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每次回家,兒子總是要我給他買玩具和零食吃,都8歲了,不知道是該順著他還是拒絕他。
9
回覆列表
  • 1 # 白沙踏歌隊

    孩子8歲了,你肯定不是經驗不足的父母,對待討價還價的孩子,請不要猶豫不決,理性的對待。

    孩子,總是調皮,特別8歲的男孩子,非常聰明,已經接近成人智力水平。

    面對孩子的喜好,作為父母,應該心疼孩子,也要懂得管理孩子的喜好,讓孩子真正的成長,不要沉迷於玩具和零食。

    每次回家孩子管你要,可見,不是和孩子生活在一起,那麼這種討好孩子的心情,完全可以理解你,對孩子歉疚,難免去補償。

  • 2 # e風萌寶

    現在很多家長對孩子有求必應,畢竟現在家裡也就一兩個孩子,孩子成了家裡的一級保護動物,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甚至外公外婆都圍著他轉,只要他一鬧,總會有人來滿足他的要求,所以他就會更加肆無忌憚。但是面對這樣的孩子,我們首先要做的,不僅僅是自己不要順著他,而是要說服家裡的所有人,都不要一味的有求必應。

    1、杜絕家裡所有人對孩子有求必應

    對於孩子要零食要玩具,作為家長的我們,千萬不要有求必應,尤其不能爸爸媽媽剛剛拒絕了孩子的要求,結果轉眼,爺爺奶奶就買給孩子,這樣非常不利於教育孩子。所以想要徹底改掉孩子有求必應的習慣,首先要跟家裡所有人溝通好,當一個人在管教孩子的時候,任何人不要插手。不要一個唱白臉,一個唱紅臉。

    2、孩子哭鬧要東西,要表現的無動於衷

    當孩子哭鬧著要玩具,要零食,要零花錢的時候,如果是孩子無理取鬧,明明家裡有一個相同的玩具,或者有很多其他的玩具,卻還要買一個玩具,站在玩具店挪不動步;明明已經剛剛給過零花錢了,卻轉頭又要錢;明明這個零食不利於健康,卻非要吃。這種情況,我們作為父母,完全可以表現出無動於衷的態度,將孩子強行抱回家,關在房間裡面,跟他面對面,不讓任何人進來插手,也不要讓孩子單獨一個人待著,而是就那樣看著他鬧,看著他哭,直至他冷靜下來,直到他知道哭鬧是沒有用的。

    3、給他一個為自己爭取的機會

    等到孩子冷靜下來之後,可以輕輕的擁抱他,讓他知道自己是愛他的,並且溫柔的跟孩子好好溝通,給他一次機會,讓他自己說出想要玩具、想要零食、想要零花錢的原因,如果他確實能說出一些正當的理由,可以酌情予以滿足,這樣能讓孩子知道,自己想要得到的東西,哭鬧是沒有用的,但是溝通有用,靠自己爭取也有用。

    4、可以適當滿足,三次滿足一次

    對於孩子提出的要求,不能每次都滿足,但也不能每次都不滿足,因為如果你每次都拒絕的話,那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陷入痛苦之中,覺得爸爸媽媽不愛我了,甚至有些孩子還會走入極端,所以我們最好是適當的進行滿足,比如三次滿足一次,讓孩子感覺到幸福感,同時讓孩子覺得爸爸媽媽還是愛他的。

  • 3 # 三城一郭

    8歲的兒子總是要零食和玩具,作為家長要不要一直順著孩子的意思?

    孩子出現的的問題,父母要反思

    不光要玩具,還要零食,像學齡前的孩子一樣,家長平時的教育哪去了?是父母沒有時間陪伴孩子,孩子缺少父母的關愛只在玩具上滿足自己的興趣?還是父母壓根不教育不管孩子,著急了就用玩具食物安慰孩子,造成了今日孩子還像更小的孩子一樣,向父母磨蹭玩具,父母才和孩子有互動,哪怕招來父母的拒絕,也是有和父母爭取的過程。這個努力的過程也是孩子興趣和動力的一部分,有可能孩子根本不喜歡這個玩具。

    這個問題不單單是是否繼續順著孩子還他買玩具,是父母要決定是否順著以往的習慣來教養孩子。當下不給孩子買玩具,孩子會透過其他方式發洩自己的為所欲為之想法,為什麼?因為,孩子不懂自己要幹什麼,只能透過索取來獲得滿足感,也就是說,父母沒有用其它方式帶領過孩子。

    愛孩子的肉體,還是更希望他的身量和智慧一起成長?

    孩子8歲,父母的思想遠遠高過孩子,為什麼不帶領孩子發掘進入其他方面的探索和興趣?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影響至關重要。如果一味的滿足孩子的吃、玩,那思想呢?

