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的面紗
-
2 # 泊圖泊途
孔融還是越過了曹操的底線,並非簡單的罵人。這從幾個例子就能看出來。
看看罵他的都是些啥人:劉備、周瑜、袁紹、陳宮等等。周瑜直稱曹操是漢賊,以表示勢不兩立的決心:袁紹讓陳琳寫了個討賊檄文,寫著“操贅閹遺醜,本無令德,僄狡鋒俠,好亂樂禍”,還把他祖輩、父輩的醜事揭了出來,這罵的挺重了,陳宮也同曹操勢不兩立,立場比呂布還堅定。這可不僅僅是寫在《三國演義》裡,演在電視劇上,《三國志》中也寫了類似的事情。
(《三國》劇中陳琳)
對於這些敵對人士,曹操也並非小肚雞腸,假如誠心誠意的投降,也不會被殺。比如陳琳,曹操見了陳琳對他說:“你罵我也就算了,恨我就恨我自己好了,幹嘛扯上我父親和祖父呢?”陳琳只能認罪,但是曹操愛其才,沒有追究,讓他做了屬下;比如陳宮對曹操非常敵對,他曾對呂布說:“逆賊曹操,算什麼明公,現在投降,就如同以卵擊石,還能完全?”曹操對陳宮非常相惜,一再委婉勸說,陳宮死意已決,曹操含淚而去。
(《三國演義》劇中曹操)
這裡所說的曹操並非簡單的屠夫或者大老粗,而是有血有肉的人,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對待方式。
孔融怎麼死的?
我們都知道曹操以法治國,而非傳統的儒家之術,孔融是孔子後代,典型的儒家代表,但是這不足以讓他被殺,因才而用是曹操用人的特色;孔融曾在劉備那出過主意,讓他領徐州,對劉備也頗有好感,但這也不足以讓他被殺,陳宮(雖然死了)、陳琳就是個例子。但是孔融的正統思想很重,他曾對劉備說:“袁公路豈憂國忘家者邪?冢中枯骨,何足介意。”“憂國”是他心中重要的一條。
(《三國演義》劇中孔融)
“融恃其才望,數戲侮曹操,發辭偏宕,多致乖忤。操以融名重天下,外相容忍而內甚嫌之。”(《資治通鑑》)這就是他死的重要一點,看得出孔融對曹操不滿意。有人與孔融有矛盾,又揣測到曹操的心思就給孔融羅織了罪狀,孔融也就因“圖謀不軌、大逆不道”被殺。
戲侮曹操在曹丕娶甄氏上、曹操出征時,總之讓曹操很不快。孔融的口無遮攔最終讓其喪命。孔融並不是傻子,他比較執拗而已,對曹操的反感表現的太過突出,正因為如此,連屍體都無人敢收。
再想想楊修,類似的道理。對於有很強駕馭慾望的曹操來說,也是沒法久活於世。
肯定要說,孔融倒黴在生錯了時代,不然也會大有作為,對於一些問題的看法獨具眼光,比如對恢復肉刑這件事他就大力阻止,這絕對是個有眼光的建議。
亂世中,有的人要保持本性,有的人則要委曲求全,這都取決於個人的選擇。這就是歷史。
話說回來,即便曹操不怕被罵,也絕不想被罵不是。
-
3 # 大飛熊騎士
曹操不是害怕被罵,而不殺孔融,而是東漢末年的名士不能隨便殺的。因為,東漢滅亡的因素之一,就是世家大族的崛起,大族裡計程車人和士人之間,又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比如,曹操當年殺了兗州名士邊讓,差點讓曹操遭受了滅頂之災,就是源於陳宮對殺邊讓的不滿,趁曹操東征徐州之際,率兗州迎接呂布。這次事件後,曹操只剩三城,又遇到大饑荒,差點就投靠了袁紹。好在程昱勸醒了曹操,即便如此,曹操也用不少精力和時間收服兗州,這難道還不能讓曹操心驚肉跳乎?
所以,從此後曹操也不敢輕易殺士人呀,比如孔融的好朋友禰衡,他可比孔融還狂,還會噴,本來曹操氣得要殺他,還是在孔融的調解下,曹操把禰衡送去荊州劉表那了,最後還是黃祖殺了。禰衡就像燙手山芋,曹操忍受不了,把他送給劉表,劉表忍受不了,又送給脾氣暴躁的部將黃祖,最後完成了整個借刀殺人的計劃。殺個文士這麼費勁,還不是就是東漢的名士不能亂殺,輕則被罵死,重則大失人心,等著覆滅吧。禰衡這種結局,當然不是孔融當初願意看到的,而且孔融還沒有禰衡的狂,可是他卻步了邊讓的後塵,曹操是直接安個罪名就殺了,連借諸侯的刀都省了,這又是為何?
