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揮劍決浮雲6

    漢民族是個農耕民族,如果擴張就要有個條件,就是有適合耕種的土地。再往西往北都是草原沙漠了,即使擴張了也守不住。不過繼續向東北的勃海國,和向南的佔婆倒是有可能的,畢竟東北和東南有適合耕種的土地。但是這要取決於上層的意志,也受制於當時的交通運輸條件,領土太大瞭如何管理更是一個麻煩的事情。

  • 2 # 歷史留影機

    歷史不能假設,因此無法斷定如果沒有安史之亂,大唐還能不能在中亞重建權威。

    但是可以肯定的一點是,怛羅斯之戰讓大唐卻丟失了抵抗東進勢力的邊防前哨,只得將中亞的控制權拱手相讓。而就在四年半以後,安史之亂爆發,曾指揮怛羅斯之戰的高仙芝和他的親密戰友封常清被殺。

    也許,作為農業帝國,對外擴張在怛羅斯之戰發生的那年已經走到頭了,因為那一年大唐有三場敗仗,怛羅斯之戰僅僅是其中的一場。其餘分別是劍南節度使鮮于仲通在雲南敗於南詔,東北三鎮節度使安祿山敗於契丹和奚人。

    這也許並不是巧合!更像是徵兆:常年的對外用武,或許已達到帝國所能承受的極限!即使沒有安史之亂大唐也未必能繼續擴張,更何況安史之亂徹底使大唐失去了爭奪中亞的能力。

  • 3 # 風行147491062

    我認為不會,恆羅斯之戰唐軍輸了,雖然唐軍很強,但是當時大唐西邊的阿拉伯帝國也不是軟柿子,當然更重要的是那裡和中原地區實在是太遠了,唐軍要過河西走廊,過玉門關,過羅布泊,過塔格拉瑪幹大沙漠,補給和控制當地人民都是問題,朝廷也不會允許有一支天高皇帝遠的軍隊出現

  • 4 # 執斧談史說事

    怛羅斯之戰是世界上著名的一場戰役,它標誌著唐帝國在中亞霸權的衰落,而伊斯蘭勢力開始在中亞佔據主導地位。但實際上安史之亂才是導致唐帝國失去中亞霸權的根本原因,如果沒有安史之亂的話,唐帝國肯定還會繼續向西擴張勢力範圍。怛羅斯之戰

    怛羅斯之戰的失敗實際上並沒有讓唐帝國傷筋動骨,因為當時唐朝有49萬多強大地方鎮守軍隊,而安西節度使高仙芝統轄的只有2兩萬多人而已。怛羅斯之戰即使安西軍傾巢出動也不會超過3萬人,所以該戰中番漢聯軍只有三萬人是比較可信的。因此怛羅斯之戰因葛羅祿人叛變戰敗給唐帝國造成的損失有限,如果沒有安史之亂唐軍完全可以捲土重來。鼎盛時期的唐朝

    可是安史之亂卻讓國力大損的唐帝國失去了角逐中亞的力量,後來更是連安西和北庭都護府都被吐蕃吞併了,更有甚者連河西走廊等地區都一度被吐蕃長期佔領,直到張議潮率領歸義軍起義才重新歸入唐帝國版圖。據說吐蕃帝國吞併安西等地後為了爭奪中亞地區和阿拉伯帝國進行了三次大戰,因此新疆地區的伊斯蘭化被大大推遲了,直到喀喇汗國滅亡崇佛的于闐王國後才最終完成。前明後昏的唐玄宗

    當然即使沒有安史之亂唐帝國在中亞的霸權也勢必不能長久,因為這些地區遠離唐帝國核心區要保持勢力花費巨大。而當時的唐帝國在窮兵黷武又越來越昏庸的唐玄宗領導下已經有衰敗的跡象,所以即使沒有安史之亂要不了多久也會有別的內亂。更何況還要面對阿拉伯帝國和吐蕃帝國兩大帝國的夾擊,想要繼續保持在中亞的霸權幾乎是不可能的。

