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幸福地帶2
-
2 # 齊林居
美國退出《中導條約》後首次試射陸基巡航導彈 俄國指責蓄謀毀約 但稱不會陷入軍備競賽
美國軍方在加州外海試射陸基巡航導彈
8月19日,美國國防部宣佈,美軍於8月18日太平洋夏令時間下午2:30,從加州洛杉磯外海聖尼古拉斯島的流動發射裝置,發射了一枚“傳統模組化設計”的中程陸基巡航導彈。這一導彈飛行500多公里後,精確命中目標。
五角大樓宣告稱,從本次試射收集的資料和獲取的經驗,將用於今後研發中程導彈。美國軍方還強調測試的是常規導彈,不攜帶核彈頭。這是華盛頓在今年8月2日以俄羅斯發展射程超過500公里的9M729型“伊斯坎德爾”導彈為由,正式退出《中程導彈條約》(INF)後,首次進行的陸上導彈試射,因此格外引發關注。
美國和蘇聯關於《中導條約》的談判開始於冷戰重新加劇的20世紀80年代。經過多年談判,美蘇兩國於1987年簽訂《中導條約》,條約規定雙方不再保有、生產或試驗射程為500公里至5500公里的陸基常規(核)巡航導彈和彈道導彈及其發射裝置。此後,美蘇兩國共銷燬近2700枚受條約限制的導彈。
普京和馬克龍在法國總統夏季度假官邸會晤
20日,克里姆林宮和俄國外交部對美國試射中程導彈的行為進一步做出了迴應。克宮新聞秘書德米特里·佩斯科夫引用普京的話說:“在短短几周或幾個月的時間內就準備好展開上述試驗(試射未裝核彈頭的陸基中短程導彈)絕無可能。這再次證明,導致《中導條約》破裂的不是俄羅斯,而正是美國。”
俄國副外長謝爾蓋·里亞布科夫對美國舉措深表遺憾,他認為華盛頓顯然採取了軍事緊張局勢升級的道路,但莫斯科不會屈服於挑釁。這位主管軍備控制談判的副外長還表示,俄方不會因此被捲入軍備競賽,現在莫斯科仍不打算部署相似的武器,但要是美國先這樣做,也會有所反應。
俄國防部長謝爾蓋·紹伊古也在18日提出,只要美國在歐洲、亞洲表現相對剋制,俄羅斯將不會先於美國展開新的導彈部署。
美國軍方上週日在加州外海聖尼古拉斯島試射的可能是海軍“戰斧”巡航導彈(BGM-109,Tomahawk cruise missile)陸基版,發射器則是與阿利·伯克級驅逐艦配置柤同的Mk41垂直髮射系統。在技術設計上,陸上發射與海上發射沒有什麼大的不同。這主要是因為受《中導條約》限制,華盛頓的陸基發射系統早已多年未研發,因此本次試射就是將Mk41垂直髮射系統直接搬到陸地上來。
垂直髮射系統(VLS)是一種先進的導彈發射器,美軍最普遍裝備的是Mk41型,並且銷往盟國,是許多導彈驅逐艦、護衛艦的標準配備。MK41導彈發射器的特點是反應速度快(每秒1發)、射擊無範圍限制;而且它也有很好的改裝彈性,每個垂直髮射系統由許多單元組成,可以容納一枚或是多枚在一套系統內。
“戰斧”導彈是美國第3代巡航導彈,於1983年正式投入海軍現役,早在服役初期,就有改裝成陸基陣地的衍生型。不過就在1987年,因美蘇簽訂了《中程導彈條約》,陸基“戰斧”巡航導彈與1985年問世的“潘興2”式中程彈道導彈都被禁止存在。
-
3 # 數學蔣一刻
我的看法是,美國在中程導彈方面早有預謀,而這一預謀早在《中導條約》簽訂之時就已經開始醞釀。
《中導條約》誕生的背景《中導條約》是美蘇之間關於兩國陸基中程彈道導彈方面的軍控條約,於1987年12月8日在美國華盛頓簽訂,1988年6月1日生效。而在蘇聯解體後,該條約的蘇聯義務由俄羅斯繼承。
