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6
回覆列表
  • 1 # 嶺南孤客

    問的命題,我的理解不知道對不對。只有楷書才有“橫抗肩”的情況。一字中幾橫並列,不能筆筆抗肩。行書中橫筆回筆時也會出現。

  • 2 # 白銀山翠雲齋

    書法中要扛肩的橫畫主要如下幾點:

    一、在這一橫畫下一筆畫的位置是在橫畫的上部,扛肩是因為筆勢向上,為寫下一畫而產生的。

    二、扛肩的橫畫是這個字的主要筆畫,為了控制字的重心而加重筆力而產生的扛肩。

    三、魏碑的橫畫多以扛肩來收筆,以增雄強之力。

    扛肩之筆畫增加端莊沉穩的意境,如果寫草書時偶來一筆扛肩的橫畫,便起懸崖勒馬之勢,險中求穩之意,但是如處理不好扛肩的位置與章法的關係,則毀於扛肩,出現氣韻不暢,行筆無潤的死結之筆……

  • 3 # 書法功課

    這個還真不是誰能規定的

    如果誰硬性做個規定,可惜毫不客氣地說

    誰就是書奴!

    並且嚴格的說,

    並不是書法中扛肩會充滿美感,因為不同的字型形態是不一樣的。比如說天字,在篆書裡是這樣的

    在隸書裡是這樣的這兩種書體都沒有明顯的抗肩。書體演變是由篆書到隸書,後面開始分化,草書、行書和楷書並存。這裡面楷書抗肩出現最多,行書次之,草書則未必。然後是宋體和黑體:這兩種字型儘管不是書法當中的書體,但同樣可以做為字形演變中的考察物件。如果我們把古今字形演變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書家和字型放在一起,以抗肩角度來畫曲線的話,就是下圖:抗肩角度最高點是歐陽詢的楷書。同時,我們也可以清楚看到字形同樣是由對稱(篆書)-大致對稱(隸書)-不對稱(楷行草)-對稱(宋體黑體)這樣一個演變過程。從本質上說,這是人的審美取向的一個變化。楷行草在逐漸取代篆隸過程中,書寫性和簡便性比對稱性、清晰性更為重要,因此符合右手執筆斜向上的書寫方式當然比違背生理習慣的水平來的更自然、合理,同時為了平衡抗肩而採取多樣化的處理,顯然比單調的對稱更具有藝術性。因此漢字也就具備了向藝術發展的可能。——這也是西方文字沒有成為書法藝術的原因之一(有手寫體而沒有更高層次的藝術處理)。但隨著印刷術的發展進步,文字的書寫性又逐漸被清晰性所取代。宋代楷書的低迷,和印刷術的普及有一定關係,畢竟不在像唐朝那樣需要大量寫楷書的抄經生了。我們在閱讀宋體字書寫的文字時,遠比看楷書來的清晰易辨,更不用說行書和草書。當電腦逐漸普及時,連宋體字中橫那樣具有裝飾性的三角形都會讓人礙眼,於是更加對稱、水平的黑體字替代紙質印刷時的宋體也就理所應當了。因此,習慣於看印刷體和電腦體的朋友,初次看歐陽詢的楷書未必覺得好看,蘭亭序這樣的“天下第一行書”也看似普通平常,更不用說完全看不懂的草書了。但當我們對書法有一定了解和熟悉以後,從書寫性和藝術性去審視經典,就會有完全不同的感受。因為人的審美是會隨著認識而改變的。

  • 4 # 浪子文清108685086

    扛肩,是書法關於寫“橫”的一種技法術語,意思是橫劃的右面比左面略高。

    扛肩也作抗肩。本來是指人體的姿態,有的人兩個肩膀不平,一高一低,俗話叫“抗肩”。借用在書法中,是一種比喻義。因為“橫”像字的肩膀,在結字中很重要,但字的橫不能寫得太平,必須左低右高才平穩,故稱為“扛肩”

  • 5 # 吳自強書畫藝術

    首先要先說明一下書法中的一個術語--扛肩。扛肩也叫作抗肩。生活中本來是指人體的姿態,有的人兩個肩膀不一樣平,一高一低,俗稱“抗肩”。借喻在書法中,因為“橫”像字的肩膀,在結字中很重要,但字的橫不能寫得太平,必須左低右高才平穩視覺舒服,故稱為“扛肩”。其實所有的書法字型的橫都有扛肩,只是角度大小不同而已。

