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鏽哉筆也
-
2 # 水墨畫家陳莊
作為一個藝術工作者,我認為美感是藝術的價值,沒有藝術價值的作品,沒有美的感覺。
美感是藝術的價值,什麼是美感?以我的感知,美感包含了兩方面,一是藝術作品畫面的美感,二是藝術作品獨特的風格。
藝術作品的美感,是畫面自然流露出的氣息,幽靜、深遠,靈動、虛淡,氣韻生動的意境, 催生出無盡的想象,觀者得其意,入其境,產生藝術的共鳴。
藝術作品切不可低俗、豔魅,有高雅格調的作品,深深打動觀眾的心,其是藝術作品美感所在,美的感覺既是藝術的價值所在。
-
3 # 黔伯文化
首先是具有獨特性,完美性,不可複製的才是真正的藝術,如果抹去藝術,那就失去了獨特的美感,所以藝術的價值是它存在著獨特的完美效果,具有不可替代的意義,這就是藝術的價值。
-
4 # 霹靂匯
首先,抹去藝術價值不能說作品就失去了美感,只能說作品沒有了價值感。其次,藝術的價值感取決於創作作品的背景和對那個時代產生的影響和作用,以及對未來的影響和參考價值。
-
5 # 詩夜城主
藝術若沒有價值,還有意義嗎?或者說,還會有那麼多人追求藝術嗎?應該沒有,因為每個人的時間都很寶貴,都喜歡做有意義的事情,問題來了:有人說抹去藝術價值,作品就失去美的感覺,請問這藝術價值是什麼?
抹去藝術價值,作品就失去美的感覺可以這麼認為,並不是所有美的東西,都會有實在價值,值得注意了,是實在價值,有些美的東西,只是純粹的用來欣賞,無法啟迪人的智慧,甚至連陶冶情操都不能,比如,“狐狸精”的美貌,當然了,“美”對於藝術來說,意義又不一樣,不過藝術中的美是多樣的,
或者我們可以這麼理解,藝術因為美,所以才有了價值,人們在欣賞一幅形美神韻的畫作時,會被生動形象的畫面人與物深深的感染,這就是藝術的欣賞價值,如果作品表現的不美,那自然就沒有欣賞價值了,即便藝術中的美很多樣,人們對於抽象之美,依舊很難習慣,
“當抹去藝術價值,作品就失去美的感覺”,很容易理解,藝術沒有了價值,就沒有美了,這是毫無疑問的,藝術的價值是什麼呢?至少不只是欣賞價值,如果只是欣賞價值的話,就不會存在風格各異的藝術作品,畢竟,欣賞價值對於藝術來說,是最基本的要求,而藝術是不斷模仿的過程,“美”是最容易被模仿的,
所以,真正的藝術價值是對萬物哲理的探索,這也是人類文明所提倡的“人與自然”的和諧,藝術就是將這複雜的“人與自然”的哲理簡單化,對於好看的皮囊或者抽象不容易欣賞的皮囊,並不是藝術要表達的重點,簡言之,自然萬物生命的寓意是藝術價值的體現。(自然萬物的皮囊都是不一樣的)。
-
6 # 優畫網藝術資訊
所謂的“藝術價值”,就是使藝術獨立於其它事物而彰顯其意義的那一部分屬性。古往今來不同時代對藝術價值的要求顯然是不同的。因此這個問題需要分情況而討論。簡單地說,在原始社會和奴隸社會,人類對於大自然心存敬畏,宗教信仰是人類各個民族文化生活中普遍不可缺少的內容。在那個古老的時期,藝術並不是獨立的。比如,人們創作圖騰,不僅僅是為了給部落製作一個圖示,更是為了起到趨吉避凶的巫術作用。人們創作洞穴壁畫,也是為了祝禱狩獵豐收。在那個時期,如果要問什麼是藝術價值,那麼答案是很明顯的——擁有儀式感,就是藝術的價值。藝術越神秘,越崇高,越有威嚴,越粗獷,越富有張力,就越有儀式感,越能完成原始人心目中的神聖的作用。