    父母要多花時間陪伴孩子,和孩子聊天,記住,聊天不是說教,不然孩子會很反感。

    很簡單的聊天,可以讓孩子有興趣探索一些事情,回憶一些想法,同時帶領孩子進入更深的思考。人的一些日常的行為模式,為什麼有的孩子表現的很懂事又很自信,有的孩子則野氣十足,沒有一點規矩和教養。

    別以為孩子8歲了,什麼都懂了,很多禮儀、為人處世,最起碼的應該懂得的,如果父母不教的話,不見得孩子都懂。如果孩子出去外面,給大人不懂事丟了臉,或許大人只是一通打罵孩子,是先卻不教孩子。也別想教一次孩子就懂了,記住了,需要在實踐中不斷經歷與嘗試。

    透過其他方法引導孩子

    父母把孩子帶入到其他的一些興趣當中,孩子自然不會以玩具為樂。

    尤其是爸爸,平時的說教少於媽媽,但話出有威嚴,讓孩子認可、佩服,並且以父親為榜樣和靠山,陪伴孩子一起看場電影、讀讀書、下盤棋、散散步、然後一起暢所欲言,來一場辯論、來一次冒險、來一場比賽,父親既在工作之餘放鬆了自己,也真正的陪伴了孩子,這樣,孩子還會磨蹭著想要玩具嗎?其他方面的興趣還不夠他消耗的。

    平常給孩子買的玩具,孩子喜歡玩嗎?還是根本不當一回事,亂扔,丟棄也不心疼,這樣,父母給孩子買玩具多了,把孩子慣成了不知珍惜,不知感恩也不懂付出的人,將來,心寒與難受的是父母。

    可以給孩子買玩具,在眾多玩具中買他真正喜歡的,這樣就給孩子設了界限,他會有思考,到底自己真正喜歡哪個?

    或者在一定條件下才會給孩子買玩具。當然,這個不能直接要求孩子,需要父母的引導和陪伴才能改變,往好的方向發展。在好的基礎上適當的滿足孩子,讓孩子自己也有動力去做正確的事。

  • 4 # 始終142942699

    家長不能一味順著孩子,否則會慣壞孩子的。

    建議看看:

    1、臺灣曾仕強教授的24集《家庭教育》(愛奇藝影片)。

    2、臺灣蔡禮旭老師的40集《細講弟子規》

  • 5 # 佳話童心

    所有的家長都是愛孩子的,這一點毫無疑問,但是在區分愛和溺愛的時候,通常都是有困惑的。很多時候,我們覺得應該給孩子足夠的愛,應該滿足他的需求,但是又恐怕會慣出一些壞習慣。那麼怎麼區分溺愛和愛呢?

    就像題主所說的一樣,8歲的孩子總是要零食和玩具,你要知道零食並不是長身體所需,這種買零食的行為只是為了滿足孩子嘴饞的慾望,而不是為了滿足孩子的身體需求,所以要給孩子經常買零食,這無疑就是溺愛孩子,是十分不可取的。

    當然玩具是一樣的,如果孩子為了玩的需求而要玩具,那麼家長可以給他買一些適合的玩具來玩,但是有很多時候孩子只是為了滿足買玩具的慾望,卻並不致力於玩,所以這樣的玩具滿足也是溺愛的,不可取。

    所以家長要分清是孩子正常需求還是為了慾望,就可以正確對待孩子的一些要求。

    但是看到題主說每次回家,孩子都會要玩具和零食,說明題主並不經常在家,孩子要這些東西時還是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也許孩子只是為了表達與你的親近,也許他並不知道怎樣從你那裡要到愛,只能要玩具和零食,所以題主應該給予更好的引導,更好地關注孩子的內在需求,讓孩子真正感受到來自家長的愛。

  • 6 # 壹父母

    當然不能。不管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家長都有求必應,即便家庭經濟條件再好,也是不應該的。

    無論是要玩具還是零食,孩子都需要懂得適可而止。那這個度在哪兒?可能就需要你根據自己家庭的情況來給孩子確立,但是一旦制定了,就要保持靈活的一致性,真正做到可執行、能執行,但又不至於僵化,而是能根據特殊情況靈活調整。

    當然,除了建立規則之外,父母也需要反思,為什麼孩子對物質的需求這麼強烈?

    如果真的是因為父母對孩子缺少陪伴,那麼解決問題的辦法,更不應該是頻繁地給孩子買玩具和零食,而是加強親子溝通,增加陪伴孩子的時間,重新建立親子間的情感連線。

    這一點才是關鍵。如果父母總是習慣於把孩子扔給玩具和零食,那麼他只會對玩具和零食有更強的依賴性。因為他感受不到足夠的愛和關注,只能不停地從物質中尋求安慰,從爸爸媽媽給她的滿足裡獲得關注。

  • 7 # 囉嗦育兒

    這個肯定不能總是順著,但也不能無情拒絕,玩具總是要買一些的嘛,道理也是要講的嘛,道理只要堅持講是有效果的。我建議你從滿足孩子入手,滿足後再跟孩子講道理,如果孩子下次能做到不吵不鬧,一定要大大的表揚他,最好是當著孩子的面跟另外一半表揚他。重複這樣做,孩子慢慢會改過來。我兩歲半的兒子跟我到外面逛街,很容易知足,有時看到玩具自己會說:“買過,買過。”主要是我經常跟他講道理,而且感覺適合孩子的玩具也會主動買給他,不會讓他總是在飢渴的狀態!另外一個出去玩,或到哪裡去,也要儘量考慮到孩子的需要,比如說設計一些有意義的活動或遊戲來分孩子的心,讓孩子不會感到無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網路理財平臺跑路,投資金怎麼拿回錢?應該如何維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