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萌媽養娃記

    現在的孩子都挺注意培養的,很小開始就報各種興趣班,有的是看其他孩子在學不管孩子願不願意就給孩子報,有的是家長自己感興趣的,為了滿足自己的心理需求而讓孩子去學。

    總之,不管是出於哪種情況,我覺得在有意訓練孩子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的興趣,在加德納的多元智慧理論中提到每個人都擁有八種主要智慧:語言智慧、邏輯一數理智慧、空間智慧、運動智慧、音樂智慧、人際交往智慧、內省智慧、自然觀察智慧,例如建築師及雕塑家的空間感比較強,這是空間智慧,運動員和芭蕾舞員的體力較強是肢體運動智慧,一些做生意的人人際智慧較強,而作家的內省智慧較強等等。因此,要根據孩子的特點給予因材施教。

    那麼怎樣提高孩子的興趣和潛能呢?主要從以下幾點:

    1、給孩子起到帶頭作用:如果想讓孩子畫畫,家長可以陪孩子玩的時候自己也畫畫,父母興趣多,孩子也會感興趣。

    2、多鼓勵孩子:正確的鼓勵和表揚,會讓孩子更有信心。

    3、多帶孩子去看世界:孩子的眼界和心胸需要多看多聽,多觀察去增長。

    4、讓孩子在玩中感受快樂,感受到一種投入的狀態中,讓孩子多玩,在玩中找到一些感興趣的事情。

    5、對於孩子提出的問題和遇到的困難要及時思考,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

    總之,需要關心孩子的感受,尊重他們的選擇,給予適當的引導,給孩子一定的空間和自由去思考去決策,讓孩子學會對自己負責。

  • 2 # 專注高效學習養成教育

    各種教育投資和教育焦慮,哪都是要錢,做家長的是真不容易啊。

    培訓班大體分兩類:小學之前的興趣班和小學以後的補習班。

    小學之前的是以孩子興趣和體驗為主,讓孩子多體驗,找到他的興趣點之後再堅持學一到兩個。

    小學之後的補習班不建議上,因為容易提前讓孩子消耗掉學習興趣,並且產生依賴習慣。

    如果覺得孩子實在太閒沒事做,我認為選擇學習方法和閱讀之類的培訓。

  • 3 # 成人英語培訓茜茜

    會報

    但是一定選擇孩子感興趣

    以前自己學生時代被逼報了很多培訓班,結果不感興趣的一點都沒學進去,浪費金錢和時間。

    可以給孩子選幾門自己覺得很有前景的培訓班,若孩子有興趣則好,無興趣不勉強

    其次在數量上要注意勞逸結合

    不要讓孩子失去了本該有的童年

  • 4 # 正道而教

    瘋狂報班折射出學校教育的缺位和家長的過度焦慮

    在西安上學的孩子,很少有不報班的。小學低年級大多報的是各種興趣班,小學高年級主要是針對小升初的培訓班,上了中學主要是各種學科的補差班和提高。報的少的一二門,多的七八門,除了少數家長確實是為了培養孩子的興趣而報班之外,絕大多數給孩子報班的動機就是為了成績,為了升學,為了不輸在起跑線上。

    這種瘋狂報班的行為,折射出的是學校教育的缺位和家長的焦慮。按理來說,學生的一切學習和教育需求都可以在學校裡得到充分的滿足,學習上有任何疑惑本該天經地義找老師解決,發展上有各種需要本該在校園裡實現,可他們為什麼捨近求遠、花費高額費用到社會上去報班呢?學生升學所需要的知識和發展所需要的積累,要麼是學校提供不了,要麼是學校不願意提供,如各種高水平、極低收費的校內補課和社團活動,都因為政策不允許、費用沒辦法解決,目前絕大多數學校都沒有開展。提供不了說明學校的條件和能力有短板,不願意提供說明政策和制度有問題,二者都是現行學校教育主要的短板,卻恰恰是家長和學生最需要的東西。在這種情況下,越來越多的家長和學生只有盲目地去報社會上各種各樣的班,成本翻了幾十倍,時間付出了一年又一年,效果無從評價只求個心安而已。

