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長山紫雲1

    烈日炎炎似火燒,

    野田禾苗半枯燋,

    農夫心內如湯煮,

    公子王孫把扇搖。

  • 2 # ZZH晴陽藍天風和日麗

    《夏種》

    不怕風吹雨打,

    頭頂烈日暴曬。

    夏種趕上時節,

    累壞一家老小。

  • 3 # 繾綣宋詞

    麻葉層層檾葉光,誰家煮繭一村香。隔籬嬌語絡絲娘。

    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搗麨軟飢腸。問言豆葉幾時黃。

  • 4 # 王舉文168

    春種一粒粟,

    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閒田,

    農夫猶餓死。這首詩寫農夫對農業和糧食的重視。讓人貴五穀而賤金玉。

  • 5 # 春風浩瀚147371275

    飽時省一口,餓時得一斗。

    2、不當家不知柴米貴。

    3、吃飯要知牛馬善,著絲應記養蠶人。

    4、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5、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6、黃金本無種,出自勤儉家。

    7、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飢腸。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

    8、家有萬石糧,揮堆不長。

    9、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君看一葉舟,出入風波里。

    10、節儉樸素,人之美德。

    11、精打細算夠半年,遇到荒年不受難。

    12、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13、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

    14、良田萬頃,日食一升。廣廈千間,夜眠七尺。

    15、糧收萬石,也要粗茶淡飯。

    16、年年有儲存,荒年不荒人。

    17、身後有餘忘縮手,眼前無路想回頭。

    18、聖人作耒耜,蒼蒼民乃粒。國俗儉且淳,人足而家給。

    19、田家少閒月,五月人倍忙。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20、惜衣有衣,惜食有食。

    21、細水長流,遇災不愁。

    22、一飽之需,何必八珍九鼎?七尺之軀,安用千門萬戶?

    23、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地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24、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25、有荒節約度荒,天荒節約備荒。

    26、晝出雲田業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27、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 6 # 生井先生

    關於珍惜糧食的古詩,我腦袋裡第一個蹦出來的就是上小學的時候,唐代詩人李紳那首倒背如流的《憫農》詩:

    《憫農二首》唐·李紳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春天種下一粒種子,秋天就可以碩果累累。普天之下沒有閒置的田地,都種滿了糧食,可是,勞苦的農民還是會餓死。

    炎炎烈日下,已經中午了,農民都還在地裡勞作,大顆大顆的汗水滴在莊稼上,滲進泥土裡。有誰會想到,我們每天碗裡的米飯,每一粒都是農民用血汗澆灌出來的呢?

    除了這首家喻戶曉的古詩以外,還有很多表達糧食來之不易的田園詩。比如:

    《觀刈麥》唐·白居易 田家少閒月,五月人倍忙。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 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 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 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飢腸。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 吏祿三百石,歲晏有餘糧。 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農家很少有空閒的時候,而到了每年的五月份就更忙了。夜晚吹起了南風,覆蓋在田埂上的小麥,已經熟得發黃。

    婦女們挑著竹籃盛的飯菜,兒童提著水壺,一起到田裡去給勞作的人送飯,青壯年男子都在南崗收割小麥。

    地裡的暑氣燻蒸著他們的雙腳,炎熱的烈日灼燒著他們的脊背。他們已經精疲力盡,卻好像不知道炎熱,只知道要珍惜這難得的夏日天長。

    又有一位貧苦的婦女,抱著孩子在割麥人的旁邊,右手拿著撿來的麥穗,左臂掛著破爛的竹筐。聽她和別人訴說的苦楚,我感到十分悲傷:為了繳納賦稅,家裡的田產已經全部賣光,現在只有靠撿這些麥穗聊以充飢。

    現在我有什麼功勞德行?未曾從事過農耕蠶桑,每年的俸祿有三百石糧食,年底的時候還能有剩餘。想到這些我不禁深感慚愧,日日夜夜念念不忘。

    《宿五松山下荀媼家》唐·李白我宿五松下,寂寥無所歡。田家秋作苦,鄰女夜舂寒。跪進雕胡飯,月光明素盤。令人慚漂母,三謝不能餐。

    我在五松山一個農家借宿,心中苦悶而孤寂。秋收時節,農家的勞作更加繁忙,鄰家的女子頂著淒寒,整夜都在舂米。

    主人家給我端來了一盤滿滿的菰米飯,盤子就像月光一樣皎潔明亮。這讓我想起了接濟西漢淮陰侯韓信的漂母,不禁倍感慚愧,便再三推辭致謝,不敢享用。

    《農家》唐·顏仁鬱半夜呼兒趁曉耕,羸牛無力漸艱行。時人不識農家苦,將謂田中谷自生。

    半夜就叫醒了孩子們,以便趁著天剛亮的時候就去耕田;瘦弱的老牛有氣無力,拖著沉重的犁耙在田裡艱難地前行,越走越慢。

    很多人都不知道農民的艱苦,竟然說田裡的穀物是自己長出來的。

    《江上漁者》宋·范仲淹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

    江上來來往往的人們,都只喜歡鱸魚的鮮美。你看看那些辛苦的打魚人吧,他們駕著小船在那大風大浪中顛簸前行、搖搖欲墜。

    還有一首和《觀刈麥》異曲同工的田園詩:

    《觀田家》唐代·韋應物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田家幾日閒,耕種從此起。丁壯俱在野,場圃亦就理。歸來景常晏,飲犢西澗水。飢劬不自苦,膏澤且為喜。倉稟無宿儲,徭役猶未已。方慚不耕者,祿食出閭里。

    當然,這類古詩不僅僅是表現農民耕種糧食的艱辛、糧食來之不易,還對當時讓勞動人民生活陷入疾苦的繁重賦稅進行了側面指責。

    如今,人們的生活安定了,富足了,浪費糧食的現象也越來越嚴重了。據相關報道顯示,中國每年浪費糧食約500億公斤,保守推算相當於倒掉了全國2億4500萬人的口糧,真是觸目驚心。所以,飲水思源,珍惜糧食不僅是貧困年代的事,也是和平年代不可忽視的大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冥古宙後地球經歷了怎樣的時代?