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古今336
-
2 # 文利wenli
論老子思想體系天人合一科學體系的關鍵 就目前西方神學影響下的科學體系而言,老子的體系是不科學的。因為老子的體系不能證明人是神造的。而且,按照老子體系去推論,會否定上帝的存在。 然而,國內所謂的許多科學家自稱是中國的科學人,但老是把西方科學作為第一信仰。以至於完全照搬,也來反對老子體系。 下面我們來看看老子對人和自然的精髓是怎麼描述的:具體內容見附錄。本人不在這裡予以解釋,讓讀者自行理解。我只從自己的感受來談談這個體系的中心思想: 老子在這裡強調天人合一,講述了人與自然的關係。其後若干年裡,後人在這個思想體系指導下,發展了原先就有的文王易經;以及後來的中醫和孫子兵法等學說,對古今中外的影響都非常巨大。 由於目前的科學體系在國內仍然以“純西方科學”為主,所以,中國科技界認為中國古代無科學可言。實際上是國內科學界應該建立新的科學思想體系來對古代中國的科技發展重新評價。不要盲目站在和西方科學完全一致的角度去看待科學多元化問題。 作者本人雖是學物理的,但是多年來只是在企業工作,和科學界不沾邊。所以說話沒有影響力。但是本人長期堅持研究物質結構和宇宙的關係,發現可以沿老子的思路得出現代科學尚不能解答的若干問題的答案。所以作者認為老子體系是科學體系。宇宙與人有目前科學還無法解釋的多種交流。氣是玄密的特殊物理流。不是一般人可以隨便能想象出來的東西。不能隨便加以否定。 中國自古以來,哲學思辯持續發展和演化,其中心思想是天人合一,氣脈相通.強調宇宙與人的關係.哪怕是到了今天,這些思想仍然是正確的.人也是物質組成的,人是物質之精華.要研究好宇宙,就應該研究人與宇宙的關係.中醫的許多思路,正是從這裡派生的. "氣"被西醫否定,但這是中醫的核心和基礎.所以,中醫和西醫之爭在所難免. 作者從物理學的角度對氣分析為: 1、首先人得與空氣中必需的氧打交道.氧是為第一氣. 2、血液中的溶解氧是為第二氣. 3、二氧化碳或氮等人不能吸收太多的氣體以及身體內產生的其它廢氣是為第三氣. 4、人體面板能排洩水蒸氣,以調節人體感受環境的變化.是為第四氣. 5、宇宙輕粒子及宇宙射線類會不知不覺地進入人體或大腦之中,是為第五氣.6、人與宇宙場場介質之間的基本中微子波的交流,是為第六氣.當然,可能還能找出更多的與氣有關的"氣"物質來.所以,隨便給中醫的氣脈理論打上不科學的帽子,實際是這些反對者的不科學.空間特定物質區域 的週期性振動會產生弱小的場變化,如果這個區域是能量集中傳遞的中心區時,容易引發空間場中的宇宙場介質的參與.因此,中心區能量場在做週期性變化時,也將場介質調製成為場波動. 由於宇宙場場介質是基本中微子,所以此時的場波動就是中微子波. 人的心臟和大腦系統正好符合這種條件,因此作者猜測:人的心臟和大腦的聯合脈動必然包含了生物電磁波以外的第三種波動資訊.已調製的弱中微子波.在有親屬關係的人群中,這種弱波可以在千里之外得到感應,而不是由於鬼神的作用. 人的生物節律,也受其影響.我認為:生物電波由大腦引發,作用於智力週期;生物磁波由心臟引發,作用於體力週期;中微子波搭載了第六感官的所有潛意識,它控制了人的情緒週期. 天人合一的奧妙也在人體的可調製弱場介質波里.宇宙場的場介質波的變動資訊可以和人的弱場波 調製成新的同步波而作用於人,這個新的改調波又將反作用於人的心率變化,以至人體的各種變化. 如果老是從電磁角度去研究經絡,還是不能全面認識經絡執行機制. 經絡研究將來一定會與中微子波的調製解調相結合的. 茲將道德經之部分內容摘錄獻給大家以作參考.
(附錄)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道衝,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其上不□,其下不昧。繩繩兮不可名,復歸於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 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 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客;渙兮其若凌釋;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 混兮其若濁;澹兮其若海;□兮若無止。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動之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 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覆命。覆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兇。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輜重。雖有榮觀,燕處超然。奈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功成而不有。衣養萬物而不為主,可名於小;萬物歸焉而不為主,可名為大。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真若渝; 大白若辱;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夫唯道,善貸且成。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人之所惡,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為稱。 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 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衝,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靜勝躁,寒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成之熟之;養之覆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回覆列表
老子講的道德經是天人合一的具體闡述。天人合一本是顓頊提出的,老子講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也就是綜合一體作用關係。特別是老子講,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俸餘。說天道與人道相反,證明老子是真精通了天地人的規律作用。天地是規律變化運動,則人是無規律運動變化,恰好是正反作用關係的統一性。我已說過,伏羲氏研究的是天地之道,老子研究的是人之道,合起來及是天地人之道,本為“天地人合一",簡稱“天人合一“。及是說,天人合一的論述,到老子才完備。則伏羲氏的天人合一,分支於人事預測,及是說,由天地之道,產生兩個分支,一是人道,另一個是是預測之道,成立體完整觀點。這裡還需要說明的,顓頊的天人合一,是預測人事,命運的天人合一,則老子道德經是人的思想,行為的天人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