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泥腿看客
-
2 # odsrdce190411640
原因有:一,在關鍵時刻,利比亞國內內戰,歐洲那些國家不想參與進來,被捲進。二,利益鏈。國與國交往的前提是這個國家內在價值好,值得投資。而此時的卡扎菲焦頭爛額。三,歐洲國自身難保。他們也面臨著許許多多的問題
-
3 # 歷來現實
國際交往中從來都是隻認利益!沒有真正的朋友!
西方國家的民眾也不允許自己選舉出來的總統或首相成為卡扎菲的真正“朋友”,兩國元首在臺上是可以假裝成朋友,但民眾眼裡不揉沙子,只有國家利益。
曾被公認為是卡扎菲接班人的卡扎菲二兒子賽義夫在利比亞是一位關鍵先生,他先後遊學奧地利和英國,學的是國際貿易和行政管理,他認可西方那一套政治制度和管理方式,晚年的卡扎菲比較認同他的觀點,而他也努力做到了實力坑爹。在賽義夫的說服下,卡扎菲開始著手緩解與西方對立了多年的緊張關係。2001年的911事件後,卡扎菲向老美表示慰問,並提議合作打擊恐怖組織。
2002年,答應向洛克比空難受害者家屬提供鉅額賠償金,這是向英國伸出的橄欖枝。
2003年,看到美國軍隊的戰機已經在伊拉克旁邊的波斯灣躍躍欲試,卡扎菲哆了個嗦,扭頭高調宣佈,利比亞即時放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2006年,美國與利比亞互相派駐大使。
2008年,高潮出現了,卡扎菲朝思暮想的小甜甜——美國國務卿賴斯訪問利比亞,卡扎菲曾經公開稱呼賴斯是“非洲公主”,讓人給她寫過一首肉麻的讚歌《白宮黑花》,他自己曾直抒胸臆:“愛死她了”。
當時光走到三年後,利比亞反對派武裝闖進卡扎菲的臥室時,在醒目處找到了一本私人相簿,扉頁上寫著《我親愛的》,裡面全是“非洲公主”賴斯的各種個人玉照。
除了對賴斯的一往情深,卡扎菲與多名歐洲國家領導人建立了私人感情關係,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鐵哥們”:
歐洲國家裡,法國總統薩科齊曾經被傳是卡扎菲的好朋友,在薩科齊參加的總統大選中,卡扎菲向他提供過鉅額政治獻金,後來薩科齊還因為此事下臺後接受過調查,薩科齊執政前期,一度與卡扎菲走得很近。後來翻臉時,法國卻成為第一個主張對利比亞空襲的國家,沒有之一,在空襲中,法國戰鬥機也當仁不讓的充當了主力。
義大利總理貝盧斯科尼算是與卡扎菲有著共同愛好,都喜歡一個調調,貝盧斯科尼也公開宣稱過,他喜歡組織美女派對這一口是跟卡上校學的。老貝有AC米蘭,卡扎菲的小兒子在意甲踢過球,又握有尤文圖斯的的股份,可以說,利比亞和義大利的足球外交搞得也是風生水起。關係好的時候,在公開場合下的貝盧斯科尼和卡扎菲親如兄弟,關係不好時,貝盧斯科尼卻責問手下的情報部門:“為什麼你們不幹掉他?”
由於洛克比空難受害者賠償事件的完美解決,卡扎菲也與時任英國首相布萊爾結下深厚友誼,當利比亞騷亂剛發生時,布萊爾還給卡扎菲打去電話,提醒他要提前做好下臺準備。而利比亞已經陷於騷亂時,東躲西藏的卡扎菲也沒忘給布萊爾致電,企圖讓他給時任英國首相卡梅倫捎個話:“知道不?知道不?沒有我的利比亞,將是你們歐洲的大麻煩!”
估計即便是布萊爾仍在臺上,英國照樣也會加入北約空襲利比亞的軍事行動,這是國家大事,個人“友誼”永遠無法左右政府立場。
“利益”才是國際關係中的考慮物件,個人“友誼”的小船?說翻就會翻的!
