了現在的真正的作家看不起寫小說的啥的,寫小說的鄙視寫網文的,寫網文的不屑於看寫小黃文的。其實,他們都是執著於文字,咬文嚼字說不上,但只要你看了能有所收穫,就不枉作者寫雞湯文也好,教你怎麼談戀愛也好,或許作者只是寫作愛好呢?
回過頭來,讀高中的時候,理科生多是瞧不起學文科的,這裡說的不一定是文人,也可以是文化人,因為他們畢竟受過教育。但都是受教育,硬是有人對不同的文化知識存有不一樣的意見,一千個莎士比亞筆下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們不能要求別人的看法,不能控制別人的思想,所以,文化上,要求同存異或許可以帶來更好的文化認同感。
綜上,為什麼“文人相輕”,或許是境界、層次還不在一個層面上,世界上各種各樣的“文人”存在,存在即是合理的。而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將是網際網路使用者需要去學會的。
-
6 # hy春風裡
可以直接理解成“狂妄自大”麼。
總是認為自己才高八斗,學富五車,別人都不及自己,對於別人說的話向來是嗤之以鼻。
就現在來說,光從文學上來講,“文人相輕”,我是不知道的。
畢竟自己也沒能力進入文人的圈子,不過從網上各種名人之間的互懟,是不是也能體現就那麼一點。
在自己身邊,雖說沒有“文人”,但是人與人之間還是都是如此的。
現在的人,基本都以自我為中心,對於他人的思想意見,或是言語,都看不起。
社會太浮躁,人心難得平靜。
對於古人總結出來的東西,都是好的不學,學壞的。
根本沒有以史為鑑的想法和態度,中國歷史歷經千百年,到頭來,人還是要走老路,這是人心,人慾的問題。
若是人心不變,那千百年以後還是如此。
-
7 # 禦極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再者,總記得文人相輕,其實還有文人相惜呢!猶如以德報怨何以報德,人們總是喜歡記住半句話。。。
-
8 # 夏瞄淺談
三國·魏·曹丕《典論·論文》說的“文人相輕,自古而然”。《典論·論文》裡指出文人之所以相輕是因為“夫人善於自見,而文非一體;鮮能備善,是以各以所長,相輕所短……斯不自見之患也。”
簡單來說就是,人的天性就是善於發現自身的優點。許多作家水平差不多,還是要比較出高下,就是天性使然。尤其是文學有不同的體裁,小說詩歌散文等等,很難做到樣樣都好,可是許多作家,擅長某個體裁,便拿自己擅長的體裁,去比他人不擅長的,以此得出他人不如自己的結論。
不過魯迅先生說過,“文人不應該隨和;而且文人也不會隨和,會隨和的,只有和事佬。”
自古文人相輕,還有許多趣事:說劉文典是研究莊子的大師,十分狂傲。他講:全中國懂莊子的就兩個半人,莊子本人算一個,烏七雜八的算半個,剩下一個就是我。瞧不起沈從文。
沈從文晉升教授,他就不滿意:沈從文算什麼教授?在西南聯大,陳寅恪才是真正的教授,要是我給開工資,陳寅恪應該拿四百塊,我拿四十塊,朱自清拿四塊,沈從文四毛錢都沒有。他都當教授了,那我是什麼?我豈不成了太上教授?那日,日軍飛機扔炸彈。大家紛紛逃跑。
陳寅恪逃跑。劉文典逃跑。沈從文也逃跑。不巧被劉文典遇上了。劉文典破口大罵:陳寅恪跑是為了保護國粹,我跑是為了保護《莊子》,學生跑是為了留個種子,你跑個什麼!
其實不止是文人,任何人都相輕,如同你總是不同意別人看法一樣,文人只是用自己的文字傳播讓更多的人知道了而已。偷偷告訴你,文人其實還愛互粉。
-
9 # 哲學淺釋
這不是病句。是一種大智慧。比如佛說了48年法,信眾歌頌他的豐功偉績!可他自己卻說:我說的法如爪土,未說的法如大地土。再後來信眾問佛說了那些大法?他答曰、我沒說一法於人間!。否定的否定是肯定。否定的肯定是什麼都沒說,結論留給讀者。意思罪惡不在孔乙己一人身上,這種罪惡的現狀不因孔乙己的生死而興衰。震盪一杯水不是目的,是要人們看到無邊的苦海,從而去努力尋找到達彼岸的航船。
-
10 # 江山165940261
文人相輕,自古以來就有,大人物暫且不說,就說說身邊的小人物吧。有個朋友喜歡寫作,據他所說二十多年前鄉里曾打算推薦他做通訊員,可是他沒有後臺,被另一個人頂替了。從此,朋友一直反感那個頂替他做了通訊員的人。只要看到通訊員寫的稿子,就極盡貶低之能事,不過還好,這位朋友並沒因此而頹廢,而是更加努力,憑著自己的實力加入了市作協。
讓我不明白的,他們單獨與我談起對方時,總是相互鄙視。可是一旦倆人見面,就互相吹捧……現在想來,仍覺可笑。
回覆列表
自古文人多清貧
自古書生多苦寒
現在的詩人,已經存在於很小的一個圈子了
詩人的東西,也越來越被人難以理解,難以融入
所以,現在不論是詩人,還是詞人,都是抱負無門,腹無相訴
就像歌詞一樣,古風圈越來越亂,流行曲越來越膚淺
不知道是文化的沉淪,還是藝術的相輕
總之,現在空有筆墨書香,卻無風華絕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