    我不用追溯說的太遠,就從四大楷書顏真卿的《多寶塔碑》、柳公權的《《玄秘塔碑》、歐陽詢的《九成宮碑》、趙孟頫的《玄妙觀重修三門記》中皆能看到扛肩用筆結字。

    諸位自上小學就聽老師說寫字要"橫平豎直",然而稍微學過一點書法的人都會發現,古人的字中幾乎沒有真正的橫平豎直。為什麼幾乎所有書家都不約而同的左低右高斜這麼一下呢?有人說,這是因為右手的自然習慣動作,導致這麼寫比較順手。然而這種觀點卻解釋不了為什麼橫斜這麼一下,字卻仍然不醜!如果寫一橫右側點低斜,形成一個向右下趨勢時,整個字瞬間便會特別違和,醜態頓顯。這個方向的改變,背後似乎蘊含著橫為什麼要上斜的原因理由。為什麼斜線向右上,給人好看的審美視覺;斜線向右下,卻給人違逆的不安定頹廢感覺。這其中必定有某種心理學及哲學的原因在影響著人們審美與價值取向。書畫中線條的位置和方向當作一種藝術生命的象徵,它能使人們產生一定的聯想:垂直線代表生命、尊嚴、永恆、權力以及抗拒變化的能力。水平線趨向於表示寂靜和安定、大海的平靜、死亡、大地和天空。斜線意味著行動、危險、崩潰、無法控制的感情和運動。

    在攝影中,水平的線暗示出一種地平線的感覺,所以穩重,同時也缺少變化。反映在書法中,就如同電腦字一般,嚴格水平的橫就會顯得死板。要破除這種死板,書家就會把橫向上斜一下,給人一種活潑的心理暗示,如同攝影中利用斜線構圖一樣。然而,為什麼向右上傾斜,而不向右下呢?因為向右下傾斜,就顯得消極危險,不如向右上傾斜那樣能高聳威嚴。

    如此這般,這也是因為人們的眼睛在觀看物體時,一般情況下,總是本能地按照從左向右、從上向下的順序,這個順序毫無疑問會影響觀者對畫面的心理感受。斜向右上的,會給人積極上升的心理暗示。

    斜向右下的,則消極終結,瞬間把視覺引向終點。

    所以書家為了破除"橫平"的平庸感,而令其向右上傾斜,從而更顯活潑生機。藝術是需要生命的。人的心態是需要積極的。扛肩如同黃金分割線一般,說也說不清楚:左低右高的扛肩就是這般的美,這一美就是幾千年……

  • 6 # 十力堂書法

    扛肩是楷書中常見的一個名詞,無論是唐楷還是魏楷。

    扛肩第一是書寫習慣使然,第二也是為了字型的美觀和耐看。增強書法的藝術性。

    扛肩是針對書法“橫”的書寫而言。在書寫橫時所出現的左低右高的現象稱之為扛肩。為什麼在篆書和隸書中沒有扛肩而到了楷書中無論那個書家都普遍出現扛肩現象?書寫工具的進步和書家的創新都是繞不過去的兩點。

    至於在書寫中哪些情況下需要扛肩,這就需要我們在臨摹古代法帖的時候多加註意和總結,單就顏體多寶塔而言,基本上無橫不扛肩,區別是有的扛肩角度大有的小,譬如多寶塔裡的“京”的長橫只是微微的扛肩,而“尋”中的長橫扛肩角度就很大了。

    所以扛肩是楷體書寫中一個普遍現象,我們要多加臨摹古代法帖,活學活用。

  • 7 # 墨中緣

    先說一下抗肩的概念,抗肩是書法一種術語,即左低右高。抗肩的種類有兩種,一種是小抗肩,二種是大抗肩。這是寫好橫的關鍵,也是書法中重要一個環節。

    既然這樣,總結出橫的抗肩五種情況,通俗說這五種情況左上橫一律抗肩,記住是左上橫抗肩。

    1、點的左上橫,例:思、恩

    2、捺的左上橫,例:大、長

    3、戈鉤的左上橫,例:我、代

    4、豎彎鉤的左上橫,例:幾、也

    5、心鉤的左上橫,例:態、忐

    6、左右結構的字左橫,例:林、朝

    朋友們可以找出相關的字,非常多,這樣就能掌握橫抗肩的要領。這裡要重要提示一點,有一種情況不抗肩,就是每個字最後一筆是橫不抗肩,例:且、旦、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給你影響最大的一部電影是什麼?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