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天上白玉精
-
2 # 圍爐煮酒話春秋
有皇帝之前王最大,王封各爵。
在皇帝這個稱謂出現之前,王是天子的專用稱謂,跟皇帝一樣的,天下只有一個,代表著最高統治者。如周文王,周武王,就是那個時代的皇帝。
除開王,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為王所封。
第一等為公,在周時只有宋國,虞國等少數幾個國家的國君是公爵。這些國君主要都是周王室後裔。
第二等為侯,魯國,晉國,齊國,衛國等大多數國家的國君都是侯爵。這些國君大多是開國主要功臣的後裔。
第三等為伯爵,秦國,鄭國,曹國等幾個國家的國君是伯爵。這些國家的國君大多是對周王室有一定貢獻的功臣後裔。
第四等是子爵和男爵,這些是子爵,男爵的國家很有趣,大多是當時被稱為蠻夷之地的楚國,吳國,越國等國君的爵位。
除非被天子削奪,以上這些爵位一般可以世襲罔替。但凡事都有例外。春秋戰國時期,周王室統治力下降,諸侯國,逐漸強大,楚國就短暫稱王過。並且各諸侯國紛紛稱公,尤其是春秋五霸,戰國七雄得國君。王的地位下降,儼然和各諸侯國平起平坐了。
配圖
有皇帝之後,王成為爵位自從秦始皇稱皇帝之後,王就跌落神壇。
從西漢開始增設王爵,地位在其他爵位之上。王爵無比尊貴,除去少數王朝和一些特定時期外,王爵一般都只能是皇族擁有,異姓者不得封王。
而其他爵位歷朝歷代都不一樣,基本上也只有皇親國戚,功臣及後代才有資格封爵。漢武帝
總體而言,王從開始最高統治者的角色,演變成被帝王封賜臣子的爵位,是一個歷史不斷演變的過程,也是中國封建制度不斷完善的過程。王朝的興衰往往伴隨著爵位制度的混亂,沒有什麼是一成不變的,殊不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呼喊曾響徹大地。
-
3 # 公子皇羽
在中國歷史上,王一直比公要大!
這大概可以分兩個時期去談這個問題:
第一個時期是先秦時期。那時候實行的是天子分封制,當時身為天下共主的天子稱為“王”,而天子將土地分封給親屬和功臣等,封這些人或為公、或為侯、或為伯。直到戰國時期,諸侯國實力漸漸強大起來,而周天子的實力卻越來越衰弱,失去了對諸侯國的控制,諸侯國開始拋開周天子,自相稱王,由此可見王是在公之上的,王是主而公是臣。第二個時期是秦漢以後。此後中國進入了封建社會,天子自稱皇帝,實行的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分封制,諸侯只收取租稅而不在實際控制自己的封國,皇帝將自己的宗親子弟和功臣封為王、公、侯等等。
這個時期的王是身為臣子可以受封的最高爵位,而公爵則是爵位的第二等,二者都是皇帝的臣屬,但是存在著級別差異,“王爵”高而“公爵”低。
因此,縱觀中國歷史,王一直是在公之上的,只不過前期王是主、公是臣,後期王、公都是皇帝的不同級別的臣屬而已!
