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海教育

    問家長們一個問題,你的孩子遇到困難或挫折是什麼樣的反應?相信答案一定有很多,有的孩子會勇敢面對,有的孩子會毫無在意,有的孩子會畏畏縮縮。

    對大部分人來說,第三種情況是最容易發生的,換句話講,大部分人面對苦難時是容易放棄的,只有少部分人才會越挫越勇。

    所以說,人性這件事情是很不容易的,當孩子能夠從這大部分轉向少部分的人群當中時,實際上就具備了一種成功者的品質。

    因為當孩子能夠面對困難或者挫折時,就是在提高自己的抗挫折能力,或者說透過提高這樣的能力,來化解眼前的困難或挫折。

    如果孩子在面對困難和挫折的時候發生了放棄,或者說逃避,這就成了阻擋孩子成為一個純成功者的一個障礙。

    舉一個例子,北京的人大附中是很好的學校,厲害的學生將來基本可以保送清北,曾經有一個孩子在北京一所還不錯的初中,成績很好,後來考上了人大附中,分在了所謂的好班,經過一段時間學習之後發現,根本跟不上,和全班的差距越來越大。

    這是典型的困難,後來他怎麼辦了呢?迎難而上,拼命學習,後來的結果很好,保送北大了。

    這個小事例並非為了說明這個孩子很厲害,而是要告訴家長們,孩子能擺出迎難而上的態度,本身就是一件難得的事情,他的抗挫能力自然會得到增長,正所謂態度決定一切。

    既然能面對困難是很重要的事情,那麼該怎麼去面對困難呢?這個問題確實是值得思考一番的,不過在此之前需要知道,孩子為什麼不願意面對。

    第一個原因,缺乏自信,害怕失敗:家庭、學校、老師,另外就是社會中一些與孩子有接觸造成商海的東西,給孩子自信心造成打擊。

    第二個原因,找不到應對的方法:被父母懷疑學習意願,缺少溝通的正確方法,面對困難時手足無措,嚴重的懷疑人生。

    第三個原因,放棄後沒有預見到應有的懲罰:孩子在放棄的時候,並不知道放棄之後究竟會有什麼後果與機會,他看不見。

    第四個原因,成長中沒有”被拒絕“,沒有”見風雨“:現在的孩子被保護都比較好,批評一下可能就崩潰了,成長在溫室裡,沒見過“風雨”。

    這四個原因讓孩子很少敢於面對困難,要想改變只能對症下藥,這裡有幾招可供參考。

    1、給孩子目標,喚醒孩子自信,告訴孩子失敗一兩次沒關係;鼓勵認可他,少些打擊批評。

    2、少講道理,要教會孩子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比如一個科目沒考好,給孩子好好分析,這樣做的實質是給出建議。

    3、讓孩子出去感受一些艱苦的環境或者工作,提前感知後果。

    4、不拿孩子和其他孩子對比,這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但可以跟孩子的時間軸進行對比,跟孩子講未來規劃。

    5、去溫室化,不要過分寵溺,客觀評價,獎罰分明。

    6、增加一點”鈍感”,尤其是比較敏感的孩子,注意表達,多關注和關心,照顧孩子的感受。

    總結一下,當孩子遇到困難時,家長要關注三個方面:一是動力,最好的方式就是感知後果;二是自信,多鼓勵和認可,少些批評;三是方法,給予孩子建議,以及可調整的期望。

    不經一番徹骨寒,怎得梅花撲鼻香?別讓孩子經不起挫折,否則將來一敗塗地。

  • 2 # 阿娥你好

    疏導情緒需要做好兩點,一是弱化引起孩子情緒波動的負面影響,二是強化引起孩子情緒波動的正面影響。

    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拿老師批評舉例,壞的方面就是受到老師責備,心裡難過;好的方面就是老師仍然掛心著孩子的成長,否則著啥急、上啥火。

