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會心育兒成長

    自從有了寶寶,我們就從和老公的風花雪月的文藝女青年,變成了圍著娃的吃喝拉撒“愛的魔力轉圈圈”的硬核老母親,秉持著【進出口】平衡的原則、和科學育兒的理念,我們對娃的一切“趨之若鶩”——當然也包括嬰幼兒各年齡段的臭臭、以及如何進行如廁訓練。

    0-6個月,娃喝的是奶,屁屁都是香的

    作為“硬核老母親”,我們都被科普過,出生前的娃在媽媽肚子的羊水裡,每個寶寶被“強制”都喝了7個多月的尿尿。那寶寶出來之後的6、7個月,老母親“聞孩子臭臭”的報應就來了:

    “設想一下,你正在吃飯,坐在你腿上的娃突然用力一憋,然後你感到一股暖流從他屁屁裡湧了出來,溫暖著你的雙腿。你面不改色,心裡想著先把剩下的這口麵條吃完吧。帶著一股天然肥料氣息,在屎尿屁的浸潤中,你不慌不忙地一邊吃,一邊伸手摸了摸娃的屁股,沾到了黏糊糊的物體,放到鼻子前聞一聞,確定今天的消化沒有異常,色澤透亮,形狀穩定,然後放心了,吞下了碗裡的最後一口湯……”

    這段會讓未婚妹子再也喝不下一口杯中熱巧克力的描述,就是硬核中年老母親的照顧0-6個月嬰兒的日常。娃喝的是奶,非常純天然,那自然連Ta的屁屁都是香的。如下圖,我們會淡定地分析:

    新生兒“臭臭”顏色對照卡

    7、8、9號色卡,指的是寶寶正常的臭臭。1—6號則是病理性的臭臭。這些很可能是由於嬰兒膽道閉鎖、消化不良,同時還伴隨著寶寶的黃疸值飆升。

    但好在這個年齡段的娃,身嬌體軟,兩個手捧在手心都怕化了;加上又是“吃什麼拉什麼”的直腸子,因此對於家人的看護,還沒到婆媳是否【把屎把尿】的激烈交鋒戰場,只是“尿布還是紙尿褲”之爭的熱身運動:

    而根據家裡人的時間和精力情況,建議是白天可以適當用用尿布,可以和紙尿褲換著用;而晚上的話,最好不要用尿布,用紙尿褲儘量保證成人和孩子良好的睡眠習慣。

    白天在家,尿布最大的優勢就是經濟、環保、透氣性好、可以預防寶寶紅屁屁。但它吸水性差、根本兜不了多少屎尿,不得不及時更換。而且雖然老人願意清洗,有些汙漬也不一定能洗乾淨,且要注意洗滌用品不能殘留以免影響到寶寶。白天運動和外出時,為了不影響寶寶的玩耍和大運動,需要使用紙尿褲,總之要讓寶寶活動更自由。紙尿褲可以保證4-6小時的乾爽,是讓孩子夜間儘快適應睡整覺的不二之選。但要注意,如果拉臭臭或者長時間不及時更換,可能會讓寶寶紅屁屁甚至尿路感染。

    加輔食到兩歲,對你的寵愛是【把尿】的手放開

    隨著娃4-6個月添加了輔食,這樣的情景就經常出現——爸爸舉著寶寶在肚皮上、沙發上蹦蹦跳跳正開心,寶寶突然表情一肅,一動不動、小手捏成了拳頭,只聽“噗”的一聲,一坨熱騰騰的 “軟黃金” 就火熱出爐了......氣氛突然變得很尷尬,而且增加了一堆家務活。這時,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就跟寶寶講起了道理:“你都快兩歲了,拉臭臭要說啊?”

    對此,孩子的發育需要過程,獨立如廁也需要一個訓練過程,要把握其時間節點、用正確的方法:

    1、鏟屎官爸媽何時解放,寶寶什麼時候才能自己上廁所呢?

