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煙臺劉大胖vlog

    1、先入為主

    七八十年代,內地電視劇剛起步,本身電視劇供應就不足,電視的話,在90年代又不是很多,對於廣大人民來講,不管什麼電視劇,都是稀罕的。

    沒見過更好的,見過這些,先入為主,長時間接受,那就是最好的。先入為主,看了那麼多遍,後邊的翻拍,找不到當時看稀罕的那個味道了,就覺得不好,即便是技術再高超。

    2、演員的演技

    哪像現在很多流量明星,演技差的要命,演技不行,技術和裝置再好,也不行。

  • 2 # 盧軒毅

    因為那時候沒有現在的特效, 資訊科技沒有現在強大, 就算再危險再難拍的細節也是由演員親自完成的,就像西遊記裡的悟空大戰紅孩兒,悟空被紅孩兒用三昧真火燒的那段,都是由演員六小齡童拿自己的生命在搞藝術。現在拍的戲是因為人類有了先進的特效及高科技的一些東西,替代了七八十年代哪些實打實的演技,一些精湛的東西都被潛移默化了!也可以說被高科技的東西給替代了沒有七八十年代的作品那麼活靈活現了,所以說現在的演員被潛移默化了,被時代所改變了!

  • 3 # 毓管理所

    七八十年代出劇是上級的任務,跟錢的關係不大,現在都是為了錢這就是為什麼電影分商業片和文藝片,電視劇也一樣,再文藝的東西以商業為目的也出不來好活兒,現在拍電視劇:本好,角兒好,導好,才有可能口碑,收視雙豐收。

  • 4 # 嘉陵江上起潮信

    應該是八九十年代,而不是七八十年代吧,1980年代之前,電視都沒有幾臺,中國第一部電視連續劇是王扶林導演的《敵營十八年》,應該是1981年首播的。

    1980年代改革東風勁吹,撥亂反正,思想解放,人們也和國家一樣,真正的銳意進取了,各行各業風貌都很好,所以央廣《中國之聲》有一句欄目語“難忘的八十年代”!所以出現了很多好的文藝作品,有一種“井噴”感。這不是說"那時觀眾的選擇餘地少,看的人多,口味不挑剔",要是這麼理解就太狹隘,優秀的電視劇放到今天看,仍然好!1986版《西遊記》1987版《紅樓夢》就不用說了,一直播放了30多年。還有很多,就信手舉例幾部一一1985年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出品,柯巖原作。

    話劇演員宋丹丹、兒童劇演員許亞軍、扮演周總理的特型演員黃凱、美麗嫻靜的女主角馬靜、溫厚成熟的男主角王剛(兩位男女主居然在電視劇影片簡介上都找不見名字?不應該)等第一次被廣大觀眾認識。這部劇講工讀學校的老師和學生,講動亂年代給人心靈留下的傷痕,講愛,現在誰還會關注那個群體?連有沒有工讀學校都不知道了。1986年電視連續劇《新星》,80年代最紅的周裡京主演,播放之後多麼轟動啊!是因為周裡京帥,看臉嘛?不是啊!是因為農村改革倍受關注,是因為人們關注國計民生,當然更因為這樣“主旋律”的題材被演繹得生動而深刻,大家愛看!

    女演員劉冬。

    現在常被說到顏值的那幾個流量,好像就和演技不沾邊,但1980年代的周裡京,英俊可以在北京電影學院入學考試中獲得形象分滿分(另一位形象分滿分的是後來的柳雲龍),看演技也是站在最好的演員行列中的。

    在《新星》之前,1984年周裡京主演了電視劇《高山下的花環》(李存葆小說),他演趙蒙生,能把討人嫌的幹部子弟塑造得讓人難以忘懷,以至於1985年《高山下的花環》拍電影,唐國強對演趙蒙生都有所顧忌。看,這就是1980年代,最英俊最優秀的男演員都演出過同一個角色一一解放軍一一可以看出1980年代是個多麼豐富的年代,1984年4月28開始,解放軍打響收復老山的戰役,和平的祖國,炮火連天的南疆,安寧的生活和流血犧牲,就這樣共存著,文藝工作者關注著現實,因為觀眾也同樣關注,優秀的作品就這樣緊貼著時代誕生了!