    還有沒考好排名掉了,壞的方面就是沒考好以及一系列外界反應;好的方面就是隻要找對方法加上肯努力,下次提高成績輕而易舉。

    只有客觀看待孩子遇到的挫折,才能及時弱化消極影響,給孩子重拾信心的機會;同時強化正面影響,給孩子重新開始的動力。

    沒有誰過的生活是容易的,各有各的難處罷了,眼前的困難分成3份,一份兒擱置,一份兒用積極的態度解讀,還有一份當做成長的經驗。

    以上僅供參考。

  • 3 # 木蓮媽媽

    成長的道路上,挫折是在所難免的。人們對挫折也有種偏愛,認為挫折可以幫助我們成長,以應對未來可能會發生的更大的挑戰。但挫折也不是越多越好,過於頻繁地遭受挫折,很可能就一蹶不振了。

    當孩子面對挫折時,不可避免地會產生消極情緒。家長在面對這種情況的時候,首先要了解孩子遭受了什麼樣的挫折。

    1、學習方面

    這個學習,並不單純指的是在學校的學習,還指生活各方面的學習。比如,朋友的女兒小名叫芳芳,今年7歲了,週末的時候,他們經常一家人去公園騎單車,既是放鬆,又是鍛鍊,是十分難得的親子時光。可是芳芳還不會獨立地騎腳踏車,要依靠輔助輪,所以速度自然沒那麼快,經常被爸爸媽媽落在後面。當然,爸爸媽媽也會時不時地停下來等著芳芳。但是時間長了,芳芳想要有更快的速度,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騎行,決定卸下輔助輪,正式學習騎車。說來容易,做著難。經過一段時間之後,芳芳還是沒學會,甚至對每週末的公園活動產生了牴觸心理。

    面對這樣的情況,我給出的建議是:在一起騎車的時候,父母不要只顧著自己的速度,一勁兒往前趕,要配合孩子的速度。因為孩子在看到大人常常停下來等她的時候,心裡難免不舒服,大人要做到的就是讓孩子不會覺得自己慢是奇怪的。

    再就是學習騎車的部分。家長千萬不要說“你怎麼這麼笨”“當初我也沒這麼費勁”這種話,這隻會讓孩子更沮喪。孩子學習的過程可能有些漫長,但家長一定要有充足的耐心,不要讓孩子感受到你的不耐煩。要學會陪孩子學習,幫助孩子找到問題所在,與孩子共同成長。

    2、社交方面

    孩子大了,就會有交友的需求。但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很複雜的,在交朋友方面,又怎麼會事事如孩子所願呢?可是孩子的思想又是單純的,在社交方面遇到了挫折,很難開解自己。一般情況下,都會認為自己是不是有沒有做錯的地方或者乾脆自己就是個不受歡迎的人。孩子太過自責,常常把一切的原因歸咎於自己,是不利於孩子成長髮展的。長此以往,孩子可能變得自卑,成為討好型人格,說話做事都第一時間想要看人眼色,不利於形成真正的“自我”。

    面對這種情況,家長也不要過分擔心,要用自己的人生經驗,換成孩子能夠接受的表達方式,教給孩子交朋友的原則和注意事項。魚和熊掌不可兼得,這個世界上不能事事順利,有時候遺憾也是人生的一部分。

    3、家長方面

    沒錯,孩子遭受挫折的一大來源,很有可能就是家長自身。有種“挫折教育”十分流行,父母覺得有壓力才有動力,誇獎只會讓孩子驕傲自滿,對未來的發展毫無益處,因此對孩子事事打壓。但是這對孩子反而壞處多多,尤其是當挫折來自於父母,孩子就沒有了傾訴物件,只靠自己,是難以消化承受的。

    家長要避免說“你怎麼什麼都不行”“這次成績不錯,但這是應該的,下次要爭取第一”這類話。孩子做錯事,本來就會內疚,家長沒有安慰、指導,本就不對,一味責怪孩子更是錯上加錯。孩子做了好事,期待中的表揚沒有出現,所有的努力被一句“應該”抹平,反而得到了更多的壓力。家長要多鼓勵、多誇讚,讓孩子更積極向上,才能更好地面對挫折與挑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私企裡工作,中層領導提拔自已部下時,是不是要提拔比自已能力差的人以防自已被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