  • 5 # 心向青山

    答案是肯定的。

    怛羅斯之戰兩年後,公元753年,封常清滅大勃律,至此時,西域仍然勞勞控制在大唐手裡。

    怛羅斯之戰並沒有影響大唐對西域的經營。

    反觀阿拉伯帝國,此時阿拔斯王朝剛剛取代倭馬亞王朝(公元750年,怛羅斯之戰的前一年),政局不穩。

    怛羅斯之戰後,大食主帥阿布因功高震主被殺,大食內亂根本無暇東顧。

    大唐與阿拔斯王朝(黑衣大食)交手確實只有一次,但與倭馬亞王朝(白衣大食)交手多次,勝多敗少。

    因此,怛羅斯之戰對大唐經營西域本就影響有限,大唐之前在西域也並非沒有敗仗,不必誇大怛羅斯的影響。

    怛羅斯之戰後,如果沒有安史之亂,西域一定還會在大唐手中。

    大唐中衰的轉折點是安史之亂,並非怛羅斯之戰。

  • 6 # 草民瞭望臺

    首先要明白“擴張”本身就不是我中華民族的基因,對歷代的中原王朝來說,基本都認為中原以外的地方都是蠻荒之地,基本沒有什麼吸引力,因為這些土地對於農耕文明時代來說根本是不適合種植作物,發展經濟的。所以歷代大多數的“擴張”基本是因為不堪周邊民族為爭奪過去屬於自己的領土而進行的屠殺、劫掠和騷擾,出於穩定該國疆土、以絕後患的目的才大舉興兵進而控制西域的。

    如大唐,為了保衛長安必須佔領河西,為了保衛河西必須控制青海,為了控制青海必須佔領西域來分吐蕃(今青藏高原)帝國的兵力,使其不能並兵向東擴張而已。後來大唐在西域的征戰,為了穩固控制,從此建立了以安西四鎮——龜茲(今新疆庫車)、疏勒(今新疆喀什)、于闐(今新疆和田西南)、焉耆(今新疆焉耆西南)為核心的西域統治體系。而其實世界史學家大都認為安西都護府轄境內的西域各國並不能算唐帝國的正式領土,只是唐帝國的外圍保護國而已。

    公元751年,盛極的唐王朝和阿拉伯帝國的阿拔斯王朝(中國史書上稱黑衣大食)之間為爭奪中亞地區的權益在怛羅斯(今哈薩克江布林附近)進行了一場改變歷史發展的戰役,史稱“怛羅斯之戰”。怛羅斯之戰,其實對當時的大唐來說,並不是很重要的戰事,因為戰敗後的唐朝將領高仙芝,依然仕途坦蕩,仍被玄宗委以重用。而後來也有學者認為這場戰爭僅是兩個帝國邊疆上的牴觸和小衝突,只是當時誰也沒有想到,高仙芝戰敗改寫的是中亞河中地區歷史走向。

    公元750年,唐王朝的安西四鎮節度使高仙芝在西域不斷的征戰,使大唐在這片區域成為了宗主國,而高仙芝儼然是大唐在中亞的總督。這時高仙芝卻因為討伐中亞的石國,引發了中亞一些國家的不滿,而導致了這場戰事。逃走的石國王子到各國遊說求援後,黑衣大食開始聯合中亞各小國們準備進攻唐朝的安西四鎮。高仙芝收到訊息後,想先發制人,率所部唐軍及葛邏祿部番兵三萬多人越過蔥嶺(就是今天的帕米爾高原)進攻大食,在怛羅斯城與十幾萬的大食主力發生了遭遇戰,由於戰鬥力極強,與對方相持已有五日之久。之後高仙芝萬萬沒有料到當地的葛邏祿人臨場倒戈,和大食夾擊唐軍,唐軍由此被殺得大敗,三萬餘眾僅剩幾千人突圍,而阿拉伯聯軍因懼怕唐軍的戰鬥力,也不敢拼死追擊,一場大戰就此結束。

    此戰過後,其實大唐朝是想要恢復對中亞的控制的,而且兩年後,新任的安西節度使封常清就帶兵攻佔了大勃津(今克什米爾),使大唐在該地區的影響有所恢復。正當唐朝準備再和阿拉伯帝國爭奪中亞之時,一場席捲中原大地的安史之亂爆發,如若不是安史之亂,安西都護府是有能力再次和阿拉伯人一較長短的。而且安史之亂之後還有朱泚之亂、藩鎮之禍、牛李黨爭、甘露之變,唐朝不斷內鬥,可謂天下大亂,國力嚴重消耗,逐步陷入藩鎮割據狀態,再未重現昔日輝煌,在西域的霸權也隨著盛唐的崩潰而隨風消逝,也只能放棄在中亞與阿拉伯的爭奪,而阿拉伯帝國從此取得了對中亞的控制,中亞人民開始紛紛皈依伊斯蘭教,伊斯蘭文明從此在這塊土地上紮下了根,並一直延續到現在。

    連西方學者勒內·格魯塞也這樣認為:如果不是唐帝國內部的那場內亂,也許,不過幾年,他們就會從阿拉伯人手中奪回他們的霸權,但是,隨後爆發的安史之亂卻使唐軍永遠的失去了這個機會,也正是這場來自帝國內部的持續八年的內戰,幾乎耗盡了這個強盛帝國的所有財富,衰落從那個時候才驟然開始。從廢墟中重建的那個帝國已不再是曾經的天可汗帝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嗓子癢咳嗽無痰用什麼中成藥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