    根據美國兒科學會表明,在寶寶18個月之前就學習上廁所的寶寶,通常要到4歲以後才能完全掌握相關技能。相反,2歲才開始訓練寶寶上廁所,通常只需要花1年的時間就可以獨立上廁所了。

    就像戴爾·沃勒在《寶寶如廁訓練》所說:拉臭臭不同於睡眠訓練和自主進食的訓練,並非越早越好。進行如廁訓練需要孩子掌握一定的技能才能開始,越早訓練並不能提高成功率,反而選擇恰當的時機開始訓練,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而恰當的時代,是指根據孩子的自然成長規律,達到自己如廁的生理條件:

    3歲左右,尿道括約肌、肛門括約肌才完全發育成熟。

    所以,如廁訓練不要偏離這個時間太久:

    寶寶1歲半的時候還意識不到什麼時候該上廁所,不能夠收放自如。

    而寶寶2歲後,膀胱功能會逐漸發育完善,遵循寶寶的成長規律善加引導,

    上廁所訓練自然就會很輕鬆了。

    2、如何科學訓練、要不要把屎把尿?

    確定瞭如廁訓練時間之後,中年硬核老母親,就要和老一輩【把屎把尿】的老觀念,進行科學如廁的“新文化運動”的PK:

    一方面,家裡老人為了少洗尿布或者少換紙尿褲,特別喜歡隔一段時間就來給寶寶把屎把尿。老人甚至會認為早一些把尿才能促進孩子的生長……

    另一方面,寶爸寶媽們根據科學生理知識學習,知道過早的進行把屎把尿,不僅會讓孩子產生依賴,而且可能影響孩子脊柱發育,並對Ta的髖關節及肛門括約肌產生異常刺激,有可能引發脫肛等危險情況。

    因此,還是順應寶寶的自然生長規律的好。

    具體來說,寶寶滿三個月大,頸椎的肌肉才能支撐自己自主抬頭。這時候把尿,頭會自己挺起,不會弄傷頸椎。但事實上,有的寶寶發育的快,有的慢一些,就像七(個月)坐八(個月)爬,不是每個寶寶都統一時間的。

    所以,把孩子拉便便,首先要注意肌肉和骨骼發育問題。

    其次,作為一種如廁訓練,就像之前說的,無需過早進行,因為孩子的飲食和排便不規律,大部分時間就算是把娃拉便便,Ta也不拉。只有發現他不停的放屁又使勁的時候才有效果。

    第三,當孩子兩三歲開始如廁訓練,完全可以讓孩子自己坐小馬桶進行了,大人孩子都省時省勁兒:

    讓孩子從大便開始接受適應小馬桶

    因為大便時間相對固定(比如晨起、飯後),且腸道周圍的肌肉,要比膀胱周圍的有耐力一些,也就是當便意來臨時,寶寶還會有一些反應時間。所以,到了排便時間就可以由爸媽主動詢問:“寶寶,是不是想要上廁所呢?”

    最初孩子有可能不願摘掉紙尿褲,等逐步習慣坐小馬桶,併成功排便的過程,就對正確使用坐便器更有興趣了。

    透過繪本、動畫幫助孩子學會上廁所

    在我們家孩子小時候,為了幫他理解如廁的過程,我們就很喜歡反覆讀《小熊寶寶繪本之拉粑粑》建議爸爸媽媽放在寶寶容易看見的地方,讓孩子主動、全面瞭解上廁所的過程,如廁訓練的效果自然更加明顯。

    警惕長期穿開襠褲的雷區

    正如《寶寶如廁訓練》([美]戴爾·沃勒)所說:當寶寶穿開襠褲時,細菌更容易進入體內,這樣既不衛生又容易患上傳染疾病。

    總之,如廁訓練跟學習吃飯、走路一樣,有一個過程。只要我們想更愉快的育兒,方法總比困難多。最後,也分享一些專家的一些小建議:

    我會讓我的孩子在洗手槽前唱幾首歌,為了是讓他們多洗一會兒手,把歌詞換成“洗手”主題,例如“洗、洗、洗,洗手,天天洗,用水,用香皂,把細菌都洗掉~—— Dawn Pothos紐約東部諾斯波特的幼兒園老師

    為了充分合理的利用衛生紙,教孩子必須摺疊使用四次 “正方形” 的衛生紙之後才擦的乾淨。——Ari Brown醫學博士,德克薩斯州奧斯丁的兒科醫生

    讓老師貼出他在家裡的如廁訓練的成果表,然後看看他在幼兒園和學校做的如何,當所有孩子的進度都差不多時,你的孩子可能就不會感到沮喪,反而會做的更好。——Allison Zolotorofe紐澤西州Mahwah的幼兒園老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母愛是一種傳承嗎?如果選一首歌送給母親,你想送哪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