    同時,為了“讓孩子能上個好一點的學校,有一個好的起點和平臺,爭取上一個好的大學,將來找工作會容易一些”這個似乎無可置疑的初心與邏輯,家長便義無反顧地踏上了給孩子“爭奪”優質教育資源的漫漫征程,或隨波逐流,或不甘落後,或望子成龍,可一旦心生“擇校”的想法,就是一條不歸的路:欲罷不能,愈陷愈深,不見黃河心不死。

    為了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有一個好的成長環境,就得想盡一切辦法讓孩子上所謂理想的幼兒園、小學、中學,有人甚至從“月子中心”就已經未雨綢繆,花費巨資來“培優”,這還只是花錢的事。從準備上幼兒園開始,操不完的心與煎熬才算真正開始了:報各種各樣的班,絞盡腦汁託關係、找門路,直到拼盡全部資源、堅守到最後一刻。

    雖然西安民辦初中的招生方式從去年開始已經變成了面試和搖號,小學入學嚴格按片區就近入學,初高中嚴禁擇校、借讀,但家長的“擇校”之心不死,從過去的“暗戰”變成現在的“明爭”,報班和補課之風並未隨著教育新政的實施而自然消絕,反而以更加的隱諱和盲目的方式加入形式更多、內容更雜、成本更高、效果更泛的各種新的培訓班中去。

    孩子為了不令家長失望、讓自己落伍、被同學笑話,他們披星戴月、不分寒暑、起早貪黑、沒黑沒明,託管班、興趣班、補習班、提高班一個接著一個上,培訓、強化、補差、點考沒完沒了地補,別說沒有了童年、忽略了品行修煉,就連正常鍛鍊身體的時間都被擠佔。孩子們一個個猶如學習機器,被家長、學校和老師上足了發條、卯足了勁,幾乎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苦學、瘋學、抓緊學上。書包一天比一天重,體質一月比一月弱,視力一年比一年差,成績究竟提高了多少,恐怕連孩子自己都說不清,最大的感受就是累和煩,於是乎中小學生因為學業壓力大跳樓者並不鮮見,家長和孩子因此引發的矛盾更是比比皆是,可誰也沒有主動停下來的跡象,在這條“自古華山一條道”上,惟有拼盡全力、殺出一條血路來……

    正是學校教育的缺位和家長的極度焦慮,才給了各種各樣培訓班和培訓機構無限的成長可能與生存空間:2012年之前西安的小升初,以“五大名校”為代表的優質初中,都是透過奧數來選拔生源,於是各種奧數班遍地開花;後來奧數被叫停了,招生形式變成了綜合素質測評,培訓機構除搖身一變辦綜合素質提高班,還滋生出新一批專門針對各個名校小升初的培訓機構、培訓班,甚至出現了針對這種考試的全日制培訓機構,瘋狂程度有增無減;2018年,西安民辦初中剛實行搖號和麵試入學政策,而且整治力度空前,但各種各樣的口才班、演講班、英語班便又雨後春筍般遍地開花,“你有政策,我有對策”,“只要市場有需求,培訓班就禁不了”,“封了這一家,還有另一家”,學校雖然不停地減負,但學生的負擔比過去反而更重了。

    在學校、學生、家長和培訓機構這個長期自發形成的教育怪圈中,產生了一種強大的意識慣性與行為慣性,經久迴圈不曾衰竭。加之政府長期對教育的重視不夠、理解不夠、支援不夠、投入不夠,教育主管部門長期對教育的監管不力、指導不力、引導不力,社會對教育的誤解太多、雜音太多、干擾太多,使教育不能天然形成一方淨土,使教育不能天然形成自我閉環,把應試作為惟一任務,把分數作為惟一目標,把成績作為惟一標準,姑且不論與立德樹人的宗旨相距甚遠、與教書育人的初心相去甚遠,與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要求相距甚遠,單就應試、分數、成績這項最現實的任務而言,我們也似乎完成得一塌糊塗,只造就了為數不多的幾所所謂好學校,而絕大多數學校的應試教育水平讓群眾不滿意、不認可、不放心,怪哉!悲哉!

    注:若認為文章還有一絲價值,敬請關注和薦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和老公結婚7年開口不到3句吵架,錢都是他管我要不要藏點私房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