而該條約的簽訂則是兩國在冷戰期間戰略博弈的結果。
二戰後,美蘇兩國在戰時的同盟合作關係迅速破裂,演變成以兩國為核心的、以意識形態為區別的國家集團間的對峙與對抗。
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之下,轟炸機已攔截、洲際導彈準備時間長、造價高,因而陸基中程彈道導彈成為了美蘇之間對抗的主要手段。
而受限於導彈射程,雙方開始不斷推進導彈的前沿部署,壓縮對方戰略空間,縮短對方的防禦反應時間,提升打擊突防能力。
而這種互相威脅的導彈部署方式終於在古巴導彈危機中打到冷戰與熱戰的臨界點,整個世界徘徊在核戰爭的邊緣。
因此,在美蘇雙方從古巴導彈危機中冷靜下來之後,都對這種危險的軍事平衡做出了反思,而另一方面則是中程導彈龐大的數量也給雙方造成了極大的經濟負擔。
而在戰略之外的背景,則是雙方在武器裝備方面的進步。
主要體現在固體洲際彈道導彈成功解決了液體洲際導彈準備時間長、隱蔽能力差的弱點,透過載運發射一體車、鐵路機動以及戰略導彈潛艇便可以較少的數量來確保二次核反擊能力,從而達到了新的平衡。
因此,在戰略及裝備兩方面的背景之下,美蘇達成了《中導條約》。
美國在《中導條約》遺留的“後門”但是這份中導條約卻給美國的路基中程彈道導彈留下了一個口子,就是海基戰斧導彈。
戰斧導彈是一款多平臺的亞音速巡航導彈,其射程覆蓋500-2500公里,是標準的中程彈道導彈,但是在簽訂《中導條約》細節時,美方表示陸基戰斧和海基戰斧是兩種不同的導彈,而根據條約,只有陸基中程導彈才會被銷燬,因此美國成功保留了戰斧導彈的生產能力並持續改進至今。
而對於海基導彈在路上發射,要比陸基導彈在海上發射要簡單得多,因為導彈本身並沒有區別,並且陸上的發射、儲運條件要相較海上優越的多,所以讓海基戰斧上陸來恢復美國的中導能力,可以說是美國在《中導條約》簽訂之時就有的預謀。
新任國防部長與戰斧導彈的“淵源”另外還需要注意的一點就是美國新任國防部長馬克·埃斯珀正式戰斧導彈的生產商雷神公司的原CEO,因此可以說特朗普考慮讓埃斯珀出任這一要職,就表明了其要借戰斧恢復美國中導能力的計劃。
總結所以說,美國在中程導彈方面早有預謀,而這一預謀早在《中導條約》簽訂之時就已經開始醞釀。
回覆列表
毫無疑問美國退出任何國際團體都是有預謀的,包括撕毀《伊核協議》退出《巴黎氣候協定》,以及後來的退出《中導條約》等等,都是精心策劃和準備的。
特朗普一句退群了,就將所有的責任推卸掉,並且肆意妄為的對其他國家進行軍事威脅和發動貿易戰爭,嚴重的違背相關條約規定的所有條款。而此次美國退出《中島條約》,同樣的是有準備的。
美國剛剛退出《中島條約》之後,美國就在四處奔走,公開開始謀求,在全球各地部署新的中短程落基導彈系統。而且,還進行新的導彈系統的研究和試驗工作。因此,可以看得出,實際上美國退出《中導條約》,是早就有預謀的,而且經過了長期的精心策劃和準備的。
世界越來越危險,世界越來越有可能爆發新的戰爭。而美國退出《中導條約》,就加緊了對世界的威脅,同時,還有可能將俄羅斯拖入到新的軍備競賽中來。所以,未來的世界將有更多的不確定性和危險性,戰爭隨時都有可能因為美國肆意妄為而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