-
4 # 六甲番人
在中國歷史上,王和公誰大呢?有人想當然,說王一定比公大,其實並不一定的,要看是哪個歷史時期。
1、西周時期,王是指天子,也就是天下共主,只有一位,王以下為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王比公大一級。
2、春秋時期,王和公的稱呼開始混亂起來,當時各諸侯國國君名義上都是東周天子的臣子,按禮制應該只有東周天子才能稱王,但是春秋五霸卻出現了一個“王”—楚莊王,其餘的四霸仍然是“公”,分別是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和秦穆公。除了楚國,吳國和越國也自稱為王,最為大家熟悉的當屬越王勾踐和吳王夫差,但此時楚吳越三國雖違制稱王,但其君主地位和其它諸侯國的君主並無高低之分,而此時諸侯國君各種稱呼都有,包括公、侯、伯、子、男,比如《春秋》就有記載魯僖公二十一年的諸侯會盟:
“秋,宋公、楚子、陳侯、蔡侯、鄭伯、許男、曹伯會於盂。”3、戰國時期,不單楚吳越,其他有本事有野心的諸侯國君也開始稱王了,儘管他們名義上還是承認周天子為主。而弱小的諸侯國君還只能稱公侯伯等,此時諸侯國君主的“王”和“公”地位還是平等的,區別只在於其統治諸侯國實力不同而已。
4、秦漢時期,曾有異姓諸侯王,後被掃除,之後就只有同姓諸侯王了,而公爵稱號的只有王莽的“安漢公”和曹操的“魏公”,而曹操後來又晉封為“魏王”,可見王是比公大的。
5、魏晉時期,魏文帝黃初年間,定爵製為九等:王、公、侯、伯、子、男、縣侯、鄉侯,從此到清朝各朝代的爵位制度雖喝有調整,但王、公、侯三級卻基本都是有的,王比公大,公比侯大。
-
5 # 大秦鐵鷹劍士
歷史上王爵比公爵大,先秦之前王代表天子,公是一等諸侯國國君的爵位;秦始皇之後,皇帝代表天子,王成了諸侯國國君的爵位。因此王一直都比公大,如果王爵是軍長,公爵就只能是師長了!
夏商周三代的天子都稱王,王是天下共主;諸侯國分公、侯、伯、子、男五等。公國一般都是王室旁支,跟王室有血緣關係的人才能獲得公國稱號!比如燕國、鄭國都是姬姓王室的分支,他們的國格就是公!
秦國最開始沒有爵位,是周王室的附庸,給王室養馬的部落。犬戎攻破鎬京後,秦人及時勤王,又千里護送王室東遷,是東周的開國功臣,因此王室冊封秦人為諸侯國,國格為公爵。楚人在武王伐商時派了三百勇士參戰,周王室冊封楚人為子爵。戰國時代王室衰落,各個諸侯國都稱王,一時之間只要是個大點的國家,國君都成了王。秦始皇統一華夏後,覺得王不足以彰顯其功德,又創立了皇帝這一名號。
漢朝及以後的朝代,實封制基本被取消了,天下實行郡縣制治國。人臣功勳能得到的最高爵位就是王與公,不過王只能是皇帝的兄弟兒子才能獲得,其他臣子最高只能獲得公爵。公子的含義就是公爵之子,能被稱為公子的人他的爹一定比李剛厲害得多!
-
6 # 關東俠客
古時侯王的爵位要大於公爵。天下共主一般稱王,王即代表天子。夏代稱後,商代稱王周朝天子稱王。周初實行分封制,分公候伯子男五個等級。公爵一般分給宗室,功勳大臣和先賢貴族,比如周公封在魯國,姜子牙封齊國,紂王叔父封在宋國。武王伐紂時楚人熊粥帶人參加,他的後代熊繹封子國方圓五十里地。楚武王時自認蠻夷風俗不與華夏同自稱王,後周王室衰微,秦惠文王等開始稱王表示可以與周天子平起平做。秦始皇統一天下后皇帝代表天子。漢朝實行郡國並行制,把同姓子弟分封到各地建立諸侯國。南北朝到隋唐期,王和公是一種爵位而沒有封地,比如唐高祖字李淵做過隋的唐國公,郭子儀封汾陽郡王。北宋時候,童貫因功封王,中興四將也都封了王只是一種爵位,沒有裂土分茅,明清亦如是。
-
7 # 快樂讀史
西周的天子稱王,五等爵位都是天子封的,顯而易見,王是在在上的。後世天子稱帝,然後有封王,再下五等爵不等,王的爵位自然也在公侯伯子男之上,
回覆列表
西周君主稱王,也就是中央,是主,其他臣服的諸侯為從屬國,最高爵位為公,其次侯,伯,子,男。也就是說,公侯伯子男的爵位都是歷代周王封的。只不過後來中央衰落,無力控制諸侯,造成諸侯各自亂封的情況,如楚稱王,齊稱公。
後來有了皇帝之後,王就成了最高的封爵但歷朝歷代,一般異性不封王,封公的都少,侯的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