    這些作品只是1980年代電視劇中的幾部,這些作品有共同的特點一一1.原著作者,柯巖、柯雲路、李存葆、梁曉聲都是著名作家,堅實的文字基礎,不是現在的網路流量文和不合格的編劇提供的文字能比的。

    2.關注社會生活最值得關注的層面,現實主義力作,對比現在各種脫離現實的雷劇。

    4.優秀的主創,觀眾看戲多看演員,演員們很多是話劇演員,功底深厚,相貌好(好看,不好看的也特別符合人物,所以也好看),演技出色,這兩條應該是必須的,不會有整容怪和帶著資金就可以當主角這種亂象。

    5.歌曲都膾炙人口,給人力量。

    《尋找回來的世界》

    “誰說失去的永遠失去,誰說不再有深沉的愛。人生本來就是這樣,有歡樂也有悲哀。失去的一切,還存在於未來;未來的一切,正起步於現在。”

    《新星》“雷雨後的天空升起了一顆新星……願你化作浩瀚的銀河,照耀大地無限光明。”

    《雪城》主題歌是劉歡唱的那首有名的“天上有個太陽,水中有個月亮,我不知道我不知道我不知道一一”

    難忘的八十年代!努力進取的年代!敢於反思銳意改革的年代!大師還有很多在世的年代!崇尚文化的年代!

  • 5 # 使用者桃花盛開的地方

    《為什麼七八十年代拍的電視劇沒有先進裝置和資金,卻拍出回味無窮的電視劇?》

    七八十年代人們最熟悉的一句話,叫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那時候的人拍電視沒有先進裝置和資金,但他們有一種吃苦精神。

    記得我們看港劇《霍元甲》和《陳真》,看李連杰主演的武打片《少林寺》等,那裡面的精險鏡頭,具說都是演員自己來做,根本就不用替身。

    國內知名導演拍四大名著,西遊記裡的六小齡童為了拍出真實感也不用替身。拍《紅樓夢》沒有資金,演職人員照樣風餐宿露忘我奉獻。記得看劉曉慶演《小花》,那裡面她抬著傷員跪在地上,一步一個臺階地向前爬著走,那要多大的耐力!她的兩條嫩生生的腿膝蓋被石板磨得喲皮破血流,那才叫“一不怕苦"的精神啊,她給觀眾留下了真實感人的印象。小花獲得百花獎,劉曉慶也因此出了名。

    到了八十年代後期,國內相繼引進一些特技裝置,極大降低了演職人員的風險程度,但也助長一部分憐香惜玉,使得這些人對替身產生依賴。更重要的是“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之後,娛樂圈成了香餑餑,使得一些演職人員見利忘義,撈錢走穴,一個個富得流油。

    紙醉金迷,移民國外已經成為戲子們享受生活的時尚,誰還能把吃苦精神當回事,那簡直就是傻子。 現在,為藝術獻身的人越來越少了,所以,也就拍不出回味無窮的電視劇。

  • 6 # 紅紅老師

    七八十年代拍的電視劇沒有先進的裝置和過多的資金,但拍的確讓人回味……

    我認為這個和時代發展有關吧!比如那時拍的第一部室內劇《渴望》沒有多少資金,本身室內劇的投入就不多,純粹靠好情節和好演員取勝。

    可以說當年放這部電視劇的時候,是萬人空巷的,當時我是一名高中學生,為了能夠在晚自習結束前看到這部電視劇的每天兩集的播放,我沒少逃課,不然就裝肚子疼,當從老師那兒得到批准的假後,出了學校門就像個被人追的兔子撒腿就往鄰居家跑,因為自己家是不敢回去的。

    現在五十歲以上的人回憶看這部電視劇,相信每個人都印象深刻,不像現在的瞎拍亂編,離奇古怪的看不懂的電視劇,純粹是為了消磨時間,幾十年過去了,劇裡的一些情節,一些人物還歷歷在目,如在眼前。

    凱麗老師飾演的女主角劉慧芳和李雪健老師飾演的宋大成人物刻畫血肉豐滿栩栩如生。男女主角都是演員中的精英,是真的靠演技出彩的,而不是像目前的小鮮肉不靠演技靠臉蛋,靠青春吃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卷大唐的風華好句鑑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