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老家夏至節這天是一定要喝羊湯的,據說夏至這天喝羊湯,一整年都不會感冒(有點扯了哈),喝羊湯時吃炕餅是絕配,掰成小塊泡在羊湯裡,有點陝西羊肉泡饃的感覺。不知道其他各地,夏至這天都有哪些風俗習慣呢?
2
回覆列表
  • 1 # 彭城馬敏

    北方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說話,北京一帶在夏至這天有吃麵條的習俗。西北地區如陝西有吃粽子的習慣。在南方稱人檢驗體重,擀麵成薄餅,配以青菜臘肉等祭祖後食用。有些地方外甥、外甥女到孃舅家吃飯,飯食要有莧菜和葫蘿蔔。廣州特別是江陽地區有食狗肉祛邪補身的習俗。

  • 2 # 浩然文史

    夏至是中國傳統的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個節氣,一般時間在公曆的6月21日或22日。在這一天裡,太陽的高度達到極致,Sunny幾乎直射北迴歸線,北半球的白晝最長,夜晚最短,故夏至,又稱“日長至”。而南半球的情況則正好相反。俗語有“夏至未來莫道熱,冬至未來莫道寒”之說,可見從夏至開始,天就一天天炎熱起來了。

    夏至是中國二十四節氣中最古老的幾個節氣之一,早在先秦時期,就有“二分、二至”(《尚書》)的說法,其中二至即是指夏至和冬至,在當時叫做“日永”和“日短”,非常的形象。在幾千年的時間裡,夏至一直是中國從官方到民間都非常重視的一個節氣,也發展出了紛繁複雜的歲時節俗。今天,咱就來跟大家介紹一下。

    一、夏至的祭祀節俗

    夏至作為古代最重要的節氣之一,自先秦以來就有著國家主持的祭祀活動。如《周禮》中有:“以夏日至致地示物鬽,以禬國之凶荒,民之札喪”的說法。地示即地神,物鬽即百物之神也就是各種魑魅魍魎。這句話是說,在夏至這天國家要主持祭祀地神和百物之神,從而可以避免國家鬧饑荒,老百姓因為瘟疫而死亡。從這句話中我們還可以看出夏至祭祀的兩個主要的願景:農業豐收和免除瘟疫。這兩個願景實際上也是導致夏至各類節俗產生的主要原因。

    夏至的官方祭祀一直持續到清朝。如清人的著作《帝京歲時紀勝》中記載:“夏至大祀方澤,乃國之大典”,所謂方澤,即人工挖掘的方形水池。清朝時每逢夏至,在北京城的北郊挖掘方形的水池,舉行盛大的祭祀活動。相應的在冬至的時候,要祭天於寰丘,一方一圓,體現了中國古代天圓地方的觀念。祭祀的時候當然少不了各種獻祭、歌舞等內容,這個歷朝歷代都有不同,便不詳述了。

    方澤壇(在今北京地壇公園)

    除了官方主持的祭奠之外,在民間還存在著更為廣泛的祭祖習俗。與其他時節比如清明的祭祖不同,由於夏至通常是一季農忙結束的時候,新的農作物剛剛收穫,所以夏至的祭祖往往採用“薦新”的形式。也就是將新收穫的農作物製成各種食物,作為貢品敬獻給祖先,一方面請祖先品嚐,另外也存了感謝祖先保佑豐收的意思。夏至祭祖的習俗同樣傳自先秦,如《管子》中就有“以春日至始,數九十二日,謂之夏至,而麥熟。天子祀於太(大)宗,其盛以麥。麥者,谷之始也;宗者,族之始也。同族者人(入),殊族者處(止)。皆齊(齋)”的說法。這一習俗一直傳承到今天。如今每逢夏至,在中國很多地區人們還會將新收穫的農作物製成各具地方特色的食物,舉行祭祖活動。如江蘇的蘇錫常地區,人們習慣以米麥粥祭祖, 或用麥粉調糊糊,攤成薄餅烤熟食用。夾以青菜、豆莢、豆腐,及臘肉等,稱為“夏至餅”。 廣東的一些地方會用荔枝祭祖。而在浙江東陽,人們除了祭祀祖先,還要祭祀土地神,將草標插在田間,擺上各類酒肉祭祀,當地人稱之為“祭田婆”。

    “夏至餅”