正是因為看到這些賽義夫介紹的歐洲鐵哥們一個個如此表現,同樣在倫敦接受過西方教育的敘利亞總統小阿薩德在關鍵時刻才摒棄了幻想,決然投向了俄羅斯的懷抱。
回覆列表
中東狂人卡扎菲已經離我們七年時間了,這個世界上有名的傳奇人物,卻以一種令人唏噓的方式退出歷史舞臺,被自己的國民打死,不得不說令人費解。
卡扎菲既不當總統也不當皇帝,牢牢控制利比亞四十多年,著實讓人佩服。但卡扎菲由於一段時間與美國長期作對出盡了風頭,讓美國恨之入骨。但薩達姆政權倒下後,卡扎菲意識自己的處境危險,不斷向西方國家獻媚,與歐美國家交好,很多人認為卡扎菲還能繼續牢牢控制利比亞。
據記載,卡扎菲當時與歐美很多國家領導交上了哥們,比如與法國總統薩科齊、義大利總理貝魯斯科尼、英國前首相布萊爾,以及美國的前國務卿賴斯都成了好朋友、好哥們。據說卡扎菲還給了法國總統薩科齊4200萬英鎊幫助他參選總統。
但2011年利比亞內戰後,歐美國家卻一反常態沒有支援卡扎菲,強烈要求卡扎菲下臺,使得利亞戰爭愈演愈烈,直至卡扎菲被打死。估計卡扎菲臨死前一定在罵這些歐洲“鐵哥們”太不講道義。
其實卡扎菲與這些歐美國家領導交好,主要目的還是為自己做打算。但卡扎菲想法太簡單了。國家與國家之間交往看重的不是私交是利益。不過綜合起來,主要有四個因素:
一是看中資源
利比亞石油資源豐富,雖然比不上沙特,但在非洲可是石油大國。源源不斷的石油給卡扎菲帶來財富,這也是卡扎菲能夠統治利比亞四十多年的一個原因。卡扎菲與歐洲國家交往,那些歐洲國家領導也看中的是卡扎菲的資源。所以利比亞戰爭爆發後,歐洲國家為了自身石油利益,都想在利比亞石油資源分“一大杯羹”。因為卡扎菲在任時即使交好,也不可能給太多資源。戰爭就能使歐洲國家在亂局中取勝,當時法國甚至派出航母直接轟炸利比亞,這與卡扎菲與薩科齊一起的親密合影形成對比。法國目的當然是搶先一步得到資源。
二是美國面子
利比亞戰爭看似內戰,實則背後有美國的身影。2016年1月10日,美國國務院解密了前國務卿希拉里的郵件。希拉里當時就稱卡扎菲有143噸黃金儲備,會與美國的美元系統對抗。還稱利比亞石油資源豐富,必須打垮卡扎菲政權。可以看出當時美國極力打擊卡扎菲不僅有內因,而且極其露骨。既然美國發動戰爭了,美國的歐洲小弟們當然要支援,無論從北約角度看,還是血脈上,支援美國就會獲利,於是歐洲國家一起來反對。
三是轉移矛盾
什麼叫生不逢時?卡扎菲就是。他本想緊緊抓住歐洲國家這根“救命草”,但他太急了,並沒有分析一下當時這些歐洲國家的形勢。從法國薩科齊來看,執政已經快五年了,面臨第二任連任大選。但薩科齊當總統這五年也飽受國內詬病。一是他個人問題,他是法國史上第一位任內離婚的總統,並且四個月又再婚,支援度一度下滑。二是改革退休制度,受到民眾不滿。面對即將到來大選,薩科齊必然要轉移國內矛盾,正好卡扎菲給他一次機會。所以在利比亞戰爭中,我們看到法國最為活躍,並且率先突襲利比亞。
四是無力幫助
利比亞戰爭期間,卡扎菲極力交好的義大利總理貝克斯科尼,國內也面臨著問題,自己還要參選下屆總理,自己的問題被弄的焦頭爛額,沒有精力幫助卡扎菲。法國總統肯定不會幫,而英國前首相布萊爾主要是刷存在感,當時布萊爾有自己的諮詢公司,一個退休之人怎麼還能幫助卡扎菲?
雖然歐洲國家沒有幫助卡扎菲,致使卡扎菲被殺。便歐洲國家也“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利比亞戰爭期間,利比亞大量難民湧向歐洲,給歐洲國家帶來了不穩定。這也是美國最樂意看到的。其實利比亞戰爭表面看美國為了石油,其實是為了牽制歐洲,打壓歐元。看看地理位置就行了,只要利比亞一亂,歐洲經濟就會下滑,最後獲利的還是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