在封建社會,有一部分被官方壟斷的藝術是服務於政權的,因此,這部分藝術的“藝術價值”,並不完全取決於它有多麼美,而更多的時候是取決於它是否符合官方統治者認可的主流意識形態,是否起到了教化人心的作用。等到獨立的藝術逐漸發展起來之後,情況又不同了。獨立的藝術起初依附於贊助人,由於贊助人的開明,藝術一定程度上解放出來,成為高揚人性、讚美人的光輝和力量的工具。這個時候,藝術開始追求“美”,不論是達芬奇的蒙娜麗莎、米開朗基羅的大衛還是拉斐爾的聖母像,都傳達出美的精神和美的面貌。至此,美成為藝術的普遍追求,藝術的價值,便是真善美的表達。
追求美成為藝術的主題,一直延續到資本主義社會。人類思想的進一步解放和文化的繁榮發展,使藝術出現了多元化的傾向。一些藝術家對一味追求美感到十分厭煩,一時之間,各種各樣的藝術橫空出世,有的追求原始粗獷,有的追求抽象扭曲,有的追求時尚前衛,有的追求酷炫叛逆。這一時期的藝術總體上說追求的是“風格”與“個性”,因此,越有風格與個性的藝術,便越有藝術價值。
後來,藝術的情況又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一直以來追求“風格”與“個性”的藝術史發生了方向上的急轉彎。部分藝術家反對風格、消解個性,宣稱藝術不再神聖,要革藝術史的命。他們把小便池堂而皇之地擺放到美術館公開展覽,宣稱這是一件藝術品。他們在裸露的身體上塗塗畫畫,將這種激進的行為稱為藝術的新門類。這一時期的藝術,重要的是顛覆、創造和有思想。越是顛覆傳統、獨闢蹊徑、充滿震撼、富有思想的藝術越是有價值。
時至今日,感謝這個偉大而開明的時代。我們的藝術生態更具多樣性和包容性。以上所提及的各個時期的藝術,都在當代以一定形式重生與迴歸。藝術的主題也不僅僅只有一個。所以,探討什麼是藝術價值,應該分門別類來說。不同型別、不同出發點的藝術,衡量它們的價值標準是完全不一樣的。
最後,就我個人來說,我贊成將美作為藝術永恆的主題。一切時尚總會如夕陽一般落寞下去,而美是永遠不會過時的。所以我希望越來越多的人將美作為藝術價值並且把這一信仰落實到自己的創作和鑑賞中去。
回覆列表
1,所以藝術都可從內容與形式去探討欣賞。
不同的藝術有其獨特的表現形式,如文學靠文字,繪畫靠線條與顏色等等。
2,藝術大體上是追求真善美的,“真”主要是體現在內容上,即藝術家想要表達的東西。“美”則體現在形式上。“善”是一種“道”,古人說止於至善。技而近乎道,藝術家在藝術實踐中,懂得真與美,自然而然懂得了善。
3,美在形式。這是一個很大的美學課題,沒辦法三言兩語說清楚。但可以說基本所有傳統藝術會注重形式與內容的完美契合,理性與感性的融洽,主觀與客觀的審美共鳴。
4,以繪畫來說,古典藝術是極其考究形式之美的。而現、當代繪畫則是一種叛逆顛覆,拋棄破除了形式之美,這其中的得失很難簡單評判。這也是當代藝術遭人詬病的地方,因為拋去了“形式之美”,等於喪失了藝術的規則,喪失人與人溝通的橋樑。藝術之所以為藝術,是因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有“可溝通的道理——真”,有“可共鳴的形式——美”。
5,西方藝術,從黑格爾始便提出藝術終結論一說,一直流傳到當代如丹託,中國當年也有李小山喊出國畫已死之論。
藝術終結論,我也不是特別懂,不能很好的闡述明白,但大概的問題是出現在藝術對形式的拋棄之上,一味的追求“真”,追求“表現”,拋棄了“美”。所以當代藝術千奇百怪,匪夷所思,魚龍混雜。如著名的藝術家杜尚——在小便池上籤個名。以及各種行為藝術等等——這都是藝術形式的喪失、或說突破。
6,我是個傳統架上繪畫者,繪畫界在我看來就好比一片海,許多人在那暢遊,他們看不到彼岸,抑或不需要彼岸,而我只能望洋興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