    二、夏至的飲食節俗

    說道夏至的飲食,民諺有“冬至餃子夏至面”之說,可見吃麵條是夏至最為知名的飲食節俗。實際上,夏至吃麵只是中國華北地區的飲食節俗。前引《帝京歲時紀勝》載:“京師於是日家傢俱食冷淘面,即俗說過水麵是也,乃都門之美品”,可見這一習俗最早是在北京興起,後來擴散到了華北的天津、山東等地。

    夏至涼麵,各地有不同做法

    而在中國南方的一些地區,夏至這天與端午一樣,是要吃粽子的。這一習俗的起源可要比吃麵條早得多了。成書於南朝的《荊楚歲時記》中就有“夏至節日食粽”的記載。而《太平御覽》中更是詳細的解釋說:“仲夏端午,端,初也。俗重五日與夏至同,先節一日,又以菰葉裹黏米,以粟(果)棗灰汁煮,令熟,節日啖”。而到了唐朝,在夏至這天除了吃粽子,還流行吃烤鵝。大詩人白居易有《和夢得夏至憶蘇州呈盧賓客》一詩,其中就有“憶在蘇州日,常諳夏至筵。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鵝鮮。”當然,這也可能是當時江南地區的地方性食俗。

    很多地方夏至一樣要吃粽子

    有人以夏至日吃粽子為由,認為端午節源自夏至,這其實是不靠譜的一種說法。其實在中國古代很長一段時間裡,端午和夏至作為臨近的兩個節日,不同的地方可以說是各有側重的,。大致來說,北方多重端午而南方多重夏至,所以在節俗上有所交叉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江南地區的夏至飲食不同地方差別很大,有吃粽子的,也有吃餛飩的,而最具特色的節日飲食則是“夏至粥”。夏至粥一般是用小麥、蠶豆加糖煮成,也有的地方會加上薏米仁、蓮子、紅豆、紅棗等各種材料。煮好之後還要相互贈送,也是一種傳統的“薦新”的習俗。

    夏至粥

    而到了兩廣地區,夏至的食俗就更為奇特了。在這裡,每逢夏至流行“烹犬而食”。按當地的說法,夏至吃狗肉有“解瘧疾”“闢陰氣”“扶陽氣”等諸多好處。在吃狗肉的同時,當地人還習慣將狗肉與荔枝同食,或飲荔枝酒,據說有“助陽氣”的作用。至今,每年在廣西的玉林還都有荔枝狗肉節,非常的有名。

    玉林狗肉節近年引起很大爭議

    三、夏至的忌諱

    農曆的五月,在古代被稱作“惡月”,是個氣候炎熱,疫病多發的月份。夏至作為五月份的一個節氣,在這種自然環境下也產生了很多忌諱習慣。比如在夏至這天,很多地方都有“不坐門檻”的忌諱,認為坐門檻會導致“疰夏”。疰夏是一種疾病,多見於小兒,是由於夏天持續炎熱導致小孩迴圈系統出現問題,從而發燒的一種疾病。

    除此之外,有些地區還有夏至“秤人”的習俗。”如民國16年《瓜洲續志》:記載,當地夏至這天“男女小孩以秤權輕重,謂之‘秤人’。向各戶討七家茶葉泡給小孩飲,雲不疰夏。”也是為了避免小孩疰夏產生的一些習俗。

    好了,關於夏至的習俗,就為大家介紹這些。希望大家喜歡。

    參考文獻:

    張勃、榮新:《中國民俗通志·節日誌》,山東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江玉樣、牛會娟:《夏至陰生景漸催——夏至與伏日的習俗》,《文史雜誌》2014年第4期。

  • 3 # 九五就是我

    夏至是很重要的節氣,白天最長,冬天最短。北極南極會出現極晝極夜的特殊地理環境。

    小時候印象最深的就是趴在勾稱上稱體重。這也是一年中唯一一次知道自己體重的機會!這個風俗應該從古代遺留下來的。

    在古代包括近代營養很差,體重就是健康的最重要的標準。我記得有幾年我的體重都沒怎麼增加。好懷戀那段沒有胖子的時代,每個人身材都是那麼的勻稱,只是小孩太瘦了,胸口都是標準的搓衣板。

    再就是請上裁縫到家好吃好喝在家住上幾天,一家人的夏裝和秋服都會在這幾天準備好。對於我們小孩子來說衣服會做大好幾個尺寸。褲頭都可以當成裙子穿,褲腳太長總會被我踩上好幾個洞。最開心的就是穿上的確涼的短袖。這短袖可是奢飾品。一般都是長袖冬天就是內衣。

    吃的方面每天都會有一碗葷菜,主要給手藝人加餐。裁縫走了,木匠也會住家修修補補!你們家鄉有哪些風俗呢?