這肯定不止孔融的言論讓曹操起了殺心,這裡面應該另有原因。孔融多次諷刺曹操,如曹丕強娶袁紹家的甄氏,如“禁酒令”,甚至如孔融不孝的罪名(殺孔融的藉口),有關父母和子女的關係等等,對曹操來說不疼不癢,忍忍就過去。孔融還有更敏感的言論,幾乎曹操所有的大型的軍事行動,都唱反調。比如,官渡之戰,孔融認為,袁紹地廣兵強,田豐,許攸智謀之士,審配,逢紀忠心耿耿,顏良,文丑皆勇將,恐怕難於抵擋。好在荀彧聽到後,一一的反駁回去。曹操遠征烏桓,孔融陰陽怪氣的說,何不連肅慎,蘇武以前的舊賬一起給算了。而曹操征討荊州,以孔融“擁劉派”的態度,肯定也是反對的。
袁紹集團覆滅後,剩下諸侯裡最強大的就是荊州和江東了,曹操對一戰做了充分的準備。政治上,曹操廢除三公,自任丞相,進一步加上朝中權力,軍事上開設了“玄武池”訓練水軍。除了政治和軍事的準備,曹操最怕的就是出征後,後方的不穩,如之前“陳宮迎呂布故事”。孔融雖然是一介文士,但名重一時,又常常大會賓客,所做的都是施恩和收服人心的舉動,如提拔後輩,說別人的好話等等《後漢書.孔融傳》。所以,就算孔融沒有以擁立漢獻帝,而反曹操的意思(如日後的許都叛亂),這樣的舉動,足以讓曹操下死手了。更何況,孔融一直和曹操不對付。
特別是,曹操南征劉表,孫權,除了天下一統,也想以功績來達到早日進公封王的目的。可是,孔融卻丟擲了,應該遵照京城千里之內不得封王的古制。這不就讓曹操很難受了嗎?乾脆日後建立了鄴城和許都兩個政治中心。所以,孔融的死,雖然有和曹操平時恩怨的積累,但是,更關鍵還是孔融觸動了曹操統治的根本利益,核心利益,曹操當然必然要殺了。
回覆列表
感謝悟空邀請,孔融我相信大家都瞭解,我也就不寫他的簡歷了,都是千篇一律,我就按我自己的瞭解為大家解讀一下曹操為何要殺孔融。其實曹操殺孔融的原因最終在與孔融不能為己所用,孔融一直效忠的是漢室,在加上孔融有點恃才傲物,什麼事他都能說的頭頭是到,就像曹操討伐劉表的時候,孔融就說曹操去討伐漢室宗親無名無份不會成功,結果曹操果然失敗。
孔融的才能是有目共睹的,孔融自小有很有才能,而曹操呢一直是個愛才的人,想當初袁紹手裡的陳琳寫了一篇討賊檄文把曹操罵的體無完膚,連曹操上幾輩都被挖出來罵一遍,但是曹操呢卻沒有殺陳琳,而是招為手下為自己做事。那麼同樣是罵曹操,為何孔融就會被殺呢?
首先我們看陳琳,陳琳這個人只是單純的文采好,有才能,他不關心政治,在曹操打敗袁紹後他以為曹操會殺他,但曹操非但沒殺他還要重用他,這讓陳琳感恩戴德,願意效忠於曹操,而曹操也正是要這樣的效果。
曹操這人做事很果斷,能用則用,不能用不亂來也沒事,如果又不能用有亂來就肯定會殺,就像徐庶,很有才能,曹操以他的母親要挾讓徐庶為自己做事,但徐庶卻沒味曹操出過一次計謀,但也不反對曹操,這就讓曹操沒有殺他,
還有在張遼和高順被曹操招降的時候,曹操瞭解高順不會投降就二話不說的殺了他,而留下了張遼,這就足以說明曹操愛才也是有一個底線的。
而孔融恃才傲物,處處與曹操對著幹,曹操深知這樣的人不可能為自己所用,只好找了一些孔融的罪證把他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