  • 4 # 彭城馬敏

    北方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說話,北京一帶在夏至這天有吃麵條的習俗。西北地區如陝西有吃粽子的習慣。在南方稱人檢驗體重,擀麵成薄餅,配以青菜臘肉等祭祖後食用。有些地方外甥、外甥女到孃舅家吃飯,飯食要有莧菜和葫蘿蔔。廣州特別是江陽地區有食狗肉祛邪補身的習俗。

  • 5 # 浩然文史

    夏至是中國傳統的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個節氣,一般時間在公曆的6月21日或22日。在這一天裡,太陽的高度達到極致,Sunny幾乎直射北迴歸線,北半球的白晝最長,夜晚最短,故夏至,又稱“日長至”。而南半球的情況則正好相反。俗語有“夏至未來莫道熱,冬至未來莫道寒”之說,可見從夏至開始,天就一天天炎熱起來了。

    夏至是中國二十四節氣中最古老的幾個節氣之一,早在先秦時期,就有“二分、二至”(《尚書》)的說法,其中二至即是指夏至和冬至,在當時叫做“日永”和“日短”,非常的形象。在幾千年的時間裡,夏至一直是中國從官方到民間都非常重視的一個節氣,也發展出了紛繁複雜的歲時節俗。今天,咱就來跟大家介紹一下。

    一、夏至的祭祀節俗

    夏至作為古代最重要的節氣之一,自先秦以來就有著國家主持的祭祀活動。如《周禮》中有:“以夏日至致地示物鬽,以禬國之凶荒,民之札喪”的說法。地示即地神,物鬽即百物之神也就是各種魑魅魍魎。這句話是說,在夏至這天國家要主持祭祀地神和百物之神,從而可以避免國家鬧饑荒,老百姓因為瘟疫而死亡。從這句話中我們還可以看出夏至祭祀的兩個主要的願景:農業豐收和免除瘟疫。這兩個願景實際上也是導致夏至各類節俗產生的主要原因。

    夏至的官方祭祀一直持續到清朝。如清人的著作《帝京歲時紀勝》中記載:“夏至大祀方澤,乃國之大典”,所謂方澤,即人工挖掘的方形水池。清朝時每逢夏至,在北京城的北郊挖掘方形的水池,舉行盛大的祭祀活動。相應的在冬至的時候,要祭天於寰丘,一方一圓,體現了中國古代天圓地方的觀念。祭祀的時候當然少不了各種獻祭、歌舞等內容,這個歷朝歷代都有不同,便不詳述了。

    方澤壇(在今北京地壇公園)

    除了官方主持的祭奠之外,在民間還存在著更為廣泛的祭祖習俗。與其他時節比如清明的祭祖不同,由於夏至通常是一季農忙結束的時候,新的農作物剛剛收穫,所以夏至的祭祖往往採用“薦新”的形式。也就是將新收穫的農作物製成各種食物,作為貢品敬獻給祖先,一方面請祖先品嚐,另外也存了感謝祖先保佑豐收的意思。夏至祭祖的習俗同樣傳自先秦,如《管子》中就有“以春日至始,數九十二日,謂之夏至,而麥熟。天子祀於太(大)宗,其盛以麥。麥者,谷之始也;宗者,族之始也。同族者人(入),殊族者處(止)。皆齊(齋)”的說法。這一習俗一直傳承到今天。如今每逢夏至,在中國很多地區人們還會將新收穫的農作物製成各具地方特色的食物,舉行祭祖活動。如江蘇的蘇錫常地區,人們習慣以米麥粥祭祖, 或用麥粉調糊糊,攤成薄餅烤熟食用。夾以青菜、豆莢、豆腐,及臘肉等,稱為“夏至餅”。 廣東的一些地方會用荔枝祭祖。而在浙江東陽,人們除了祭祀祖先,還要祭祀土地神,將草標插在田間,擺上各類酒肉祭祀,當地人稱之為“祭田婆”。

    “夏至餅”

    二、夏至的飲食節俗

    說道夏至的飲食,民諺有“冬至餃子夏至面”之說,可見吃麵條是夏至最為知名的飲食節俗。實際上,夏至吃麵只是中國華北地區的飲食節俗。前引《帝京歲時紀勝》載:“京師於是日家傢俱食冷淘面,即俗說過水麵是也,乃都門之美品”,可見這一習俗最早是在北京興起,後來擴散到了華北的天津、山東等地。

    夏至涼麵,各地有不同做法

    而在中國南方的一些地區,夏至這天與端午一樣,是要吃粽子的。這一習俗的起源可要比吃麵條早得多了。成書於南朝的《荊楚歲時記》中就有“夏至節日食粽”的記載。而《太平御覽》中更是詳細的解釋說:“仲夏端午,端,初也。俗重五日與夏至同,先節一日,又以菰葉裹黏米,以粟(果)棗灰汁煮,令熟,節日啖”。而到了唐朝,在夏至這天除了吃粽子,還流行吃烤鵝。大詩人白居易有《和夢得夏至憶蘇州呈盧賓客》一詩,其中就有“憶在蘇州日,常諳夏至筵。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鵝鮮。”當然,這也可能是當時江南地區的地方性食俗。

    很多地方夏至一樣要吃粽子

    有人以夏至日吃粽子為由,認為端午節源自夏至,這其實是不靠譜的一種說法。其實在中國古代很長一段時間裡,端午和夏至作為臨近的兩個節日,不同的地方可以說是各有側重的,。大致來說,北方多重端午而南方多重夏至,所以在節俗上有所交叉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江南地區的夏至飲食不同地方差別很大,有吃粽子的,也有吃餛飩的,而最具特色的節日飲食則是“夏至粥”。夏至粥一般是用小麥、蠶豆加糖煮成,也有的地方會加上薏米仁、蓮子、紅豆、紅棗等各種材料。煮好之後還要相互贈送,也是一種傳統的“薦新”的習俗。

    夏至粥

    而到了兩廣地區,夏至的食俗就更為奇特了。在這裡,每逢夏至流行“烹犬而食”。按當地的說法,夏至吃狗肉有“解瘧疾”“闢陰氣”“扶陽氣”等諸多好處。在吃狗肉的同時,當地人還習慣將狗肉與荔枝同食,或飲荔枝酒,據說有“助陽氣”的作用。至今,每年在廣西的玉林還都有荔枝狗肉節,非常的有名。

    玉林狗肉節近年引起很大爭議

    三、夏至的忌諱

    農曆的五月,在古代被稱作“惡月”,是個氣候炎熱,疫病多發的月份。夏至作為五月份的一個節氣,在這種自然環境下也產生了很多忌諱習慣。比如在夏至這天,很多地方都有“不坐門檻”的忌諱,認為坐門檻會導致“疰夏”。疰夏是一種疾病,多見於小兒,是由於夏天持續炎熱導致小孩迴圈系統出現問題,從而發燒的一種疾病。

    除此之外,有些地區還有夏至“秤人”的習俗。”如民國16年《瓜洲續志》:記載,當地夏至這天“男女小孩以秤權輕重,謂之‘秤人’。向各戶討七家茶葉泡給小孩飲,雲不疰夏。”也是為了避免小孩疰夏產生的一些習俗。

    好了,關於夏至的習俗,就為大家介紹這些。希望大家喜歡。

    參考文獻:

    張勃、榮新:《中國民俗通志·節日誌》,山東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江玉樣、牛會娟:《夏至陰生景漸催——夏至與伏日的習俗》,《文史雜誌》2014年第4期。

  • 6 # 九五就是我

    夏至是很重要的節氣,白天最長,冬天最短。北極南極會出現極晝極夜的特殊地理環境。

    小時候印象最深的就是趴在勾稱上稱體重。這也是一年中唯一一次知道自己體重的機會!這個風俗應該從古代遺留下來的。

    在古代包括近代營養很差,體重就是健康的最重要的標準。我記得有幾年我的體重都沒怎麼增加。好懷戀那段沒有胖子的時代,每個人身材都是那麼的勻稱,只是小孩太瘦了,胸口都是標準的搓衣板。

    再就是請上裁縫到家好吃好喝在家住上幾天,一家人的夏裝和秋服都會在這幾天準備好。對於我們小孩子來說衣服會做大好幾個尺寸。褲頭都可以當成裙子穿,褲腳太長總會被我踩上好幾個洞。最開心的就是穿上的確涼的短袖。這短袖可是奢飾品。一般都是長袖冬天就是內衣。

    吃的方面每天都會有一碗葷菜,主要給手藝人加餐。裁縫走了,木匠也會住家修修補補!你們家鄉有哪些風俗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逆光怎樣拍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